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厅

海外剧英国2015

主演:马克·里朗斯,戴米恩·路易斯,克莱尔·芙伊,安东·莱瑟,琼妮·威利,乔纳森·普雷斯,理查德·迪兰,马克·加蒂斯,托马斯·布罗迪-桑斯特,杰西卡·雷恩,布莱恩·迪克,查丽蒂·维克菲尔德,汤姆·赫兰德,杰克·劳登

导演:彼得·考斯明斯金

播放地址

 剧照

狼厅 剧照 NO.1狼厅 剧照 NO.2狼厅 剧照 NO.3狼厅 剧照 NO.4狼厅 剧照 NO.5狼厅 剧照 NO.6狼厅 剧照 NO.13狼厅 剧照 NO.14狼厅 剧照 NO.15狼厅 剧照 NO.16狼厅 剧照 NO.17狼厅 剧照 NO.18狼厅 剧照 NO.19狼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11:20

详细剧情

根据两届布克奖得主,希拉里·曼特尔(Hilary Mantel)的热销历史小说《狼厅》Wolf Hall和《提堂》Bring Up the Bodies改编,讲述了亨利八世统治下的都铎王朝宫廷权力斗争的故事。

 长篇影评

 1 ) 肃然观之——狼厅

对于这段历史,我知之甚少,唯一于两三年前,有涉猎 The Other Boleyn Girl(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英文原著。因为是原著,对于眼花缭乱的未知的形容词名词,我都懒于一一查证,只读了个大概。故,此篇小评,仅从我个人感受出发,略谈一二。

该6集迷你剧,以主人公Thomas Cromwell (托马斯·克伦威尔) 的视角, 呈现了 Henry VIII (英王亨利八世) 第一次废后风波。Cromwell 追随的原主公 Thomas Wolsey (托馬斯·沃尔西) —— 时任大法官,国王首席顾问,因未能如亨利八世所愿,与罗马教廷成功协商英王的离婚请愿,骤然失宠,同时被英王与仇家驱往苦寒之地。Wolsey 颓然失势,大厦将倾,身边仅留Cromwell 一忠臣不离不弃。为向英王求情以期主公重获帝心,Cromwell 前往宫廷,会见帝王, 而Wolsey则发往谪迁之地。

Cromwell 不愧为Wolsey 的得力谋臣,他极快地获得了帝王的喜爱,为主公谋得了些许补助。同时,Cromwell 也得到了自己敌人,英王的情妇以及欲结婚对象——Anne Boleyn (安‧波林) 的召见。Cromwell 获得了未来王后的喜爱,并领了新差。正当Cromwell 疲于两边周转时,噩耗袭来,英王以叛国罪逮捕 Wolsey, 欲押往伦敦塔,而 Wolsey 却在途中因病过世。

Cromwell 得知后大为悲痛,却将哀恸深埋于心,赴往英王的宴会。宴席上,权臣为了庆祝昔日权宦 Wolsey的坠亡,特排了话剧,将 Wolsey恶意丑化魔改。 Cromwell 掩于人群中,将所有饰演者的脸深深烙印心中。为抱旧主大仇,Cromwell 决心加入下议院,逐步攀登,接近帝王。Cromwell 如愿得到了帝君的喜爱,并委以重任。Cromwell 修立法案,使亨利成功废后并迎娶新后。

英王对新后十分宠爱,然好景不长。新后始终未能为英王诞下王子,随着母族干政,权倾朝野,英王逐渐失去了耐心。英王授意Cromwell 协助自己,废黜新后。Cromwell 展开调查,成功发现新后与多人通奸,其中甚至包括她的亲兄弟。Cromwell 将通奸者一一捕获,发现他们与深埋记忆中仇人的脸庞逐渐重合。最后,新后被问斩,Cromwell 得以赴命。

———————————————————————————————-—————————————

第一集,初始的黑底白字,在古朴的琴声下,历史的肃穆感向我铺面袭来。在断断续续哀婉的琴声后,有一刹那的寂静,我纳罕着,期待着;随即,画面陡然转变,正片开始,主题曲 Wolf Hall 倏然奏响。

