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淘金梦

综艺美国2013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播放地址

 剧照

加州淘金梦 剧照 NO.1加州淘金梦 剧照 NO.2加州淘金梦 剧照 NO.3加州淘金梦 剧照 NO.4
更新时间:2023-07-24 02:52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这里精彩过加州

1983年,流浪汉特拉维斯好不容易回到洛杉矶的弟弟家不久,又带上儿子上路去休斯敦寻找妻子,去寻找记忆里的德州巴黎,去寻找导演维姆.文德斯的美国梦,最终除留下一部杰出的《德州巴黎》外,梦并没能找到,文德斯在乎的只是寻梦的过程;1994年,香港重庆大厦外那编号223的警察再次遇到刚从加州回来的王菲,“加州,也没什么特别”,王菲冷冷地说到,王家卫让她在《重庆森林》里实现了加州之梦,却发现那里和这里一个样;2006年,从墨西哥偷渡到加州的天才球员圣迪亚戈,背负着沉重的加州生存现实,憧憬着足球美梦,从洛杉矶银河队来到纽卡斯尔联队,向往主旋律的国际足联借《一球成名》描绘一个比加州梦更美好的足球梦。每隔一段时期,总有怀有或明或暗加州梦的导演选择在影像里雕刻梦想者形象,他们或像张清芳《加州阳光》歌声中那样被治愈了忧伤,或像“妈妈爸爸乐队”《加州之梦》歌声中那般“祈祷加州梦在冬日升起”。

27岁的罗马尼亚导演克里斯提昂-內梅斯古直接援引《加州之梦》的歌名,作为他处女剧情长片的片名,却还没来得及享受梦想实现的恩惠,就不幸在2006年8月车祸逝世。2007年,戛纳电影节在60华诞之际给予他迟到的奖励——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不仅仅只是作为对不幸遇难天才的廉价同情,而是这部还未经导演之手剪辑的作品,的确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加州之梦”,梦想背后的那个27岁的年轻人是如此深爱脚下这片自己的土地,以至于他要以一个对加州从向往到破灭的女儿和一个对美国人从等待到反抗的父亲,以他们相当具有现实感的故事,去粉碎“加州幻梦”。

克里斯提昂-內梅斯古没能等到2007年1月1日,这个祖国罗马尼亚加入欧盟的日子,但他对这种联盟始终持有谨慎态度,这从其《加州之梦》可以看出。多亚努在二战末期见到了一颗天上落下压垮他家屋子的哑弹,上面写着“美国制造”,他那有纳粹工厂背景的父母离开了,让他等着美国人来。美国人一直没来,成为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边境火车站站长的多亚努自学英语,依然等着美国人。美国人终于来了,在那个因为使用过期地图误炸贝尔格莱德中国使馆的1999年5月8日之前来了,只是路过,带着轰炸科索沃的贫铀弹路过,带着罗马尼亚上级部门的批文路过,他们和北约的朋友们要去维护和平。见识过美国人“误炸”的多亚努以列车没海关批文为由坚决不放行,他自己也很有官僚背景,与当地警察勾结压榨投资商、低价收购工厂,本地市长等官员惹不起他。美国人来到他面前,被他耽误了5天间,他有机会倾吐压抑了半辈子的英语了,“*你妈的美国、*你妈的克林顿”,他可以彬彬有礼的与美军上尉喝酒抽雪茄,却决不放弃需要海关批文的底线,哪怕有着区区2000美元的诱惑。不自觉地,他保护起了科索沃的难民,哪怕只是为他们延长了5天的生命。然而他那和自己有深深代沟的时髦女儿,却无比向往美利坚,虽然高中只教了她西班牙语,却不妨碍她以年轻芬芳的身体语言与美国大兵“沟通”。市长热情款待美军,奉献美酒佳肴,奉献波西米亚歌舞和罗马尼亚猫王,奉献年轻姑娘,甚至搬出吸血鬼传说故事的色情派对版,他的梦想是美国人帮他赶走多亚努这个买办资本家。美国人当然是维和的,不能动手,但被困小镇的上尉却竟也不负责任的在村民聚会中煽动大家与多亚努和警方的对抗情绪,“联合起来,联合起来”,大家咆哮着,似乎人多注定力量大,注定能打倒多亚努。海关的批文总算来到了,美军开向科索沃的火车启动了,残酷的械斗也开始了,装载礼花的大卡车冲向火堆。离去列车上的美军欢笑着,“当地人真好,高规格地欢送我们”。多亚努女儿最后给美军情人在手上留下电话号码,火车上的大兵敞开掌心,却只是笑脸一张。导演没让女主角却盲目追寻美国梦,她学英语、与大兵偷欢,却最终选择去布加勒斯特读书,这样《加州之梦》的歌声会永远萦绕于耳。可能一厢情愿,但导演却以极具说服力的故事,期待大家都像他,像他故事里的多亚努和女儿一样爱国。对他们来说,这里精彩过加州,而外面的世界是残酷的,一切以联合为名的组织,总是为自己利益认识范围内的公正和和平,而有心无心地压榨了组织之外者。

