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影评表演者言第一季

综艺大陆2017

主演:周迅,黄渤,秦海璐,冯远征,奚美娟,吴君如,蒋雯丽,段奕宏,赵立新,王千源,王庆祥,易烊千玺,陈旻,瑶淼,梁植

导演:内详

 剧照

今日影评表演者言第一季 剧照 NO.1今日影评表演者言第一季 剧照 NO.2今日影评表演者言第一季 剧照 NO.3今日影评表演者言第一季 剧照 NO.4今日影评表演者言第一季 剧照 NO.5今日影评表演者言第一季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3-07-24 02:38

详细剧情

  非表演科班出身的周迅经过二十年片场的打磨,凭借精妙的演技和踏实的敬业精神获得了极佳的观众口碑和业内人缘。而在越来越多的与年轻演员的合作中,她切身感受到新生代演员对于表演经验的渴求,以及表演艺术传承的重要性。电影频道《今日影评》携手周迅,共同发起这一系列特别节目正值此契机。  2017年11月6日至11月17日每周一至周五晚十点,《今日影评·表演者言》将连续播出十期节目。黄渤、秦海璐、冯远征、奚美娟、吴君如、蒋雯丽、段奕宏、赵立新、王千源、王庆祥和易烊千玺十一位表演者将作为嘉宾先后登陆十期节目,与周迅对谈,分享表演心得,共同打造新时代“表演课”,树立新时代文艺标杆。

 长篇影评

 1 ) 今天我们只谈表演

国内,终于出了一档演员对谈表演的访谈类节目,而不是请一堆所谓“演员”去参加“跑吧”的竞技类综艺,或是“合家欢”一般、谈七零八碎的“春晚”一般的访谈类节目。

主持人和周迅与11位表演者,对谈对于表演的感悟和准备,没有绯闻,没有辩解,只有他们对于表演的热爱、执着和尊重。

真心希望这样的演员对谈类节目,能够在国内越来越多。但这个节目也不是没有缺点的,就是时长太短了,很多问题也因为时长和剪辑,并没有深入地去探讨。还有就是大家拍戏都很多,闲暇时间也不多吧,所以周迅与表演者之间,对彼此的作品,也不是太了解,不够深入。

也希望,国内在做类似节目的时候,能够给表演者们更多的时间,让他们的案头工作做得更好,碰撞出更激烈的火花。

第一期:求实篇,黄渤。

1.黄渤管周迅叫“小周姐”!

2.黄渤早年间学配音的。当年他们经常的学习要求是,要用一个月甚至是两个月的时间,去单独练习笑或是哭。

3.拍《斗牛》时,与牛培养表情。

4.表演的时候,要注意机位。

第二期:汲取篇,秦海璐。

1.拍《红高粱》的时候,周迅被秦海璐现场背台词惊吓到了。

2.秦海璐敢现场背台词,是因为她在拍戏之前,无论主角与配角,她都把整本台词梳理一遍了,然后还会用环境和事件,将台词内容,串联在一起。

3.秦海璐贴钱《钢的琴》。

4.所有表演最后都要回归理性的。

第三期:筋骨篇,冯远征。

1.冯远征评价周迅是表演者中的一个“精灵”,灵动,用心去表演。

2.冯远征建议周迅,如果有时间,去进行话剧表演方面的训练,对于声音的运用,会有提高,会能更好地进行细节处理。

3.拍《美丽上海》的时候,主动要求学上海普通话,居然骗过评委,评委们大呼“上海有这样的演员,我们怎么不知道”,但被告知是“北京人”时,评委们表示不可能,不相信。(冯远征大大居然和王祖贤都合作过)

