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骨头

剧情片大陆2013

主演:赵有亮,倪虹洁,尹昉,黄轩,黄幻,果靖霖,雷汉,陶冶,毛阿敏

导演:崔健

 剧照

蓝色骨头 剧照 NO.1蓝色骨头 剧照 NO.2蓝色骨头 剧照 NO.3蓝色骨头 剧照 NO.4蓝色骨头 剧照 NO.5蓝色骨头 剧照 NO.6蓝色骨头 剧照 NO.13蓝色骨头 剧照 NO.14蓝色骨头 剧照 NO.15蓝色骨头 剧照 NO.16蓝色骨头 剧照 NO.17蓝色骨头 剧照 NO.18蓝色骨头 剧照 NO.19蓝色骨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6 04:11

详细剧情

  网络写手钟华(尹昉 饰)是一个边缘人物,他是地下摇滚歌手,也是专业黑客。他帮音乐公司的老板徐天(果静林 饰)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一次意外他勾搭上了一个没名气的小歌手萌萌(黄幻 饰),而不幸的是,她居然是老板的情人……正当钟华迷茫之时,他接到了多年没有音讯的父亲钟振清(赵 有亮 饰)发来的邮包,其中竟然藏着一段在文革岁月中的凄婉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叫施堰萍(倪虹洁 饰)的女文青,她有着一段与众不同的岁月,与同学陈东(黄轩 饰)写了一首改变她一生的歌曲,而她竟然与钟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钟华看着上一辈人的故事,逐渐了解了他们,他与父亲、母亲最终在一首歌曲中破镜重圆,而他也走上了属于自己的路。

 长篇影评

 1 ) 崔健象征主义的电影感伤

许多伟大的导演拍摄电影,是因为他们热爱电影,但崔健应该不属此列。我想他只是热爱思考和表达。

电影是他在音乐之外找到的另一种沟通和表达方式。而《蓝色骨头》作为这样一个基于表达冲动产生的作品,电影处女作,他完成的非常好。沉稳,不媚俗,有思想,真诚。

在这个电影中,他表达的不是某个观点,而是很多——正如世界上很多伟大的电影也都表达了不止一个观点——《蓝色骨头》与之唯一的区别是,它在表达上稍显生涩,叙事上略有粗糙,不够圆熟,完满。但是,它仍旧比那些看似精致的塑料花——没有思考的电影创作,媚俗、低俗的市场作品——更加珍贵和有力;也比《黄金时代》、《后会无期》这样的看似文艺,却四平八稳或心灵鸡汤的作品,更富于文艺精神。

《蓝色骨头》淋漓尽致地传递出崔健对“人”和“时代”的兴趣。

电影聚焦的两代人,是略有传奇色彩的两代。被选妃选中,繁华盛极,却又迅速因为别人的政治命运而跌落到尘埃的母亲施堰萍(“试验品”的谐音),和兼做司机和特工的,隐忍的父亲钟振清,他们发生了阴差阳错、没有爱情的“倾城之恋”。文革倾覆了这个“城”,万幸“中华”还在——崔健给他们的儿子起名“钟华”——而他,似乎代表了文革后的这一代人。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崔健要去写时代的宏大叙事。他的高明处在于,他只是把时代只当成背景,吟出属于这两代个体的长诗,也唱出了其他电影作品没有唱出的,对一个时代的热爱、害怕、困惑与质疑。

电影的后半段,“这一代”的母亲施堰萍,被“枪”(权利和性的象征)毁了容,不知去向,属于她的时代结束了,她也被时代卷走;“他们”的父亲,钟振清的睾丸同样是被来自“枪”的,那旧时代的子弹击中,因此也完成了不自觉的阉割;“他们自己”,儿子钟华,三十岁左右仍是处男,他落魄、倔强、看不见未来,他要做的艺术,都是时代不要的。他在“迷失的季节”里,做着蓝色的梦,直到他在一个歌手萌萌身上哭着完成初夜,他才逐渐学会了既保持自我,又技巧性地和这个功利的社会和解。

