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二十岁2015

韩国剧韩国2015

主演:崔智友,李相仑,崔元英

导演:金亨植

 剧照

第二次二十岁2015 剧照 NO.1第二次二十岁2015 剧照 NO.2第二次二十岁2015 剧照 NO.3第二次二十岁2015 剧照 NO.4第二次二十岁2015 剧照 NO.5第二次二十岁2015 剧照 NO.6第二次二十岁2015 剧照 NO.13第二次二十岁2015 剧照 NO.14第二次二十岁2015 剧照 NO.15第二次二十岁2015 剧照 NO.16第二次二十岁2015 剧照 NO.17第二次二十岁2015 剧照 NO.18第二次二十岁2015 剧照 NO.19第二次二十岁2015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45

详细剧情

  讲述19岁高三时怀孕而不得不放弃学业的女主人公在39岁时与儿子考上同一所大学后发生的故事,崔智友在剧中将饰演为了在丈夫和儿子前扬眉吐气而在将近40岁时再次挑战大学的女主人公。

 长篇影评

 1 ) 简单情节引出颇多道理

看完了《第二次二十岁》感悟多多。故事情节较简单,讲述女主人公在高中时怀孕生子,放弃了学业,二十年后,39岁的她,与儿子考上同一所大学,展开了一系列的故事,最终以Happy ending!令人舒心。

故事虽简单,感悟却颇多:

一,所有的未来都是未知数,都无法确定,当希望的未来已经成为现实时,往往又会产生新的要求,新的目标,又会有不确定的未来在等待,所以在做当下自己喜欢的事情。《基督山伯爵》最后一句话:“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人永远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二,骄傲的男人喜欢自信的女人。打破传统做自己,随着历史情境的改变而不断衍变的不仅是女性行为举止及价值观的变化,也反映了一个时代思想变迁的缩影。人格独立,精神独立,经济独立已成为成熟新女性的三大标准。

三,恋爱或婚姻,要选择相似之人的倾向,在社会心理学上称之为适当婚姻,相似度越高,关系度、满意度就越高,就怕天生不同、不合拍,就看是否适合这个原理。

四,没有完美的爱情和婚姻,或多或少都有着无法否认的瑕疵。爱情合理就好,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就好。婚姻适合就好,共同经营爱巢,创造幸福生活,和谐恩爱美好。

五,男人在感情中充当基石作用。暖男很懂女人心,温柔体贴的男人会站在女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会让双方的情感升温;有责任的男人敢于担当,给予女人更多的体谅、理解和信任,让女人有踏实感;沉稳的男人喜欢用沟通的方式解决问题,他让女人更有安全感。

六,人生的契机很重要。每个人在人生中都有某个瞬间或某个契机,如在同一个时间与空间里,有人短暂的离开,又有人不经意的出现,这一瞬间的契机,就改变了几个人的命运和人生。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能看出那个契机,于是充分的把握那个契机,利用那个契机;而另一种人遇到了契机还浑然不知,稀里糊涂。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七,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做个内心强大的人,照顾好自己,承认自己的平凡,努力向好的方向发展,平静面对生活,安然听从自己内心的感受,不受其他影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靠这养活自己。同时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使他们感到快乐,那就是幸福。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有勇敢的人才能体会。

八,改变命运三大要素:一是金钱的力量;二是情感尤其是爱情的力量;三是自身强大的力量,也是最主要最巨大的力量!

《第二次二十岁》,通过简单故事情节引出颇多道理,感悟多多,感慨多多。

 2 ) 当女人四十

(以笔名发表于南周知道,此为原文)


四十岁的女人生活是什么的?