4.拍《非诚勿扰1》的时候,设计钻石耳钉,临时现场“加戏”,吓到葛优大爷后来回忆,当时都起鸡皮疙瘩了。

第四期:温度篇,奚美娟。

1.奚美娟与周迅在1997年就合作了《红处方》。

2.有一场戏,周迅突然蹿上来,奚美娟还担心挡了镜头,让之前的戏白拍了,没想到周迅凭借着本能和感觉,居然没挡住镜头。

3.准备《山楂树之恋》时,去江西参观老式信封制作方法。后来拍戏的时候,真得裁纸的时候,让纸飞舞了起来。

4.题外话——奚美娟是一位给人感觉很知性,同时很理性,甚至有距离感的人,但是她的表演啊!却非常打动人,有穿透力,其实挺奇妙的。

第五期:充实篇,蒋雯丽。

1.为了《暖春》里的王丽娟,坚持增重30斤!那可是30斤啊!太令人佩服了。

2.考艺校时,用了德洛克洛瓦的《墓地上的孤女》和葛丽泰嘉宝的《瑞典女王》乘船离开,两个素材,做好的艺考表演。

第六期:融合篇,吴君如。

1.吴君如谈了和大鹏他们合作的感受,很有节奏感,很迅速,很适应这种快节奏、有速度的拍片进度。

2.陈可辛和吴君如说,本来想让周迅在《如果爱》里,演个坏女人的。

3.演员自身的气质还是会影响到角色最终的效果的。

第七期:根脉篇,段奕宏。

1.考了3次中戏。长途跋涉,先坐20多小时去乌鲁木齐,然后四天三夜硬座去北京,一点都不觉得苦和累。

2.第一次考中戏后,在天安门广场坐了一晚,等升旗的时候,突然觉得不能再蹉跎了,回到伊犁后,学习更有劲头了。

3.周迅演《橘子红了》,为了体验角色,拍戏的时候,真得穿了“三寸金莲”,很小的鞋子。

4.题外话:段奕宏真“为戏为奴”!他拍《食人狂魔》时,他去博物馆看细伟干尸的时候,居然默默向细伟许愿,求你赐予我力量,让世人了解不一样、真实的你。简直是与恶魔订立契约。后来段奕宏回忆道,那段拍戏的时光,晚上都是噩梦连连的。

第八期:弥新篇,赵立新。

1.他居然去过俄罗斯、瑞典学习、工作过。去瑞典是被英格玛伯格曼的作品吸引到的。

2.题外话:既然去过饿了俄罗斯、瑞典,他的语言技能也就满点了!精通中文、英语、俄语和瑞典语。佩服啊!难怪他有点不太像中国人,可能在国外待得就一些吧。

3.曾经歧视电影演员。直到他们的师姐,演了《红高粱》一炮而红之后。他们才开始正视电影演员。

第九期:磨砺篇,王千源。

1.王千源被骗演《钢的琴》。当时没钱到,每天导演只能拍一场戏。

2.《解救吾先生》,如何准备准备最后一场戏的。

第十期:传承篇,王庆祥、易烊千玺。

1.回忆宫先生和叶问在金楼的那场戏,氛围、音乐,都很难得。

2.愿意和年轻演员合作,这本身就是一种传承。

3.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举例子,年轻人不要着急,慢慢来。

总的感觉:像周迅这种感性演戏的,太耗费心力了!没有点意志力和咖位的,根本没法应付。

科班出身的还是将表演看得更理性、客观。有自己的一套章法可循。

 2 ) 表演的筋骨

因为这是一个谈话类的节目,所以就一直当播客听。第一季里面的嘉宾基本都是我非常认同的表演者, 里面有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部分, 非常推荐。

秦海璐提到了表演时候要「真实」,她一般会提前几个月拿到剧本,然后进入角色的状态。同时如果导演很出色剧组在困难的时候会降薪,或者帮忙出钱完成拍摄。

黄渤也提到了「真实」,拍的最苦的一个戏是「斗牛」,拍的时候需要和牛培养感情,一块吃东西,没事儿倚在它旁边喂草,把自己变成真的养牛了。不仅如此,还懂得了「控制」的重要性,你要控制和牛之间的关系,你要知道这个机位要不然牛出画了,牛把你的位置带偏了怎么调整回来。理性感性中间来回跳跃。为了饰演一位孩子走失的父亲,看了包括故事原型在内的不少同类型纪录片,用来揣摩分析当事人的真实感受, 但是仍评价自己没有表现出真实感情的万分之一。

冯远征提到他塑造人物通过观察生活,积累经历,还有拍戏时的灵感。而拍「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时候,这些都暂不具备,最后通过拨打情感热线,然后咨询。表演是有方法,和技巧的。通过态度,坚持和生活阅历,最终形成筋骨。后来感觉到自己枯竭了,没有在用心来演戏了,便开始话剧。而话剧不是在重复自己,因为观众给你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和观众的互动也是话剧和现场的魅力所在。