伊始

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部剧肃穆沉重的背景音乐,和忧郁暗沉的影片色调。鉴于对历史了解甚少,无法评说是否真实还原历史。但就个人观感,我愿意相信,这样的历史是真实的。我愿意相信,那个时代人们的衣着生活是那样的,那样的朴素乏陋,又因着几百年岁月的浸染,显的端庄神圣。我像一个窥探者,透着历史沙漏中的间隙,得以窥见,千百年前,一代权臣的蛰伏,破出,与展翅。我也如撒旦,透过人面人心与人行,得以知晓人内心深处的欲望与黑暗。

分享Debbie Wiseman的单曲《Wolf Hall》://y.music.163.com/m/song/31192013/?userid=304436804(来自@网易云音乐)

 2 ) wolf hall 大背景(个人向)

Wolf Hall故事的背景有一个很重要的事件,就是Protestant Reformation,也就是英国的宗教改革。 这个宗教改革始于德国马丁路德//m.baidu.com/sf_bk/item/%E5%AE%97%E6%95%99%E6%94%B9%E9%9D%A9/4988597?bk_fr=chain_summary&timestamp=1573998262902 亨利八世由于现实政治与国家利益的需要,才开始牵头改革。 宗教改革的导火索是亨利八世的那场离婚案,也就是一开始的部分演的那样。

亨八的风流韵事大家都知道。不过就是阿拉贡的凯瑟琳王后生不出儿子。他想换人,教会不支持。那我换个支持我的教会!

大法官Cardinal Thomas Wolsey被流放是因为早期他为亨八与教皇交涉,但是失败。 这段就是Wolf Hall开头的故事,主角Thomas Cromwell是大法官Thomas Wolsey手下的谋士,Wolsey的问题很多,很多份内的事儿办的不好。在靠山倒了之后Thomas Cromwell需要另谋生路,ThomasCromwell找到了Anne做新靠山。Anne也很想改革。Wolsey和Boleyn家关系很不好。因为Anne的婚事没安排明白。 在Wolsey被放逐之后,Thomas More成为了新一任大法官,他深得国王信任,但他是一名坚定的基督徒,并且反对亨利八世废黜王后。 Thomas Cromwell因为Anne得到举荐一步步得到国王的信赖,他帮助国王进行了政府改革,让国王得到了空前的专制权力。但是新法官和国王关系是不咋的的,因为信仰和改革问题。最后Thomas More主动辞职。在More辞职后,Thomas Cranmer从德国归来,他坚定地支持宗教改革,他就出场了。 接下来就是亨八换老婆搞改革。罗马教会生气了。支持宗教改革的Thomas Cranmer成为了新一任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也是英国教会改革的第一任坎特伯雷大主教,这一职务在英国同罗马教廷断绝关系后,成为英国教会中最高的神职,并由他来代表英国教会承认亨利八世与Anne Boleyn的婚姻。 亨利八世在Thomas Cromwell的帮助下,借助英国国会并联合新教,在1534年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断绝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的关系,英国民族教会出现。此时,英国基督教彻底从罗马教廷分离出来。这部至尊法案,规定全国臣民都要宣誓承认,而Thomas More因为拒绝宣誓而被关进伦敦塔。 在狱中一年多的时间里,Thomas More三次拒绝宣誓,由于他坚不吐露拒绝宣誓的理由,所以无法审判定罪。后来亨利八世的检查官作假证诬告More说过“议会无权宣布亨利八世为教会的最高首领”的话。尽管More据理抗辩,可是陪审团还是一致裁决他“有罪”,应处死刑。在审判他的法官中有新王后Anne Boleyn的父亲、哥哥和叔叔,这也是Thomas Cromwell投奔的阵营。最终More被判定为叛国罪,国王将肢解刑从轻改为斩刑,1535年7月6日他走上断头台。