在《第二次二十岁》里,崔智友饰演的女主角韩露拉38岁了。韩露拉19岁时因意外怀孕辍学结婚,接下来的20年里她只围绕着老公和儿子转,老公步步高升成了大学教授,嫌弃她没法沟通交流,儿子对她也总是爱理不理。正在这艰难的人生关头,婚外恋的丈夫提出了离婚申请……

在许鞍华颇负盛名的《女人四十》里,孙太阿娥人到四十,正艰难处于“夹心层”中:上有老年痴呆的退伍公公,下有没有长大的孩子,丈夫性格软弱,工作也陷入瓶颈……生活的一切,仿佛都在与她为敌。阿娥每一睁开眼就如陀螺般不停转着,疲惫、窘迫、压抑,四十岁的她的生活内外交困如油煎如热锅煮。


在东方传统观念里,“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贤内助”“相夫教子”是对已婚女性的角色规定,女性成了家庭、丈夫和小孩的附庸。不少女人循着这一传统路径规规矩矩走来,不知不觉就到了四十岁的关口。倘若不是像韩露拉一样遭遇措手不及的离婚协议书,她们几乎不曾停下来想一想:女人天然就该为家庭奉献一切吗?当她们将全部奉献给家庭,她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些什么呢?

“对女人而言,四十岁以上,年龄就没有了意义。” 冲田修一执导的《去见瀑布》如是说道。——女人们青春不再了。

电影《奇怪的她》劈头就是一段嫌弃老去了的女人的台词:“如果把女人比喻成球,如花似玉的十几岁像篮球,男人们会用尽全力伸手去抢;二十几岁的女人是橄榄球,男人们会如豺狼般相互撕扯,也是唯一男人们为球拼命的时期;三十几岁是乒乓球,虽说为球而战的男人数量明显减少,但对球的注意力还是不错的;中年女人是高尔夫球,一个球一个男人,男人只要看到这个球,就会挥杆让球飞的很远很远。”——她们也不再拥有爱情。

四十岁的女人,更确切地说,四十岁的东方女人,仿佛一夜之间就失去了魅力。在欧美许多文学影视作品里,四十岁的女人并不如此,她们有自己的事业,自主、独立、注意保养、神采飞扬。但依循传统的东方女人,她们的生活重心从来是家庭和小孩,她们的生活半径常常是家庭-菜市场-小孩的学校三点一线,她们为家庭倾尽时间与精力,不惜放弃自己的爱好、追求和事业。她们赢得了人们口中“中国传统女性的优良美德”“贤妻良母”的褒扬,却丢失了各不相同的自己。

她们有的在磕磕绊绊任劳任怨中捱过一生,就像电影《我这样过了一生》里的中国传统女性代表桂美,熬过一生,苦了一生。而今时代变了,当离婚越来越平常,不少四十岁的女人遭遇的却是《第二次二十岁》里韩露拉的遭遇:她们为家庭牺牲了一切,却被丈夫抛弃,但早就脱离了社会的她们,该如何进行接下来的人生?


编剧给了韩露拉华丽的逆袭。38岁的韩露拉重新考上了大学,少年时代暗恋她的男主角车玄锡也刚好在这所大学担任教授,并再次默默扮演着守护人的角色。韩露拉逐渐找回曾经的自己,青春与活力焕发。等丈夫悬崖勒马时,却已追悔莫及。四十岁的韩露拉,赢得了第二次二十岁的人生,她寻回了自己,寻回了青春,寻回了认可,也重新收获了爱情。


这的确是令人解气的故事设置——四十岁的灰姑娘只会在韩剧里面出现。但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在亚洲走红,除了玛丽苏的套路外,还在于它触及了一个深刻的女性问题:该如何平衡女性自我与家庭之间的关系?

