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梦特攻队

动漫其它2018

主演:伊万·卡马拉斯,加布里瑞拉·哈默里,佐兰·马克兰兹,乔鲍·马顿,保罗‧贝兰托尼,马特·戴维尔,卡塔琳‧东比,亨利‧格兰特,彼得·林卡,马泰‧梅萨罗什,加博尔·纳吉帕尔,维吉尼亚‧普罗德

导演:米洛拉德·科斯蒂奇

播放地址

 剧照

盗梦特攻队 剧照 NO.1盗梦特攻队 剧照 NO.2盗梦特攻队 剧照 NO.3盗梦特攻队 剧照 NO.4盗梦特攻队 剧照 NO.5盗梦特攻队 剧照 NO.6盗梦特攻队 剧照 NO.13盗梦特攻队 剧照 NO.14盗梦特攻队 剧照 NO.15盗梦特攻队 剧照 NO.16盗梦特攻队 剧照 NO.17盗梦特攻队 剧照 NO.18盗梦特攻队 剧照 NO.19盗梦特攻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2 16:12

详细剧情

  心理治疗师鲁本的梦境饱受“妖魔化”的名画侵扰,蒙娜丽莎、维纳斯全都成了骇人的噩梦怪物;若想一觉好眠,唯一的办法是偷走所有入侵他梦里的名画。为帮助鲁本脱离梦魇,他与四名身怀绝技的病人联手组团偷遍罗浮宫、泰特现代艺术馆等各大美术馆一场飞天遁地、瞒天过海的疯狂盗窃计划也就此展开...

 长篇影评

 1 ) 百无禁忌的策展游戏

《盗梦特攻队》是近几年“彩蛋”电影中极致的异类。这股风潮我最早的印象是从2012年《无敌破坏王》引用大量经典游戏角色开始,到去年现象级作品《头号玩家》更是证明了这股风潮的巨大市场号召力,中间还有乐高等许多作品也有着较高的完成度。虽然这些电影也和《盗梦特攻队》一样在“余兴”部分目不暇接,但基本上都是在积极拥抱流行文化元素并唤起熟悉的旧日情怀,甚至连同样引用绘画作品的《至爱梵高》多多少少也不例外,谁又能说梵高如今不是人尽皆知又人见人爱的流行文化了呢?

《盗梦特攻队》则通过一帧一注释般曲折的引用内容创造了一个文本迷宫,炫技式地展现了作者在复杂性上的殚精竭虑,所有文化元素的作者化过程也饱含巨大的精神力。但它也完全不是《尤利西斯》式的纯严肃作品,恰恰相反,所有庞大都精巧地框套进了一个“猫鼠游戏”的类型片主干中,使得它巧妙的主题不仅在原创文本中,而更是交织在马不停蹄的彩蛋部分。如此观之这部电影像极了一次史无前例的策展,它自由调配着整个人类文化史上各种形式的伟大作品。

有趣的是“将艺术作品框套进动画”也是片中主角鲁本父亲所做的心理试验。鲁本的噩梦是从父亲的葬礼后开始,父亲去世后父权的压力仍然延续,他再次面对自己的童年阴影,亟需能有一个和解。片中有一段闪回,可以看到鲁本父亲从小就以权威姿态要求着遵从他的教育和价值观念,希望他成为艺术家,并以将经典名画剪辑动画的洗脑方式控制着他的童年娱乐。

如果将父权的压迫焦虑和博物馆名画带来的影响焦虑相对位,鲁本父亲将名画剪辑进动画中正如人类将艺术品锁进博物馆,鲁本医者自医的过程如同动画作者对其创作者焦虑的自我疗愈过程。女主角Mimi解释为何偷艺术品时说:“因为美,不该被锁起来。”这正是道出这次“策展”的野心。传统博物馆用画框,用品味,用权威,用各种“锁”将艺术品固定下来,而正如“盗梦特攻队”这一翻译,它正是要“盗”出这些固定下的美梦,让它们再次自由。

这种自由尤其体现在几段恐怖元素鲁本梦境。比如第五段噩梦是角斗场,不断分裂的《双面猫王》枪杀鲁本,又或者是第八段噩梦,《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在悬崖边上用鞋子塞入鲁本的嘴。这些名画中的人物在此都不再岁月静好,有些和当时穿插它们的动画片混合,要么成为纯粹的恐怖元素,要么成为裹挟着父权的象征。片中总共有13幅画,另外4幅并没有具体噩梦场景呈现给观众。