据悉,早逝的导演没来得及亲自剪辑此片,于是这155分钟的长度是剪辑师对照着剧本完成的。火车站的5天故事与多亚努黑白的二战回忆的交织显得突兀而奇怪,常常一阵黑场后就介入往事的闪回,和火车站故事显得关联不大。不知道导演会不会还有很多想法想在剪辑里去说,但我想这5天的顺序结构是不会变的了,只是期待他能把二战往事衔接地更巧妙,让我更能体会多亚努对美国人咬牙切齿的等待之情。然而这种要求,对一个天才的早逝者,注定已经太为苛刻。现实中的罗马尼亚人和我们中国人一样,依然有着绚丽的加州梦,依然考着“寄托”(GRE,TOEFL),渴望奔向自己并没看清的大同世界。

 2 ) 随波逐流仍有梦

   节奏有条不紊的展开 镜头很平实 没有过多的润色 诸多细节体现了当今罗马尼亚的风貌 在更新在发展 但是不免感染上全球化尤其是美国化而带来的精神迷失 当代罗马尼亚年轻人上外语课上的不专注(好象学的是西班牙语)但是对美国文化甚至美国人的狂热追寻可见一般

    罗马尼亚短短一百年间 经历数重革命 所有变革必定体现两面化 从君主制 到资产阶级革命 到成为社会主义苏联小小邦联 再到今日和平演变缓慢步入 或者说是随波逐流地走向欧洲共和 看似波澜壮阔 其实走过的是一条 传统与现实逐渐远离的路途 民族的才是世界了 但是民族性逐渐丧失的剩下来的大同 真的有意义吗

   其实 电影一开始 看见 小村街道上的牛 和平房 我就想到了我的家乡 其实有着相似历史背景的中国人 应该更能体会影片所要表达的那种感觉 有的时候 一个国家 渺小的如同落叶 在历史的长河中 身不由己的飘零

   其实还是羡慕罗马尼亚人的 开头美国大兵车辆行使过狭窄的街道的时候 穿过一队正在举行葬礼的罗马尼亚人 很难忽视那举着巨大十字架的人 说明了无论如何 罗马尼亚人民还是有自己的信仰的 经过多少政治体制的变迁 有些东西并没有改变 而我们呢 我们还拥有什么呢

   很多有意思的小细节 感觉导演在这部电影里想尽可能的告诉我们很多当今的罗马尼亚和罗马尼亚人 毕竟这是他的处女作吧 比如送火车站站长说送面粉要送当官的一点可以记录在损耗里 火车站站长流利的骂出F开头的4字母(可以想象出美国队长的惊讶)......

   这是我的第一部罗马尼亚电影 给我感觉是缓慢却意味深长 诸多隐喻却恰倒好处 不会让人觉得为了说明什么而说明什么 今年罗马尼亚电影很红的 以上两部之外 科波拉的没有青春的青春也在罗马尼亚取景 里面有个小姑娘是四月三周两天的女主角 恩 我眼力真好啊

 3 ) 最喜欢的歌"加州之梦"纪念"john phillips

2001年3月18日上午,美国民歌手约翰.菲力普斯(John Phillips)因心力衰竭死于洛杉矶,享年65岁。这位约翰.菲力普斯,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呢?

