哪吒闹海1979

动画片中国大陆1979

主演:梁正晖,邱岳峰,毕克,富润生,尚华,于鼎

导演:王树忱,严定宪,徐景达

播放地址

 剧照

哪吒闹海1979 剧照 NO.1哪吒闹海1979 剧照 NO.2哪吒闹海1979 剧照 NO.3哪吒闹海1979 剧照 NO.4哪吒闹海1979 剧照 NO.5哪吒闹海1979 剧照 NO.6哪吒闹海1979 剧照 NO.13哪吒闹海1979 剧照 NO.14哪吒闹海1979 剧照 NO.15哪吒闹海1979 剧照 NO.16哪吒闹海1979 剧照 NO.17哪吒闹海1979 剧照 NO.18哪吒闹海1979 剧照 NO.19哪吒闹海1979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11:13

详细剧情

商末时期,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夫人怀胎3年6个月,最终生下一个肉球,肉球中跳出一个伶俐可爱的男孩。李靖原当他是妖孽欲杀之而后快,幸太乙真人前来收之为徒,赐名哪吒,并赐以乾坤圈和混天绫两件宝贝。某年,天下大旱,甘露未降。哪吒和家将到东海洗澡玩耍。他用混天绫搅动海水,撼动龙宫,惹出巡海夜叉李艮和龙王三太子敖丙。几番言语不和,哪吒杀此二人,由此闯下通天大祸。四海龙王齐聚陈塘关索命,为救一方百姓,哪吒决定交出生命……   本片根据《封神演义》故事改编,并荣获1980年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青年优秀创作奖;1983年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1988年法国布尔波拉斯文化俱乐部青年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奖和宽银幕长动画片奖。

 长篇影评

 1 ) 那剑刃上倒映出的凄厉眼神

哪吒的故事是一个只有恨的冷酷故事。
对父亲的恨,对兄弟的恨,对母亲的恨,对儿子的恨,对仇雠的恨,对天地不仁的恨,对造物弄人的恨。对敌人是恨,对亲人更是恨。这恨引起滔滔洪水灌取陈塘关,这恨如剔骨尖刀剥去层层血肉,这恨更加如一道悬崖般隔开亲情伦理与教化,使得世界上除了复仇,再找不出第二个字眼令自己的灵魂得到永生。
他恨敖家兄弟,但这恨里带着嘲弄与不屑。他丝毫不用看得起他们,他甚至丝毫不用看得起大海。他只是连带着戏弄而已。他恨得是他的父亲。两次举刀来取他性命的父亲。一次为了母亲,一次为了治下百姓。然而无论怎样堂皇的理由,他都有权利选择不接受。哪怕他可以理解。但是他无法接受。
李靖举着刀,陷入两难。他是悲剧的。他比自己的小儿子更加痛苦。可他儿子无法接受。人总要选择立场的。既然李靖没有选择家庭,只得要哪吒来牺牲。他抛弃了家庭,将礼教的责任背上肩头。因此,他最后也只得躲避在礼教的安慰下,心肠纠结,抱头痛哭。于是,哪吒也只能抛弃了家庭,为了完成他父亲的责任。然而这又何尝不是家庭的责任呢?他为了家庭而放弃家庭,他比李靖更加矛盾,更加痛苦。于是这痛苦与矛盾统统化作仇恨。这仇恨甚过刑天,甚过共工,甚过不共戴天。因为连天,他都要一并恨进去。
哪吒举起宝剑,那剑刃上倒映出的凄厉眼神,迎着海风与微咸的浪花余角,厉声大喝。他剔骨还父,剔肉还母。普天之下,再无一人一事一物与其相干相连。他隔绝于所有的联系。他独立于天地人神鬼五元之外。他只是他。不用在前面加上任何形容词性的名头了。是的。他彻底地自由,也彻底的孤独了。
这是中国所有神话故事中最酷的一刻。没有之一。
而,李靖只得扑在地上低声呜咽。他既抽不出勇气来维持勇敢,甚至也无法用软弱来解释懦弱。他怎么做都错,但仿佛怎么做都对,然而重要的是,无论他怎么做都令所有人肝肠寸断。
世上便是有这种解不开的矛盾,化不开的死结。缺少解围之神前来调解,哪吒只能自己用生命替自己解了围。也替所有人解了围。所有那些被道德箍得喘不过来气的人。以及事关己的人。他们早已在这个故事中屏住了呼吸。等待着有人替他们作出牺牲。
我们最期待的不是英雄,而是那个替我们牺牲的人。
因此,哪吒不是英雄。他并不甘愿牺牲,他只是无可奈何。因此复活的哪吒,要杀的其实只是他的父亲而已。龙王只是一个附属品。龙王死不死,其实并不紧要。鲜廉寡耻而穷追猛打的官僚系统永远存在,而家庭的纠纷才是故事的真谛。
所有的故事都是家庭故事。他并不是挑战父亲的权威,他也不是恋母情结。他只是挥起剑想斩断自己与血缘所带来的所有羁绊。他只是要孤独的自由和内心的正义。而这个羁绊正是他父亲战战发抖的脖颈。他并不胆怯,也不犹豫,更没有罪咎与欣喜。这是复仇。复仇是一件彻头彻尾的私人事务。容不得任何世俗逻辑进行指谪。或者他们可以指谪,然而这种指谪往往浅薄的好笑,这种浅薄来自于他们引用的逻辑太过深刻而复杂。复仇简单的如同星球运转,花开花落一样。表面的繁茂下隐蔽着浩然的规律,而这规律根本无需说明。他杀了我,因此我要杀了他。就是如此。冤冤相报何时了。既然有冤,就无需了。
仇恨从来都是为了衍生新的仇恨。而矛盾也是为了使新的故事生生不息。既然恨,那就恨到底吧。让爱的归爱,恨的归恨。

