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综艺美国2015

主演:尼尔·帕特里克·哈里斯

导演:哈密什·汉密尔顿

播放地址

 剧照

第87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剧照 NO.1第87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剧照 NO.2第87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剧照 NO.3第87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剧照 NO.4第87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剧照 NO.5第87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剧照 NO.6第87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剧照 NO.13第87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剧照 NO.14第87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剧照 NO.15第87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剧照 NO.16第87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剧照 NO.17第87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剧照 NO.18第87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剧照 NO.19第87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02:58

详细剧情

  【获奖名单】https://site.douban.com/oscar/room/3318530/  【提名名单】http://site.douban.com/oscar/widget/notes/16455428/note/479439645/  【相关豆列】http://www.douban.com/doulist/37522909/(获奖)、 http://www.douban.co m/doulist/36997168/(提名)  【奖项条目】http://movie.douban.com/awards/oscar/87/  第87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将于美国当地时间2月22日举行,尼尔·帕特里克·哈里斯(NPH)担任主持人。  【具体时间】(*以下北美时间均指太平洋时间)  北京时间:2015年02月23日(周一)上午09:30(07:00开始红地毯)  北美时间:2015年02月22日(周日)下午17:30(15:00开始红地毯)

 长篇影评

 1 ) 意料之中的好莱坞春晚——到底谁是最后的赢家?

        奥斯卡金像奖是分大小年的。根据每一年影片质量的不同,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数量在6到10部之间不等。今年是8部影片入围,但是我依旧认为今年是一个奥斯卡小年。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今年获得最佳影片提名的8部影片的“阶级成分”。《美国狙击手》是标准的“美国梦”政治宣传传记片,《塞尔玛》是为了完成每年至少一部少数族裔(多数为黑人)影片配额的,而《模仿游戏》《狐狸猎手》这种“专注展现人性三十年”的、具有“酷儿”性质的文艺电影也算是奥斯卡的传统陪跑选手。今年《万物理论》无论叙事手段还是影像质量都不足以占据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一个席位,它能够突出重围挤掉《狐狸猎手》和《夜行者》基本上就是靠演员单抗和对社会热点话题的一种变相妥协。综上所述,今年真正在质量和风格上具有实际竞争力的电影只有四部,它们分别是《鸟人》《少年时代》《爆裂鼓手》和《布达佩斯大饭店》。

        所以说今年真正的“奥斯卡赢家”只会在这四部电影之中产生。而这四部电影又可以被两两分成两个阵营——“大片”和“小片”。所谓的“大”和“小”,不仅仅是投资、明星和制作成本上的区别,同时也是选材、风格和精神气质上的分野。如果说大片看重的是情怀,那么小片展现的就是个性。相比之下,《爆裂鼓手》和《布达佩斯大饭店》在故事和影像风格上都更加个人化,更讲究个体选择的特殊性;而《鸟人》和《少年时代》则相对符合传统电影的审美取向和叙事风格,更加注重展现在极端情况下“人”的普遍性特征。虽然《布达佩斯大饭店》一路狂揽了包括金球奖在内的很多奖项,但是我一直坚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的角逐一定会在这两部电影之中产生。

        我们先把终极悬念按下不表,先来谈谈这两部小片之间的竞争。虽然《布达佩斯大饭店》比《爆裂鼓手》多得了一项大奖,但是我认为《爆裂鼓手》才是其中的赢家,同时获益的甚至还有整个圣丹斯独立电影节。《布达佩斯大饭店》是导演韦斯•安德森第二次获得奥斯卡的提名,同样是神经兮兮的英伦风情,但是《布达佩斯大饭店》比之前的《月升王国》更彰显了他的“强迫症”式美学观——每一帧画面、每一个细节都具有精致的、充满贵族气息的协调和美感。所以,学院对他从视觉到听觉的审美肯定——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最佳原创配乐——可谓是实至名归。而这种对形式感的追求好像也是英国导演立足好莱坞的明智之举,与他有点类似的还有乔•怀特。

        用最佳男配角开场是奥斯卡颁奖典礼的一贯“习俗”,虽然邪恶男老师能够在强手如云的竞争中获胜在颁奖之前已成定局,但是这个奖项还是证明了《爆裂鼓手》在好莱坞的人气和影响力。作为一部基本上只有两个演员的独立电影,除了摘得影帝桂冠上的明珠,还出人意料地拿下了最佳音响效果和最佳剪辑两个相对重要的技术大奖,可见,学院已经给了这部“小片”所有能够给予的礼遇。

        回到《鸟人》和《少年时代》上来。这两部电影从艺术和技术上来讲都可以号称是年度神作。一部是受人喜欢的话唠导演花费12年之久的良心之作,基本上囊括了所有美国白人男孩成长中会遇到的酸甜苦辣咸,是一部没有硝烟味道的史诗级作品;另一部则是号称“一镜到底”的“跨界电影”,从电影到戏剧,从艺术到哲学,从人生际遇到生命抉择,展现了墨西哥导演一贯擅长的“复合型创作”的魅力。