 他组建了“爸爸妈妈乐队”(The Mamas and the Papas)。约翰.菲力普斯原是一支名叫“行者”(Journeyman)的民歌合唱组的成员。一次他去旧金山的一个酒吧演出时,台下一个才十六岁的漂亮的女中学生被这个身材瘦高(他有一米九十多),充满自信的歌手迷住了,竟然跟着他跑到纽约。当时二十五岁的菲力普斯已经结婚,而且还有两个孩子,不过这可难不倒这位名叫米切尔(Michelle)的任性的加州姑娘。她跑到菲力普斯的家里,要他的妻子离开约翰。菲力普斯夫人早就知道丈夫在外面经常沾花惹草,竟然一点也不惊讶。她还劝米切尔说,约翰在每个城市都有这么一个情人。不过,这回她可看走眼了,这位米切尔真把菲力普斯给迷住了。几个星期之后,菲力普斯离了婚。不久,米切尔成了新的菲力普斯夫人。

  1964年冬天,老“行者乐队”解散了,菲力普斯打算再组织一个新的乐队。他找来一位性格幽默的加拿大民歌手丹尼.道厄提(Danny Doherty),再动员妻子米切尔加入,组成了一个全新的“ 行者乐队”。米切尔本来不太会唱歌,可菲力普斯认为有了妻子加盟他们就可以多拿一份收入,硬是把米切尔说服了。可惜这个三人乐队一开始并不成功。一天晚上,三人百无聊赖之际决定随便去一个地方散散心,顺便寻找灵感。他们找来一个地球仪,让它转起来。米切尔拿了一个小标箭,闭着眼睛往上面扔去,结果标箭扎在一个位于中北美洲的名叫圣托马斯的小岛上。三人立刻动身去了那个热带海岛,并在岛上整日游荡,生活全靠菲力普斯拥有的一张信用卡。不久,道厄提的朋友,女歌手凯.埃利亚特(Cass Elliot)也到这岛上,并为大家带来了大量的 LSD。埃利亚特身材肥胖(最重时有三百斤),性格豪爽,人们都叫她“妈妈凯丝”。那时凯丝正在暗恋着道厄提,可道厄提装作没看见,因为他正和米切尔打得火热。菲力普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不过为了乐队的成功,他忍下了。凯丝对米切尔的举动也怀恨在心,不过她也假装没看见。毕竟米切尔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就这样,四人在岛上过着充满矛盾而又自由自在的生活。

  凯丝原本想加入这个乐队,可菲力普斯认为她的声音不够高,和乐队其他人的声音不相配,所以一直没有同意。后来发生了一次意外事件,凯丝的头部被重物击中,造成轻微脑震荡,住了几天医院后,她居然可以唱上去了!就这样,妈妈凯丝成了新乐队的一员。

  终于,菲力普斯的信用卡被银行拒绝了,四人只能打道回府。他们当时口袋里只剩下五十美元了,怎么办?米切尔决定去赌场碰碰运气。结果呢?他们坐着飞机的头等舱回到了纽约!

  这时已是1965年秋,几个月不见,纽约的变化令他们大吃一惊,原来经常在一起唱民歌的朋友们都去了加州。当时美国音乐工业的重心正在往西迁移,一大批唱片公司在加州开设了分部,这些公司用一张张合约把东部的民歌手们吸引了过来。当然,美国西海岸宜人的气候也是一大原因。他们刚从热带小岛回来,对这一点感触尤深。米切尔本来就是一个在加州长大的姑娘,那几天总是吵着要回西海岸。一天晚上,菲力普斯灵感突发,把妻子的梦想写成了一首歌,歌名就叫《加利福尼亚之梦》.

  1965年底,他们真的动身去了洛杉矶,此时凯丝已经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了。她借住在她的好朋友,民歌手拜瑞.麦奎尔(Barry McGuire)在洛杉矶的家中。麦奎尔建议他们四人去找自己的制作人,才华横溢的罗.埃德勒(Lou Adler)。后者在试听之后,马上和他们签了约。因为菲力普斯有个外号叫“爸爸”(Papa),他们决定给乐队取一个新名字。就这样,“爸爸妈妈乐队”诞生了。

  他们演唱的主要作品均出自菲力普斯之手。他很会写旋律,更擅长配和声。埃德勒为他们请来了洛杉矶最好的棚虫,录制了一张名为《如果你能相信你的耳朵和眼睛》(If You Can Believe Your Eyes and Ears)的专辑,并推出单曲《加州之梦》和《星期一、星期一》(Monday Monday)。虽然乐队的风格并不是典型的民歌摇滚,而是一种带有民歌风味的流行音乐,但这并不妨碍这两首单曲都成了热门歌曲,后者还登上了排行榜的第一名。爸爸妈妈们一下子出名了。