 2 ) 不可超越

天书奇谭修复版上了之后,又零零散散能看到一些“最好的国产动画”的说法。 已经对它没什么印象了,但是很确信没有任何动画能够超过哪吒闹海。 哪吒闹海的文本绝对是伟大的啊。 先是生为怪胎。 然后反抗吃人的统治者。 再是受到父权的压迫和“更多人利益”的道德绑架。 上面这些都还不算特别。 但这时,并非是再次揭竿而起,取而代之的自刎谢父堪称是神来之笔。 剖腹,剜肠,剔骨,还筋。 一种终极的自我仇恨。父母对我失望又如何?我也对这被赐予的骨血,生而背负的枷锁和规训毫无留恋。全身上下,里里外外,一丝一毫都不再要。对父权,对传统,对压抑着人的一切,不会有比这更决绝的了。 一种终极的凄美和绝望。道德上完满的选择,充满宿命感的终局,介于屈服和反叛之间,却反而达成了超脱与自由。刚刚看到末路狂花的跳崖结局,想到的正是哪吒闹海。 接着,哪吒还清了肉身欠的债,也就理所当然地迎来了新生。第二处神笔正是他复活的方式。 他成了“莲花化身”。 很难去说这时的哪吒是什么。很难言明封神演义里这样写到底是什么心态。是对人之尘污的不屑?是表明哪吒已经非人,而是某种新的存在? 并非作为人存在的哪吒,能够算是真的复活了吗? 钛引入赛博格的设定,尝试达到的,不也就这个效果吗? 甚至哪吒的复仇又是一处神笔。 以原来的样子是不够的。 拿上了火尖枪,踩上了风火轮,披上了混天绫,全副武装,也是不够的。 他一定要是三头六臂才行。 成为一个彻头彻尾肉眼可识的怪胎,才对得起他妈怀他的三年零六个月,对得起他爹差点斩下去那一剑。 才算是彻底接纳了他自己。从被怀上的那一天算起。 重生前的哪吒尚且是标准的贵公子形象,重生后的他则已经完全雌雄莫辨了,莲花化身是否有性别一说都不知道。 再加上上述种种精神内核。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哪吒完全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同志偶像。

 3 ) 25年了,哪吒闹海,还是招安归顺



   很难说[哪吒闹海]和[大闹天宫]在中国动画和中国人心中有怎样的地位,在古典小说纷繁的纸页里,孙悟空和哪吒是两个叛逆到让人过目不忘的形象,但是这两个经典的反叛角色到最后都同样走回了被体制化的宿命,个人英雄主义式的反抗仅仅在屏幕上的一瞬间闪耀过光辉,不知道这究竟算不算得上是一种悲哀。
   哪吒闹海,囫囵吞枣地来说,就其实是一个反抗强权的故事,并且最终舍身取义战胜强权的故事,这个故事中间有多少单纯的奢望暂且不说,而就算哪吒闹海本身,也有太多讲不清楚暗流。