《蓝色骨头》,它呈现出了中国的两代人在整个时代和政治的空气下,人的不由自主和无所依傍,甚至丧失未来。在它之前,中国还没有任何一部电影,可以把这个时代造成的两代人的孤独表现的那么“无法与外人道”,那么近在眼前,触手可及。

这个电影的情节也不落俗套。当母亲施堰萍被选妃中选,崔健并不关注她的成功,也不去更多的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当父亲钟振清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崔健也不去缠绵于他的感伤。崔健甚至也并不执著于儿子“钟华”的不得志,他让他活得仍有自我,还存在着对世界的渴望。

这使整个电影作品呈现出超迈的一面。

同时,电影的很多场面和剪辑令人记忆深刻,使得电影具备值得一再欣赏的价值。当两代人的生活场景拼接在一起,也形成了非常奇妙和震撼的对照。

比如把母亲受伤的眼睛与儿子钟华受伤的眼睛拼接在一起,两个孤独的人在不同的时代流泪;钟华和萌萌做爱时,他趴在她身上大哭,中间拼接了他童年放风筝摔倒,似乎意味着梦的逝去。而最华彩的地方是,当钟华和萌萌在发布会上演唱《蓝色骨头》,钟华的父亲钟振清却正在青山绿水间拉着棺材顺流而上,他们三人都还带着一种解脱的欣慰和别样的酸楚……

在这些地方,崔健又是非常诗性的,充满了艺术家的感伤。

摄影师杜可风的迷蒙基调,也正好衬托出崔健想表达的时代的惘惘。

同时,在这部电影中,不独父亲、母亲、儿子三人令人低徊不已,其他配角也使人怀念。比如我们很想知道“不会再跳舞”的孙宏去了哪里?也很想知道陈东后来又发生了什么故事?

这部电影就像陈可辛的电影《甜蜜蜜》,使我们不仅仅看到了张曼玉扮演的李翘和黎明扮演的黎小军,还使我们还看到了豹哥、姑妈、邓丽君、得艾滋病的妓女、厨房师傅他们人生的一角——那些小人物的酸甜苦辣。电影的表达让我们爱他们。

遗憾的地方是在萌萌身上着墨不多,这使她的哭泣虽然感人,却有些突兀。

而从选角的角度来看,扮演儿子的舞蹈家尹昉,他的脸因为兼具着童真和迷惘的气质,有一种思考性的性感,使他即使不是明星,也非常耐看。当他在发布会上演唱,动起来的时候,又会使人认可他是摇滚歌手。这也显示了崔健作为一个导演选角的本领。