  然而,伴随着乐队事业上的腾飞,他们四人之间的裂痕也开始越来越明显了。米切尔终于和丹尼发生了性关系,把菲力普斯气得不行。他甚至还写了首歌表达了他的不满(这首名叫《我又看见了她》(I Saw Her Again)的歌甚至还成了乐队的又一首热门歌曲)。最后,菲力普斯夫妇俩终于分了手。但米切尔这时又有了新爱,对方居然是著名的“飞鸟乐队”(The Byrds)的歌手吉因.克拉克。这个变故让两个男人都成了失意者。道厄提陷入了酒精的泥潭,而菲力普斯则求救于毒品带来的暂时麻醉。凯丝的心里也不好受,眼见自己心爱的男人迷上了年轻漂亮的米切尔,她也自暴自弃,开始玩弄别的男人。凯丝疯狂地和许多不同的男人做爱,甚至还生下了一个没有父亲的女儿。要不是乐队那时挣了很多钱,他们恐怕连一个月都维持不了。

  1968年,妈妈凯丝离开了乐队,开始了她的一段不太成功的单飞生涯,同时宣告了成立才三年多的“爸爸妈妈乐队”正式解散了。六年之后,妈妈凯丝不幸死于心脏病,而菲力普斯和米切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然相互仇恨,形同陌路。后来菲力普斯和道厄提还找来另两位女歌手,重组“爸爸妈妈乐队”,不过他们再也没法重现当年的辉煌了。就是这样命运多舛的四个人,给我们留下了至今听起来还是那么清新宜人的《加利福尼亚之梦》。现在再听此歌真是让人唏嘘不已,恍如梦中。

 4 ) 黎明光 自在手

      2006年内梅思古没来得及完成自己的梦想便被一场意外的车祸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加州之梦》在07年嘎纳电影节获得“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奖。在颁奖礼上内梅思古的照片被打在大银幕上,没有获奖感言,没有颁奖仪式,无声的纪念令人唏嘘不已。

     《加州之梦》,这首曲子出自2001年因心脏衰竭而去世的美国民歌手约翰.菲力普斯之手。这首歌在《阿甘正传》里是阿甘在越南雨水里给珍妮写信时的期许与执着;在《重庆森林》里是王菲半梦半醒之间哼着的对爱的追逐;罗马尼亚人内梅思古索性将电影命名为《加州之梦》。“树叶转黄,天空灰蓝,我散着步,在一个冬日里,我很安全又温暧,如果这是在洛杉矶,在这样的冬日升起。”加州之梦,是美国梦,也是内梅思古的罗尼亚梦。

     《加州之梦》是内梅思古的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剧情长电影。电影结尾虽然标注了未完成,却仍然用两个半小时的长度将内梅思古未完成的梦想铺开完整的呈现在大众眼前。尽管他的梦想并不像童话那样展现出来的是美好,甚至令人胸闷和无助。故事中罗马尼亚小镇--卡帕尼塔的白天始终在云层的笼罩下,弥漫着灰蒙蒙的光,直到最后才从莫妮卡和安德烈喜庆的幕布后,变得暖洋洋起来。电影用美国大兵为了送武器到科索沃,因为没有正式的通关文件而被火车站长阻扰,困于卡帕尼塔作为主线,延伸描述了罗马尼亚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如今生活在其中作困兽之斗和充满希冀的人。二战,对于所有参战国家来说都有其专属记忆和情感。二战结束后的50年,罗马尼亚再次沦陷战争中。二战时存活下来的火车站长托亚鲁,因为五十年前掉落在自己侧身的美国制造的哑弹,以及对满载美国士兵的列车刺鼻的火药味的记忆,他不像小镇上其他人那样,对美国人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一边不屑于美国大兵2000美元的贿赂,不在意罗马尼亚国防外交部秘书的威胁,对美国大兵说了毕生以来最多的Fu×K,顺带问候了克林顿,一边又潇洒的和美国大兵喝酒抽雪茄,却也始终坚守着没文件不给过关的底线。而另一边,托亚鲁的女儿莫妮卡的房间里挂满了美国偶像的海报,一心憧憬着美国梦。罗马尼亚年轻人的精神迷失在这群年轻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那些被玩弄过丢下来的女孩们,被美国大兵抢占了资源的男孩们,以及为了讨好美国人而撒谎的人,警告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遗失。值得庆幸的是,莫妮卡最终没有迷失自己,她在美国男孩安德烈的帮助下学习英文,学会了唱加州之梦,也学会了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梦。影片最后也是高潮,美国上尉怂恿工人们和托亚鲁派发生械斗,托亚鲁终于在猩红的死亡中破碎了女儿的美国梦。五天之后火车驶离小镇,离开的时候是夜晚,烟花璀璨。而在火车驶离之前,莫妮卡没有留电话给与她有过一夜之欢的美国大兵大卫,而是画了一个笑脸。而她留给父亲的最后一句话,就是要去罗马尼亚首都念大学。