 3 ) 狼厅

根据两届布克奖得主,希拉里·曼特尔(Hilary Mantel)的热销历史小说《狼厅》Wolf Hall和《提堂》Bring Up the Bodies改编,讲述了亨利八世统治下的都铎王朝宫廷权力斗争的故事。根据两届布克奖得主,希拉里·曼特尔(Hilary Mantel)的热销历史小说《狼厅》Wolf Hall和《提堂》Bring Up the Bodies改编,讲述了亨利八世统治下的都铎王朝宫廷权力斗争的故事。

 4 ) 控制皇帝的小弟弟,就是权力

1

克伦威尔可以跟三教九流对话,丝毫不显得威势逼人。他那双老虎般的眼睛,一直关注着周围的变化。他观察着每一个人,剥析的眼睛毫不留情,把每一个人像洋葱一样撕扯的层层清楚。

他总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向他被需要的人。第1个,他当年的靠山:沃尔西大主教。第2个,迫切想离婚、娶安的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第3个,用身体钓鱼的安,以及她的舅舅诺福克公爵等一干同党。

曼特尔的得体写得恰如其分,这便是高妙。它让读者不断产生兴趣,一个都铎时代的人会怎么说话?如何应对各种挑战?

他看得太清楚了,权力就是被需要。而性,就是权力一母双生的兄弟。

而在这场血腥的情色游戏中,连穆斯林的军队打到了贝尔格莱德的消息,都成了电视机上的白色噪音。克伦威尔以“从不拒绝”为心诀(Never Refuse),像一个忠实的心理医生呵护着患者的欲望。

只要不拒绝,并达成心愿,肮脏的交换条款,都不需要他启齿。别人追求一言九鼎,他只喜步步为营。他是一只多么耐心的大猫啊。

就像中国书法的藏锋一样,只要你学会把自己的欲望压抑的嵌入到别人的欲望里,你就会渐渐发现:别人都要来玩你的游戏,连皇帝都不例外。

2

虽然一切权力来自于渣男皇帝,但某种程度上,是大家在玩一个带“皇帝”棋子的游戏。人来人往,升升降降,都如芸芸众生,而我归然如山不动。这才是权力。

连常被人提及自己是铁匠的儿子的侮辱,都不过是个游戏。

语言的双关极为巧妙。

比如第3集亨利8世喝醉,克伦威尔主动把他的肩膀接过来说了一句,lean on me。也像是种请求的意味:依靠我吧。

亨利八世吐露心言,“在安面前,我会颤抖。” I shake。在莎士比亚时代,粗俗的双关语中,就是我打飞机的意思。连handshake都可以是那意思。

不要忘记,从都铎亨利八世开始,英国抛掉了天主教的道貌岸然,追寻无节制的世俗欢愉。哪里管什么圣女的克里斯玛大指责呀?

