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中国第二季

综艺中国大陆2019

主演:内详

导演:王圣志

 剧照

早餐中国第二季 剧照 NO.1早餐中国第二季 剧照 NO.2早餐中国第二季 剧照 NO.3早餐中国第二季 剧照 NO.4早餐中国第二季 剧照 NO.5早餐中国第二季 剧照 NO.6早餐中国第二季 剧照 NO.13早餐中国第二季 剧照 NO.14早餐中国第二季 剧照 NO.15早餐中国第二季 剧照 NO.16早餐中国第二季 剧照 NO.17早餐中国第二季 剧照 NO.18早餐中国第二季 剧照 NO.19早餐中国第二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2 20:11

详细剧情

我认真做,您慢慢吃。由腾讯视频和海峡卫视联合制作的大型美食短纪录片《早餐中国》,致力讲好100个中国早餐日志传奇故事。第二季将深入更宽广的地域、聚焦更丰富的美食、看见更广大的有情人世,用一顿早餐遇见一天的美好。10月21日起,每周一至周五早8点腾讯视频全网独播,暖胃更新。

 长篇影评

 1 ) 第二集,赵伍晋级国民岳父,我被女儿赵红圈粉了

看过《早餐中国》第二集的男性胖友们,一定有过惊呼或是低吟或是心声的感叹一句,老板闺女好漂亮。

弹幕被老板女儿的颜值刷屏

这一集重庆的麻辣素面登场,节目组再次回归南方,不得不说,南方的小姐姐,水灵,咳咳,重庆的小面也好吃。

赵伍闺女赵红

上一张赵伍女儿赵红的定妆照,是不是有人要说,这很普通啊!

我最喜欢的喜剧演员周星驰的一部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有一句经典台词,女人是需要衬托的。

唐伯虎点秋香 秋香回眸

我们再重温一下赵红的剧照↓

赵红vs顾客

再这么一看,果然是美若天仙!这娇媚的侧脸,俏生生的嘴唇和精致的下巴叫人不经意的生出溢美之词,漂亮!

颇具菩萨像

另外,我个人有种感觉,赵家千金的侧脸有点像电视剧《陈情令》中的金子轩。颇具菩萨像,很暖。

来照顾岳父生意的汉子们

群众OS:你们以为是来吃面的吗?我是来看老板闺女顺便吃个煎蛋。

结尾,表白coming

一切是否是我个人的主观YY,我们再看故事的结尾弹幕。

ps.在欣赏赵家千金颜值的同时,我们可以再看看他们家的料理。

味道先不说,毕竟咱吃不到,但是这个价格,简直满胸腔腹腔的都是良心!

二两7元,三两9元,豆浆1元,大骨汤免费……还有漂亮的女儿,此店只应重庆有,北京绝没这个价!

ps.免费大骨汤,这个让我有点神往。满口香,不上火。

我岳父和未婚妻

其实赵伍有一儿一女,原本经营了一家赵伍面馆,经营火爆之后,传给了儿子,然后自己又找地儿开了一家新的赵伍面馆,又火了这一家。故事的最后,赵伍说要把这家店再传给闺女。