   1.龙王代表强权,因为他要吃童男童女。龙王的一出现就是站在反面上的,而这种反面又是拥有集权的一方,因为陈塘关百姓还需要龙王降雨。所以哪吒一开始,就站在一个两面不讨好的境地,进退维谷的境地使他最后只能选择剔骨还父,割肉还母。这个行为不仅仅是英雄式的决绝,同时也是没有选择的必然。

   2.为什么是哪吒来反龙王。按照故事背景来看,哪吒此时不是仙不是神,只是拿着乾坤圈和混天绫的小屁孩,为什么他可以挑战龙王权威。这里面起码有两点,第一,他有太乙真人做后台,第二,他爸是陈塘关总兵。也就是说,反抗强权者,其本身也是权力体系中的一环,哪吒是一个官僚子弟,他反抗强权的能力也来自于强权本身,所以说起来,这也只是一个权力体系内部矛盾的解决案例。

   3.哪吒为什么要打死敖丙,打伤龙王,下手是不是太重。事情的起源在于巡海夜叉抓走了一个小女孩,解决争端的办法就是放回小女孩这么简单,对于哪吒一方有何必要把敖丙扒皮抽筋,对于龙王一方,也没必要为了一个小女孩而搞到家破人亡。其实双方斗争的焦点并不在于吃童男童女这件事,而在于哪吒在寻求权力体系的认可,这和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本质本质动机一样。回来看哪吒的出身,怀胎三年六个月,产下肉球,肉球裂开有一莲花,哪吒坐在这莲花之上。这样的诞生,在任何古典思维里,都是不折不扣的“异种”(从李靖看见肉球的态度也能看出来),而从一个“异种",要取得自我实现的第一步就是获得认可,获得认可的方式和途径,最直接的一条,就是挑战和试图取代权威。所以,龙王即使不吃童男童女,哪吒也指不定哪天就会打伤山神,打死土地公,以此获得存在的合理性。
   只不过,和孙悟空一样,哪吒挑战强权一样落得失败的下场,之后他们都共同选择了另外一种存在方式:归顺。孙悟空成为一个小白脸的保镖,哪吒则成为天宫的职业打手,这也不得不说是终究完成了自我价值体现。

   4.李靖和龙王。龙王是李靖的上级,而李靖是基层官僚。这里可以衍生一个问题,为什么龙王吃人肉,李靖不吃。因为李靖等级太低,掌权者内部的等级之分有时候比权力体系外的更加复杂,等级太低不能吃童男童女的李靖面对龙王以童男童女之事威逼他,并且要他杀掉哪吒的时候,那种羞愤交加的心情,从李靖杀子的情形可以看出来。李靖杀子,表面上是对于儿子闯下大祸的惩罚,深处也是对于权力分配的不满和恼怒,因为哪吒,他不得不和他的上级面对面讨论一个特权的归属问题,此时的泄愤,自然而然用哪吒作为目标。另外还有一个细节挺有意思,四条老龙盘旋在陈塘关上空,要求李靖手刃哪吒,那么为什么龙王不自己一个霹雳就劈死哪吒呢。这可以理解为越级和责任归属的问题,哪吒之死,如果遭到上级监察机关的指责和问讯,谁杀了哪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龙王由于自己行为的本身不合法,要求李靖作为他的下级承担可能出现的一切后果,也是常理之中。李靖作为下级,就只能充当起背黑锅的角色。

   5.太乙真人。这个人物是很诡异的形象。在片子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哪吒降生,他就来收哪吒为徒,第二次哪吒杀了敖丙,他让哪吒去戏弄龙王,第三次则直接让哪吒复活,还给了他风火轮和红缨枪。就从这几件完全蔑视等级制度和龙王权威的事件来看,我们可以推知太乙真人在权力体系中的地位。一个可以随意教唆哪吒这样的小屁孩去戏弄龙王,大闹龙宫,并且自始自终都在从旁协助的人,他本身就应该是这个权力体系中的高级领导者。这样来看,哪吒只是太乙真人手边的工具,借由哪吒,太乙真人实现了掌权者对于下级龙王的羞辱和惩罚,并且培养出一个听令于自己的新随从哪吒,这是一般掌权者的惯用手段和方式。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何哪吒一出生,太乙真人就立刻收他为徒并且赠与乾坤圈混天绫。哪吒只是循规蹈矩地走上了太乙真人早就铺设好的进入权力体系的仕途。