结尾火车车窗上,我们看到鲁本的倒影出现了Mike。其实Mike只是鲁本的一个梦境,或者说是如《双面猫王》一般的一体两面。“我不想学着喜欢。”面对雷诺阿时鲁本曾说的。鲁本成为了艺术病医生,一定程度上没有如父亲期望那般成为艺术家。于是,他构想出了一个完全摆脱了父权后的自己。“我梦见我是两只猫,两只一起玩。”片头的字卡如是说。这也正是梦的魅力,梦会给予人们满足,鲁本和麦克都只是在不同视角上试图找寻自己罢了。而梦境崩塌回到火车的关键点,正是鲁本看到了自己对面放着的杯子中有和麦克家一样的冰块,某种不合逻辑的破绽让梦中人醒来。

最开始的火车上,鲁本在看的《深眠》一书开始了这次深邃的梦境。而最后的火车上书变成了《欣赏艺术》,“盗梦特攻队”的成员都是他的患者,联系中间“扮演小红帽”的段落,仿佛在证明中间的一切只是鲁本针对睡前手边素材编制的梦境。但在漫长没有尽头的海上铁轨,再次出现的蜗牛(蜗牛的壳也是螺旋),首尾对称的PCFC231,又都在暗示着某种超现实或者循环的存在。

面对伟大作品不断的人类艺术史,作者自由地引用、排列、重塑,也会思考自身在其中的位置。这种沉重的负担下,《盗梦特攻队》直面更高的精神主题,它没有用画框用权威用品味将自己固定下来,而是利用多义性和哲学向的精神分析,让动画这种极致灵活自由的艺术形式成为和传统策展相反的载体。大量作者化的再创作,尤其是偏抽象派的绘画形式,对观众产生了审美间离效果,这是比片中大量艺术史内容更具观影门槛的部分。但如果观众接受并理解了作者的勇气,这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落实到类型元素,使动画保持着商业和艺术风格的统一,大量风格化的奇观展示,可谓形式和内容皆百无禁忌。

 2 ) 你不得不知的90个《盗梦特攻队》彩蛋

我着实被《盗梦特攻队》惊艳到了。

《盗梦特攻队》

Ruben Brandt, a gyüjtö

(2018)

这部由米洛拉德·科斯蒂奇导演的动画长片处女作,号称艺术版《头号玩家》,艺术家出身的导演初执导筒,便叱咤风云,掀起了一场全球性的艺术狂潮。

酷似《低俗小说》

《盗梦特攻队》涉猎范围奇广,从电影到绘画,从雕塑到行为,从装置到音乐等一系列艺术作品,活脱脱就是一本当代艺术史,光看一遍你绝对会错过大量的知识点。

在片中,你可以看到由立体主义,达达主义绘画风格演变而来的人物形象,通过各种拼贴“硬塞”的观念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波普艺术等风格形态的再创作,更有对当代流行文化和经典电影的致敬...

希区柯克冰块~

不暂停谁知道它是蝙蝠侠啊!

总言之,没看的,一定要去看。

看过的,再复习一遍吧~

而今天,小智将纯粹地带大家盘一盘《盗梦特攻队》出现的所有彩蛋,也算是好好学习一番,不为别的,借用导演片中的一句话:因为美,不应该被锁起来。

写在前面

这些彩蛋都是本人通过导演在片尾参考列表逐个整理而成,以及一些个人无依据的猜测,故本文实属原创;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仅供参考,请勿模仿;模仿也行,联系转载;篇幅过长,还望各位见谅;权当多学学,多看看,长长见识,也无妨。

▲▼●◆■

大家来找茬之

《盗梦特攻队》的90个彩蛋

■◆●▼▲

电影

01

片中有标记的刀具出自以下电影

1.《第一滴血》(1982)ted kotcheff

2.《水中刀》(1962)roman polanski

02

片中有标记的剃刀出自以下电影

1. 《铁血战士》1987 约翰·麦克蒂尔南

2. 《荒野浪子》1973 clint eastwood

3.《大独裁者》1940 charlie chaplin

4.《惊情四百年》1992 francis ford coppola

5.《铁面无私》1987 brian de palma

03

片中一段汽车追逐致敬1978年电影《大车队》

《大车队》(1978)sam peckinpah

04

mimi着装的泳装致敬《鳄鱼邓迪》

《鳄鱼邓迪》(1986)Peter Faiman

05

导演将自己的短片《我的孩子离开我》植入

《我的孩子离开我(My baby left me)》(1995)