在《蓝色骨头》的观影过程中,我偶尔地会联想起侯孝贤、陈果、杨德昌、王家卫、蔡明亮的早期电影,那些无处不在的导演的个性和思想性。可是又截然不同。

崔健的作品里有浓浓的对于中国大陆这块土地的认知,疼痛和爱。这是他们拍不出的。它像是一杯啤酒里放了一小杯伏特加的“深水炸弹”。在貌似简单之下,有着非常沉重的思考。

  这是崔健给这个时代的一点颜色。

 2 ) 跟崔健说再见

看了以后特别悲伤,不是因为电影拍的多煽情,是觉得崔健的时代终于还是过去了。他们那个时代结束了,连同窦唯、张楚、何勇、高旗、唐朝、黑豹、罗琦统统的结束了,尽管有时候还能在音乐节或者电视上看到他们,费劲儿的跳着唱着老歌,试图把他们那个年代拽回来,但所有人心里都明白,属于他们的年代终结了。
知道崔健拍电影一点也不意外,倒觉得他怎么这么晚才想起来触电,可能终于感到寂寞了吧。
第一次遇到崔健是在愚公移山,当时一转身,崔健就站在身后,近到差点就撞在他身上了。这竟然就是那个让我激动的整宿睡不着觉的摇滚乐教父,竟然就近在咫尺的戳在那儿。当时他带了一个鸭舌帽,帽子压的特别低,但是因为他脸大嘴唇厚,所以还是很容易认出来,他一脸严肃的站在那儿看演出,我擦,特别的酷!即使一动不动的站在那儿,气场也已经把周围全都盖住,整个场地好像就他一个人。这个人在30年前就是火把,是旗帜,是时尚,是斗士。即使在我上了大学以后再看他们当年演出的视频也仍然觉得他特别酷,音乐酷,歌词酷,衣服酷、台风酷,发型也酷。尤其发型,以至于到后来,在401遇到了一个哥们,那哥们留的发型和视频里崔健的发型一摸一样,我就因为这个原因对那哥们特别有好感。那时候天天在宿舍抱着吉他唱《花房姑娘》和《假行僧》,唱来唱去不是味儿,怎么也唱不出来那劲儿,然后就再也不敢唱他的歌,因为崔健的歌只有崔健能唱,而崔健只有一个。
再看见崔健,是在一个音乐节上,那次他一点儿也不酷。崔健最后一个上场,在台上唱了他的新歌,但是词儿和调子都显得特别老,跟前面五光十色的乐队比起来毫无生气。尽管他特别卖力的跳,但看起来更像公园里合唱队的大爷在跳秧歌。台下起哄不断嘘声一片,我也悄悄离场了,与其说失望,不如说不忍。崔健还是30年前那个崔健,但他好像停在了30年前,在那个时尚喧闹的舞台上,他成了一个异类。那天晚上,崔健一下子变老了。
之后再也没听到过关于崔健的消息,倒是有越来越多的人翻唱他的歌,好像他慢慢的变成了一个影子,一个符号,一个传说。就在我以为他已经开始着手安度晚年的时候,忽然来了这么一部《蓝色骨头》,不禁暗伸大指,真不愧是崔健。电影讲的是时代的更替,拍的不怎么样,缺点挺多,基本不及格,老套的剧情,扁平的人物,还有断篇儿的故事(《Birdman》也有这个问题,这是我不推崇《Birdman》的原因之一)。电影主角是一个80后,身上贴满了他所理解的新时代标签,时尚、叛逆、自我,还有他所希望的正直、聪明、勤奋,最后的结果是这些标签证明了他的不理解,就是因为他不理解,所以才煞费苦心的贴标签。尽管努力的理解,努力的讲述,努力的追赶,电影里的新时代看起来还是一点也不实在。最大的亮点出现在电影的后半部分,主角说了一句:“她是我现实中的虚幻”,画面忽然一下就变成了光怪陆离的蓝色调,人物场景都呈现出现实中的反色,如梦如幻,充满了迷幻的实验色彩,既符合片名又有足够的视觉冲击,看到这儿,我终于欣慰,这才像个艺术电影,崔健其实并不陈旧,他也是一个很前卫的人。不过后来我才知道,其实是因为家里电视的逻辑板在那个时候恰到好处的短路了。
崔健一直想弄明白,却一直没弄明白,可能永远也不能明白,好像是一个太平天下的将军,找不着他的战场和士兵,这个年代已经很难造就英雄,也再不会出现他这样伟大的斗士。有一次跟老婆聊香港电影,问题是:香港电影为什么没了味道?结论是:现代都市里泡大的人已经再没可能诠释江湖。原来笑傲江湖快意恩仇的时代也结束了。
今天看周老师问“还有几人能安坐欣赏”,说的是评弹。我虽然不了解评弹,但喜欢王玥波的评书,评书可能没评弹雅致,但也是传统曲艺,多少有相似之处,也是毫无视觉刺激的表演,全凭一张嘴。有一次他讲《大隋唐》,竟然使了一个长达50分钟的超长贯口,而且居然全部合辙押韵,实在太牛逼了。王玥波30块钱的票价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涨过,现在场场满座;丰台体育中心游泳馆的更衣室是一个特别有北京味儿的地方,大伙儿出来进去“老张老李”的打招呼一如20年前,最棒的是看门大爷每天用半导体大声的放京剧。有一次半导体里正好放《三家店》,我旁边换衣服的一个小孩竟然跟着哼起来,几乎字正腔圆;单位退休的老师上个月还在感慨毕生科研成果后继无人,这个月就有个女孩来主动接班,老师每每传道都细心备至。
所以,其实不用太悲观,好东西肯定有人要,坏东西早晚让人扔,一伙儿人走了,一伙儿人来,虽然我也不太明白现在这伙儿人,但总有明白他们的。是时候跟崔健说再见了。