   25周年纪念版,哪吒闹海,只可惜这是一个包含了太多政治暗喻和象征的故事,不再是它该有的样子了。

 4 ) 腰斩[哪吒闹海]

傀儡与神灵
     ——腰斩[哪吒闹海]

 导 演:王树忱、严定宪、阿达
 编 剧:王往
 出 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79
 片 长: 59分钟

 
     一切神灵都曾遭到阉割,所以,他们实际上都是傀儡。

   [哪吒闹海]是一个鲜血淋漓的故事,讲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阉割和吃人的历史。

  
 故事(根据小说《封神演义》片段改编)
   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夫人怀胎三年六个月,生下一莲花肉球,李靖认为这是不祥之兆,用剑一劈,跳出一个可爱的小孩。太乙真人给他取名哪吒,并收为徒弟,还赐他两件宝物——韩坤圈和浑天绫。
   哪吒七岁那年,天旱大热,他到海边洗澡,遇到巡海夜叉捉童男童女,哪吒用乾坤圈把夜叉砸伤。东海龙王派太子敖丙前来捉拿哪吒,反被哪吒抽掉筋骨。龙王大怒,发动南、西、北三海龙王和他一起兴风作浪,水淹陈塘。哪吒要收拾四条妖龙,李靖却极力阻拦,并收了哪吒的法宝。为陈塘百姓,哪吒悲愤自刎。
   师父太乙真人收了哪吒的七魂闪魄,并用荷叶嫩藕使他再生。哪吒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直捣龙宫,征服龙王,清除了祸患。

 
     我问过很多人,和我同时代出生的那些人他们都说,第一次看[哪吒闹海],当看到哪吒含泪自刎的时候,自己也眼泪哗哗哗,感到天昏地暗,悲从中来。2003年春,重温这部上海美术制片厂的经典动画片,那无限的悲凉依然能够如醍醐灌顶,浇透我的全身。鲁迅先生说的一点都没错,那些该死的文化古籍里自古就蔓延着吃人的气息,[哪吒闹海]只是其中画龙点睛的一笔。
     [哪吒闹海]的故事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典型的神话个案,既充满具有汉民族特色的神话色彩,又富于童趣,同时还一部是寓意极为深刻的古典主义悲剧。但长期以来,它一直被人们误解为一幕庸俗的戏曲故事,为了纠正这个错误,我们首先必需腰斩[哪吒闹海]。
     [哪吒闹海]该从何处斩断?我的意见是从哪吒自刎而死之后,也就是说,不要续貂,让它悲剧结束。我们知道,在电影里,哪吒自刎之后,又在太乙真人的帮助下得以复活,并征服了邪恶的东海龙王。表面上,这似乎证实了正义新生力量的最终必将胜利的大众理想,但是大家都很清楚,这样圆熟的结局其实只是中国古典小说常用的手段,它们总是将最后希望寄托于事实上不存在的神秘人物(开明的君主或神),再以他们的(权)神力轻松化解矛盾。这其实是民间的自我安慰,是一种事实上的妥协和无奈。哪吒复活的现实意义微乎其微,充其量也就是使一个古典主义悲剧妥协、沦落为了庸俗的神话故事。所以,不要犹豫,咔嚓就是一刀——
     OK,腰斩之事暂停讨论,弗洛伊德透析人们心理的诸多学说给了我很大启发,而解构主义批评理论将成为接下来这篇文章的首席手术刀。现在,我们一起来重新认识这部电影,将它切片,进行性和政治的解构——

 
 切片NO.1 龙王为什么吃人?
   □ 这个问题怎么看都有点调皮,龙王为什么要吃童男童女?无论如何龙王他是妖怪吧,妖怪吃人很正常啊。那我问你,猪八戒为什么好色,白骨精为什么身材好,唐僧肉为什么谁都吃不着?岳飞也吃过人肉(详情参阅《满江红》),李白年青的时候还曾“手刃数人”呢!虚构、虚构,一切不过是作家的虚构而已。
   ■ 既然如此,玉皇大帝为什么不吃童男童女?难道他不需要延年益寿?