        其实在《鸟人》获得最佳原创剧本的时候,大家都还无法判定最后究竟会鹿死谁手。导演是一部电影的核心,他的努力和创意是这部电影的灵魂。奥斯卡的最佳导演奖往往会奖励给那些为了电影艺术做出了突出贡献的灵魂代言人,特别是在这部作品在最佳影片的竞争中遭遇到主题和选材因素影响的时候。比如去年《地心引力》遭遇《为奴十二年》,比如千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撞上《逃离伊朗》……今年最佳影片的角逐并不存在政治性上的竞争(除非《美国狙击手》爆冷),所以如果最佳导演奖颁给了《少年时代》,那么虽然在立意深度和形式创新上,稍逊一筹,至少证明学院今年是肯定“劳苦功高”的。但是最后墨西哥人蝉联最佳导演,基本上此时就已经宣告了《少年时代》会在最佳影片的竞争中失利。最后的结局也确实如此。

        总结来说,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基本上是意料之中的狂欢,不存在太多的看点和悬念。如果说少有意外的话,那就是最后小雀斑依靠着高难度的身体表演战胜了老练扎实的基顿。面对33岁就捧得小金人的他,已经连续陪跑三年的库珀心中,想必一定是五味杂陈吧。

 2 ) 梦醒奥斯卡——87届奥斯卡回顾

梦醒奥斯卡(原载《文学报新批评》原题《奥斯卡的怀旧与自省》有删节)
 
   戈弓长
  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2月22日晚8:30,西海岸加州洛杉矶郊外的好莱坞杜比剧院再次聚焦全球目光。虽然细雨绵绵,但是丝毫影响不了西装革履,衣香鬓影的先生女士们在影迷的尖叫和镁光灯的轰炸中款款而来。各路摄像机镜头对准这些被各家顶级奢侈品牌点亮的熠熠群星,奥斯卡迎来87岁华诞。
   
   曾有人感慨,相对于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美国历史太短,但是他们在创造历史。亦如巴拉兹.贝拉所言,这些“既没有什么传统,也没有什么偏见的美国人很容易接受这种新艺术”。在南加州好莱坞这块迦南美地上,电影艺术蓬勃生发,从早期为绅士淑女轻视的杂耍淫巧逐步成为尊贵的艺术,大众的娱乐和庞大的工业,同时塑造了美国自己的历史。美国的历史是“西进运动”也是《关山飞度》。是1863林肯颁布《解放宣言》也是《乱世佳人》。是上世纪20年代末大萧条中等待救济的失业者,也是《一夜风流》和秀兰邓波儿的甜笑。是卓别林、梦露,也是阿甘与超人。上世纪30、40年代,好莱坞进入黄金时期,美国电影初露称霸世界影坛之峥嵘。1927年米高梅公司邀集同行,发起创立了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这个美国电影权威机构开始对每年出产的电影做一个“鼓舞人心的公正裁判”。到了1931年,学院奖偶然被冠名为更具亲和力的“奥斯卡奖”,这一人格化称谓延续至今。时至今日,美国拥有诸多电影奖项,更有其他艺术门类奖项的后起之秀。但耄耋老人奥斯卡奖,依旧是最具规模、影响力和权威的电影奖和艺术盛典。
 
   众所周知,奥斯卡有着或明或暗的评选程序和游戏规则。作为一个反映“业内民意”的行会奖,奥斯卡奖近6000名的学院评委来自各个行业公会。而人数最大的演员公会成员占全体评委四成以上。每位评委有两张票,一张投给自身公会所属的专业奖项。另一张票则投给奥斯卡最高荣誉“最佳影片”。于是数量最庞大的演员工会成员对于演员和表演的关注,一定程度影响了最佳影片的标准。评委们年龄平均62岁,多为深信通过个人奋斗向上层流动,实现成就的美国梦和持有美式民主、自由、平等、个人主义和人道主义价值观的白人富人。这决定了奥斯卡的口味永远主流保守。奥斯卡在很多人眼里更是“披着娱乐和商业外衣的政治机器”,选择的影片不仅主题内容要契合美国当前的政治理念和主流思想,更借此向全球弘扬美国精神和美国价值观念。在美国这个商业社会中,任何事情无不是某种程度的金钱游戏。由于提名与获奖都能带给制片公司和演员可以迅速兑现巨大的利益。于是每年颁奖季,众多逐鹿者在一套法令的规范下,给评委寄送DVD和礼品,宴请与茶叙。组织写影评,登广告,炒作。一出出计谋策略,流言蜚语,互相诋毁,内幕交易的戏码同时粉墨登场。美国《娱乐周刊》就曾直言,夺冠的并不总是最优秀的影片,往往是营销公关最成功的。
 