获第4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最佳短片

06

致敬《教父》

《教父》(1972)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07

致敬《大白鲨》

《大白鲨》(1975)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08

致敬《低俗小说》

《低俗小说》(1994)昆汀·塔伦蒂诺

09

致敬《月球旅行记》

《月球旅行记》(1902)梅里爱

10

右手边致敬《布拉格的大学生》

《布拉格的大学生》(1913)保罗•威格纳

11

左上角的《三便士歌剧》海报

《三便士歌剧》(1931)G·W·帕布斯特

12

(左)《潘多拉的魔盒》(1929)G·W·帕布斯特

(中)《玩家马布斯博士》(1922)弗里茨·朗

(右)《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1920)罗伯特·维内

13

右上角致敬《蓝天使》

《蓝天使》Der blaue Engel (1930)约瑟夫·冯·斯登堡

14

致敬玛丽莲·梦露

玛丽莲·梦露主演的《七年之痒》(1955)

15

致敬《野草莓》

《野草莓》(1957)英格玛·伯格曼

16

致敬《用心棒》

《用心棒》(1961)黑泽明

17

此车为林肯大陆的马克三世,致敬《法国贩毒网》

《法国贩毒网》(1971)威廉·弗里德金

18

致敬《十月》片段

《十月》(1928)格里高利·亚历山德罗夫/谢尔盖·爱森斯坦

艺术

01

被盗的13幅画

片中13幅名画,贯穿始终的重要道具

《奥林比亚》爱杜尔·马奈

Olympia- Edouard Manet

《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提香·韦切利奥

Venus de Urbino- Titian

《维纳斯的诞生》波提切利

The Birth of Venus- Botticelli

《穿蓝裙子的玛格丽特特蕾莎公主》委拉斯开兹

Infanta Magarita - Diego Velazquez

《抱水果的女人》保罗·高更

Woman Holding a Fruit- Paul Gauguin

《邮差约瑟鲁林》 梵高

Portrait of the Postman Joseph Roulin- Vincent van Gogh

《吹口哨的男孩》弗兰克 ·杜韦内克

The Whistling Boy- Frank Duveneck

《抱着书的女人》巴勃罗·毕加索

Woman with book- pablo picasso

《德伊曼医生的解剖课》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

The Anatomy Lesson of Dr. Deijman- Rembrandt

《雷诺阿画像》弗雷德里克·巴齐耶

Pierre-Auguste Renoir- Frédéric Bazille

《这不是一只烟斗》雷内·马格丽特

The Treachery of Images- Rene Magritte

《夜游者》爱德华·霍珀

Nighthawks- Edward Hopper

《双面猫王》安迪·沃霍尔

Elvis 1 and 2- andy warhol

02

基里科《小时之谜》 1910

The Enigma of the Hour-Giorgio de Chirico

03

《自行车车轮》马塞尔·杜尚 1951

Bicycle Wheel-Marcel Duchamp

04

《泉》马塞尔·杜尚1917

Fountain-Marcel Duchamp

05

安德烈.柯特兹:叉子1928

AndreKertesz:TheFork

06

埃德·拉斯查《好莱坞》1969

Hollywood- Ed Ruscha

07

《Kichka的早餐 l》丹尼尔·斯派里

Kichka’s breakfast l(1960) daniel spoerri

马歇尔·雷斯的《马夏尔色彩的日本制造》1964

Made in japan en martial color- martial raysse

08

《河马》梅尔拉莫斯1967

Hippopotamos-mel ramos

《约翰·韦恩(一直出演西部片的演员)》玛丽索·埃斯科巴

John wayne(1963)marisol escobar

09

Look(1964)joe tilson

Oh!(1963)joe tilson

《字母组合》罗伯特·劳申伯格1955-59

Monogram- robert rauschenberg

10

《半裸少女》拉里·里弗斯1970

Girlie-larry rivers

11

吃的艺术-丹尼尔·斯派里

Eat art(1960) daniel spoerri

12

《淋浴器》丹尼尔·斯派里

Shower(1960)daniel spoerri

13

ICE(1967) Richard lindner

M-maybe(1965)roy lichtenstein

Head with blue shadow(1965) roy lichtenstein

14

《第一号吸烟者(第12号嘴唇)》Smoker,1(mouth,12)(1967)tom wesselmann

Switchski’ syntax(1961)stuart davis

Sunrise (1965)roy lichtenstein

15

Girl with ball(1961)roy lichtenstein

16

Back seat dodge’38(1964) edward kienholz

17

Wet seal (1966) allen jones

18

Hatstand,table and chair(1969) allen jones