   □ 玉皇大帝是高级官员,私生活属于绝对限制级,而且人参果、仙丹、伟哥肯定月月有进贡,他没必要冒险,再说,人肉很脏……话说回来,他到底吃没吃过小孩儿,你真的能知道?
   ■ 嗯,有道理。不过不开玩笑地说,虽然玉帝和龙王属于上下级关系,但从权力覆盖来讲,似乎东海龙王更象是实权人物,而玉帝大多数情况下更像是天庭教条的傀儡,除了偶尔发号施令和本能的好色,作为最高权力的象征,他几乎毫无性格可言。

   □ 这个你说的没错,在中国古代神话这个原本就非常不完善的体系里,玉皇大帝一直显得比较单薄和抽象,而有关东海龙王的段子却很多,八仙过海、大闹天宫……从前老百姓求雨也是多数求龙王,没有听说求玉帝的,玉帝这个人没有亲和力,只是一个权力符号。
   ■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龙王的生动与神王(玉帝)的单薄都和他们对应的象征人物有关:龙王属于地方官员,司海政,而且兼管降雨,这是与农业,也就是与民生联系最紧密的执政部门,因此有很多可参照、可映射的余地,所以在文学作品中被赋予了更丰富的人性化,才有了贪婪、狡诈、凶残这样的具体性格。而玉皇大帝则直指皇帝,出于民间立场对皇权一向的陌生和敬畏,在虚构的时候着墨的力度大大弱化也很必然。

   □ 哦,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不是在暗示我,龙王吃人是因为他离人民更近。
   ■ 正是这个道理。我再问你第二个问题:李靖为什么杀子?

 
 切片NO.2 李靖为什么杀子?
     细心揣摩,不难发现,中国古代神话大都暗藏着一种被压抑的企图,那就是弑君。而“弑君”,在我们的历史书上,如果不是革命,就绝对是大逆不道。所以,千百年来,识大体的艺术家们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小心地掩藏了内心的这个企图。李靖为什么杀子?因为作为政府官员,李靖同样是权力链条上的一枚棋子,他的杀子,实际上也是要阉割儿子的这种企图。
     在中国古代,父亲天生具有阉割的使命,而且这一使命往往具有继承性。儒家思想中的务实政策千百年来一直就在指导着父权,也就是指导着他们将自己的子女塑造成完全符合条例的官员、百姓和文人。所有新生力量都会不同程度地具有反抗精神和创造力,但是在成长的过成里他们又都不可避免地遭到修正,包括[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有时候,新生力量并不一定要以极端方式对抗即成规则,但是即使他们仅仅是有脱离游戏规则的企图也同样会遭到强有力的遏制。曹雪芹借贾宝玉这个人物揭示了凡人(并没有积极主动地要求打破规范,只是想获得比较个人化的自由意志的人)的这一民主思想同样会受到践踏的可悲事实,所以,相反地让这个思考显得更为深刻。
   事实上,如果你对古代神话有点了解就会知道,哪吒后来还是归顺了神权,成为御用杀手,并在[西游记]里再次出现。不过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抛开不谈,先研究一下哪吒为什么自杀。

 
 切片NO.3 哪吒为什么自杀?
     事实上,“李靖杀子”和“哪吒自刎”是两个相辅相成的问题。表面上,龙王水淹陈唐,哪吒是为百姓利益放弃了反抗,而事实上,他的反抗是由于力量过于孤立(得不到父权的承认和支持)才最终放弃。在这里,父亲(保守势力)对儿子(新生力量)革命企图的扼杀直接造成了后者的死亡。
     七岁的哪吒是原生状态的正义代表,他不懂得世俗复杂的人际纠纷,看到不平就勃然大怒,打死了傲慢的敖丙,还抽了他的龙筋,并戏弄东海龙王。在规则之内,面对面的斗争,龙王是哪吒的手下败将,对他毫无办法,于是只好借助权力置衡,通过体制内的李靖这位父亲间接达到除掉哪吒的目的。他召集四海龙王水淹陈唐,给李靖以很大政治压力,结果这个傀儡父亲为了平息事端,竟不惜牺牲亲生骨肉,所谓大义灭亲。这个做法貌似顾全大局,实则是丧失了人性和神的公正。
     所以我们说,哪吒其实并非自杀,而是被扼杀、被阉割的。
     