    曾几何时,被进口分账大片和网络传播的美国电影哺育的一代中国观众,也逐渐摸清了奥斯卡的口味。比如奥斯卡偏好传记风格,尤其是名人贵胄的人生故事。喜欢带有史诗感的正剧,独爱个人通过自我奋斗取得成就的励志故事。表演奖青睐那些沉重角色,比如心理肢体的异常人士或性格扭曲复杂的边缘底层个体。被嘉奖的演员多为高龄者,暗含对演员鼓励与控制之意。同时为了立起标杆,喜欢对某一位演员反复褒扬。照此看来,本届的最佳男女主演都是凭借饰演近些年广受关注的疾病“渐冻症”或“阿兹海默症”的病患获得演技肯定。最佳女主角曾被五次提名最终获奖,可谓众望所归。而年轻的最佳男主演因对当代科学巨擘霍金出神入化的演绎而获奖,又一次流露出奥斯卡对英国戏剧传统的仰慕。

   虽然标榜国际化,但是作为美国电影年度成就表彰,最佳影片从无外国电影问鼎。所谓的国际视野,只是站在美国看世界,留下一个空位。绝非像欧洲奖项甘为外国精英搭设舞台。而最佳外语片除了亲睐那些精致细腻,具有人文情怀和一定思想深度的“小片”,更喜欢第三世界带有苦难意味的社会奇景和原“铁幕”国家带有政治批判色彩的电影。以此种标准看来,今年的最佳外语片——以女性的生命体验为视角,书写二战的苦难之地中犹太人历史创痛的波兰电影《伊达》,完全熨帖着评委的心怀。
   
    八部最佳影片提名中,由大制片公司出品的《美国狙击手》和《塞尔玛》可谓主流政治之直接响应。前者刻画了一个混合了牛仔硬汉的枪支崇拜和个人主义理想实现以及美国式尚武精神的当代美国“英雄”。作为一部现代战争片,此片难以看出对伊战作为侵略战争的任何反思。即使将主角归国后得上精神疾患视为一种“战争创伤”,也难以解释次次重返战场究竟是“报国心切”,还是本身嗜杀残暴。这位射杀包括妇幼在内一百多人的杰出杀手在一次回国后被同袍枪杀,讽刺性地成为一种玩剑者必将死于剑下的报应结局。但对这一结局的刻意含糊处理与结尾的纪录画面中“为国捐躯”者被军车仪仗护送“国葬”,无数国旗挥舞,国徽军章闪耀的有意宣扬的场面之对照,赤裸暴露出导演伊斯特伍德,作为著名共和党拥趸的极端保守的右翼立场。虽然最佳影片提名占有一席,最终本片只获得最佳音效剪辑的结局,说明在布什时代美国被拖入伊战泥潭的记忆,对于美国人民而言,是对远方战场上枪炮轰鸣的悲恐。留下的是疼痛而非荣耀。

    奥斯卡自创办以来,一直存在种族歧视。1964年36届奥斯卡西德尼.波蒂埃成为史上第一位黑人影帝。他的偶然成功却直接联系着1963年发表的那篇著名的《我有一个梦》。2009年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他有着好莱坞银幕领袖的典型特征:长相正派,身体矫健,一口白牙,魅力无穷。与其说奥巴马在现实中爬上了黑奴祖先和民权斗士们几代人血泪铸就的历史阶梯,实现了黑人的美国梦,不如说美国正处于经济低迷时期,奥巴马的当选或为一种民主和人权的标榜,以此获得继续领导世界的权柄。总统的肤色并不意味着紧张关系和美国政治体系结构性问题的终结。国内实际民权问题依然困难重重,时而更加激化。时至上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破天荒颁给了黑人导演的表现黑人奴役血泪史的《为奴十二载》。这一本来心照不宣不堪触碰的历史伤疤,因为美国国内追讨人权拷问历史的气氛达致顶峰,从而再次被大张旗鼓搬到台前,予以嘉奖。到了今年,为人权英雄马丁.路德.金银幕立碑的《塞尔玛》最终仅斩获“最佳原创歌曲”。颁奖现场台上台下高唱这首《GLORY》(光荣),黑人主演和歌手眼含热泪,台下全体嘉宾鼓掌欢呼。奥斯卡又一次成为了政治立场表达和历史悲情控诉的舞台。
   小制片厂制作的《万物理论》和《模仿游戏》明显是为奥斯卡度身定制的名人传记。两部表现英国科学家人生,凸显演员的电影。前者同时含有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个人奋斗不惜的喝彩。后者描摹了一位对二战胜利和科技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孤僻科学天才,同时作为对社会多元文化和传统伦理道德转变的回应,也提供给公众和创作者一个话语空间。

  韦斯.安德森以其标志性的后现代造型风格,建设了《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粉红色的甜蜜电影,充斥着温暖的精致,小布尔乔亚式的恋物,茨威格小说的心灵旋律,炫技式的叙事视点变幻,以及略带痛楚的自怜和童真。20世纪去日留影的怀旧图景,在这部电影里仿若一出偶人在二维画布前的戏仿游戏。最终斩获最佳服装,化妆等造型奖项以及配乐奖。似乎说明那个胶片的时代,也早已不具有乱真惑力,终归不过在记忆中压缩为迟来的一张欧洲明信片。