19

Thumb(1965)cesar baldaccini

Directed pink expansion(1967) cesar baldaccini

20

《缝纫机》莱昂诺尔·菲尼

La machine a coudre (1978) leonor fini

21

《松鼠》约翰卫斯理

Squirrels(1965)john wesley

《国家状态良好》威廉·肯特

Nation is in good shape(1963)william kent

22

《超市女人》杜安·汉森

Supermarket lady(1969)duane hanson

23

《度假Ⅱ》杜安·汉森

Tourists Ⅱ (1988)duane hanson

24

《浴缸拼贴#3》汤姆•韦塞尔曼

Bathtub collage #3(1963)tom wesselmann

25

《暴动》杜安·汉森

Riot(1967)duane hanson

26

《共和国纪念馆》雕塑

Republic of councils monuments(1969)istvan kiss

《工人与集体农庄女庄员》薇拉·伊格娜吉叶芙娜·穆希娜

Worker and kolkhoz woman(1937)vera mukhina

27

Ne boltai(1941)nina vatolina

28

《伪装波提切利》

Camouflage botticelli(1963-64)alain jacquet

29

《马戏杂技》乔治·西格尔

Circus acrobats(1981) george segal

30

《西德尼·贾尼斯与蒙德里安绘画的肖像》乔治·西格尔

Portrait of sidney janis with mondrian painting(1967)george segal

31

洛奇雕像 A托马斯·肖伯格

Rocky statue(1981)A.thomas schomberg

32

《拉雷尼街和昆坎波瓦街转角处的妓女“夜巴黎”》布拉塞

Prostitute at angle of rue de la reynie and rue quincampoix,”paris by night”(1933)Brassai(Gyula Halasz)

33

《2分33秒(红)》比利·苹果

2 minutes 33 seconds(RED)(1962) billy apple

34

《周日清晨》爱德华·霍珀

Early Sunday morning(1930)edward hopper

35

《纽约办公室》爱德华·霍珀

New york office(1962)edward hopper

36

《女神游乐厅的吧台》马奈

37

《呐喊》爱德华·蒙克

38

《思想者》

39

安迪·沃霍尔:「每个人都可以成名15分钟」

40

米开朗基罗《大卫》(下半身恶搞)

41

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佣人》

42

《两个放松的舞者》埃德加·德加

Two Dancers Relaxing-Edgar Degas

《JaneAvril(法国舞者)》(1899)亨利·德·图卢兹-罗特列克

43

《草地上的午餐》(1863)爱德华·马奈

44

奥古斯特·罗丹《青铜时代》雕塑

45

《维特鲁威人》(1487)达·芬奇

46

《White on White》(1918)马列维奇

47

《创世纪》之“创造亚当” 米开朗基罗

48

《吻》1907~1908古斯塔夫·克林姆特

49

《SupremusNo. 55》(1916)马列维奇

50

《章鱼裸女》葛饰北斋

《草地上的午餐》(1866)克劳德·莫奈

《罗生门》黑泽明

个人猜测(脑洞时刻):

01

一段女主mimi 的影像,可能致敬《罗拉快跑》

02

片子灵感,潜意识,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可能致敬希区柯克的《爱德华大夫》

《爱德华大夫》(1945)希区柯克

03

右上角海报可能致敬《美国往事》

《美国往事》(1984)赛尔乔·莱昂内

04

红高跟悬空桥段可能致敬《八部半》

《八部半》(1963)费里尼

05

展览乱入《哈姆雷特》,下图左下角的画

《哈姆雷特》(1948)劳伦斯·奥利弗

06

影片结尾与《千与千寻》海上列车画面极相似,但不知是不是致敬

额外彩蛋

1.男主角名称鲁本·勃兰特是导演喜爱的艺术家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和伦勃朗·凡·莱因(Rembrandt van Rijn)的合称。

2.侦探科瓦尔斯基的人名致敬了田纳西·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

未找到的彩蛋

导演有对基里科的《令人不安的缪斯》(1916-1918)进行署名鸣谢,但小智并未在片中发现其踪迹,望火眼金睛的能人异士告知。

辛苦了,感谢观看。

再来个大胆的猜测↓

《周六夜现场》

征稿Tip

AME影视计划现开放征稿,各位若有好的导演,艺术家尚未被大众发现,请告推荐给我们,或撰写相关文章进行投稿,详情可咨询运营人员,长按文末二维码添加“AME同学”,欢迎大家~

/素材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

一部电影能改变什么?

一名12岁男孩打官司,被告竟是他的父母... |「何以为家」

未来,真人演员会被取代吗?

从前有一个国家,它的名字叫南斯拉夫 | 《地下》

如有问题及其他需求

添加运营者微信

 3 ) 看不懂

看了这么多评论,就没有一个人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看不懂的吗?个个都装着自己好懂似的。大大方方的说自己不懂艺术很难吗?为了看部电影那么累干什么。有这个必要吗。还是豆瓣把这类评论都删掉了???