其实,面馆这个东西,传承的手手艺,并非招牌。赵红小仙女并非池中之物,何必强求呢!难道让赵小仙女去捣辣椒吗?并不现实。

我的建议是,将手艺传承给一个优秀的女婿,然后,女婿跟闺女一起继承,那就完美了。

爸爸,受小婿一拜。

 2 ) 早餐中国——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哲学

早餐,是人一天饮食的第一顿,格外重要。早餐店,更是城市里不可或缺的一个存在。 《早餐中国》 片子拍了很多个地方,但都会拍下相同的一群人。他们在黑乎乎安静的街道,那间独亮着热气腾腾的小店里,拿起熟悉的工具,为我们烹饪美食。片子里人物,他们是平凡生活的不平凡人物。他们早起会困,会对生活单调稍有微词,但更为生活的小目标而坚持努力。不是挣它一个亿,而可能是儿子结婚本钱,养老本钱,养家糊口。而这份坚持最具特色,恐怕还是对自我和食客一份要求,不仅能赚到钱,而且引得回头客频频称赞。 这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地方味道的片子。我不仅拿着一份,跨越时空,飘着香气热乎乎的早餐,还被每一个辛勤劳动人民的智慧折服。在福建时,导演问问老板娘最讨厌什么事情,她说,最讨厌闹钟的声音。她多想睡觉,每次铃声一响,她要起来。你瞧,美味总是需要智慧又坚韧的劳动人民创造。 凌晨,他们就要伴着哈欠,拉开店门铁闸。开始一天的辛苦劳作。买卖的吆喝热闹地拉开了一天的序幕。看着食客脸上满意的笑容,接过渗着汗水的钱,他们疲惫又心安归家。 在南昌,老板娘这样说:“我就想赚良心钱,别人10碗汤赚一块钱,那我就20碗赚这一块钱。”本来早餐店的经营就不容易,年复360日重复,消耗着人大量的体力。但这时候,不选择捷径,而是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份早晨的美味。 尽管在采访中,店老板们大都羞涩出境,担心自己没有学识,讲不出大道理,殊不知,他们的存在,即是对于我们最好的榜样。 对于生活,在未出校门时,我总是奢望着不平凡,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但真的独自走进社会,才发现生活就是一门,要用一生去修习的哲学。没有所谓的优秀与平庸,只有平凡日子里不平凡的坚守与追求,和满足生存的无所谓。这节课,是劳动者教会我的, 平凡的卓越 。 再有,是食客们的满足。正如外出早餐我与你,面对一份好的早餐,被温暖不仅是我们的胃,还有我们对生活热爱的心。按着咱老百姓的说法,在片子里,食客们这样说“一天不吃这一顿,头就有点疼。”“三天不吃就想了”“忘记一切烦恼。”这哪里只是一份早餐,这分明是生活里的一汤匙的蜂蜜。除百病,大补品,生活里不能割舍的一味“甜”。这节课,是咱老百姓教会我的,要拥有品尝美味的味蕾 。有什么事情,是一份美味解决不了的?晨,一日的开始,吃完这顿早餐,又是新的开始。这份乐观与阔达,是生活给予我们的。 我喜欢这样的纪录片,源于生活,展开不同生活画卷的同时,又给予了我们面对生活的勇气。

20191208

 3 ) 舔屏预警!这部国产新剧,没有一个中国人能拒绝

每天早上,叫醒你起床的是什么? 是闹钟?是理想?还是……蓄势待发的尿意? 对于资深的吃货来说,以上都不是正确选项。 于他们而言,早起的动力来源于热腾腾的包子、面条、豆浆、油条…… 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孕育出了种类繁多、各具特色的地方早餐。 而这部新出的美食纪录片,把它们都聚到了一起,为你开启一幅独属于中国人的早餐地图——

早餐中国 第二季

导演:王圣志 首播:2019-10-21(中国大陆) 集数:35 单集片长:5分钟

这是腾讯和海峡卫视联合推出的一部纪录片。 由《舌尖上的中国》的总顾问沈宏非以及总导演陈晓卿,联手担任此片总顾问,品质自然值得信赖。 此前为大家安利过此系列的第一季,在豆瓣获得了7.8的评分。 新出的第二季依旧保持了原来的拍摄方式,豆瓣目前为8.6分。

和第一季相比,到底第二季的早餐“好吃”在哪? 别着急,这就为大家一道道呈上来。


1、重庆小面

哪怕你没到过重庆,也一定听过重庆小面的大名。 作为最具重庆地方特色的早餐,重庆小面不仅是当地人的最爱,也成功混入了国各地的早餐食谱。 最正宗的重庆小面,没有荤腥,但是却充斥着麻、辣、咸、香等复合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 用当地人的话来形容,就是两个字——霸道!

来自重庆渝北区的赵师傅,就是一个做了三十多年重庆小面的行家。 赵师傅9岁丧父,17岁开始进入餐饮业打拼,今年已经五十多岁。 他所经营的赵伍面庄,虽然位置不显眼,但人气却相当爆棚。 从每天凌晨4点钟就要开始准备,一直忙下午3点才能休息。 光是打佐料这个环节,每天就要重复300次以上。

从一个稚嫩的新手到小面行家,赵师傅没有走任何捷径,也没有任何人指导。 他成功的唯一秘诀就在于: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试错,来提升小面的味道。 经过他多年的改进,也研究出了一份独家的小面配料—— 葱蒜孜然、花生辣椒油芝麻酱。 此外,还加入了宜宾的榨菜和涪陵的榨菜,来丰富面的层次和口感。

在这份配料表中,最特别的一项,是赵师傅秘制的辣椒油。 因为,其它佐料都可以在市场上买到,但辣椒油却是他家自制—— 选用上好的干辣椒,用纯菜籽油炒制。 把辣椒炒脆后,捞出来晾凉,再进行手工舂碎。 这样,一份最适合做小面的辣椒油就做好了。