 5 ) 背景知识解读

随着与西班牙关系的恶化,亨利八世对于自己的婚姻问题日益不满。到1527年,他的王后阿拉贡的凯瑟琳已年逾40,只有一个女儿玛丽而无男嗣,都铎王朝的王统面临断绝的危险。这时亨利八世爱上了在法国宫廷受过教育,倾向宗教改革的贵妇安娜?波琳,便决心离婚再娶。按教会法规,国王的婚姻问题必须由罗马教皇批准,方为合法,亨利八世便向罗马教皇克雷芒七世提出请求。但教皇此时完全受制于查理五世,阿拉贡的凯瑟琳是查理五世的姨母,所以教皇使用各种手段,拒不批准亨利八世的离婚。国内的旧贵族和教会人士也对离婚案持反对态度。指靠罗马教廷和教俗旧贵族解决这个问题,显已全然无望。在此关头,亨利八世毅然改弦易辙,转向全国要求改革的乡绅与资产阶级等阶层寻求支持,于1529年10月罢免了民愤极大的沃尔西,并在11月召开议会,开始实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引起了国内外反改革势力的强烈反对。教皇将亨利八世开除教籍,神圣罗马帝国威胁要入侵和断绝贸易。亨利八世审时度势,依靠全国民族情绪和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支持,进行强硬反击。他宣称:“那怕教皇开除教籍一万次,我也不在乎。我要向所有的国王证明,教皇的力量是多么微不足道。”“西班牙人要是来的话,就别想回了。”“弗兰德尔若没有英国贸易,就只有垮台。”他利用法国与西班牙的矛盾,在一些问题上取得法国国王支持,并与一些信奉路德教的德意志诸侯结盟。亨利八世在国内加强镇压,1534年议会通过“叛逆法”,规定凡是用言论、文字、行动诬蔑国王为异端、裂教者、暴君等恶名者,不承认国王是教会首领者,否认国王婚姻合法者,均为叛逆,罪当处死。依此法案,杀掉了一大批反改革的教士,托马斯?莫尔也因不承认议会有权进行宗教改革,而被处死。但同时,一些信仰各种改革教派的人,也作为“异端”被处火刑。     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巩固国家统一成为迫切的问题。当时封建旧贵族在靠近苏格兰的北部地区,威尔士和西部边区及爱尔兰的英占区,仍有着强大的割据势力。他们勾结教皇与西班牙反对改革,阴谋暴乱。1536—1537年北方的旧贵族和教会势力利用农民的不满,掀起了名为“求恩巡礼”的叛乱,向南进军,要求取消一切改革,并惩办改革派。亨利八世依靠改革派广大群众的支持,坚决镇压,杀掉废掉了一批北方旧贵族,成立由改革派主持的“北方法院”进行统治。在威尔士和西部边区,则成立了由改革派主持的“威尔士边区法院”,惩办了大批不法的旧贵族,推行英国的行政司法制度。议会于1536年和1543年通过法案,把威尔士正式并入英国。由于改革派取得的成就,1536年的议会法案规定,国内原有的一切封建特权区必须在国王的名义下治理,实行统一的行政司法制度。从此,国内的封建割据基本被消灭。1536—1537年,亨利八世还镇压了爱尔兰英占区旧贵族的反改革叛乱,派改革派人士为代表进行统治,他自己于1541年兼称爱尔兰国王。1538—1539年,亨利八世以勾结教皇的罪名,杀掉了最后一批约克王朝王族,至此据地自雄的旧贵族基本被清除掉。     宗教改革运动,尤其是没收大批修道院地产,带来了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王室由于财政需求和谋求政治支持,把大批地产转卖或赠送给新贵族和工商业资产阶级,使这些新兴势力发财致富,成为宗教改革的既得利益者。他们大搞圈地,提高地租,赶走佃户,造成大批农民流离失所,社会秩序动荡不安。1531年和1536年议会通过法案,用肉刑、奴隶劳动和处死等血腥手段,残酷镇压流浪者。惩办流浪者、安置劳动力、征救济税、维持治安,管理地方行政司法事务的权力,则交给由乡绅担任的治安法官和教区职员,使他们取代教俗封建主,成为中央在地方上实行统治的工具。