 3 ) 自我记录

哇哦,干货满满非常有深度,还让我见识了不同演员的本色与演出的心路历程~真的好喜欢周公子的声音。 第一集主持人太呆板了,还好黄渤一直控场。 第二集非常喜欢秦海璐的理性,把每个剧本每一片段不管是否是自己的戏都去吃透。和周公子是完全截然相反的,周公子是用情绪去碰撞这个时间的。 第三集的冯远征,用心去做事业,是事业不仅仅是职业,大师的高度和人文的关怀啊。 第四集奚美娟的慈禧太后,一开口让我泪目,那就是真的情感啊,作为一个女人的坚强和温柔,我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那是活生生的人,不再是什么教科书上的名字。还有红处方哈哈哈和周公子合作的戏,好想找到高清资源重温啊。 第五集,蒋雯丽将自己的价值观读过的书听过的音乐经历过的事全部融入进了她的角色当中,求实求真靠的是那颗心。我觉得她是理论派的感性演员。 第六集段奕宏的分享很多很多,比如不安全感紧迫感,真实以及责任等等,能感受到内心非常丰富,意识流的分享十分有趣。

 4 ) 豆瓣评分9.1,周迅的《表演者言》:究竟说出多少演员的秘密?

文/不飞

“什么时候,演员成了一个背台词,都要表扬的职业了?背台词是你上战场的那杆枪,你能告诉我,你到了战壕里,没拿枪吗?你多不要脸那!”

王劲松这段耿直的10秒发言,刷爆网络,一针见血,俨然有“毒舌”金星的范儿。

这段评论却引来10万网友拍手叫好,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反响,究其原因,是因为用替身抠图的越来越多,大众渐渐忘了,演员的本质是什么?

作为非科班出身的周迅,她于2017年筹备了一档节目《今日影评·表演者言》,至今在豆瓣评分都高达9.3。

作为文艺行业的高光者,她撕开流量、八卦等“标签”,将视角聚焦在最纯粹的“演员”这两个字。

没有浮名虚利,只谈表演,没有哗众取宠,没有话题炒作,纯粹聊对表演的感悟、执着和尊重。

这碗看似“清汤寡水”的阳春面,对于新入行的演员来说,却是有着最宝贵经验的表演教科书。

基于这个目的,中信出版社将《表演者言》装订成册,作为许多学表演的学生课外学习补充资料。

让有心成为演员的年轻人,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返璞归真”

什么是演技派,怎样的表演才算高级?

甚至更有人认为,演员不就是背个台词,哭哭笑笑嘛,这有多难?

对于这些问题,你能从《表演者言》里找到答案!

“不是好为人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态度,而是把我们了解到的经验,分享出来,彼此学习。”

看完演员的经验分享,不禁令人感慨,当演员真的不容易。

当年半路出家,一身灵气的周迅,

从刚开始接触演戏时,清纯的哭戏,到《画皮》中傲气又心碎的哭戏,周迅在演员这一职业打磨了整整二十多年。

周迅坦言,自己刚进剧组时,要在门口吸口气才敢进组,剧组很安静,甚至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如此安静的片场,所有的演员都专注于演戏,严厉的工作环境,能让你从中学到很多,你可以小心翼翼观察前辈,如何塑造一个角色。

演员需要互相成就。

就像段奕宏把自己的从艺生涯,分成了几个阶段。

首先是对这个职业的认识,满足自己的虚荣、自信与鲜花,当分清了流量明星与演员的区别后,该如何突破自己成了关键问题。

不想过的太安逸,寻求突破,就像段奕宏自己说地那样:

演员需要有对于自我的独到认识,但是面对自己和探索,更为重要。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演员也是如此,