自制辣椒油的加入,为赵师傅的小面注入灵魂。 几十年来,他家的小面也慰藉了无数顾客的身体和心灵。 在一碗碗麻辣咸香的面条中,蕴藏着让人开启一天新生活的元气和能量。


2、宁夏 羊杂碎

在宁夏,有一家开了27年的早餐店。 这家店虽然店面不大,但知名度却相当高。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店不卖别的,只卖一样东西——羊杂碎

羊杂汤,相信很多人都吃过。 但与众不同的是,这里卖的羊杂进行了特殊处理—— 将普通的羊肺做成了面肺,吃起来的口感更胜一筹。 用当地人的话来说:杂碎里没有面肺,就不称之为杂碎。

那么问题来了,面肺到底怎么做? 首先,要将面肺进行彻底浸泡和清洗,用行内的话来说叫做“吊面肺”。 这个过程持续一个多小时,要来回洗五六遍,是最耗时的一个环节。

接下来,要把调好的面水(小麦淀粉)灌入羊肺。 这是最考验技术的一个环节: 如果灌多了,做出来就不入味。如果灌少了,又太软不好吃。 没有任何可借助的工具,全凭师傅的经验来操作。

面肺灌好后,要放到锅中煮熟。 最上等的面肺,煮出来白中带黄、软硬适中。 切成条之后,自然也是爽滑Q弹、颇具嚼劲。

最后,将切好的面肺、以及羊肝、羊心等杂碎一起炖煮入味。 出锅之时,撒上一点辣椒油和香菜等佐料。 一份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宁夏羊杂汤就做好了。

如果你热爱面食,可以搭配一份面饼一同使用。 当然,如果你就想大快朵颐地品尝羊杂的美味,这一碗热辣的羊杂汤也能从你的胃暖到你的心。


3、山东潍坊 火烧

在山东潍坊,有一家开了多年的早餐店。 每天天还没亮,就有馋嘴的顾客守候在门口 这道让顾客魂牵梦绕的美味,就是最正宗的山东潍坊火烧。

这是一家“家族经营”的火烧店。 取名“王记肉火烧”,由王师傅及其妻子、二姐、二姐夫共同经营。 潍坊的火烧店不少,为啥这家的生意如此火爆? 答案就在三点:皮薄、酥脆、肉馅多。

在口味上,王师傅家的火烧也五花八门。 既有肉的,比如青菜火腿、猪肉大葱。 也有素的,比如豆腐木耳、韭菜茄子、豆腐粉条等等。 无论你好哪一口,都能在这里买到最合你心意的火烧。

除了靠多种口味来取胜,王师傅做火烧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土炉。 最正宗的潍坊火烧,一定要用土炉,而非电炉来制作。 首先,要将包好的火烧放在土炉的铁烙上慢慢煎。 一定要用小火慢煎,才能使得火烧起皮和酥脆。

接下来,要把煎过的火烧放进土炉里烤。 这个过程很考验耐心,因为要煎5至10分钟,期间还要不停翻面。

经过在土炉外部和土炉里面的两重烤制,一份正宗的潍坊火烧就做好了。 通常来说,两个火烧加上一碗豆腐脑,就是一份当地早餐的标配。 豆腐脑的鲜嫩和火烧的咸香交织,组合成了潍坊人记忆中最难以割舍的味道。

除了上面提到的重庆小面、宁夏羊杂碎和潍坊火烧之外,《早餐中国》第二季里还有各式各样的美食。 比如吐鲁番的烤包子、赤峰的对夹、宁波的面结面、南昌的瓦罐汤拌粉等等。 虽然形式多样、口味各异,但它们都是每个不同地方的人,最难忘的家乡味道。 在每一天的早餐,用美味开启你一整天的活力。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早餐在我们的饮食结构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但,大多数忙于工作的城市人,都会忽略了这一餐的意义。 这部短小精悍的纪录片,就试图唤醒人们舌尖上的早餐记忆。 相信每个身处故乡的吃货,都能在这部纪录片里,找到最为熟悉的早餐味道。 而每个远在外地的游子,也一定被烟火缭绕的画面,唤起难以割舍、难以忘却的乡愁往事。

*本文作者:张不才

 4 ) 烟火故事

近些年,关于中国美食的纪录片不断涌现,让大家知晓了至味在人间。其中,一部将镜头对准了每个城市里那群勤劳的早起人,有着满满的市井烟火气的纪录片《早餐中国》,让我感慨颇多,也收获颇多。

了解一个城市,喜欢一个城市,从它的早餐开始。正如有很多城市我不了解一样,有很多早餐的种类,我也甚至都没有听说过,像蒙古赤峰的对夹,安徽池州的小粑,福建闽南的米线糊,山东临沂的糁,天津的锅巴菜,武平客家的簸箕饭,宁夏中卫的蒿子面……