 6 ) Wolf Hall, 有情与无情之人

本剧从Thomas Cromwell的角度讲述了Anne Boleyn从上台到上断头台的历史,需要对英国历史有一定了解程度才能看得比较明白。 我在看《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的时候,就觉得电影为了追求讲述波琳姐妹故事的传奇性,太过强调爱恨情仇和个人的影响力,将帝国之命运置于姐妹花的角色美貌自然是太过幼稚。《狼厅》则向我们揭示君主制政治个人情欲、宗教信仰和党派斗争交织的复杂性。我对《狼厅》所描绘的亨利八世统治下的英国社会和政坛最大的印象就是人的兽性。群众在看两次断头的时候的表现就像当年北平菜市场斩戊戌六君子时群众的反应一样,不但愚蠢,更表现出一种嗜血性。议会权贵在几次审判的时候(Kahterin of Aragon, Thomas More, Anne Boleyn)那种喧嚣狂躁的表现,像围在将死的动物身边徘徊的秃鹫。而亨利八世在决定了要抛弃断头皇后另立新后以求能诞下子嗣后,他和波琳皇后以及公主殿下在一起的画面中一点都不阖家欢乐,他直盯盯地看着母女,用手掏了掏牙缝里的肉屑,极像要咬死猎物的猛兽。所以说,群众是无情之人,议员是无情之人,国王是无情之人。克伦威尔在一群群人之间周旋,演员用比较收的表演,像是一面镜子一样反映出了一幅政坛的浮世绘。 除了全剧的克伦威尔,我最喜欢的两段表演,是克伦威尔和Thomas Moore在伦敦塔的周旋和皇后上断头台的那两段,演员做了非常精彩的诠释。 另外我比较喜欢的设定,是克伦威尔,这个忠于自己的master,即使在他失势之后依然衷心耿耿的有情之人如何变成一个设计逼死皇后的无情之人的。克伦威尔在剧的前半部分还是比较温情的,忠心地帮助失势主教、和自己妻子和女儿的互动也比较友爱。但在自己和女儿相继死亡、主教被逼死之后,克伦威尔的视野就基本上转到了政治活动上来。他慢慢地收到亨利八世的宠爱,接近了权利的中心,步步高升,在遵从皇帝懿旨处理并赐死自己尊敬的Thomas More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后退了。亨利直接帮他戳穿了现实:你觉得我是因为你的人格魅力而重用你的吗?我就是要你去帮我办这些“棘手”的事。所以在后面亨利和他的交谈中明确表现出后悔和安波琳结婚的时候,他很清楚的了解到,"Henry wants to divorce her... I have to push her (to death)."亨利八世需要一个无情之人来帮助他做无情之事,比如帮助他和皇后离婚,那么他就要揭发皇后和多人通奸(我们在剧中从来没看到有任何证据真的能证明皇后偷情了),那么他就要想尽办法威逼利诱“情夫们”认供,制造证据。他需要设计皇后偷情,做无情之事,好让皇帝做那个无辜之人,有情有义的perfect prince。至于皇后是否真的偷情了?Doesn't matter anymore. 我们可以看到演员在开头演绎克伦威尔的时候还比较放,虽然是个谨慎之人,但还开得起玩笑、唱的出小调,到最后亨利拥抱他庆祝砍掉波琳皇后脑袋的时候,他的眼神你已经读不出来什么信息了。另一方面,他“陷害”的基本上都是当年还是主教的人,报仇又是一个有情的举动,使得克伦威尔的人格更加的复杂化,组成了我们所见到的这样一个有情与无情之人。

 短评

画风精美,故事就是亨利求子换妻。。

8分钟前
  • prost
  • 还行

这个才真正叫历史剧。细节精准到具体饭菜都严格按都铎时代呈现,作为一名历史考据癖实在是对BBC充满敬意。整个剧集宛如茴香豆,味清而弥久。君王无常,安博林的现在就是克伦威尔的明天,最后那个拥抱着实意味深长。另,扮演安的姑娘我从《小杜丽》起就十分欣赏她,此处演技更加炉火纯青

12分钟前
  • 灵感贪吃蛇
  • 力荐

制作真是很精良啊。可怜的安妮博林,在历史的舞台上,她被送上断头台。之后,再无数次在戏剧电影电视里被送上断头台。幸好之前看过乔美人的《都铎王朝》,当时还查了不少亨利八世和他几任妻子的生平事迹。不然单独楞看这剧的话真的搞不明白人物关系和历史背景。

17分钟前
  • 烟视媚行
  • 推荐

强力推荐,剧本到演员摄影极其nb,好作品的前提真是得好本子,book奖得主。Mark Rylance演技太厉害,戴米恩第一季就出来一下,国土太深入人心,我还觉得有影子在。byw麦哥不愧是大英政府,亨8时代就开始干了,太资深