反正我是没怎么看懂,我就大方承认,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最后,不得不说的是凑字数太难了,想说点真话都那么的难。

 4 ) 鲁本,科瓦尔——主角的双重人格

在我看来,鲁本和科瓦尔是主角的双重人格,本片除鲁本的梦境之外,还有真实的现实在梦境的体现。从影片开头的那句话,鲁本两根不同颜色的领带,两只不同颜色的鞋子,以及最后窗户中的倒影都有暗示。而影片中出现的那四个人,应该都是在现实中鲁本的病人,鲁本也的确治好了他们的病。影片发生在在鲁本的父亲死后,鲁本做的一个长长的梦,在影片开头鲁本读的书名“deep dream”中暗示了。

而结尾中,鲁本被固定在椅子上看那些名画的掉落,暗示了他已经得到了解脱。在这个梦里,鲁本以及他另一个人格科瓦尔,完成了自我的救赎,抒发了自己被压抑的情感,对父母的怀念与理解和与另一个人格之间的交互。鲁本可能在父母双亡后,在现实生活中再无情感寄托,且饱受小时候潜意识实验之苦,选择在自我构建的梦境中,与信任自己的病人和另一个自我人格继续生活。

除此之外,影片人物的构造十分有特点,每个人似乎都被自己的特征所夸大,需要左右逢迎的导演给了他们两张脸,双重标准看人的给了两副不同的有色眼镜等等。夸张的人物构图可能也暗讽了现实中的某些人们。

 5 ) 与众不同的动画电影

虽说算是动画版《头号玩家》,但与之主要对游戏与电影致敬不同,《盗梦特工队》主要对世界名画与进行着致敬,虽说片中也有各种电影梗的出现,但与影片对艺术的致敬相比便显得微不足道。

13张梦中出现的名画

所有人物都仿佛从毕加索的作画中直接走出一般,大街上处处可见拥有两张脸,或是五官各处分配的人,这便是本片一大特色,虽然角色并不美,但你却不会觉得电影难看,因为艺术不分美丑,艺术只怕平庸。

盗梦特工队

随着主角一行人在世界各地偷盗名画,更多各式各样的画作出现在镜头中:墙上的涂鸦,人物家中的海报,甚至街边的路人都组成了名画。

致敬希区柯克

导演自生也是画家出生,喜欢表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所以对艺术的看法有独道的见解,制作电影,他会将画面放在首位,而非剧情。

名画与惊悚结合也恰到好处

致敬《魔女宅急便》

但这也构成了本片一大问题:形式大于内容。与信息量丰富的电影画面相对的便是简单直白的剧情,虽说首尾呼应构成莫比乌斯环,但剧情完全沦为为画面服务的角色。

致敬《低俗小说》
致敬《蝙蝠侠》

不过,当你看这样一部电影时,或许这些已并不重要?

片中出现的所有艺术作品与电影致敬名单

 6 ) 如果你喜欢艺术,这部电影不可错过

《Ruben Brandt, a gyüjtö》的中文片名翻译成了《盗梦特攻队》,听上去有点中二,但实际上,Ruben Brandt这个主角的名字取自著名画家鲁本斯和伦勃朗,这部电影也如这个片名出处一样,到处都是彩蛋,是一部名副其实的艺术史盛宴。

我认为,如果对艺术史略知一二,又比较习惯毕加索式的立体主义绘画,那这部电影可以提供非常好的审美体验。

电影是一种多媒体形式,除了剧本本身的文学性之外,视觉和听觉也是构成电影的重要因素。我认为这部电影的视听表现力非常强,有两场戏尤其令我印象深刻。

第一场是鲁本为三位患者治病,让他们围着篝火进行角色扮演。这里的画面渲染和音乐所营造的节奏感,使得整场戏特别有原始宗教的仪式感;第二场是Mimi和Mike的追打戏,这部分没什么台词,全靠画面的构图和配乐的张弛来控制节奏。

画家出身的导演米洛拉德·科斯蒂奇(Milorad Krstic)对画面的精致把握,再加上作曲家Tibor Cári团队制作的高质量配乐,把视觉和听觉结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节奏感和美感。

结尾处的构图和色彩非常美

画面创作形式

出生于斯洛文尼亚的导演米洛拉德·科斯蒂奇(Milorad Krstic)是一名画家,他非常喜欢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德国表现主义者和波普艺术。

电影中的人物设定借鉴了很多立体派和达达主义的灵感,采用了毕加索式的立体主义画风,因此,我们会看到各种三个鼻子、两个眼睛、眼睛长在耳朵上的人物形象。

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曾说:“毕加索研究物体,就像外科医生解剖尸体一样。” 我们能看到这部充满想象力的怪诞风格动画,得益于导演六年多以来对这部作品的耕耘,他说:“我需要寻找懂得解剖的动画师,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合适的人选。”