而这部纪录片,用每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向观众介绍一份特色的早餐,一家平凡的小店,一群可爱的食客,通过朴实的镜头,我们可以看见这个城市的风土人情。

通过这个纪录片,我们发现经营早餐店实在是个累人的活。多少人醒着在做白日梦,而这些小店老板们睡着却想早起。他们都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酸甜苦辣。

四川江油肥肠店的老板一家经历过08年的地震,地震让他们失去了家园,也失去了原来的小店,如今他们回忆起曾经,眼中虽有湿意,但更多的是豁达。拍拍身上的尘土,世间不过一顿早餐。

山东临沂卖糁的小店老板也曾和朋友把酒言欢,可如今经营早餐店的他每日和妻子守着小店,勤勤恳恳地工作。你有你的好酒和朋友,我有我的好汤和爱人。

山西太原卖丸子汤的小店门前经历了三次修路,每一次修路后顾客都会减少,老板虽然也会因此忧愁,但他说:“谁还没有点烦恼,生活还是要继续。”

湖北荆州早堂面小店的大师傅,在小店一干就是二十八年,从当年的打杂小学徒,到如今承传秘方的大师傅,他与小店老板如同亲人。老板一手操办了他女儿的婚礼,而他一辈子干一份工,汤浓,情也浓。

霞浦三沙卖闽南糊的老板娘每天早早的从家里来店里准备,但在准备之前她会先化一个精致的妆,因为别人问她老公最喜欢她什么,她老公说:我喜欢她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就证明我自己富有,才能给她打扮。老板娘说:“我记这句话记了33年。美美的一天又要开始咯。”

在这部纪录片里,我看见了典型的中国父母,和他们深沉又朴实的爱。

福建福州卖锅边糊的小店老板娘,她同时也是一位母亲。这位母亲实在是太辛苦,她坐在哪里都能睡着,每天两点多就起床准备,睡眠时间不足四个小时。她说,房子还没买,女儿还没出嫁,这些事情都在她脑袋里,睡也睡不着。她坐着打瞌睡的模样,让我顿时湿了眼眶。

武平客家卖簸箕饭的小店开在武平县二中斜对面,真材实料,价格又极其便宜,我甚至怀疑老板是不是每天都在亏本。老板娘说肉,菜都一定要好,这是给学生吃的。他们每天的工作繁琐而辛苦,老板曾想过离开,但是老板娘说,再苦她也不走,她还有个儿子在这里读书,等儿子高中毕业了她再走。

江苏南京卖蟹黄包的小店下午营业结束后,老板夫妻两会挽着手去接儿子放学,老板说,他不想火,这是手工产业,讲实话,有碗饭吃就行了,一家人在一起是最重要的。人之所以快乐呀,不是因为得到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

摄制组问老板们还想做多久时,他们其中大多回答:“再做些年,等孩子成家了我们再退休。”他们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轻松富裕些,他们拿自己今日的千辛万苦,换孩子明日的美满幸福。

这些小店都没有精美的装潢,墙上有被烟火熏出来的淡黄色的痕迹,这也是岁月留下来的痕迹,岁月同时留下来的还有一群相熟的食客。他们是小店的常客,也成了老板的好友。有的老板因为年纪渐老,开店太辛苦,曾想过不再做了,但是为了这群几乎天天来的老友,他们选择了坚持。老店,老友,老相好,慢慢变老也挺好的。

这些小店做出来的早餐是家乡的味道,也是一份故乡的记忆。就如片尾所说,只需早起,就能找到故乡。

 5 ) 寻味烟火气 恰是早餐时

导演陈晓卿曾经说过,能够保存餐饮最原始外貌的只有早餐和最末尾的宵夜。早餐是最能体现一个地方地域特色的集成物。就像那靠海的福建,一艘艘渔船清晨靠港,带回海里鲜活的命鱼、海蛏、海蛎紫菜,从打捞上岸到下锅成菜不到六个小时,最大程度保留了食物原始的鲜美,配上当地的地瓜粉,勾芡成一碗海清滑。靠海吃饭的福建人,用一碗海清滑勾勒出他们对故乡味道的眷恋。早餐体现着这个城市最具象的生活状态,保留着工业化席卷狂潮下最后一方净土,一座城市最初的模样就悄悄的藏在早餐里,唤醒着老城的居民。