过去我不知什么是宽阔胸怀
过去我不知世界有很多奇怪
过去我幻想的未来可不是现在
现在才似乎清楚什么是未来
过去的所作所为我分不清好坏
过去的光阴流逝我记不清年代
我曾经认为简单的事情现在全不明白
我忽然感到眼前的世界并非我所在
二十多年来我好象只学会了忍耐
难怪姑娘们总是说我不实实在在
我强打起精神,从睡梦中醒来
可醒来才知这个世界变化真叫快
放眼看那座座高楼如同那稻麦
看眼前是人的海洋和交通的堵塞
我左看右看前看后看还是看不过来
这个这个那个那个越看越奇怪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不是我不明白》崔健

 3 ) 从《迷失的季节》到《蓝色骨头》

说实话这部电影均星6.8有点低了

我想大多数人可能没看懂吧

在艺术电影里 算是相当的良心之作了 甚至可以说不落俗套

加上老崔本人的《蓝色骨头》 这部电影真的相当不错

剧情后面有一点点扯

可是真的很棒

这么说 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一些

我:我感觉自己是在迷失的季节里出生的迷失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归属,上半身是鸟,下半身是鱼,父亲又是一个不会表达情绪,相当内敛的人,母亲过早的出走又导致从小缺失母爱,于是做爱时抱着对方哭,我猜是母性缺失的表现,于是自我否定,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孤独者,高傲且阴冷,却是一个很温暖的人,于是收到了父亲的存折,以及寄来的过去时,开始尝试理解父亲母亲,理解那个时代,开始走了出来。

萌萌:新时代的孩子,被灌输了文化知识,各种技能,可是却找不到自己的认同感。

于是在完成《蓝色骨头》的时候,在歌声中舞蹈,找到了自己,也喜欢这自己,于是笑着流出眼泪。

父亲:一辈子是个特务,是在黑暗中生活的人,后来睾丸被不幸的打掉了一个,在最后发现自己有睾丸癌之后,于是逃出医院,把自己藏了一辈子的隐疾给爱的人看(woc,真男人),于是既然在黑暗里活,那么就要选择一个英雄版的死法,选择一个埋葬英雄的地方,自己去埋葬自己,将象征着过去命运的那把枪扔到河里,面对自然,把自己的裤子脱了下来,把伤病暴露给世界来看(woc真男人),也是对自己的一个和解。

母亲:一个被军事化的文艺女朋克,在文革那个年代,女生喜欢听摇滚乐,对喜欢的人表达自己的爱恋,敢于追逐自由,敢于跟组织逆流,是多么反叛的一件事啊,最后直接离开了一个不爱的男人,为自己做的错事,直接在肉体上惩罚自己(把自己抽成失忆 woc真女人),后来走到了国外,有了自己的生活,回忆起自己的岁月,又唱出《迷失的季节》,哽咽着回忆过去。

时代确实是会迷失的,就像

就像当时的那一段文革岁月,在后来的我们看来 是偏执 疯狂 荒谬 且不可理解的

但是 哪怕是现在 难道就不是迷失的季节吗?