实际上,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非常适合表现梦境,因为超现实主义的诞生与弗洛伊德的梦境理论息息相关。超现实主义创始人之一安德烈·布勒东曾说:“梦境与现实这两种状态似互不相融,我却相信未来这两者必会融为一体,形成一种绝对的现实,亦即超现实。”

超现实主义者力图摆脱理性的支配,顺应潜意识的指挥。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不受意识和逻辑控制的梦境,便成为了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沃土。这种绘画方式,反倒让我们更接近梦境的“真实”——毕竟梦境可以怪诞、可以夸张、可以为所欲为、可以把人物形象完全解构和重塑。

或许有些观众不太习惯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绘画方式,更别提应用到动画片里。但动画本身就是不真实的,既然是不真实的,又为什么一定要模仿真实场景和真实人物呢?

动画的形式特点,决定了它可以任由想象驰骋。比如我很喜欢纸片人的设定,这个二维的人物,母亲是三维立体的、父亲是一根线。这种把维度也纳入到生育中的天真想象力,不是非常有趣吗?比如用超现实的方式演绎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马奈《草地上的午餐》等名作,对艺术爱好者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件又惊喜又好玩的事呢?

马奈《草地上的午餐》

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

这部动画,其实也表达了导演的艺术观念——与他所依托的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立体主义相似——他所采用的画面创作形式,也是一种对传统动画的思考和创新。

故事设定

导演的出发点是想基于自己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做一个关于绘画的电影。他说:“对我来说,这部动画更多地意味着与年轻一代分享我对艺术的热爱”。

为了拍出一个可以让观众把注意力集中一个半小时的电影,他必须讲述一个有吸引力的故事。而他认为,犯罪故事很能吸引人。

但以犯罪为主题,就不得不引入反派角色。导演说他不希望主角鲁本被一些丑陋的怪物困扰,“我想要美丽、纯真的生物和人类,然后把他们重新想象成险恶的事物。”因此,梦境成了他解决这些初衷最好的载体。恰巧,他所喜爱的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画风,又是表现梦境的一种非常好的手法。于是,一个围绕“噩梦”展开的故事,就这样渐渐成形了。

父亲葬礼后的每天晚上,鲁本都被恐怖的梦轰炸:马奈《奥林匹亚》中的黑猫撕咬他;杜韦内克的吹口哨男孩折磨他;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用头发勒得他几乎窒息……

这些故事,部分源于导演个人看画时的想象。他说,波提切利的维纳斯是个漂亮女孩,但如果她的头发变长、如同章鱼一样张牙舞爪,会是怎样一番场景?

他把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融入进了电影,组成了一个个奇幻而有趣的故事。而对艺术爱好者来说,最大的惊喜莫过于,那些名作中的形象“复活”了,他们走出画面,和鲁本进行骇人的互动。导演把他对绘画作品的想象,分享给了观众,让我们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式,去观看那些名作。

艺术不该是折磨人的梦魇

鲁本被梦魇折磨,源于他的心理技术专家父亲从小对他进行的“潜意识”植入。父亲为了替中央情报局做潜意识感知的实验,在鲁本儿时看的动画片里,植入了艺术作品,让它们根植于鲁本的潜意识。

但抛开这种刻意控制潜意识的行为不谈,绘画作品的巨大影响,有时真的会扎根于我们的潜意识中。比如一个遍览印象派绘画的观众,很难在看到睡莲时不联想到莫奈;一个遍览梵高作品的观众,很难在看到向日葵时不联想到梵高。

当你很了解一幅画或以为画家、一个时期的画作,它就仿佛潜入了你的潜意识,随后在某些特定场合,重新出现在脑海中。这样的“潜意识”并不令人感到不悦甚至恐惧,反而有时会给我们所看到的实际景色披上一层朦胧而美丽的外纱,让我们通过画家的眼睛,美化我们所看到的世界。

而可惜的是,自小受到强加的艺术教育的鲁本,并没有把艺术作品转化为美好的潜意识。那些被安插在动画片的名作,最终成为了困扰他的梦魇。当他逐渐通过收集画作来对抗噩梦后,那些作品终于不再是折磨人的工具,而回归了艺术品本该拥有的位置。

这大概是画家出身、非常想与年轻人分享艺术的导演想表达的对艺术教育的看法:艺术不该是强加的、强迫的,它应该用它自身散发的魅力,吸引年轻人自发地去接近、去欣赏、去获得令人愉悦的审美体验。