时间像上了发条的闹钟飞速运转着,我们进入了快节奏的机械时代。“早餐快餐化”带给大城市的早餐一股工业味,街边速冻的包子勾兑的豆浆粉和杯装粥,便利店的面包饭团三明治,快餐店的汉堡牛奶和咖啡,都市白领形影匆匆,一边赶路一边往嘴里塞着饭。都市夜生活的靡乱,人们沉溺于手机平板电脑虚构出来的大千世界,晚睡熬夜成了常态,把享受早餐的时间兑换成对于床的依赖,早餐变得可有可无,无足轻重。朝九晚六的工作模式,让九点的早餐在午饭面前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扒拉几口饭糊弄一下等着午饭的“盛装来袭”。栉风沐雨为生计奔波,可连一日三餐都不能确保。味道也在慢慢消失,城市规划的需要,路边摊的早点铺子失去了立足之地,便利店成了都市早餐的扛把子,确也很难吃,一种冷冰冰机器生产下的早餐缺少了那份人情味,缺少了和早餐店老板插科打诨嬉笑怒骂的亲近。

王圣志导演想把中国人的早餐拍下来,想用一部纪录片将人们的目光重新拉回到早餐本身,食物本身。在网友的反馈中,制作组也惊奇的发现早餐原来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单调——高碳水高油脂的集合,各地都有带有当地印记的早餐,节目组更是直言中国的早餐可以拍摄100集。2019年4月《早餐中国》第一季应运而生,这是腾讯和海峡卫视联合推出的一部纪录片。为了确保质量,节目组邀请《舌尖上的中国》的总顾问沈宏非以及总导演陈晓卿,联手担任此片总顾问,这个十月《早餐中国》第二季也顺利开播。《早餐中国》正在将中国早餐的1故事缓缓向我们述来。

早餐内涵新定义,纪录片引领新生活

早餐自有早餐的文化,最勾引人食欲的便是广东的早茶。广东人的吃早餐称为喝早茶,一个“茶”字,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闲情立马显现。从元稹的“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到李清照“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茶的闲情伴随着诗人笔下的逸致。广东的早茶,茶只是个借口。一家老小找个茶楼,点一桌子点心粥汤,和隔壁桌的街坊邻居聊着家长里短,听着“咿咿呀呀”的胡琴和婉转柔美的粤韵吃到十点钟。早茶吃的是时间的滋味,一份优哉游哉的闲情。相比之下,便利店的速食充其量叫做“果腹”,就仿佛我们还是那茹毛饮血的原始猿类,从原始雨林游荡到钢铁森林,只为觅食,人类的进化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原地踏步。

如何在众多美食纪录片中脱颖而出,这是节目组苦苦思寻的问题。之前《人间一串》讲述了深夜城市的烧烤摊,它用接地气的江湖老炮风格、垂涎三尺的烧烤美食与平民气质的的纪念情怀吸引观众讲出了他们深夜和烧烤摊的故事。“只要早起,你就能找到故乡。”《早餐中国》将目光转向了早餐。早餐在中国人的家庭生活中显得并不及午饭和晚饭重要,人们更多的将对早餐的追求放在了街头巷尾的早餐铺里。因此早餐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早餐铺熙熙攘攘中情感的眷恋。《早餐中国》时长虽短但呈现的内容却丰富无比:2~3个早餐制作秘诀、食客的用餐体验、老板的情感故事、一首老板的“单曲循环”、当地风情闲笔,再加上一份完整的美食攻略,资讯相当密集却又相互融合。

《早餐中国》第一季是由腾讯视频与海峡卫视合拍,海峡卫视隶属于福建省,于是节目组“就地取材”,在第一季中35集的内容里11集在讲述福建的早餐。福安水煎包皮薄馅大,汁多底脆;连城的九门头涮酒用牛百叶、牛舌黄、厚肚裙、牛心、牛腰、蜂窝肚、牛肝、牛肉、牛泥肚佐料,肉切大块而薄,香嫩爽口;更有一碗福清滑,足以慰风尘!这些当地特色早餐绘成了福建旅行的美食地图。

除福建外,陕西、湖南、广东、贵州各有四集来介绍当地早餐,海南、台北、四川各两集,河南、湖北各一集。纪录片第一季作为试水片,未能很好的涵盖国内34个省市。在第二季中,这种情况大大改善,我们看到节目组深入扩张美食版图、聚焦更丰富的美食、看见更详实的细腻温暖,用一顿早餐遇见一天的美好。