正如冯远征分享的那样,善于观察生活和捕捉细节,要带着创造性去思考,包括眼神上的尖酸刻薄,语言上的犀利如何去表达。

就像他在《美丽上海》中饰演的阿荣,语言犀利,很烦他的小妹。

这就得细心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细节,让人物丰满。

把生活习惯带入表演中,做到与真实无缝衔接,这才是表演的最高境界之一。

真实是表演的最高境界

影帝黄渤更是殿堂级演员,他对于角色的塑造力,非比寻常,他表演中的真实,都从生活中寻求素材,力求更贴近生活。

就像《亲爱的》里黄渤塑造的田文军,一个来自社会最底层的父亲。

孩子的失踪,改变了他生活的轨迹。

为了让这个悲情父亲的角色,更贴近生活。

黄渤看了诸多纪录片和资料片,当看到孩子被找到的那一刻,纪录片里的主人公一边抹着眼泪,一般瘫坐在长椅上,那种酸楚常人无法体会。

从观察到体验,到练习,最后呈现给观众,黄渤都力求真实情感带入。

无论这个角色大小与否,与自己差距有多大,一旦选择了,必须打破自己的形象,去完成角色的塑造。

真实是表演的最高境界,而真实的背后,是社会的种种历练与积累,将这种无形的积累转化成表演的素材。

记得周迅曾经说过:

“演员让更多人知道,其实是你演得好,名和利才会来。而不是说,你先有了名和利,你才好好演,不是这个逻辑。”

表演是门艺术,而演员是份职业,他们都对表演保持着敬畏之心。

面对娱乐圈这个名利场,演员在钻研演技,而明星在考虑如何立人设,抢C位;

演员在背台词,读剧本时,明星在跑通告,接商演。

这大概是明星与演员之间本质的区别。

为什么有些“演员”看不清自己?

都是被粉丝宠的,忘了自己的初心,所谓捧杀大概就是如此吧。

每个流量小生,接到电视剧粉丝就会因为番位互撕,好像自己的爱豆,不是主演,就降低了身份。

其实,角色没有大小,每个人物都值得用心诠释。

对于美女如云的香港演艺圈,吴君如却用自己的“丑陋”,让人们记住了她。

“鬼才”导演王晶称她为“女版周星驰”。

吴君如与周星驰合作的多部喜剧中,她都以微胖、丑态百出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

至此,她被贴上了“丑女”的标签。

对于吴君如而言,她演过的小人物,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

《麦兜响当当》里的麦太太,一个女人离婚带着儿子。

尽管她知道自己的孩子不会有太大的成就,都依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这个草根人物,就像是港人的坚韧不拔精神的缩影。

演好角色,就得放下自己。

其实所有的大角色,都是由一个个小角色组成。

珍惜每个小角色,一路打磨演技,就能创造出属于你自己的优秀作品。

这也是《表演者言》带给我们的22堂扎扎实实表演的表演课的精髓。

留下最真诚的梦想,愿往后十年,当你回想起这个年代时,除了追逐名利,还能对表演着天真干净的初心。

执着于理想,纯粹于当下。

 5 ) 为什么现在电影里20岁左右的角色还是让那些三四十岁、四五十岁的演员在演?

到场分享的演员都很实在,没有那么多节目花哨卖弄的东西,包括易烊千玺的态度才是真的谦虚的态度。当一个人名气已经比才华更出众,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居然应试北影表演还得了第一名,那我觉得你那一届是出不了什么人才了。最怕的就是童星考试,也许演员的人生该有的更多的应该是经历、成长、磨练这些东西积累得不够丰富,反而积累的是电视剧的表演经验,这东西很可怕的。作为一个表演的研究生来说,这些小孩子们更应该了解表演的理论,知道自己的表演都需要些什么来支撑,不然等不了多久,这些北影出来的没有太多人生经验的“小鲜肉”一定会被半路出身的、有丰富人生阅历的、感性的、有灵性的演员给取代。为什么现在电影里20岁左右的角色还是让那些三四十岁、四五十岁的演员在演?是导演不放心那些刚出道的小鲜肉呢,还是现在的孩子太幸福演不出一些深刻的角色呢?哎,也是比较资深的导演拍的东西都是反映他们那个年代的,所以也要请经历过他们那个年代的人来演,自然没有这些小鲜肉什么事了,小鲜肉都去拍电视剧挣卖点了,哪儿还在乎什么艺术,也许连基本的艺术审美观念都没有形成。所以啊,现在的演员要能走出来还得看这个时代的导演能不能拍出我们这个时代的好片子撑起我们同龄人的演员哪。演员,厚积而薄发,导演,还需努力形成自己的艺术审美和风格。加油,我们这代人是该传承下来了,不然以后等那些四五十岁的演员阿姨们老了还让他们演青春期我们这些年轻演员心里过意不去