我认为,这部电影本身也算是导演对于艺术教育的一种实践。他在电影里融入丰富的世界名画元素,运用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讲述一个亦梦亦真的犯罪故事,试图让观众在获得视听审美体验的同时,自发地去探索电影里的彩蛋,从而对绘画史和艺术史产生兴趣。


艺术的力量非常强大,它可以提供审美体验,也可以提供一部分真理。当你无法用只言片语解释什么是“美”时,一副绘画或许就能带你进入“美”的世界;当你无法用三言两语解释什么是“神”时,一段音乐或许就能带你进入“神”的天堂。艺术看似由理性的技法来构成和演绎,却又能提供非理性的、超越性的体验。

导演一定希望,通过他的作品,可以让更多人进入艺术的殿堂,与他共同感受艺术所带来的无与伦比的体验吧。

 短评

A / 本片对名作的化用与其说是“致敬”不如说是“引证”;与艺术史的关系亦并非仅仅是摭拾精粹而是以这些迷人的碎片构建一个“他性”的情境,从而将其精神化为可被追逐的晦暗客体。一旦这一假定成立,一切对平滑、流畅、圆润状态的摆荡破坏都幻化为一种隐秘的心理牵引,三场“戏中戏”更是成为绝佳的招魂仪式。"I was cured, all right."

3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力荐

被一把折扇吸引就放弃钻石,为一场治疗寻医就盗窃名画。不能玩蜗牛只能看动画,艺术成为梦里的厉鬼。波提切利与马奈扼住咽喉,再美也无法赏析。堂而皇之的偷窃被当做行为艺术,惨无人道的实验披着父爱外衣。谁是滑轮上不歇的仓鼠,谁是案板上贪食的蚊蚋,谁是飞机上坠落的包裹,谁是黑市里无价的名画。

6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有点乱哄哄的,让人笑的地方一点都不好笑。像我这种太现实主义的人不适合看动画片。

11分钟前
  • 慕永
  • 还行

倘若能把这个动画片里埋的所有梗都看懂,不管是电影史还是艺术史的考试都能轻松通过吧,

16分钟前
  • CobraCB
  • 推荐

R级大尺度动画,每张脸都像毕加索的画那样神态各异般古怪,有些cult恋足迷影,掉书袋的欧洲艺术史,动作场面噩梦天马行空。但从长片的角度来讲,各个段落的拼凑感和节奏问题不太好联系并不紧密,没有被嗨到。#北影节2019#天幕。

18分钟前
  • seabisuit
  • 还行

吹爆这部电影,用好莱坞方式拍一部艺术片

20分钟前
  • 文森特的茶
  • 力荐

造型这么丑,依然很好看,所以艺术本质不是美丑的问题,美丑都可以成为艺术,艺术最忌平庸。

24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猛烈新鲜的视觉冲击、名画电影埋梗无数,全方位的艺术动画。导演应该是莱热、毕加索粉丝,一切都可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化,艺术史爱好者一定会看得很爽吧!用盗贼同盟heist film的壳子来治愈心病噩梦(纵横四海+红辣椒/盗梦空间),电影植入潜意识制造焦虑(精神分析派一刚),父权伤害和那间放映室像是从《偷窥狂》来的。动作戏干脆漂亮、血腥场面猎奇cult,为幽默感和OST点赞。“…堪称动画版的《头号玩家》…被誉为《疯狂约会美丽都》后最重要的欧洲动画片。”各大动画电影节提名大奖,最后多数败给了索尼的《蜘蛛侠》→这部还是太实验先锋,评委怕是吃不消哦。(投到昂西动画电影节可能比较对路子?)长评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145710

27分钟前
  • 穿山
  • 力荐

如果电影是造梦的机器,那这一定是场噩梦,导演以超现实风格搭建起令人毛骨悚然的梦的世界,用碎裂、解析、重组的画法重回立体主义风行的毕加索时代。影片中13幅举世闻名的画作背后,潜藏着个体与政权的双重隐喻,从弗洛伊德命题中被抑制在潜意识中的焦虑出发,表面上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悲剧,内在里却指向了东德曾施行的意识形态灌输实验。结尾,导演用一场滑稽的盗窃事件对现代艺术发出质询:“艺术是否失去了边界?”当然,这是一个好的时代,艺术的发展不再是流转、循环和上升——现代艺术可以是艺术家的理念,也可以是任何时期、主义、风尚的再现;可以是寓意明确的,也可以是毫无意义的。在这样的时代,我们才能看到高更和罗伊并肩站在一起,看到维纳斯变身为可怖的章鱼,看到没有指针的时钟和被意念控制的水杯,看到所想、所知的一切。