《早餐中国》同时也是一部美食秘诀片。在向观众展现早餐制作工艺时,老板们都会毫不吝惜的向镜头展示自己做饭的小秘招,让观众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应用。在第9集介绍福建抚市镇芋子包时,我们了解到:米饭先冰了后再炒饭更好吃,手打芋泥与木薯粉2:1的比例混合成芋子包外皮最美味。第14集的台北筒仔米糕用陶杯蒸食物会有独特芬芳,糯米饭需要长米和糯米混合。第30集的福建罗源手工大肉包教给我们,开水蒸包子,会更松软。五分钟一集除了花式早餐带来的味蕾诱惑,更让观者获得去厨房做早餐的冲动。

我们可以去吃五千多的日料,也可以蹲在家门口的早餐铺子里去吃五块钱的肉火烧。五块钱的肉火烧带来的食欲的满足不一定会低于五千多的日料,这种带有市侩气的早餐隐匿于巷子里,伴着我们长大。我们用这最简朴的早餐一顿敬故乡,一顿敬远方。

“5:20”——我爱你早餐

当纪录片这一特殊的影像形式与新媒体形势下的碎片化相遇时,微纪录片诞生了。《如果国宝会说话》《故宫100》《二十四节气》等一批精品力作纷纷涌现。海峡卫视与腾讯视频用5分钟的《早餐中国》来展现早餐中独特的文化特质和价值追求。

节目的制作团队本是做综艺出身,王圣志导演一直在思考如何让纪录片放下原本面孔,放下身段变得轻松。在美食纪录片热潮下,虽然拍摄题材不同,但大多是一种腔调。影视综“网生化”后,纪录片也开始融入网生元素,摆脱以往高大上的叙事模式,真真实实切入观众、网民生活,引发人们对于自身的思考。对于《早餐中国》,王圣志导演更愿意用短视频节目来称呼,希望借此来打破观众们对于纪录片的认知。他们用纪录片的手段呈现真实,用电影的画面呈现美食,把镜头从庙堂拉至寻常摊铺,真实呈现早餐的乐天内涵,展现普通人的高光时刻。

《早餐中国》作为一款早餐纪录片摆脱了以往宏大叙事带来的严肃感,采用了年轻化的表达方式,活泼的花字、轻松有趣的BGM以及幽默的对话营造出了时新的“网感”。每集5分20秒,寓意“我爱你”,这是对于早餐的热爱,更是对于生活的热爱。短小精悍的“下饭片”符合快节奏生活状态下人们的碎片化观看感受,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让观众看到高质量的东西,用《早餐中国》推动大家起床吃早饭,去寻找一座城市的特色。

在镜头运用上,《早餐中国》特别注重真实感和在场感。作为一档美食纪录片,对于事物的镜头每一帧都是精心雕琢,用极致讲究的镜头唤醒人们对于食物的欲望,催发人们起床去吃早餐。纪录片把食物制作过程的关键点提炼出来,将决定性瞬间用镜头记录下来,每个食物的独特之处都不一样。在介绍新疆烤包子的时候,我们看到包子贴在壁炉上慢慢隆起,变得酥黄,油香四溢。潍坊的肉火烧用手撕开后的外焦里嫩,慢镜头语言完美展现了肉火烧金黄的薄脆酥皮和实实在在的肉粒。为了充分调动观众的五感,《早餐中国》既有秀色可餐的“色”,也着重强调食物烹煮以及出锅那一刻的腾腾热气,这是生活该有的温度。同时放大“吃”过程中的同期声,如嗦粉的嗦声、切下乳猪皮那一刀的酥脆,从听觉上增添美食的附加体验。“下饭纪录片”“晚上看<早餐中国>,睡觉之前想好明天早上吃啥”“香气扑鼻暖意融融”……一部纪录片能隔着屏幕勾引起观者的欲望,这就说明是极其成功的。

除了食物的真实,《早餐中国》用较多的笔墨刻画了食者百态。他们大多是街坊邻居,习惯了巷角早上的味道。他们不仅自己吃,还带着儿子来吃,带着孙子来吃,一家三代人都成了街头那家早餐店的忠实“粉丝”。每天进店吆喝一声“老三样”,临走之前记账上,这种信赖这种亲密祛除了更多的商业元素,还原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培养了老板、早餐和食客的情感。食客就像在自己家吃早饭一样,增添了人情味。食客对于美食的反应是最真实的,这不是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式的宣传,也不是借助网络炒作而大热 的网红店,而是街里邻居一口一口吃出来的口碑,吃出来的火爆。我们在大城市兜兜转转,却很难在一家店再吃出这种熟悉的感觉,吃出情感。