任何一个社会人,身上都同时被赋予多重角色。一个女人,除了自我以外,还可能是他人的女儿,别人的妻子,孩子的母亲。每一重角色,都有属于这个角色的职责和义务,认真尽力做好每个角色也是无可厚非。但遗憾的是,在我们的传统理念中,我们乐于倡导女性对家庭的奉献和牺牲,即便这是以牺牲女性的自我与自由为前提:为丈夫牺牲事业,为小孩教育牺牲所有的业余时间,操持家务,忍气吞声,默默承担一切……甚至这逐渐成为一种道德正确和道德压迫:女人只有这么做才是道德的、坚韧的、伟大的、有母性光环的;你不这么做,就意味着你不是合格的母亲,不是合格的妻子。

这仍旧是道德至上论的逻辑:女性的传统美德高于一切,这一逻辑对女性的压迫实在太过深重!甚至连许鞍华《女人四十》这一为四十岁的女人鸣不平、看似很女权的作品最后都掉入这一逻辑:在孙太阿娥坚韧、伟大的光环里,她受的苦都是值得的,“你知道人生是怎么一回事吗?人生,是很过瘾的”。

《第二次二十岁》里说,人生只有一次,而选择权在你。同样地,四十岁的女人生活是什么样的?是为所谓的女性传统美德所桎梏,湮没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泯然众人成为让人挥打的“高尔夫球”,哀怨唱着“休涕泪,莫愁烦,人生如朝露”,还是在尽好职责的同时,守住自我、独立、自主,将四十岁活成第二次二十岁呢?

当男女平等尚未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时,选择后者不仅需要勇气,还可能付出代价。但真的,人生只有一次,而选择权在你。

 3 ) 不谈平等,先守住自己

第二次二十岁

虽然这部戏的立意不算新,但还是有很多要思考的地方。

女主人公三十八岁。十九岁怀孕生子,随着丈夫去了德国留学。语言不通,无依无靠,只能依靠丈夫。可丈夫确实一个十足的自私自利的人,放着妻子孩子不管不问,对于自己的前程和荣耀更加看重,所以在女主奶奶去世参加葬礼和去英国参加学术大会的选择中毫不犹豫地奔向了后者。对妻子没有一点爱惜之心。这样的男人,失去妻子儿子的爱和信任是迟早的事情吧。等到失去了妻子儿子的爱之后,如若取得了成功,学术真的能够给他带来无上的满足感吗?我是女生,我没有这么强的事业心,我没有到达到那样的高度,无法提供回答。但我想,不管男人女人,人都是一样,即便真的是学术上取得成就感,还是想要有一个特别的人与之分享。那之后总有的他寂寞的了。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丈夫的外遇,也是大学教授,而且还是政治领导的女儿。 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他的人生前途上都能够给予他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是一个相对于现任妻子更加的门当户对的人。但是正是这个政治领导的女儿,大学教授,从小被宠爱着长大,受过高等教育,更加的有自我的意识,不会愿意做出大的牺牲,在关键事情的选择上也不会一味地去屈从与他的想法。更有甚之,会对他所做的事情评论一二,指手画脚。却是女主的丈夫所不能够承受的女人。 因为在他的眼里,他在家庭里的地位是不能动摇的至高无上的人。

如果换一下位置,女主的丈夫当年娶的不是女主而是这位大学教授,会有怎样的结局呢?我想只有两种,第一女主的丈夫意识到自己不能做自己随心想做的事情,是一定要听从教授和教授家里的吩咐,委曲求全。第二就是自尊心受不了这样的侮辱,找一个机会反击一下然后离婚。 然而这并改变不了他悲剧的结局。这样的自私狂妄的人,如果不改变,注定是要被社会所抛弃的。

再来看看女主,三十八岁,经历了人生的低谷,遇到了儿时的同伴,重新开启了人生之旅。然而这个却并不算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经历很大的伤害,彻底看清之后才能重新出发。