 6 ) 戏如人生,大道相通

【分集收获】

1.求实

敢问真的是个好品质。

2.汲取

秦海璐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理性在前,感性在后,学到的知识在用的时候不能生搬硬套,因为现场和你学习时候并不相同而会有变化(信息内容增加),正确的方法是掌握它的逻辑,每一步为什么这么得到——这也是我喜欢做的方法,只要你掌握了它的内在逻辑关系,记忆是非常简单的事。我记性其实很差,但是内存的扩大倍数是不及劣势算法在扩大应用时所比例增大占用内存的,因此记性比我好的人所记忆的内容未必比我多。但算法是可以学习的。这个优势如果人群中是1/1000比例。和你同为1/1000比例的人里面,和你同方向如果是1/1000000比例。那么这个方向有些什么问题,所需要的人是多少……因此最首先你得知道自己要什么方向、要解决什么问题,多少人能完成,你的算法是什么,能否改进。但是你的算法往往不是确定方向以后发展出来的,而是靠积累重复验证。

录音是一种客观看待自己表现的方式。(记日记也是)。

一定要有一种信念感,就是你得觉得自己可以。

3.筋骨

其实我个人理解为细节,出彩的细节,决定一个人/突出一个人性格本质的细节。

冯远征提到话剧重复而不重复的时候,我想起高中时候问很喜欢的物理老师是否喜欢他的职业。他说一天八节课,连笑话都是一模一样,你觉得呢?——正是这段话印证我内心想法,即我绝不要当老师。那么不同学生的回应一样吗?这对于老师而言是什么呢?以前还看过一个采访,歌手说,虽然国籍不同,但粉丝给他的感受却相似。也就是说,他追求的只是那一瞬间的正面体验而与事件无关对吗?

换句话说教学相长只在你真正吸收了不同的东西的时候,否则获得只是情绪满足。

此外,演员最后拼的是文化的积累。那其他职业呢?

4温度

角色行为的合理性,能够更宽容,关爱自己的角色———emmm换位思考的实际应用啊。

5充实

模仿是开始

浸入式

返璞归真

6融合

和不同的人沟通合作

7根脉

喜欢段奕宏,很艺术家。坚定、确凿。当他说千里迢迢去北京考表演落选却仍然很高兴、坐在天安门看升旗感动到落泪的场景,真的很富有感染力。

“选择梦想、确立梦想的挣扎,仍在经历着坚持梦想的风险。”

“没有知道结果的严重性,也不愿意去深思熟虑地计较这个严重性”

“遇见自己、探索自己”

“自卑挺好的,动力”

“让你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去安放自己浮躁的心”

8弥新

突破惯性、惰性,走出舒适区

9磨砺

“这个时刻演,其实是之前几天几年的体验。”——其实每次短时间做出什么我也都会有这种类似体验,是过去的知识累积,用的时候能快速整合。现学现用真的很难,尤其是需要多方面知识整合的一个任务。

“然后无论做得怎么样都得先去做了。不能等着大角色。”

“得奖只是一个肯定,像漂亮衣服,经历过就可以”

“知识会越来越宽、越来越深、越来越丰富”

10传承

“进入角色、松弛自然的状态”

“保持新鲜感”

【总结收获】

态度:

1.自知:遇见自己、探索自己。让你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去安放自己浮躁的心。

2.梦想:选择梦想、确立梦想的挣扎,仍在经历着坚持梦想的风险。没有知道结果的严重性,也不愿意去深思熟虑地计较这个严重性

3.肯定:肯定就像漂亮衣服,经历过就可以

4.自卑:自卑挺好的,动力

5.信念:一定要有信念感,就是你得觉得自己可以

6保持新鲜感

学习:

浸入式

模仿是开始

敢问

先做,不能光等大角色

发现捷径(随机接触的3个途径:1.和不同的人沟通合作2.教学相长:吸收不同的东西而非情绪满足;补充3.新闻&信息流)

知识越来越宽,越来越深,越来越丰富

这个时候要突破惯性、惰性,走出舒适区。返璞归真

积累:

录音&记日记

理性在前:掌握它的逻辑,每一步为什么这么得到,从而随机应变

临场发挥来自过去累积

现学现用

积累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一个人/突出一个人性格本质的细节

 短评

周公子吹必看节目

2分钟前
  • 突然粉碎
  • 推荐

原来周迅从小是长在电影院的,童年经验积累影响,让她的感性更加卓越。其他嘉宾多是理性出发,探讨技术,她却聊起在非洲看动物,住树屋看下雨月亮,靠本能感觉支撑,生活经验蓄能,天才可遇不可得。