由此,《早餐中国》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美食特色:满屏的烟火气。这份烟火气点燃了无数人的乡愁,节目收获最多的评论就是“想起了我家……”。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最怀念的也是家乡的早餐。看起来不起眼的小摊子,陪伴了自己十几年的味道,在其他城市无迹可寻。早餐也不像是正菜上得了桌面,薄利多销的模式可能因为其难以符合异地的胃口而“夭折”。最好的早餐散落天涯,散落在各自回忆的小巷里,久存于成长的回忆,吃不够,闻到味,就想家。

早餐——普通人物的高光时刻

《早餐中国》每一集时长5分钟。在拍摄的过程中,主创团队形成了一套“小准则”,普通平凡是最重要的一条。节目组要拍的不是‘网红店’,这家店一定是当地社区的民众每天都要去吃的,是组成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并且还有一到两样经典菜式。

《早餐中国》不同与《舌尖上的中国》每集三四十分钟,三四个故事交叉进行,用悬念实现叙事。五六分钟内要想实现完整的叙事很难的,于是片子里展现更多的是店铺老板的生活情景片面,用关键性瞬间的横切面来进行叙事。店里的老板也只是一个普通人,扎根自己的早餐铺子数十年,习惯了周围邻居的如期而至。这些老板有的是从父母一辈接过来摊子,有的是夫妻白手起家相濡以沫,还有的是兄弟姐妹其利断金在早餐界打拼下自己的小天地。他们大多凌晨三四点起床,忙碌一早,我们看到了丈夫对妻子的关怀宠爱,两个人互相心疼彼此,再过几年两个人要一起出去看看世界;我们也看到姐妹之间回想着童年的囧事,打打闹闹,还像小时候一样;还有儿子吐槽着妈妈像猫头鹰爸爸像猴子,骄傲的在镜头前和爸爸说英语考了90多分;还有为防止女儿早恋,天天去接女儿放学的对夹老板……这些美食以外展现的情感,让这些早餐老板的形象更加立体,他们变成了一个鲜活的人,他们手下的食物也更加美味。

在每一集的最后,节目组还会展示老板们的单曲循环,用音乐来展现老板的另一面。牛华豆腐脑老板的《凡人歌》、宁波面结面老板的《八仙过海》、长汀泡猪腰老板的《上海滩》、绿豆爽老板娘的《信天游》……这些歌曲大多都带有80年代的韵味,那是属于他们的年代,那里藏着他们的青春。“单曲循环”这个小切口反映了这些老板普通平凡的一生,鲜活呈现出生活的原貌,平凡中见非凡,熟悉中见陌生,逆境中见逆袭,追求的是温暖的情感表达。

《早餐中国》没有以人物命运的曲折,事件情节的起伏来赢得观众,而是以对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最司空见惯或者熟视无睹的细腻发现和生动而富裕的表现来打动人,唤起人们对生活本身的记忆、关怀和对生活中人的理解与同情。这些早餐店老板的生活浸润着人情味的家长里短,奏出锅碗瓢盆中的乐章。生活中常见的百姓故事因为缺乏有效的审美距离更易受到观众挑剔,但是生活在现代化大都市的人们反而因为生活的物质化而更加怀念这种日常琐碎中提炼出来的浪漫诗意。

最后借用北师大胡智锋教授对《早餐中国》的评价:以小切口的“刀法”,将庞大的美食王国中的一角“早餐”切分出来,热气腾腾地端上了全国乃至全球华人的餐桌。

我们吃的不是早餐,是对于生活的热爱。

 6 ) 早餐铺里游中国

家乡的味道 河南喝胡辣汤,京津冀吃豆腐脑,重庆吃小面,广西吃螺蛳粉,广东喝生滚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哪儿的人就吃得惯哪儿的早餐,看《早餐中国》唤起的是对家乡的记忆,承载着乡音、乡情,通过食物连接起来的最好的时光。很多店主一干就是十几二十年,老主顾们都是街里街坊,一吃也是十几二十年,有的从自己上小学,一直吃到孩子都上了学。吃的是熟悉的味道,也是熟悉的人情。

勤劳的中国人 在餐饮行业里,最辛苦的莫过于做早餐。小本经营和手工制作限制了早餐店的进一步扩张,所以基本上都是家庭式作坊。这些店主们,最晚的都要凌晨5点开始一天的准备,再早一点的凌晨2、3点也正常不过,而且是全年无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仔细想想这不是一般的毅力能坚持的,或是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或是出于对美食对从事职业的热爱,从他们身上,特别鲜明地体现出中国人的勤劳特质。

吃货的天堂 新疆的烤包子和热奶茶,内蒙古的稍麦,云南的小锅米线,江苏的蟹黄包……热气腾腾的早餐铺,大快朵颐的食客,就在这方寸小铺之中,口齿留香之间,激发出质朴的对于生活的热爱。看着这样的美食,瞬间就被治愈了,还有什么比吃一顿元气满满的早餐更能使人愉悦的?苍蝇小馆从来都是吃货的天堂,代表了最当地的生活方式,看完又种草了好几个城市,要说营销,《早餐中国》绝对的旅游硬广。