上了大学之后一点点地发现原来自己放弃了梦想,自由,青春,还有最亲的奶奶之后换来的是丈夫的嫌弃,背叛,和冰冷刺骨的漠视。这个道理其实女主之前不是不懂,而是没有被逼到要面对现实的那最后的一步。即便没有丈夫的陪伴,理解,自己一个人抚养孩子,即使自己得了自闭症而丈夫毫不知情,这都是可以忍受的。为什么,因为有孩子,还因为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面对十九年来缩在家里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变成什么样子,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养活自己,或者养活自己和孩子。 所以连自己得了绝症之后都没有勇气告诉任何人,因为怕渺小的不能再渺小的自己,在丈夫和孩子的眼里连活着的意义都没有了。直到,遇见了男主,凭着他的暗中帮助,加上丈夫对自己失去最后的仁慈,一定要逼着离婚之后,才慢慢地站起来。

在站起来的那一刻,她便获得了重生。所有的心里障碍都不是那么容易克服的。这还是部电视剧,需要制造浪漫。而现实生活中,如若真的遭遇了这一切而却没有一个人可以帮助或者暗中帮助自己的时候,可能需要更大的勇气,更久的时间才能够重新走出来。

中国的发展早已超越了封建时期女子三从四德的时候,但却远没有到男女平等。即便是在先进的美国,男女平等也是远远没有达到的事情。女人牺牲自己为了家庭比比皆是,运气好遇到疼爱自己的老公,和乖巧的孩子。运气不好便如同剧中的角色被所有人嫌弃甚至抛弃。就像有一个网友的评论那样,二十岁时候奋不顾身,赴汤蹈火的爱情,有可能在二十年之后可能变成了苟延残喘,不堪入目的生活悲剧。所以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要能够守住自己,不让自己变成婚姻的附属品。

 4 ) 现在=礼物

在最近看的剧中,我认为这部剧的剧本写的是最好的,因为从一开始就很吸引人,而随着剧情的发展,编剧想要表达的主题就越显现了出来。人的一生,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而给自己造成无法挽回的遗憾,就像河露拉一样,因为年轻时的失误而错过了自己人生当中的20年的时间,当初的梦想也没有了实现的可能,看起来确实是很令人惋惜。但是,错过的就是错过了,再往回看也已是无用,只要自己有想要好好生活的决心,无论是什么时候都还是不晚的,虽然也许实现不了当初的理想,但是可以去寻找新的理想,新的人生,过去有什么重要的,重要的是现在,借剧中的一句话说就是现在是present,而present也是礼物,换句话说,现在=礼物。所以无论过去如何,珍惜现在才是最重要的吧!

 5 ) 拥抱我们内心那个永远二十岁的少女

       女主人公在河露拉在19岁因为怀孕放弃了上大学嫁给了现在是大学教授的丈夫,早早过起了家庭主妇的生活。却在38岁的这一年丈夫提出离婚,因为没有共同话题,无法沟通交流(更实质的原因是丈夫有了外遇)。传说中的“中年危机”爆发了,她偷偷地参加了高考,并且和儿子考入了同一所大学,在这所大学里她慢慢融入了这群青春洋溢的年轻人,享受到了虽然迟来的但同样美好的二十岁校园时光。

    剧里最感动的一幕是女主人公在校庆舞蹈公演之后,观众散尽,一个人默默站在台下,回味着自己刚才在舞台上精彩的表现,笑着笑着突然止不住的哭泣,泪眼朦胧中,舞台上出现了那个二十岁正在练舞的自己的幻影,她走向舞台中央,那个少女的身影与现在的她终于融为一体了。很喜欢这个剧,可看的除了韩剧一贯的唯美温馨的爱情,亲情,诙谐的搞笑的情节,我想更重要的主线是为了展现女主人公如何重拾自我的过程。多年琐碎乏味的婚姻生活让她变成了唯唯诺诺依附于丈夫的小女人,可是别忘了,她也是一个曾经怀揣梦想的少女,她的丈夫总是像卫道士一样冷漠地告诫她该如何做一个好妻子和好妈妈,却没有在精神上真正尊重她,重视她的需求。当她可以对着第三者,平平静静地说出,“金宇哲(丈夫名字),我不要了。”可以理直气壮地对身为大学心理学教授的丈夫说,“你这是自恋型人格障碍。”那个家庭妇女河露拉变了,就像她日记本里写下的,成为真正的河露拉。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需要很多支点的支撑,除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譬如亲人的不离不弃的爱,兴趣爱好的坚持,工作获得的满足感,如此种种,重要的是因为它们成就了一个圆满的自我,“自我”其实并不抽象,那一件件小事,小到可以是一句微不足道却暖心的鼓励,生活中或者学习工作中一点点小小的进步,那都是我们分分钟钟需要的存在感,那些经历让我们知道自己究竟是谁,究竟能做什么。