  《爆裂鼓手》带有独立电影的浓厚色彩。影片搬用了美国军旅电影和体育电影的常见角色性格,本应优雅斯文的音乐教师化身为“魔鬼军官”与“地狱教练”。他上一分钟还是一位指引成就的严父,下一秒就成为病态暴虐的恶魔。紧张的冲突不仅存在于有天赋有理想的年轻鼓手和兼具诱惑许诺与毁灭导引的撒旦教练间,也同时存在于观看类型和反类型间的不断撞击与挣脱,观众的期待和绝望的轮替中。它让我们在飞溅的汗水和淋漓的鲜血中重审“成功学”背后的疯狂,肮脏,野蛮和残酷。它作为一个形式感十足的“美国梦”和“励志片”的反题,用急速的鼓点,打破了戏里戏外的幻影迷梦。
 
 《少年时代》在美国首次放映后,“平凡生活的动人史诗”,“现实主义杰作”等赞誉就纷至沓来。人们津津乐道于这部历经12载完成的电影,堪载影史故事片拍摄时长记录。还有导演每年汇集同一批演员,结合演员现实人生编排情节走向的创作经历。如巴赞所言,电影不是现实,只是现实的渐进线。《少年时代》不是一部单调乏味的美国家庭录影或者如英国《人生七年》系列纪录片那般朴素呆板。本片的成功,与其说是那些35毫米胶片持续拍摄的琐碎生活的真实魅力,不如说在这种“给时间涂上香料,使其免于自身的腐朽”的纪录性真实之上,对于美国人切近历史的艺术概括和戏剧呈现,使其戳中了看惯家庭情节剧的中产阶层柔软的心底,从而获得了普遍性情感认同。影片虽然没有明确的时间标识,但是不时出现从布兰妮到Lady Gaga,从哈利•波特到911等事物,为指尖之砂留下注脚。还有主演的外貌变化,童稚天真的男孩到犹豫沉默的少年。活泼窈窕的母亲到腰腹渐粗满面疲惫的妇人。这些都不能不让人产生带入性的“时间都去哪儿”的无奈感伤。这些默默的时光雕刻,生活的巨细靡遗,通过熟悉的戏剧编排,让美国人重视经验中的时代,提前和历史与自身和解。

  
  墨西哥裔导演亚伊纳里多的《鸟人》,以结合特效的一镜到底,映现了一个演员故事,最终获得奥斯卡最高荣誉。片中的过气明星如同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在崇高艺术追求和期待中随之而来的鲜花和掌声的理想天空与平庸无闻,苦闷尴尬,恶浪涌动的现实之海间上下扑腾,惶惶无措。主演迈克尔•基顿的现实人生和他的角色,以及角色本身成为互相映照的幢幢镜像,反射出好莱坞与百老汇,电影和戏剧代表的整个娱乐工业、文化环境以及社会生态中虚假与荒谬。如同在奥斯卡颁奖礼上被主持人模仿的那出桥段——不适应网络时代,被戒毒的女儿嘲讽的“鸟人”,临上台前被门夹住了备场服,只能几近赤裸地穿过街市重回剧场。这一羞耻的悲剧却因为围观人群拍摄上传,获得了社交网站上海量点击率,从而使他的人气怪异地反超舞台上勃起的男二号。有意打破的现实与舞台之分别,尖刻地将每一处尴尬的残酷真实都迅速转变为无从发泄的虚假,直至观众也分不清虚幻与真实。失意者的梦想逐渐变为白日梦呓,直至成为梦魇。《鸟人》成为电影之镜的反身自照和“造梦者”的自省。颇有意味的是,本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主持人尼尔首先拿出一个保密皮箱,介绍这里面是他对本届奥斯卡的预见。当颁奖典礼临近尾声,尼尔开启它的预测,金色信纸上赫然是今晚舞台上下的种种表现。从梅里尔.斯特里普对最佳女配角获得者争取女性权利言论的声援到《鸟人》的编剧在获奖致辞中感谢了他的狗。台下的嘉宾对此几无讶异,只有稀落的笑声响起,作为“梦工厂”的员工,他们当然知道这一切都是排演好的。他们的每个表情都会被摄影机捕捉下来,作为电影梦幻的一部分,被全球亿万观众观赏。