29分钟前
  • 康报虹
  • 力荐

BJIFF. 8.5. 视听狂欢带来的颅内高潮真刺激。故事骨干很简单,但是呈现形式太吸睛了,天马行空的梦境借着动画电影发挥了最大优势,这种奇诡怪诞的画风真不多见,配乐也是相得益彰。即领略了另类美学,又陶冶了艺术情操,这样的文艺cult动画佳作,请多来一点。

31分钟前
  • SleepWalker
  • 推荐

当艺术品都发了疯,想要杀你,怎么办?这部风格满溢、援引浩瀚艺术史的动画片让人大开眼界。丰富的视觉体验点亮了我的一天。本片是应对童年伤痛,用艺术和行为做治疗的终极尝试。// PS:于我个人也是一个惊喜,昨天我瞎画了一张五个眼睛的自画像,今天就看到了这个都是N眼人的动画,就好像自己的怪梦成真了一样。

33分钟前
  • 私~川流
  • 力荐

动画版《头号玩家》。

35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动画这一形式,能选择这种题材、拍到这种程度,已经是非常好的了。不过还是有两个苛求的缺点:过度沉溺于艺术史概念/趣味的掉书袋拼贴和怪诞的视觉呈现,无视类型基本的流畅。而反观这份沉溺,也会发现其中大多只是被处理成了具有简单符号意味的视觉元素,实际上没有纵深。

39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果不其然,有些天马行空的幻想还是动画更游刃有余。不可多得的彩蛋电影,看片名就能联想到今敏,诺兰等等电影梗,深入进去,电影梗惊喜更多。除此之外,还能看到波提切利,委支拉维斯,高更,梵高,毕加索,伦勃朗,安迪沃霍尔,爱德华霍珀等等绘画梗,至于音乐梗,不得不说,只闻其声熟悉,不知其名惭愧。总之,艺术爱好者的集大成之作。

41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越轨者因为心理问题而不能越轨”,这个命题和“艺术在失去了边界的同时也失去了艺术性”一样,这大概是作者想要传达的辩证法之一,正好集中体现在了高潮那场破坏现代艺术展的狂欢之中。另外也能看到对极权主义propaganda一种远景的恐惧,“精神宰制”。主人公没有被父亲精神宰制而成为艺术家,但他要不成为了精神分析师,要不成为了侦探,他没能成为父亲的愿望,却成为了父亲现实的某一面。个中藏着弗洛伊德关于父权焦虑的命题。主人公成为艺术家的焦虑被抑制在潜意识里,它一要越过那条界限上浮到前意识,就会带来“被迫展出”的焦虑,噩梦就是这一焦虑的自救法之一,窃取画作则是最终解法。所以主人公要成为一个收藏者,把对外展出的画作取回来,重新藏回自己的潜意识中。这也是为什么他是collector而不是theft的意义。

45分钟前
  • 邝子约
  • 力荐

世界级大师作品,编剧导演必须要对世界史、艺术史、审美理论和美术表达,尤其还有心理学有特别透彻的研究才能有这种超前和先进的故事构架和内容组合!而把它做成动画再呈现出来就又是另一套专业的电影学行为!对于编导知识面之广之深,我是真的服气。作为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深以为心理治疗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无形的让人回归本位,让来访者扮演小红帽戏剧的各种声音那场戏就是最好的诠释。最后的结局(以下剧透)弟弟在父亲死后,在梦里想象成自己是哥哥,其实哥哥就是年轻时候的父亲,同时也是他自己。他在父亲的实验下做了多年噩梦,却也继承了他父亲本身,成为他父亲的一部分。特别深邃的表达,而且完成度非常高,BRAVO!!!

47分钟前
  • L.C.
  • 力荐

“美不应该被锁起来,艺术是心灵烦恼的钥匙” 高空红高跟鞋、有大象记忆的老妈、拥有三维母亲和一维老爸的二维儿子、贴满邮票的人体快递… 天马行空的想象,耐人寻味的幽默,新奇猎奇的角色和画风,好听的配乐和歌曲,一切看起来那么吸引人,然而也没太看懂,哈哈…“他看起来并没有努力思考”

48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文艺狂欢电影!视觉与听觉的饕餮,别致到让人汗毛直立。有了以上这些,又何必刻意强求故事呢?只是记住那个让我们魂牵梦绕又挣扎抵抗的人,其实始终都是我们自己,就足够了。

52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画重点,片头:我梦见我是两只猫,两只一起玩。全剧透哈哈哈

56分钟前
  • 小鱼和小胖子
  • 推荐

画风很毕加索,埋了不少艺术彩蛋。故事还是中规中矩了,要是拿给今敏来拍,一定更天马行空...(这译名我呸!)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