 切片NO.4 衍生话题:[封神榜]和[西游记]的性观念
     在中国古典名著里,并非只有像[金瓶梅]那样以直接描绘性场景为乐的作品,其实,即使是像[西游记]和[封神榜]这样的神魔故事也都布满了对性的暗示。我们甚至可以说,对性观念的这种极其隐蔽的阐释,正是这些作品内容得以丰富的根源之一。
     现在让你判断,也许你会说“不近女色”是[西游记]表现在外部的最突出的一个性观念,因为性欲显然对出家人的“修行”(或曰修身养性)大为不利。这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并不准确,因为在去往西天的路上,唐僧曾多次被女妖怪暗恋,其出现频率几乎不亚于想吃他肉的妖孽,有时候它看起来已经不像是对唐三藏的考验,而是一种作者的愿望流露。然后抛开猪八戒这个典型的色鬼不谈,我们说说孙悟空。
     孙悟空的一生是一个重大悲剧,是一个发生在所有理想主义者身上最常见的悲剧。首先,作为一个无性繁殖的产物(异种)他没有明确的性别身份,于是他大闹东海龙宫,夺走了可以自由伸缩变幻的金箍棒,这象征了他寻回自己的男性依据。但是,当他希望获得更高层次承认的时候,大闹天宫的失败再次阉割了他的本性(这和哪吒的失败何其相似),他的独立人格被拦腰斩断,从自由神沦为私人高级保镖。可以说,从大闹天宫开始,[西游记]完全变成了另一个故事。
     哪吒不同,他从一开始就是异形(出生时是“莲花状肉球”,复活后是三头六臂),而后来,当他被迫自刎时也只有七岁,所以可以说这个被父亲间接阉割的人物终生都保持着男童身份,从而也就丧失了正常的男性功能,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闹海时代”那个疾恶如仇的哪吒,在[大闹天宫]里却彻底沦为权力阶层的爪牙——因为停止发育,使他形成了畸形人格。(大闹天宫时代的孙悟空其处世态度和自刎前的哪吒如出一辙。)好莱坞恐怖电影[夜访吸血鬼]是一部著名的心理学教材,在它里面也有一个非常类似的发育停止的小女孩,那是克丽斯汀·邓斯特童星时代最棒的一次表演,可用以说明复活后哪吒的这一心理轨迹。

http://www.blogcn.com/user7/sixdoors/blog/898307.html

 5 ) 只说审美

片头玲珑的编钟国乐,室内香炉的袅袅青烟,让人如身临彼境,迅速沦陷。这只是开头。

哪吒的眉眼、妆容,乖巧秀丽而神采飞扬,无邪而脱俗之美。自刎时白衣横剑的定格,鲜血蹙眉,刚烈决绝,震撼人心之美。莲花化身是百看不厌的一幕,超凡入圣这四个字都嫌俗气,不想形容,生怕用词不当,玷污了这份美。这只是主角。

小鹿的灵秀感,仙鹤的绝尘感,纤维处不同灵物的体态、气质拿捏如此精到,这只是分量不大的配角。

而其他大的布局,像江山秀丽、海底奇幻等等令人神往之美更不必再提。

若说“颜值”,感觉是:纯粹中国风之美到极致。

颜值高,就说明是好片了吗?别忘了,好的审美还反映在故事情节和意蕴内核上。颜值,不过是基础和起点罢了。

情节也不必提,流畅自然。只说内核的一点皮毛。

《大闹天宫》大圣的精神内核是反权威反体制的叛逆和自由,叛逆到《西游记》在明朝被禁。《闹海》讲的也是叛逆,却不只是反抗体制,它反的还是礼教和虚伪的父权。这在中国文化史上只怕也是绝无仅有。一句“爹爹,你的骨肉我还给你!”小时候,看一次,能撕心裂肺地哭一次。(那颗灵珠,被翩翩而来的仙鹤叼去,通人性的小鹿一直追到水畔,抬头仰望,这一幕,始终不能忘怀的揪心之痛。)现在再看这句话,切肤的震撼依然。哪吒一直尽力义孝两全,守护家园,守护正义,也维护父亲,而一厢情愿的忠义和刚烈的性格,遇到不堪的父亲,结局只能是决绝。这一幕的悲剧美,不知希腊的悲剧大师们是否也会自叹弗如。

新版哪吒的内核是自己的价值自己定位,不能不说很现代,却无论如何不能不让人感到审美疲劳——做自己,似乎是已经被好莱坞美式大片用滥的价值观口号。是很热血,但也——仅此而已。真心不如老版哪吒更立意新颖而惊世骇俗——而且,其中的意蕴,更有中国文化的特色,用书呆子的话说,这才叫叛逆得清新脱俗却又意蕴无穷。这是精神内核的美。