补上了电视剧那一个空白的角 人声鼎沸的菜市场,热情排队的人们,专注做一件事的小店老板们,简单朴实的快乐,构成了最最真实的市井生活。曾几何时,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就从我们的电视剧里销声匿迹了。打开电视,不是十几万岁的神仙们在谈恋爱,就是一群没上过班的编剧和演员费劲地演职场生活,一样都是那么玄幻。“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样的现实主义题材越来越难见到了,反倒是在一个美食纪录片里找到了,是不是有点讽刺。

友情提示:千万不要吃饭的时候看,顿时饭它就不香了

 短评

小吃店老板不一定要贪黑,但都得起早呢,生活不易噢……

5分钟前
  • Niqa
  • 推荐

这还像点样,这才是早餐中国。另外相比第一季浓了人情。

6分钟前
  • 大姜航
  • 力荐

只要你早起,就能找到故乡。这句slogan太棒了。

8分钟前
  • 普通无产者一员
  • 力荐

每个老板一首歌~

11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推荐

在人世间生活这么一趟啊,要体验人生百味,人生百态,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丰富,拥抱,体验,观察。

13分钟前
  • 量子
  • 力荐

很理解有些老板不愿意公开制作工艺

15分钟前
  • Jungle阿俊
  • 推荐

比《人生一串》好太多,节奏明快重点突出拍摄诱人,都是当地劳动人民老字号,增广见识,真正的风味人间。不刻意煽情,匠心最动人。唯一的建议是:不要深夜看。

20分钟前
  • 隐身的苏西
  • 力荐

李宗盛唱的凡人歌太适合这部短片了。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23分钟前
  • 淡绿色信笺
  • 推荐

觉得比第一季好看呢

28分钟前
  • 小怡
  • 推荐

B+。这个纪录片的看点不仅在于美食的诱惑,还因为老板有趣,顾客有趣,每集时长很短,却是满满的烟火气,街头巷尾的餐馆,来来往往的食客,生活感十足,第七集小孩子喝豆汁的反应和我一个样😂

32分钟前
  • 彩心之境
  • 推荐

第一季的成功都体现在第二季了!你看第一季都在福建广州打转,这季已经公费吃到了东北内蒙古宁夏新疆耶!

36分钟前
  • 一只小海绵
  • 推荐

早饭还没吃完,它就放完了。

39分钟前
  • Leon·Yang
  • 还行

就冲他们能去到赤峰拍对夹,就必须给满分咯!看预告,马上还要有豆汁儿,哈哈哈

43分钟前
  • darkerthanwhite
  • 力荐

餐饮没有师傅,确实靠自己很难做成功,自己琢磨了几十年,真的是因为自己喜欢吃,要不然很难坚持下去

46分钟前
  • 星战
  • 力荐

这一部的内容更偏向于北方和全国范围内的饮食习惯,映照了剧集的招牌“早餐中国”,内容丰富多样,让人垂涎欲滴。镜头不多,但是都很到位,总体设计安排和第一部相差不多,感觉还不错。不过剧集缺少一个主题,或者缺乏逻辑性,感觉每一季的安排比较随意,这一点还有待改进。

47分钟前
  • 霜轩落笔
  • 推荐

情怀有余,深度不足。其实关于早餐有太多的故事可以发掘了。

50分钟前
  • Castilla.
  • 还行

比起风味人间和舌尖上的中国早餐中国和人生一串看起来更舒服,满满的市井烟火气一集七八分钟,行云流水,短小精悍,特别下饭

53分钟前
  • Schrödinger
  • 推荐

接地气,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最有意思,摄制组年轻。做早餐也辛苦啊,早起,全年无休。延吉那集,老板重男轻女啊,娃才7岁就等抱孙呢,什么叫两个女儿时压力不大,有了儿子压力大了,敢情养女儿不舍得花钱?!

54分钟前
  • 𓆡𓆝𓆟𓆜𓆞𓆝𓆟
  • 推荐

自从看了第一季。我现在出差旅游都很少睡懒觉,都要早起去吃本地特色。能做到这,足以说明这部纪录片的高人之处

58分钟前
  • Vince♫
  • 力荐

麦当劳赞助这个节目也是思路清奇。难道看完这个节目还会想去麦当劳吃早餐吗?[捂脸]

59分钟前
  • 一个麻瓜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