21分钟前
  • tintin
  • 推荐

一口气看完,节奏明明就是太快不是迟缓。好在写出了每个人的多面性,与之俱来则会有很多观点暧昧不明的缺点。服装道具等对历史神还原。总体来说,我不是很认同把Cromwell定位成为红衣主教复仇而染手坏事的定位,一个出身寒微却有野心和雄才大略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更真实点。没必要装那么憋屈。

24分钟前
  • steflover
  • 力荐

铁匠儿子儿子复仇记

27分钟前
  • 水水
  • 推荐

画面美,光影分分钟都像伦勃朗。叹一下惊人的细节,连给Anne行刑露面仅数分钟的刽子手都都处理得一丝不苟。

28分钟前
  • vin
  • 力荐

第七十三届金球奖电视类最佳迷你剧

33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作为一部关于政局之凶险的史诗,迷你剧[狼厅]却看上去如此安静,这也许很符合史实:历史本身说不定即是如此毫无波澜地残忍着。我们则被一位在银幕上颇为消极的男主角带入了这场旅程,如果说前半段我们还能通过某些不甚聪明的闪回了解他的想法,后半段他就变的过于神秘。整出剧就这样忽然变得有些肥皂。

37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推荐

“你们可能都忘记了,但我还记得。”

38分钟前
  • 百五言
  • 推荐

先去熟背欧洲近代史。

42分钟前
  • 🐶
  • 力荐

总算【放】完了六集。最大的感想是一定要读完原著小说。电影的大部分镜头可以直接镶上画框变成伦勃朗的油画。亨八很抢戏,克伦威尔很好地还原了小说中的感觉。等看了小说以及周边准备再看一遍。必须什么都不做地,全神贯注的去一帧帧还原每个镜头。英剧实在是五星重灾区。

43分钟前
  • 本来老六
  • 力荐

菲茨杰拉德奶奶曾经说,她觉得传记应该写你崇敬的人,小说则要写你认为被深深误解的人。从电视剧判断原著应该是把上述合二为一了。很好看,就是太短了像纪录片,沿着历史一溜儿下去,看客等着瞧角儿们各就各位。克伦威尔最后与亨八拥抱的表情,你们瞅着像谁不?我看可不就是乔治史迈利吗。

46分钟前
  • 别的熊
  • 推荐

太好看了,还原了那段历史

51分钟前
  • 苏晓晓
  • 推荐

有都铎王朝在先还是拍得更好 BBC果然牛 还有音乐太棒了 ~ 可惜小乔霸气的颜早已经深入人心 这部的选角各种让人不适应

56分钟前
  • 完颜穆尔登格
  • 推荐

剧情节奏的确让观众需要耐心,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里面有乌托邦的作者托马斯莫尔,有英版圣经的翻译丁道尔,此克伦威尔非彼克伦威尔,但没有他英国没有能够真正独立富强起来,亨利八世之后是短命的爱德华,血腥玛丽和伟大的童真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三者都是亨利的子女,但是因为出身不同走上了不同道路

58分钟前
  • mark
  • 还行

获过布克奖就是不一样,改编的剧比《白王后》可要对味儿多了。麦哥可萌( ^_^ )///对里朗斯产生了深深的好感,竟然是演亲密的那位大叔!

1小时前
  • 昀在
  • 力荐

在都铎时代做一条狗都很难

1小时前
  • 埃尔贝瑞苏
  • 力荐

Mark Rylance棒棒棒,安妮博林的选角各种不合适,亨八由于大乔先入为主,觉得Damian Lewis的气场稍弱?但是每场和克伦威尔的戏眉来眼去简直_(:з」∠)_制作已经能算很好啦,只可惜剧集篇幅限制,有些地方走得太快了。

1小时前
  • 生煎馄饨秃子
  • 推荐

飞机上看完了第一季,超!好!看!最近少有的优秀历史剧,Cromwell的表演尤其好,很内敛含蓄,又很有层次。看上去就是一张扑克脸,但是怎么看怎么觉得好有味道~~~好喜欢这样的男人啊~~~

1小时前
  • FluorineSpark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