   21世纪,美国经济持续低迷。而美国主导权尚剩的军事力量,也因为“9.11”袭击被普遍怀疑。一系列反恐活动让美国的世界形象成为穷兵黩武的独夫。过度扩张导致“硬实力”衰落。美国希望借助政治理念以及包括好莱坞电影在内的文化“软实力”之感召力,维护世界地位。但正如今年的最佳纪录电影得主《第四公民》所反映的“棱镜门”事件。为了美国国家利益,美国政府不惜牺牲盟友利益,民众隐私。这将美国宣称的自由民主人权的普世价值指认为虚伪,几近动摇了国民的信仰和价值基石。奥斯卡走过了87届,小金人12K的镀金表面遮住了其下斑斑锈迹痕。2015年全世界影院将停止使用35毫米胶片放映电影,胶片时代一去不返。90年代以降,由于便宜的数位摄影机出现以及个人电脑的普及,独立电影迅速壮大。近几届几乎都是小制作大奖,大制作获得技术性小奖。新媒体网络时代,电影使出浑身解数试图将各种小屏幕前的观众拉回影院。“夕阳工业”早已被说出,此时越发像一语谶言。制造逃避现实的主流梦幻早已行不通,在价值多元,世界多极的今天,作为美国文化符号,传播美国价值的小金人也开始怀旧和自省,重新思索梦幻和真实,历史和现实。不过,一年一度,好莱坞的“造梦者”们还能在这座三年前还叫“柯达剧院”的杜比剧场里,借着回顾《音乐之声》或是《绿野仙踪》,重温上世纪大制片厂和明星制度下,胶片上的浮华大梦。

 3 ) 靠反种族歧视歌曲获奖的黑人竟然黑了我们一把!

巴尼叔叔看得出很努力了。总体结果波澜不惊,唯一遗憾的也就是基顿了,真不甘心啊,或许就像当年的米基洛克一样,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摩尔姐的大满贯是最开心时刻。GAGA充分说明了,不管老娘平时怎么博眼球,关键时刻还是拿得出手滴,音乐之声表演得很精彩!
很意外靠反种族歧视歌曲获奖的黑人竟然黑了我们一把!难道他们就没想到吗?

 4 ) Moving Pictures

第87届的颁奖礼一扫前几届的沉闷,开场曲Moving Pictures 创意十足,幽默氛围中回顾了Moving Pictures的历史,同样Neil Patrick Harris的百老汇歌喉十分赞,除此之外还有他风趣的主持和最后魔术一般的嘲讽式的预测,相比于上一届Ellen DeGeneres将Oscar主持成了Ellen Show,Neil的主持更是花样十足。在致敬环节看见Lady Gaga用百老汇唱腔唱音乐之声的经典唱段,确实颠覆了对Gaga姐的认知,还见到了许久未曾出现的Julia Andrews,她塑造的Maria形象是我童年的一份重要记忆,更重要的是,她那漂亮优雅的英伦腔,就像一杯红酒。鸟人和布达佩斯大饭店不出意料成为大赢家,本来个人寄予厚望的消失的爱人落选了,可能跟Neil在本片中被Rosamund Pike 残忍杀害有关系吧。Julian Moore凭借更容易引起共鸣的Still Alice脱颖而出,也算是随了大众和价值观的口味了。可能芬奇导演还是太高冷了。当然,还有第四公民,这部反映叛国者Snowden的纪录片能受青睐,在天朝无法想象。欣赏导演Laura导演台上说得那一席话——良知不会走远,感谢告密者。

 5 ) 花落谁家

2015-02-05 12:14:54 发布,不知何故被屏蔽:这篇评论没有显示在公共的评论区域。 (?)
  
天下影片一大抄。失踪尔后归来的女主、备胎、出轨、神经质的粉丝,《消失的爱人》从原著到影片都抄袭了黑色经典《罗拉秘史》(1944)的架构;影片剪辑很棒,前半部分行云流水,后半部分和《罗拉秘史》(机关算尽的凶手居然把凶器留在钟柜)一样陷入无法自圆其说的窘境:思维缜密、内心强大、胆敢杀人的女主,意外露财竟毫无防备,栽在两个蟊贼手里,逗谁玩呢?为女主找备胎强行安排这样不合逻辑的桥段,令人难以置信。
    
反恐战争不好拍,正面一点容易拍成共和党的宣传片,黑暗一点势必违背911之后打击恐怖主义的主流民意。《美国狙击手》票房火爆,艺术表现乏善可称。影片好在题材,传奇英雄意外离世,麦克阿瑟“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平添悲情,引发观影热浪。
    
“保卫地球上最伟大的国家!”都笑场了好吗?将潘恩“爱国者的责任就是保护祖国不受政府侵犯”奉为金科玉律的美国,这种反白左主流的声音原本难能可贵,但表现方式太直白太烂了。狙击儿童杀手的重头戏了无新意,千钧一发时的犹豫、纠结,《桂河大桥》《太平洋战争》《赤色海岸》是何水平?才之不可强也如是。
    
华丽、浮躁并非《一步之遥》专有,《布达佩斯大饭店》也有这毛病;《模仿游戏》烂得令人难堪:红花尚须绿叶衬,图灵的同伴、上级一个个奇蠢无比,戏剧冲突矫柔造作;颁奖季出尽风头的《少年时代》,除了历时12年拍摄的噱头,并无更多惊喜。但对于欧美观众来说,看到《哈利波特》首发式等有切身体会的段落,泪水来不及滚出,身体已开始颤抖!
    