现在的社会 依旧有着各种黑暗 各样的荒谬 疯狂的行为

假如社会在不断的发展

在更为美好的未来 更加公正的那个时代

现在的我们不应该也是迷失的季节里迷失的人吗

只有认清自己 慢慢的去体悟社会 有着自己的坚持 这样才能真正的完成从迷失

到肯定自己的改变吧

相当不错的作品 你崔大爷还是你崔大爷

前面表现爱而不得的那一段独舞

真的太震撼了

那种扭曲挣扎的姿态

在黑暗中抽搐 汗如雨下 冰冷潮湿又无助

真的牛逼

 4 ) 拿不了两把刀,就别双刀流了

崔健早年间拍的《修复处女膜时代》,就已经彰显他对电影贫瘠的掌控力和理解力了。一个摇滚教父,不好好做音乐,非要掺和拍电影,确实是自大了。《蓝色骨头》是首好歌,但《蓝色骨头》这电影,不及格。这电影想卖弄一下特殊年代和互联网时代碰撞出来的情怀,但两个年代都没描绘清楚。特殊年代流于表面,互联网时代更是只披了一件快要掉下去的黑客外衣。可能崔老师觉得枪、特务、互联网演出、飞鸟病毒这种东西来劲,就像他写的那首歌《网络处男》。憋着一副“我追上潮流了”的嘴脸,却根本还是在90年代的思潮里打混。陈凯歌拍《搜索》,至少把人这个东西研究了一下,因为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暴力,说白了还是人心的龌龊。到了老崔这,他不考虑人怎么样,考虑的全都是概念化的元素。一部由元素拼成的电影,也就真和飞鸟和鱼一样,四三不靠。我真为那段在录音室的调情感到脸红,崔老师,如果您拿不起来电影和音乐这两把刀,别老妄想耍双刀流了,好好的关公舞大刀,专精一门吧。别临退休,最后把自己整成了老顽固。
                 2015年1月5日

 5 ) “不合时宜”的咏叹调

“不合时宜”的咏叹调:《蓝色骨头》的灵魂火焰

冉笛/文

本文原载QAF中文站公众号,非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即使你没有看过《蓝色骨头》,导演崔健的名字总该有所耳闻。他被誉为上世纪八零年代中国摇滚音乐之父,曾以《一无所有》、《一块红布》、《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儿野》等作品成为一代文艺青年的领军人物。

《蓝色骨头》是崔健自编自导的第一部电影,故事取材于导演对当代中国历史社会变迁的观察与记录。比较难能可贵的是崔健切入时代的角度。对比《芳华》等热门同类题材,票房冷清的《蓝色骨头》可能是当下国内唯一一部真正意义上以边缘人的视角对几十年历史剧变的思考与表达。

作家、文艺研究学者张敞认为,《蓝色骨头》是一部基于表达冲动产生的作品。虽然是作者的处女作,但完成度很高。电影闪烁着崔健充满锋芒的个性与思想。张敞老师指出,在它之前,中国还没有任何一部电影,可以把这个时代造成的两代人的孤独表现的那么“无法与外人道”,那么近在眼前,触手可及。

电影聚焦的是一个中国家庭,母亲与儿子两代人在不同时间线的选择与命运。母亲施堰萍身份略带几分传奇色彩,她曾是某家族选妃的候选人,被誉为国内数一数二的美女。尽管美丽为母亲带来改变命运的契机,但如果可以在美貌与智慧之间做出选择,母亲更渴望以“人”而非“美女”的身份与姿态被世界认可与接纳。

母亲与多数女性不同的个性与选择也必然决定她与众不同的命运。她爱上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跳芭蕾舞的男孩。男孩孙洪(陶冶饰)有着清俊绝尘的气质,但他心中却另外住着一个英秀淳朴的男孩陈东(黄轩饰)。这是电影中一条鲜为人知的同志情感线。影片上映时没有人为此做过宣传。它就像掠过湖面的一只蜻蜓,轻轻一点涟漪荡开随即消逝,在华语同志电影历史表述中也几乎难觅身影。