小时候,79版的哪吒就是我喜欢到不愿跟任何人分享的至美。现在长成了书呆子一个,仍不改初心。

啰嗦一句,新版固然有创新有特效让人惊喜,但除了口号老套外,细节处,各种只为搞笑而搞笑的段子和无谓恶作剧也多少降低了片子的质量。真心希望有抱负的动画导演也能像老一辈的动画人一样,不只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心和情怀,更能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因为,一部热片的审美,能带动的不仅仅是一代人的审美观。

 6 ) 哪吒闹海

  影片开头便著名“根据《封神演义》片段改编”,恰好《封神演义》我是看过的,那就先说说与原著的异同吧。影片的前半段是基本忠实原著的,所不同的是一些细节的描写,但正是这些细节之处的画龙点睛,使整部片子的立意与原著完全不同。原著中闹海是由于哪吒的年幼无知引发的偶然事件,后来打死夜叉和龙王三太子也非哪吒本意,而在影片中哪吒是为了营救被抓走的伙伴才与夜叉大打出手的。这样一来一位嫉恶如仇的小英雄形象就跃然而出了,这也就奠定了整部片子的基调——闹海并非鲁莽的无知行为,而是对残暴强权的无畏抵抗。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这一立意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影片后半段对原著进行了颠覆性修改,由哪吒追杀李靖,后被李靖收服,变成了哪吒大闹龙宫,大败四海龙王。这一修改不仅将影片前半段确定的故事基调发挥的淋漓尽致,而且彻底消除了原著的封建教化色彩,将虎头蛇尾变成了虎头龙尾

 短评

哪吒要是搁现在,就是一少儿精神病患者:躁郁症、暴力狂、自杀倾向、逆反心理……辅导人员要密切关注他看什么书,听什么音乐,玩什么电脑游戏,业余时间从事什么活动,必须定期参加心理辅导,服用抗躁郁症药……比美国哥伦比亚中学枪击案主谋更犀利的家伙

3分钟前
  • 柳具足
  • 力荐

中国的少年大底上应该要像哪吒的

8分钟前
  • 甜椒Oli
  • 力荐

一个彻头彻尾的反叛形象,也是中国银幕史上一段极为少见、如此尖锐、激烈和惨痛的反叛历程,相比于孙悟空和天庭(统治阶级)的对抗,哪吒做出了中国传统观念中最艰难的一种反叛,在于“孝文化”是深植骨血之中的,是几千年不允许触碰的绝对底线,被他用一种最悲壮、最惨烈的方式夺回了自我的控制权,告诉所有人,“身体发肤、父精母血”,所有受之父母,又反过来牵制和束缚的,我统统还给你们,哪怕是我赖以为生的东西,去挑战一种不可能战胜的观念压迫,这真的太疼了,是肉与灵的双重疼痛。很赞同“化莲重生”后再无哪吒,不在于被天庭招安,而在于如果承认这种重生,就等于将他悲壮而勇敢的反叛精神消解成了一个空洞的符号,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情,我宁愿相信他的本命是不认命,那个曾经离经叛道,孤妄放纵的哪吒从前只哭过一次,今后也不会再有了

9分钟前
  • 西奥
  • 力荐

1979的是艺术,2019的不过是高分动漫

10分钟前
  • BA
  • 力荐

丁一曰:想你时 你在闹海

13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哪吒闹海》还是有非常不常见的地方,那便是清清楚楚告诉我们:父亲是可以杀的。

16分钟前
  • 恶魔奶爸Sam
  • 力荐

这可能是中国动画史上堪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作品,伟大之处依然不用解释。哪吒的经典形象和悟空一样,被深深铭记于不同时代的观影者心中,而今天创造这些作品的艺术家们纷纷驾鹤西去,在感慨哀叹的同时,更应以此为动力,创造出属于我们中国的动画辉煌。

20分钟前
  • 润物
  • 力荐

1979年的动画电影,那时候我们的动画甚至是优于日本的,可惜的是放弃了这一产业,却成了霓虹国的文化符号之一

24分钟前
  • 大耳朵图图_
  • 推荐

电影真的是时代的产物,小时候看这版的哪吒,不觉得故事有问题,现在再看,才发现这是一个政治味道浓重的故事,传达的价值观念赤裸裸。对比饺子导演对【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处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题又很符合我们当下的主流价值观,哪吒变成了另外一个故事,可能会成为现在这代小朋友的童年回忆,和我们这一代看的哪吒是完全不一样的,可能这就是讲故事的魅力吧。