    二十岁时候喜欢的人也许并不是将来走入婚姻殿堂的那位,二十岁时候做的事也许变成了日后笑谈,但毕竟是二十岁呀,在生命的长河里看去,那是一个青春的支点,想起那些人那些事,便凭添了战胜日后生活中那些磕磕绊绊的勇气。原来世间所有的相遇并不需要苛求一个happy ending,当你成为一个足够自信的better man。

     韩国人对二十岁也许有种莫名的钟爱,前段时间一部中国的电影《重返二十岁》也是来源于韩国大火的电影《重返二十岁》,里面的奶奶穿越回二十岁,和一群年轻人一起快乐地玩起了音乐,圆了自己曾经的歌手梦。所有的妈妈,奶奶们,并不是一开始就会唠叨,她们也都曾是不谙世事的少女,琐碎的生活慢慢消磨着她们的热情,衰老着她们的容颜,压抑着她们心底最初的梦想。而这一切,如果不是因为爱,不是对丈夫的爱,孩子的爱,对家庭的爱,何以坚持至此?

    TED有个演讲叫"Embrace Your Inner Girl",拥抱你内心的少女。演讲者讲述了一个14岁荷兰女孩坐着一艘小船,独自环游了世界;一个女孩在树上住了整整一年,为了保护野生橡树不被砍伐;一个阿富汗女孩在17岁时把摄像机藏在布卡之下,记录了911之后阿富汗针对妇女的血腥暴力;一个叫Rachel Corrie的女孩站在以色列的坦克前对实枪荷弹的士兵大声说:停止占领,最后坦克从她的身体上碾过;一个因强暴而怀孕的女孩对她说“我爱我的孩子,我怎能不爱他,他身上流淌着爱”;一个叫Agnes Pareyio的肯尼亚妇女在很小时被迫接受割礼,于是多年间她到处行走,拯救了4500名少女免于这种酷刑,她后来建立了一个庇护所让前来避难的女孩读书学习,再后来她成为了当地的副市长,改变了当地法规,也彻底改变了当地人民的观念。

    演讲者说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你不应当成为女孩”的教条,她提到girl cell,直译为“女孩的细胞”,不仅存在于女孩子身体,很多男孩也具有girl cell,但是传统的教育希望男孩保持坚强保持强壮,不允许他们哭泣,这些女性的柔弱的特质都不被允许表达出来。与传统观点相悖,她说女孩子情感里的同情、怜悯、直觉性也正是她们的力量所在,同情可以启迪智慧,情感也有内在逻辑,它会带来也许激进的,也许恰当的,拯救性的行动。

    感谢这个开明的时代,虽然性别歧视的状况依然广泛存在,但更多的女孩拥有了受教育的权利,有了更多选择人生的机会,她们可以做到物质独立精神独立。她们可以自主选择这份工作还是那份工作;她们可以自由选择跟这个男人还是那个男人恋爱;她们甚至可以决定结婚还是不婚、生孩子还是不生。不是每个女孩都会像TED演讲中的那些女孩们那样遭受不幸的命运,也不是每个女孩会做出像她们一样坚定的行动,但是每个女孩子身上那些脆弱,敏锐,悲悯,纯净的特质都值得珍惜,那些感性所迸发出的力量值得被重视被引导,并终有一天上升为理性的行动。