这样的默默无闻,倒是和影片主人公的“不合时宜”构成某种微妙的互文。也让人想起崔健为电影写下的那首歌:春天的花朵开在秋天里。这句歌词让我想起另一部文艺电影《白日焰火》片名的隐喻:焰火如此绚丽,却也短暂易逝。焰火所代表的女主角,她渴念的爱情,在那样一个粗鄙冷漠的环境内又显得是多么不合时宜。正如燃烧在白天的焰火,荒诞中愈显生硬和多余,再是多么奇丽的绽放,也仿佛被秋霜凋零的花朵,枉留人间的悲凉。

《白日焰火》的这种哀伤被《蓝色骨头》母亲施堰萍(倪虹洁饰)咏唱背景里的那段男子芭蕾舞推向了极致。也许是为了规避审查的缘故,孙洪(陶冶饰)演绎的这段对陈东(黄轩饰)的同性单恋只能以一种隐晦含蓄的方式来表达,却又暗合了同性恋人在现实中的处境:不能言说的曲折宛转,爱不可得的备受压抑。

同性恋男子孙洪沿着孤独之路的艰难探索,被银色水柱打出的光影挣扎,这样的千转百回,生命力不可遏止的喷薄而出,终于成就了一种属于男性身体的惊心动魄之美。这也是继《立春》那位自愿入狱的芭蕾舞男演员踮着脚尖起舞之后中国银幕史上最具情感冲击力的一幕。它的深层意义不仅是对艺术信念的坚执,更是这种根植于灵魂深处的最深最炽烈的人性流露。不由让人想起陈丹青老师对同性之恋的诠释:

真的恋爱总有爱得最深最炽烈的阶段,可是你得瞒着,又克制不住。恋爱都会遭遇要不要控制,怎样控制的困难,同性恋尤其被这种困难折磨……在体验恋爱的所有层面时,我相信,同性恋触到了我们没有触到的深度。

同性恋情(现实中遭遇的)这种敏感,这种不断不断地受挫、抑制、机敏、迂回……最好的出口可能是艺术。……同性恋触到了我们所不能企及的灵魂深度。(转引自《陈丹青谈同性恋》)

英国男版芭蕾舞剧《天鹅湖》亦有同性隐喻的男性双人舞。孤独的人间王子集中全部的心神意志召回了象征着灵魂自由的天鹅王子,并在天鹅王子的亲吻和庇护中获得新生。《男版天鹅湖》尾声一幕神奇般地闪耀着从天而降的光辉,人间王子的灵魂如愿地回到天鹅王子的怀抱之中,皎洁的月亮为两个男子的周身镀上一道动人的光华。

《蓝色骨头》对历史的反思是边缘人的视角。同类题材如《芳华》,虽然关注的是两位被时代放逐的主人公,但其叙事的角度及呈现的方式都是大众主流的。《蓝色骨头》不同,它不仅记录个体生命在特定时代被集体暴力碾压的历史,也探询个体边缘化遭遇的由来及意义。新世纪儿子的生命轨迹与母亲所在时代表面看是一个鲜明反差,但两人的命运却奇迹般地“殊途同归”。母亲当年咏唱的《迷失的季节》因个性鲜明的表达被斥为资产阶级的“毒草”。儿子钟华(尹昉饰)的名字隐喻“中华”,年过三十的他依然像一个少年,他想做一个纯粹的艺术家,一个不依附资本的独立个体。他继承了母亲蓝色的梦想,这个蓝色的梦同样不被现实所容。

艺术工作者是否可以在拜金主义浪潮的席卷之下保持自我的独立,艺术从业者面临的现实瓶颈,艺术生命的信念与时代洪流之间的碰撞,是儿子遭遇的困顿。时代的一粒尘,落在个体的身上就是一座山。无论是母亲还是儿子,皆因梦想而遍体伤痕。崔健也借儿子钟华的遭遇感慨我们所在的时代空气。几十年时间倏忽而过,一如艺术理想之难觅踪影,“同志”依旧不可见,不可说。男孩孙洪的同志芭蕾舞不仅代表着人内心因美好事物体悟的生命意义,也是《蓝色骨头》追寻自由之火的隐喻。