获得9项提名的《鸟人》,台词、表演、摄影、剪辑非常强大,整体艺术品质鹤立鸡群,外加自我批判、低谷反弹合乎小金人胃口,应能大热胜出。每个演员都是如此出色、到位,之前的一切经历、努力似乎都是为了配合、等待《鸟人》的到来,基顿、诺顿、艾玛•斯通之外,男配扎克•加利费安纳基斯(饰演制片人)、女配安德丽亚•瑞斯波罗格(饰演男主女友)的表现好得让人流泪,未能入选实在遗憾。
    
《爆裂鼓手》塑造人物简洁有力,遭遇车祸依旧全力以赴、死也要死在打鼓场上的段落催人泪下,但整体情境设计不合逻辑。对学生非打即骂,言词犀利、下流,动作凶猛、残忍,从教学效果来说简直是灾难,提心吊胆的学生根本无法进入学习状态好吗?
    
现实生活中若出现这样的法西斯老师(即便专业水平很高),无需学校伦理审查委员会出面,早已引发课堂起义。有人为了成功可以不要起码的人格尊严,有人对这样的成功嗤之以鼻。
   
来自老师、家长的何种言行绝对不能接受,自己的哪些身体部位、哪些权利不受侵犯,属于美国学生最基本的常识。成功学泛滥成灾,为了成功不择手段、不惜一切代价的狼性业已“图腾”,何必推波助澜?
    
与往年一样,最佳外语片的竞争尤为激烈。描述俄罗斯式强拆的《利维坦》,是《吗啡》(2008)之后我看过的最好的俄罗斯电影。对影片的解读如果局限于表面的体制、宗教碾压个体的层面,未免有负导演的苦心孤诣。实际上,这片子表现了更大的悲剧: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抑、扼杀。女主看到的海洋巨兽就是男权社会的象征。对女主始乱终弃的莫斯科律师,被冤枉判刑的男主,以及对女主恶言相向的儿子,都是“杀死”女主的凶手。影片沉稳、含蓄、深情,俄罗斯深厚的人文底蕴喷涌而出,配得上奥斯卡的奖励。
    
盛行文化相对主义、价值相对主义的法国,因担心屠杀犹太人的内容招致穆斯林学生的反感,课堂上已不再讲授二战的历史。巴黎恐怖袭击,以屠杀犹太人为背景的波兰影片《修女艾达》无形中加分,影片本身剧情、表演一流,摄影超一流,若无意外,提前预定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6 ) 奥斯卡颁奖典礼诞生记:又名(段子手的意外之美)

学英语时,一说到电视节目大多数人想起的是“programme”这个词,可是你要是听美国人讲起电视节目,他们经常会用“show”这个词。国人最熟悉的当然就是各种“秀”。当年上至央视下到地方卫视,各种脱口秀节目层出不穷,但是也没有几个能坚持到现在。但在美国,“秀”这个词真的不止电视节目那么简单。show更像是精心准备的台本下的表演,而不是一个简单粗暴的节目大纲就能蒙混过关的粗制滥造的东西。

既然是一场表演,就需要一个脚本。金嗓子喉宝广告词“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同理“没有好的脚本,创意再好的电视节目也是渣”。因此,不用说电视剧,连电视节目的编排都非常注重编剧的作用。从大小颁奖典礼,到日常脱口秀娱乐节目,甚至是真人秀,都必须有详细的脚本。最著名的例子就属2007-2008年年初的美国编剧工会大罢工活动直接导致了08年金球奖颁奖典礼的取消,编剧不干活,也就没人写串词,典礼也就此泡汤,最终改为了结果宣布仪式。当时也正值奥斯卡临近,制作方为此还准备了一套B计划,幸亏该罢工在当年奥斯卡典礼之前最终结束,否则当年迎来80华诞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也只能尴尬地成为一场反复播放备用电影片段的枯燥节目。据估计,当年编剧罢工使得当年美国娱乐产业至少损失五亿美元,各种电视剧和脱口秀节目停摆,当然损失最大的还是观众。

拿本届奥斯卡为例,颁奖典礼开始之前,主持人Neil Patrick Harris(后文简称NPH)及制作团队 Neil Meron 和 Craig Zadan 就组织了强大又高级的段子手班底(雅称编剧)来编写脚本。为了准备开场暖场演唱,制作班底请来了去年热门电影《冰雪奇缘》Let it go的作者、著名的Lopez夫妇亲自为NPH量身打造一首开场曲 Moving Pictures,此外,段子手们还要根据典礼制作方拟定的颁奖人选,进行颁奖前串词撰写,这个工作耗时非常长,他们从颁奖季开始就着手准备了大量的串词和笑话玩笑素材,每天关注各大脱口秀节目,努力避免老梗出现。观众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看到的颁奖嘉宾的每一句串词、甚至每一个笑话,都是编剧组撰写的。最佳影片之前主持人NPH的那个奥斯卡预测信封虽然是个魔术,其实其中的内容都是现场编剧们临时编好的。米国段子手们临场发挥的能力可见一斑。