    很喜欢的作家柏邦妮有一本书《老女孩》,书里写道,“女人的社会身份太明确,太有时间紧迫感,但是在我的心里,还有一个女孩,永远的。也许成熟但不世故,也许复杂但不浑浊。该笑的时候笑,该哭的时候哭,会愤怒,也会发傻气,永葆好奇之心,永远赞叹,期待奇遇。梦想不是一个目标,是一种气质。”

    这辈子有幸做一个女孩儿,感谢因为女孩的身份所体验到的那些丰富的感受,我们都会慢慢老去,也许会成为某人的妻子,或是某个孩子的母亲。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心中那个永远二十岁的少女,她始终在心底的那个角落,告诉我们你要快乐、要自信、要勇敢去爱,并且你值得被爱。

 6 ) 找回自己,或许什么时候都不迟

       冲着李向仑看的,这种暖男定位,他只要笑一笑,就是最好诠释了;而崔智友也明显更适合这种傻白甜的角色,演起来一点不费劲,比靠着眼线演出霸道总裁的样子叫人舒服多了。从黄静茵身上总结出的“如果女主僵着脸也能追下去必是好剧”的结论,同样也适用于此。今年安利韩剧,首选这部。

      开始看简介的时候,担心这是一部同愤怒的妈妈一样的剧集,金喜善再童颜,也不像18岁啊。幸好幸好,露拉同学一眼就看出她是阿吉麻。这不是什么强装嫩或者重生的老梗,这是一名曾经光芒万千的女子,在为自己的“失误”尽责了近二十年以后,重新找回自我的故事。、

       印象最深的是露拉的两场哭戏,一次是她站在空荡荡的舞台上,放声痛哭,她哭的是不是自己的过往?自己消逝的梦想和再也回不去的舞台?眼泪流下来了,就要和过去说再见,重要的是什么?是right now。哭过的露拉不再坚持社团的活动,能参加就很好,不用强求。成为舞蹈家的梦想已经错过实现的时机,不如聚焦当下。小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可是,日子不知道怎么过着过着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梦想不仅没实现甚至都不记得了。与其为现实自怨自艾,不如在哭过之后和过去告别,看看未来还有什么可以追寻的。

       另一次是露拉在知道当初未能参加奶奶的葬礼的真实原因,跑到年糕店外放声大哭。这一哭,哭出了她的内疚,哭出了她的委屈,也哭断了她与前夫所剩的一点点的可能性。想一想,此时悲伤的露拉,其实背后站着那个随时要为她擦去泪水车教授,真是不要太幸福啊。

       结局很美好,除了那么一阵子的拖拉,阳光下,草地上,我们知道,错过了很久的两个人,终于开始享受幸福了;然而,现实中,我们知道错过的就是错过了,几人能重遇一个20年后还爱着你的初恋?韩剧,总是美丽的不真实。

 短评

崔智友的颜值飘忽不定 男猪是美图秀秀版王宝强

8分钟前
  • diabolo
  • 还行

不太喜欢崔智友的演技啊 可是喜欢剧情啊!女人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啊!

9分钟前
  • 鼻嚏嚏
  • 还行

不太喜欢崔智友的演技啊 可是喜欢剧情啊!

10分钟前
  • 离离塬上草
  • 推荐

果然瘦才是王道…四十岁了还可以像少女

13分钟前
  • 我真的不是你大爷
  • 推荐

男二本来应该是个贱男,可是演员演出喜剧效果,每次他表示吃惊,我都以为他在开玩笑😄

15分钟前
  • 风中小荷
  • 力荐

致青春。编剧真心厉害。大处荒诞,小处幽默。基于人生经历的台词处处戳人心。把怀旧和现实的青春紧密结合的故事能够网罗年龄跨度大的观众,收视率高不难理解。配乐超喜欢。虽然崔智友的声音和语速不太喜欢,但还真想不出别人演这个角色。