2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哪吒刚刚降生,李靖就想一剑劈了他;龙王恶人先告状,李靖却丝毫不听哪吒的解释;哪吒制服了龙王,李靖又叫人把他绑起来;面对四海龙王的报复,他甚至想杀死哪吒……是怎样的父亲,才会对自己的亲生骨肉心存偏见?是怎样的父亲,才会胳膊往外拐,站在别人那边?是怎样的父亲,才会是非颠倒,不分青红皂白?并非所有的孩子都是熊孩子,反而是很多父母不配做父母。在这个“百善孝为先”的国度,《哪吒闹海》没有跟风歌颂父母,反而敢于质疑权威,提出了“是否所有父母都称职”的疑问,其深度和前瞻性都是国漫中的佼佼者。哪吒那句“爹爹,你的骨肉我还给你,我不连累你”更为震撼。你不认可我,我不强求。你选择了懦弱,我选择承担。舍身取义,以死明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40年过去了没看过更震撼的国漫。

32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小时候老分不清哪吒到底是男是女……以前动画片的角色造型,中性风总是很潮嘛。

33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年轻勇敢的战士,为保护更年轻的一代不被老朽腐坏的政权吞食,抛弃了自己的血肉之躯,与怯懦的父亲决裂,战斗过后,向着光明的未来奔去。但是龙王是杀不死的啊,死了还会有新的龙王,永远渴求着更多的童男童女,几千年了,哪吒还打得动吗?

34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省去了繁复、冗长的成长脉络,纯粹提炼出某种极致的哪吒精神,提炼出中国古画与戏曲的精华,刺破权力体制的虚伪和大人世界的荒谬。哪怕世界对不义卑躬屈膝,哪怕至亲对真相懦弱回避,坦荡立于天地间的少年,也没有一丝一毫的畏惧。满腔愤恨,持剑自刎,养育之恩,一刀两断。我将骨肉还于你,我用莲藕为躯体。红绫金圈,打尽天下不公事;三头六臂,看遍世间无情人。可在真正长大复仇之前,也难免要对着疼爱自己的师父痛哭流涕。

35分钟前
  • 晚不安
  • 推荐

爹爹,你的骨肉我还给你,我不连累你。

40分钟前
  • 苏比
  • 力荐

蒋勋在孤独六讲里写哪吒,他说,我记得年少时,读到哪吒把肉身还给父母,变成幽魂,最后找了与父母不相干的东西作为肉体的寄托,隐约感觉到那是当时的我最想做的背叛,我不希望有血缘,血缘是我巨大的负担和束缚。父母是我们最大的原罪,是一辈子还不了的亏欠,就是欠他骨肉,欠他血脉,所以当小说描述到哪吒削骨还父,割肉还母时,会给读者带来那么大的震撼。可是,这个角色在过去饱受争议,大家不敢讨论他,因为在百善孝为先的前提之下,他是一个孤独的出走者。

44分钟前
  • 冰山的阴影
  • 力荐

形式上没能超越《大闹天宫》,却带上了过重的政治隐喻。还是该轻松点儿好。

49分钟前
  • 私享史
  • 还行

没想到长大后重看居然这么震撼,尤其是销骨割肉的场面。

53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想你时~你在闹海~

57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我觉得孩子的本性里有一种有别于成人世界的决绝和残忍,掺杂着杀戮欲、性欲、(我不是指成人世界以交配为目的的性欲,一种我也说不清楚比较原始的和两性关系有关的欲望)征服欲,和别的什么欲望。真正受孩子欢迎的故事都不是纯粹的童真故事,像彼得潘会处决永无岛上长大的男孩子,会和海盗战斗,会把死亡当成冒险,像小王子回到自己星球的方法是用毒蛇的毒液摆脱肉体,因为肉体太沉重,带不回去。像海的女儿里,美人鱼承受刀尖舔脚的痛苦行走和最后化为泡沫换得永恒的灵魂,还有各种暗黑的格林童话。小孩子的内心世界很复杂,这种暴力美学,未必只震撼成年人的心灵。起码对童年的我来说,里面的政治隐喻我看不懂,舍己为人敢作敢当的英雄主义也不那么重要。我真正关注的是哪吒决绝的自刎,怀着满腔孤勇,和这个爱我也好、不爱我也罢的世界,彻底告别。

1小时前
  • 吃面包的兔斯基
  • 力荐

个人认为其中哪吒自杀的情节有很重的虐恋色彩,我小时候第一次看到,内心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

1小时前
  • Paradox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