当然,每年的编剧团队人选都是不同的,这与当年的主持人选择有很大的关系。美国最为正式的三项颁奖典礼,奥斯卡、艾美奖、托尼奖不像格莱美可以在剧场内一定时间内呈现作品原貌,由于这种传播手段的限制,现场气氛的活跃和收视率的提高,就要靠自带段子手属性的各种喜剧演员。主持过九届奥斯卡的比利克里斯托每届开场都要唱歌,还要搞“在场明星此刻都在想什么”的小环节,主持过两届的囧司徒每届都爱讲当年的政治笑话;去年的主持人艾伦主持过两次,每次都喜欢延续艾伦秀与观众共舞的喜剧套路,喜欢在台下耍宝:79届在台下让斯皮尔伯格给她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照合影、在台下用吸尘器打扫卫生、拿剧本给马丁斯科塞斯。86届明星自拍、分发披萨饼之类的,其实都和主持人本人的脱口秀节目风格相关。安妮海瑟薇和付兰兰那一届之所以被猛吐槽,一是因为付兰兰的不配合,更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二人还是属于正剧演员的圈子。

最近的三届奥斯卡的制作真是越来越像托尼奖,各种唱各种跳。很大程度的原因在于制作人Neil Meron 和 Craig Zadan 本身就是制作了好几台百老汇音乐剧专业人士。85届之前,本来之前为了减少直播时间,直接删去了最佳歌曲提名表演,增加了表演奖项提名者单独致敬环节,企图增加看点,结果事与愿违。从85届开始的咪咪歌以及致敬《芝加哥》和《悲惨世界》,到86届邀请朱迪嘉兰儿女前来致敬《绿野仙踪》,再到今年大胆邀请lady gaga 和朱莉安德鲁斯致敬《音乐之声》,大有捞回收视率之嫌。但是提名电影票房都这么差,再怎么欢歌笑语,也是无济于事。

编剧的段子再牛逼,也需要舞台来呈现。从85届开始到现在,舞台设计更是一脉相承,完全依照杜比剧院的原本的舞台设计,搭建了彩虹形状的舞台外形。多用投影,叠加重复单一元素,如各种长短不齐光柱、奥斯卡金人波浪状叠加、今年偶尔创新了一下,从天顶上吊了四颗网状抽象树干随机摆放转动。可能比起好几年前的奥斯卡舞台设计少了很多花样,但是舞台看起来更具有纵深感,搭建更加容易,也更加节省材料和经费。

有了剧本、舞台,而且要直播,就少不了彩排,这不仅仅关系到典礼的顺利进行,也与电视转播有着密切的关系。奥斯卡颁奖典礼从美国东部时间晚上8点开始到午夜结束,最长得需要4个小时,这个时段在美国称作“黄金时段”(Primetime),是一天收视率最高时段,因此每分每秒都非常珍贵。所以典礼上除最重头的那几个奖获奖感言不作过度限制之外,其他奖项都限制在40-60秒内。当然人家多说几句你也没办法,因此,主持人和颁奖嘉宾就要掌握好节奏,段子手写的稿必须得念的非常熟才行,彩排就十分必要。。

颁奖明星在典礼前几天就要聚集在好莱坞参加彩排。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到,因此制作方雇佣了几十位演员替身,分布于台上台下,扮演典礼当天的各路明星。当然替身也不是谁都能当的,他们都是美国演员工会(SAG)的成员,也就是专业演员。彩排时,每一位颁奖嘉宾都要手持信封上台,在念出“the Oscar goes to......时”必须加上一句“for this rehearsal is......”以避免尴尬。此时,台下的替身们也必须得上台扮演领奖和发表获奖感言。虽然是彩排,但是这些演员都非常的敬业,台上台下丝毫都不出戏。这样做的好处一个是帮助颁奖者熟悉颁奖流程,避免现场直播出错误,另一个好处就是让现场手持斯坦尼康的各位摄影大哥和现场导演演练转播流程,为转播做好准备。

当然为了让忙碌的各路明星们优雅地念好段子手们精心准备的串词。颁奖典礼还离不开一个神奇的东西:提词器。那些颁奖者们一上台不看台下只看镜头,正是在念提词器。当然天朝春晚也多少用提词器,但是奥斯卡真是各种提词器。连斯坦尼康上面都要架一个小的。因此主持人在台下耍宝其实都要看着提词器讲。现场多数名字念错不是因为记错,而是因为提词器走字太快看不清、或是视力原因,更有可能是没有参加彩排。所以台下梅姑不戴眼镜,上台一定会戴,主持人念了三次为奴十年男主的名字,艾伦把Kristen Bell的名字念成Kristen B Ell(提词器打错)当然更有名的是去年John Travolta直接念错Idina Menzel的名字,引起各种话题。