18分钟前
  • 我呼吸的空气
  • 推荐

崔智友演妈妈,啊?姐姐也到了分水岭。还好,只要一直演就会一直看。

20分钟前
  • 安仔大kuma
  • 推荐

这电视剧说了大部分女人的心声,没有伺候老公孩子的日子真好,婚姻生活是扼杀自我的大招,必须没有反抗能力,面对那么多的家庭事情和工作,根本想赶紧干完,还哪里有时间去问自我是什么。婚后生活是修行,不仅磨损你的皮肤青春脾气性格还有仅有的自我

22分钟前
  • 人间烟火
  • 还行

我的女神老了,可她的装扮我都好喜欢,哪里有同款?!男猪好好玩儿,简直是理想大叔的模板!追剧太捉急,跑去看冬恋。对比之下,才发现13年的光阴太可怕!有珍呐T^T

24分钟前
  • 苏苏
  • 推荐

崔智友可爱身材棒

27分钟前
  • JKX
  • 推荐

即使金喜善崔智友这些元祖韩流美女在今年都前赴后继的接拍了“装嫩”题材的作品,但不得不说这部剧是在披着噱头的外衣下探讨了深刻的女性话题,不管四十岁的你是家庭主妇还是女强人,不管二十出头的你是已经嫁做人妻或者至今单身,关于自身和家庭的平衡点永远值得思考,很有现实意义不是吗?

31分钟前
  • 阿坝松茸
  • 推荐

喜欢别扭的车导演,喜欢一个人就是会因为她而变得幼稚小气,和平时的自己完全不一样,为什么呢?因为喜欢一个人就是你已经把自己的情绪交托给了你所喜欢的那个人了。

33分钟前
  • 猪兔子默默
  • 力荐

1)并不是人人都有重来一次的勇气;2)所以,永远不要丧失自我;3)演了几部大烂片以后,崔姐姐终于开始懂得放弃一些,再握紧一些;4)尊重、不做作、完整的表现……永远都是你在爱情里最佳的表现方式,虽然我知道,要做到太难~

38分钟前
  • 陈啊呜
  • 还行

欧妮太漂亮了 编剧好有诚意 一直致敬冬恋 男主的戏从来不看 长得太像王宝强了 他一笑我就出戏 为了智友我忍了 少年的部分很好看 小男主的戏很稳 学霸范十足 羡慕他们的同窗友谊 自己没有这样的好运气

42分钟前
  • momo
  • 力荐

崔智友老了依然很美,错过一场校园恋爱只能看剧补上了。男主好帅~男人不爱你真是什么借口都能说出来,冠冕堂皇

46分钟前
  • summmmmer__
  • 推荐

豆瓣评分居然低于8.0有点超出意料 看了下评论原来都是扣分扣在女主演技上 但是抛开演技这部剧的题材和剧情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啊…崔智友虽然演技不算特别特别自然但我觉得她已经演出女主角该有的感觉了…总之表白苏贤晶编剧 感觉苏贤晶编剧没有一部是烂剧啊 比那个金恩淑好太多好吗:)

48分钟前
  • 冉微念
  • 力荐

崔智友还是女神 冬季恋歌中一抹清纯怜人四十岁的今天还在 演技适合角色时依旧无可挑剔 略略颦蹙一下眉我的心都能滴出泪来 所以女神大概是一辈子的吧 男主傲娇到死 电视剧意外的有可观性

49分钟前
  • 桥本夏人🍤
  • 推荐

不知不觉看着眼泪要落下来,梦想和希望,俗气却永恒,就像傲娇的男主一样受欢迎,科科崔智友虽说脸僵吧但演技好啊,可爱又不做作的家庭主妇,和前面一部诱惑里完全不一样

50分钟前
  • wulibetty
  • 力荐

女人本来就不应该把青春浪费再一个男人身上,小孩更是不必要,让他们见鬼去吧,老子要一辈子单身~

54分钟前
  • moco87
  • 还行

崔智友这么多年保养的真好

58分钟前
  • 鬼神花菜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