崔健的作品有着他对于中国大陆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疼痛与爱惜。虽然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种种难以与外人道的艰辛,但就像母亲最终凭藉歌词找回丢失的儿子,父亲在远离尘嚣的浪涛声中找回心灵的归宿,我们有理由相信,循着艺术火焰擦燃的灵魂之光,我们骨头里对“蓝色梦想”的坚执便是不可被征服的,这或许是崔健想在电影中传递给我们的答案吧。

 6 ) 孤独是孤独者的墓志铭

19岁谈的男朋友最喜欢的片子是“Lost in translation”,他喜欢豆瓣一篇影评的标题“寂寞是寂寞者的身份证,孤独是孤独者的座右铭”。19岁听不明白呢,今日似乎明白了。

今日一个人去看这个片。
片子说"孤独是穿越时光的途径"。我被击中了。
我朋友昨天跟我说人一辈子是自己跟自己相处。可惜我比较2B,好像最近才了解这个事实。
前25年是不懂得怎么跟孤单相处的,后面才开始渐渐明白……

第一次看到一部电影这么直白的去描述和父母的关系、那种GAP。不知道崔健和父母的关系怎么样。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勇气去直面这个羞赧受伤的话题。

萌萌以前并不喜欢自己,后来认识了钟华开始喜欢自己了。
我感到困惑,那我喜不喜欢自己呢?有时候似乎很喜欢,有时候似乎很不满意。用朋友的话说,干嘛跟自己那么过不去呢。

施堰萍是一朵骄傲的花。
女人还是好强一点好,有重生的机会。
虽然比较drama,但是我信她可以。

人长大,就是认识需求,解决需求。
人长大,就是认清孤独、享受孤独。

 短评

一部非常个人的电影,文革与现在两条线,又有大量的闪回。打乱的叙事与各种莫名其妙显然不是想照顾大众感受了。难得的是,在挨住大段的无聊,我竟然被结尾桥上的相遇小小感动了。崔健讲得还是自由,音乐梦,混乱中的一点单纯。各种独白与画外音。虽然整个故事都有点中二

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作为老崔第一部电影还是值得鼓励下的,至少有情怀。情怀甚至大于技术层面的东西。摇滚青年、理想主义者一定要看的电影,它或许不是鸡血,但至少给这个平庸的年代注入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观影的过程中,林立果的身影不断浮现,中国最早的摇滚青年和嬉皮士,永远属于那些看内参片的军二代。

6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迷失的季节》配独舞,《蓝色骨头》联网演唱,这两段实在赞爆,摄影和剪辑堪称震撼!杜可风的镜头真强大。以舞台、剪辑台或电影呈现电影本身的方式,很有灵光。独白很崔健,那种孤傲的味道。崔健能准确抓住的还是过去,对于当下的判断,多少有些陈旧。

7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一星送给崔健的情怀和《蓝色骨头》及《迷失的季节》这两首歌;除此之外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电影是对歌曲的画蛇添足,拍出来的这个东西充其量只可算是个超长MTV,人物尚未被建立完整就开始破碎抒情,使用廉价自白而不是影像来表达情绪。这部作品是一次对电影的失败模仿。

11分钟前
  • 艾小柯
  • 很差

初看时不喜欢,2018.9重看,缺点依然不少,但观感有所改变。里面能看到历史与当下,父辈与子悲的对照,崔健老师还经常把历史化作是舞台和银幕,当下成为观众,两个时空海斗穿插着一首歌和一个三角关系,他们之间互成镜像。舞蹈是亮点。

15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崔健对这个时代依旧心存芥蒂,要的是一场自由梦,从过去到现在,更难能可贵的是一种和历史的互动,在当下中国几乎不可寻觅。文革那段真是喜欢,大胆有想法,三人舞台合作的那场美极了。闪回有点混乱,歌其实也不怎么好听,特别是某些词,落一地鸡皮