     影片的镜头晃动很厉害,旁观者的感觉十足。英语和罗马尼亚语的对白,深化了不同文化的隔阂。最后,坐在布加勒斯特咖啡店里的莫妮卡和安德烈,或许他们还是原来的自己。其实他们都可以改变,但他们只能改变的,也只有自己。电影在《加州之梦》的音乐中结束,即使这不是洛杉矶,我仍然感到既安全又温暖。

 5 ) 有点烦躁

情节是比较慢的,不过还比较符合所要表现的主题,慢条斯理地展开。那份期待与莫名的反感是属于不同的经历吧,谁又会反感并未加于己身的打击呢?可是当期待的梦也开始向自己反击的瞬间,期待是连同梦一起破灭的,多么厌恶自己的无知呀,又哪里会知道漫天的耀眼烟花洒下的是泪与血的懊悔,还是把自己放在命运的天平上承受命运的轨迹吧,让他匆匆的过客随车轮离去。
生命需要精彩的瞬间却不能用这瞬间担负全部的生!

 6 ) 直到那天 老美来了

《加州之梦》 (California Dreamin')

导演:克里斯蒂安·内梅斯古(Cristian Nemescu)

主演:阿曼德·阿山特(Armand Assante)、贾米·埃曼(Jamie Elman)、拉兹万·瓦西列斯库(Razvan Vasilescu)、玛丽亚·蒂努列斯库(Maria Dinulescu)

5 月落幕的第60届戛纳电影节,罗马尼亚人卷走两个单元大奖,其中一种关注单元的最佳影片奖,便是由《加州之梦》获得。在《California Dreamin'》外,《Nesfarsit》是影片的罗马尼亚文名字兼后缀,直译为Endless,则是“未完未尽”的无结尾之意。

如常人看到电影的第一反应,片名确实与那首众人皆知的《加州之梦》有关联,王靖雯在《重庆森林》中已哼红了全球和亚洲。片中多亚努(Doiaru)的女儿学习英文,以期能更好地和爱慕的美国士兵交流,《加州之梦》歌词恰被用上。但它含义又并非仅是一歌名那般简单,在影片中,加州之梦还投射为父亲和女儿对待美国和人生的态度不同——甚至是来得截然相反、相隔几十年的美国梦。

影片有两段平行展示的故事,同样都是发生在罗马尼亚小镇卡帕尼塔(Capalnita),一段在1944年德国战败前夕,一段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前者更像是记忆闪回的层见迭出,借此交代主人公的不满原委。后者就是影片的主要内容,美军意外停留在小镇,上下一团抱怨,多亚努以没有通行文件为由,拒绝给过路美军放行,讽刺的是却也只有他一人对美国人心存看法,小镇上的其他人对意外到来的美军表现得好奇而热情,招待周全,好吃好喝连带女人一并奉上。

通俗的说,《加州之梦》可称为罗马尼亚现代版的 “老美来了”,比如有着狂欢式的剧情发展,尴尬无语的结局到来,不过却不如苦难沉重般的中国农民惨烈。它的人物和故事设置确实很容易使人联想,同样是意外的到来,同样有交流障碍,同样反映普通民众对待“异族”的态度,甚至各只有一个持以尖锐反抗态度的象征人物。

整体风格上,《加州之梦》采用了大量手提拍摄的运动镜头,情节上借助语言隔阂,放大彼此罅隙,带出一个五天之内的故事以及如梗在喉的结局,放于2004年加入北约后的罗马尼亚,《加州之梦》抛出针对美国的观点更显弥足珍贵。如果和陪陪弟弟说的《四月三周两天》提到的:罗马尼亚电影在消失了很长的一段之后终于又重回到西方主流视线里。而罗马尼亚电影导演绝不是简单迎合了此般猎奇与好奇的视线捕捉,至少《加州之梦》中,人们很容易发现讽刺与尴尬的无处不在,而矛盾对准的恰是西方主流。如果说单看简介会以人错觉,在并非“反战片”的《加州之梦》中,美国人则是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又出现在罗马尼亚人眼中(无论是对于一个人还是一群人),美国背后就是西方主流。卡帕尼塔作为整个罗马尼亚国家的象征,而多亚努一人又成为这个东欧族群中的异类化身,由此造成巨大反差。