为了转播效果,制作方还雇佣了seat-filler(职业补位),以填补在场因上台准备出现的空座位,为了在电视广角镜头下呈现座无虚席的宏大效果。当然,好莱坞也要将“政治正确”这一方针贯彻到底,无论是替身演员还是补位人员都必须要有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性别、不同身高,甚至不同血型的人组成,所以你在典礼现场看到有不认识的黄种人坐在某明星边上,不要以为那是你国某某明星,除他们是在场家属或赞助商代表之外,基本上都是seat-filler啦。

电视转播结束不意味着学院制作方的任务就完成了。广义上来讲,还包括典礼前几天举行的提名者午餐会,以及典礼之后,为了犒赏在镜头下不吃不喝六七个小时的各位明星和获奖者,学院还组织了禁止媒体进入和转播的各种大小趴体,比如 学院晚宴(Academy Governor‘s Ball)还有,名利场聚会(Vanity Fair Party),当然享受是小事,各种应酬更为重要。所以这就是你看到为什么导演李安在获奖后大啃汉堡的镜头,以及去年奥斯卡后艾伦秀上各路获奖者疲惫不堪的样子。

当然,这一切都只存在好莱坞这个奇异浮华的地方。一切都离不开段子手们的精心准备和演员们的认真表演,所以与其说是一台颁奖典礼,不如说是一台段子手们精心炮制的颁奖“秀”。

 短评

本来给了两星的,然后想到是nph主持,哦,那多加一些好了。

9分钟前
  • sex shop boi
  • 推荐

《布达佩斯大饭店》拿下4个技术类奖已经很开心了,不过丢了最有可能到手的原创剧本,还是有点遗憾。最佳影片单元本来就没我事,所以《鸟人》逆袭、《少年》败下,都是云烟啦,嘻嘻

12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男女主太满意了,其他你们撕逼好了233333...

1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作为一个少时粉,我心都碎了。碎成 ʃ ̂͜•̄ ̱̩̩̩̂ ̄͜►

18分钟前
  • [已注销]
  • 还行

23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NPH太紧张了,笑料也不如往年,不过和去年比这次live水准都很棒啊,尤其哈德森和你鳖的

25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颁奖结果最佳影片、导演、女主、男主、男配、剪辑、摄影、改编剧本、原创剧本我全部满意、符合预测,没买彩票是不是亏了。

29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没人能拯救奥斯卡的死气沉沉,巴尼也不能......可是,休杰克曼那期唱啊跳啊比你更卖力啊。

33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还行

这冷爆的~鸟人好疯狂!少年时代几乎颗粒无收桑心啊桑心~

37分钟前
  • Odair
  • 推荐

奥斯卡总要打我脸,预测少年时代,结果是鸟人,预测基顿,结果是小雀斑,预测利维坦,结果是修女伊达。脸打的啪啪啪的响。可惜的是基顿,少年时代,星际穿越,乐高大电影,游客。总结来说,奥斯卡吃翔吧

40分钟前
  • 血天
  • 推荐

今年片子看得不全,但配乐颁给布达佩斯、没给星际穿越简直不科学= =

44分钟前
  • #瞬间收藏家#
  • 还行

7.8/10

45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推荐

虽然猜错了最佳影片,但是很开心,一扫最近五年那么平庸的口味了,有点2007《老无所依》那年的感觉了。

48分钟前
  • Hachiko
  • 推荐

作为一个大饭店粉我的心都碎了……

49分钟前
  • 快乐的小火龙
  • 推荐

一年一度累成狗,结局不出意料,表演平淡无奇,没有爆点没有槽点,嗯~ o(* ̄▽ ̄*)o

53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还行

少年時代這麽完敗,我便是萬萬沒想到~以及,模仿遊戲那劇本拿得,只覺費解~再以及,gone girl就這樣徹底缺席了,芬奇同學,為您默哀~最後,原來奧斯卡好鳥人這口,也是,有點神奇~。。。

55分钟前
  • Woodring
  • 还行

纪念第一次看奥斯卡颁奖礼,今年应该还是会看的吧

59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boring, NPH hold不住啊。。

1小时前
  • sarah🇺🇦
  • 较差

主持略失望。"The evening suffered from a very uncertain host performance from poor NPH, who never seemed sure if he was going to be an old-fashioned showtune guy or a real standup comic. He remained amiable and likable, but died a slow death, with an absence of laughs." - 衛報

1小时前
  • 脱氧核糖十三
  • 较差

被Gaga姐唱跪下了!女神!boyhood没有拿最佳影片不开心!布达佩斯大饭店没有拿最佳导演不开心!鸟人剪辑再牛逼也不过是给业内人士自己看的甘苦谈,想不到学院的人这么表碧莲,鸟人的胜利告诉我们,学院这六千多个评审绝大部分都以为自己是有情怀有实力却被世人遗忘的艺术家

1小时前
  • 海贼拉面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