18分钟前
  • Henrique Asano
  • 推荐

甚至都没有故事,情节都像是构成一次音乐演唱会主体的情境展示。叙事碎片化,只是在情境中抽取它的概念价值,而表达又直接干脆,还是很音乐的一个东西。所以真正打动到我的还是最后的演唱部分,前面所有铺陈的东西都是为了它的一场高潮。

23分钟前
  • 推荐

现代戏失真,网络病毒技术宅没品。车破银幕,目送记忆,颇似装置,有创新尝试。然而重复、拖沓,想表达的太多,滥用旁白,手法非电影,关键是音乐也不好听啊。

24分钟前
  • 良卓月
  • 还行

文革一段真好,三人隐秘而炽热的欲望在几个转场之间蓬勃欲出,倪虹洁真美人,和黄轩搭戏竟毫无违和,几场对手戏看得我湿了眼睛;水龙头下的独舞和竹排上的葬礼,典型杜氏风格,凄清迷幻飘渺唯美;现代部分拉低好感,main theme歌词直白得吃惊,老崔毕竟老了,隔阂感,后半段冗长破碎。

2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今天在罗马电影节看了。影片节奏把握得不是太好,大量闪回,有些片段象音乐剧或者音乐舞蹈剧。主打的曲子《蓝色骨头》我不是太喜欢。但是中间有段小号真是太棒了,那一刻亮了一下。感觉崔健想表达的都还表达到了,只是很有些杂乱感

30分钟前
  • Joyworld
  • 还行

刚开始以为是个政治惊悚片,再看是个基情片,最后变成了科教片

32分钟前
  • Typewriter000
  • 较差

孙宏、陈东、母亲三人的关系是处理的最好的,也是三个故事中最完整的一个,孙宏沐浴那场,在我以为是要偷换舞台表演形式时,忽然从私密浴室到三人排练场到领导审查室,三个漂亮的转场,十分惊艳,哥飚了点小眼泪。结尾的问题,上映前,还有时间改,还有机会。祝好。

36分钟前
  • 袁牧
  • 力荐

剪辑很大程度上救了这部电影也注入了很多眼前一亮得东西,观影时多次想到李阳的短片。大量的闪回与强烈的诉求欲望又令整体过于拖沓,而且作为音乐电影歌这么难听真的是不能忍。

39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文革那段真的很喜欢,如果一直是保持这段的水准,真是才华横溢之作。可惜,现代部分的病毒啊红包啊都实在有些low,躁得慌。崔健很努力想去解开历史的结,结果我看到了想看的历史,但打的结还在那,并没有真正释怀

42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迷失的季节》三人歌舞场景是诗的高度!倪虹洁惊艳得让人失语!所谓蓝色骨头,正是一种相对于时代主流话语的抵抗性,虽然空间隔离,父(过险滩)、母(红色嬉皮士)、子(网络黑客)却共享着蓝色基因。遗憾:相较于母亲,父和子的故事都显平庸,无法对位。

43分钟前
  • Y2K-nostalgia
  • 推荐

现在是谁都想来蹚一道电影的浑水啊。

45分钟前
  • 易老邪
  • 较差

寻回老爹失去的蓝色睾丸

47分钟前
  • chan
  • 较差

只有文革时期的那段舞蹈是全片的亮点~

48分钟前
  • 鬼爵TONG
  • 还行

笨拙又浪漫。尽管浴室里喷头下的独舞把我看得泪流满面,但最最最喜欢的,还是萌萌流着眼泪在房间里委屈地跳起不合时宜的舞蹈。只是,一定要有这个只是,当一无所有的说走就走的男孩也老去,也忍不住来喂你一口心灵鸡汤,这本身就是对历史的背叛啊。

52分钟前
  • 凉水
  • 推荐

终于看了。有些台词实在写得清醒透彻,比歌好。但电影拍得实在任性,当然你也可以说自由。反正我完全认同于他所描述的那个时空的不能言说性,以及那种“神秘又亲切的恐怖”。

55分钟前
  • 57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