多亚努等了几十年,期望全无并仅相信只有自己可以把握幸福之时,盘算着打罗马尼亚人邻居的美国人却途经而来,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发生了一件错误的结局,对于女儿莫妮卡,美国人走后的遗憾亦是如此——美国人并没有带走她,却带走了另一个至亲。

《加州之梦》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它既是导演克里斯蒂安·内梅斯古的处女作剧情长片,也是他的唯一作品,这名27岁的年轻导演在2006年8月因车祸去世,同时丧生的还有影片录音师。案发时,影片正开始后期剪辑,现在观众所看到的是剪辑师卡特林·克里斯图蒂乌(Catalin Cristutiu)遵照剧本原意,顺剪155分钟的长时间版本,所以它加注“未完成”——换话说,这并非导演亲手完成的标准版本。

事实则是影片到后面,当多条故事线索交错在一起,预示高潮即将到来时的确变得有些凌乱,再是一场来势凶猛的武斗,一个意犹未尽的结尾,而光这些就已经用掉了155分钟——超乎标准剧情片的一般合理长度。可惜,导演剪辑版本也只会是一个梦,到不了而会醒来的完美之梦。

 短评

1111

6分钟前
  • 微 曇
  • 推荐

6/10,寓意深远,可惜亮点不足,故意用手提摄像机拍出晃动的感觉,看着有些头晕

9分钟前
  • owen
  • 还行

有多少悲劇是夢想的結果

10分钟前
  • 一個死槍槍
  • 力荐

恨不得打六分 是我最喜欢的一种讲故事的方式

13分钟前
  • 甲马不是马
  • 力荐

终于想起来名字了

14分钟前
  • monkeyeason
  • 推荐

节奏好慢。。。

15分钟前
  • RaymondChou
  • 还行

里面调情那段我很喜欢

17分钟前
  • 大欣子
  • 推荐

梦想遇到悲哀才转向现实,而现实不过是对悲哀的认可。

18分钟前
  • mmm
  • 还行

罗马尼亚崛起啦

22分钟前
  • 小巨
  • 推荐

加州之梦醒时分

24分钟前
  • 皮皮鲁西西
  • 推荐

美国通讯部长级别的官员载着一列火车的军火去炸塞国,结果半路被欧洲第三世界小国拦截,已经是不可能中的不可能。然后官员还和铁路站长共情一番还要联合起来,简直是荒谬的不行了。就是在这种铺垫的不可能中我们顿然醒悟结尾的残酷是为何。现实就是美国部队以维和的名义到此一游,享受了小国乡村几日游的乐子,玩了女人跳了舞,享受一番又上了路。美国人把希望和欢乐带走,只留下罗马尼亚小村民内斗互砍。这才是现实。小地方的人们想有工作有前途,想拥有美国一样的梦。结尾让女主从美国大学回来,这种设置很有解读的意味。不过影片的大问题就是矛盾刻画的不够充分,特别是罗马尼亚自身内部的分化。

25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还行

8.4

26分钟前
  • 冰山李
  • 力荐

偏远小镇上人们,对于大城市的生活是怎样的一种渴望

29分钟前
  • hobby
  • 还行

未完成的电影,未完成的仇恨

30分钟前
  • apikoros
  • 推荐

20070813 1930 Arts Centre

33分钟前
  • 公園仔
  • 推荐

虽然评论不是最佳 但是我很喜欢

37分钟前
  • Virgohi21
  • 推荐

很真实,很奇特的电影,都是为了一个梦而已

39分钟前
  • 小喆
  • 推荐

什么垃圾电影嘛。看了简介以为会很好。讲美国外交的失败和不负责任。剧情搞来搞去,完全被带晕了。主题根本不突出,完全不知道有些片段的作用。就剪辑还可以,看得没断断续续的感觉。

41分钟前
  • Crown Steve
  • 很差

伟大的电影,有大爱之作,这个导演有这么一部就足够了,伟大…………

45分钟前
  • iceman
  • 力荐

狠就一个字,导演死了加个追悼分

50分钟前
  • gris-gris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