5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明星和演员是有区别的,来这个节目的嘉宾展现了他们的真诚,中国电影需要担当。

7分钟前
  • 82258966
  • 力荐

秦海璐拍戏前会认真研究全剧本,没有她的戏的场次也分析。这就是她和那些小花的差别。

10分钟前
  • 段十土
  • 推荐

现如今的“演员”行当乱象诸多,但幸好还存在一批认真琢磨戏的表演者,新人入行需要立规矩,演员的匠人精神更是值得传承。周迅肯“顶风作案”牵头做这件事,很了不起。但从内容上来说,已经完成分享的黄渤、秦海璐、冯远征的三人,都是随便拿出一作品就立得住演员,可以说是行业福音了。

15分钟前
  • 金浩没话说
  • 力荐

说的都是常识,怎么进入角色,又怎么打破舒适区。请的都是学院派,但一点先锋派技巧都没提。说实话国内表演知识体系挺陈旧了,要进入更高阶状态凭这些根本不够。但即便这些浅显的大白话,很多线上演员都做不到。

17分钟前
  • 小田切梨
  • 还行

最喜欢蒋雯丽和段奕宏那两期 蒋雯丽真是魅力爆棚 这才是真正的演员

21分钟前
  • 冰镇西瓜橘子水
  • 力荐

非常棒,嘉宾及周公子可以说非常真挚了。

25分钟前
  • 刀豆
  • 力荐

他们总是在告诉女演员,你最好的年纪是20-30岁,其实不是,岁月会增长你的皱纹,也会加深你的阅历。周迅说的好棒啊!谁能想到她是一个口吃呢?除了老天爷赏饭吃,还有她无尽的努力啊

26分钟前
  • 旺仔小公举
  • 力荐

缺点是太短。

31分钟前
  • Yutian
  • 推荐

访谈太央视化,时间太短,除了最后嘉宾tf成员无感其它全部是我喜欢欣赏的演员!普通观众看了也会对观影有所感悟!周迅不太善于表达但是有心,好像她和陈坤陈国富要办理一个学表演的“山下学堂”学院,感觉比隔壁的综艺《演员的诞生》有诚意干货多了!希望我们影视剧以后出现更多的是演员而不是明星。

32分钟前
  • 力荐

节目立意很好,极具文本价值,当然也稍有遗憾,期待未来的更多发展。

36分钟前
  • 木头仁
  • 力荐

这才是表演课,真人秀那些哗众取宠的下课吧

40分钟前
  • nanaxxm
  • 力荐

客观理性的综艺节目,也只有最大的爸爸CCTV敢做,能做。因为不怕广告商不给钱,不怕请不来腕。清汤寡水的阳春面,却是别家学不来的踏实饭。

41分钟前
  • 慕思倩
  • 力荐

央视节目制作意识比较陈旧,但贵在嘉宾选择好,谈表演态度诚恳,收获颇多,希望早日推出足版!

46分钟前
  • .
  • 力荐

干货和八卦都较多。另一部综艺请继续您的表演~

48分钟前
  • RYZ
  • 还行

除了时长不满意,节目目的已经超过节目本身了。现在红火的市场,各种优而演的偶像,他们需要门槛和思考

52分钟前
  • 西风记
  • 力荐

周迅是很有责任感的演员,不忍心时下的市场被流量打乱,辜负观众的期待。长者对表演的理论与观察成就他们每一个经典难忘的人物光影。与演员的诞生相同,四十岁的周迅始终保持内心纯粹非常不易,章子怡更有一种不断挑战的快感,与优秀的导演合作更多的章子怡对表演的体会已经到诗人的曲高和寡。

53分钟前
  • 小孙字典没输字
  • 推荐

很有意义的节目。周迅能想到办这种节目,很有担当。谈话很有内容,对年轻演员和影视从业人员及爱好者,很有启迪作用。

55分钟前
  • 对琴弹牛
  • 力荐

章子怡和秦海璐师出同门,她们俩同样脱口而出“信念感”。秦海璐这儿如此理所当然,可是,当章子怡在郑爽笑场的那个舞台上说出来的时候,却那么掷地无声,甚至过气,甚至可笑。

56分钟前
  • 此间有城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