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中华

大陆剧大陆2017

主演:内详

导演:孙虹,袁博,许贞,刘跃

播放地址

 剧照

本草中华 剧照 NO.1本草中华 剧照 NO.2本草中华 剧照 NO.3本草中华 剧照 NO.4本草中华 剧照 NO.5本草中华 剧照 NO.6本草中华 剧照 NO.13本草中华 剧照 NO.14本草中华 剧照 NO.15本草中华 剧照 NO.16本草中华 剧照 NO.17本草中华 剧照 NO.18本草中华 剧照 NO.19本草中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02:46

详细剧情

  《本草中华》将以神奇的中华本草为切入点,带领观众走进神秘而充满生命力的中药世界,感知早已融入中国人生活、生存和生息的中医药文化。  影片将以轻松趣味的基调呈现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华本草,讲述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本草故事,寻访与中药有着深厚情感和羁绊的人物,展现他们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探究根植于中华文化中的生存智慧。  影片将采用4K超清技术拍摄,运用微距、高速摄影等特殊方式呈现别具一格的草木之美,采用大型航拍、延时摄影等手段呈现壮阔的人文地理风貌,以极富细节和情绪张力的镜头语言讲述动人心魄的匠心故事。

 长篇影评

 1 ) 一脉相承的坚守——浅析《本草中华之<相传>》

本草将大自然与人的相连,是药材与感情的交汇,更是文化与传承的统一。纪录片《本草中国》中,具有情怀的人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将炼制草本繁琐而又漫长的道道工艺坚守传承,本草治病救人是生命的延续,更是是救人者善这一中华民族优良品质的传承,这是中国医药史上的一大进步,是绵延了五千多年的中国智慧。 纪录片开头通过采用浓墨重彩的中国传统水墨画,加之以动画元素,配以富有传统古韵之美的背景音乐,使影片具有浓厚的艺术色彩和较高的审美价值,以及强烈的形式感,展现了中华传统草本药材的奇艺美丽和非凡的价值。 该纪录片在结构上采用了板块模块式的结构,分别向观影者们展现了冬虫夏草,灵芝,枸杞,黑膏药,这四味不同本草的采摘,熬制,制成等工序过程,每个板块虽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都表现了传承者们不惧岁月的消磨和道路的艰难,将草本中药医学代代薪火相传,使之历久弥新,发扬光大这同一主题,丰富了影片的主题表现角度。 该纪录片全片都由解说词串联承接,解说词在影片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影片在讲述西藏那曲地区子孙三代与冬虫夏草这一珍贵本草相依的故事时,通过解说词首先对次珠、尼玛、平措祖孙三人的关系和人物形象进行了展示,以及交待了环境。在之后尼玛和平措父子二人寻找本草的行进动作画面中,又再次通过解说词介绍了他们的行进目标和线路,起到了补充画面信息和解释说明画面内容的作用,使得观影者对影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影片从四味不同的本草的角度来丰富影片内容以表现同一主题,解说词将各个故事中镜头的收尾和入场间衔接了起来,起到了承上启下和衔接画面的作用。作为中华草本医药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的主旋律片《本草中华》,在影片中通过解说词描绘了多味本草所寄托的独特人文情怀,具有鲜明的文学性,例如“以药为用,以手相传”这一句解说词展现了多味草本医药所寄托的独特人文情怀,将影片主题进行了升华,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的影片主题。 该纪录片在镜头上的运用惟妙惟肖。在讲述本草传承故事的过程中,影片在拍摄传承者和本草细节时,镜头不断在两者之间交替,这是影片外部节奏的表现,使本片总体叙事结构张弛有度。影片通过多处大远景,空镜头和俯拍视角,展现了中华大好河山的辽阔和壮美,表现了中华文化了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跟随着镜头的运动和音乐旋律的变幻,引出了“相传”这一主题。同时,影片在拍摄冬虫夏草、灵芝等本草时都用了大量特写镜头,向观影者展现了多味本草的细节,加深了人们对珍贵本草的印象,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了本草。影片中镜头还捕捉到了采药人们手捧珍贵本草时的脸部神态,流露出了他们喜悦的心情,表现了采药人们对本草发自内心深处的珍视,塑造了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除此之外,在采药人们追寻本草时的脚部特写,体现了他们跋山涉水的步履艰难,和采摘时的危险,艰辛和不易,给以观众强劲的视觉冲击,表现了采摘本草的艰难和不易。 这一幕幕都彰显了采药人们沉淀在平凡生活中伟大的工匠精神,他们勤劳耐心,在日日夜夜中,始终重复做着一件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他们精益求精,始终用心严格地把控好每一道工序;他们不忘初心,始终坚守着对中国中药草本技艺和文化的传承。 中华地大物博,医者悬壶济世,这是中华名族大爱无疆的优良精神。 传承千年的草本中医药,从古时宫中太医或民间郎中,到现在与西医并立于世界医坛的中医 ,由中华大地孕育而出的这颗璀璨文化明珠,必将代代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2 ) 本草的国度

《本草中华》旁白:

无论世界向前的脚步,如何匆忙急促

这片土地上,依然花开四季,春夏秋冬

这是绵延了五千年的古老国度

天与地,人与万物,根脉相连,生息与共

这,也是本草的国度

天涯海角,静静生长

无论是神秘苍凉的雪域高原,肥沃辽阔的中原大地

还是茂密幽深的原始森林,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海

今天的人们,依然追随着祖先的足迹

躬行大地,翻山越岭,只为遇见,疗愈生命的中国智慧

 3 ) 一不小心就成了“舌尖上的本草”!你不知道的中华,已经惊艳了世界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大魔王追剧》(dmw19lou),欢迎关注。

讲起中药,本90后小魔女,只能想到两件事。

苦,和土。

但是,最近一部高分国产纪录片,却打破了我脑海中的固有偏见。

古老却优雅,沧桑中蕴含诗意,它就是——

本草中华

6集播毕,豆瓣已经一步一步冲上9分

但是,看过的人还是太少。至今评价人数未能破千。

所谓“本草”,指的当然就是中草药。

从生长成熟,到被采药人采集,一步一步制成中医药材。

《本草中华》里纪录的,是草药的一生,也是草药与人的关系

没想到能在此片中偶遇隔壁云朵介绍的达人寒山

第一眼,带你远离城市,来到草药们的家乡

哪儿?自然是我中华之角角落落,无处不在。

从鸭绿江畔的吉林到极寒缺氧的西藏,再到广袤无边的内蒙古......

还没进入药的正题,就先美色诱惑,让人挪不开眼。

全程4K高清技术的拍摄下,穿越了中国30多个省大好河山的镜头,足以美好到每个看到自己家乡的人,都无比自豪。

就算仅仅当成风光纪录片,完全可以服众了。

片中这些本草或熟悉或疏离,或日常或珍稀。

印象中老土的中药,也变得活泼可人起来。

肉桂既是一味药,也是烤面包里的美味。

平时餐桌里常吃的海带,到了中医药材里就是化痰消肿的昆布。

荷叶碳化为药,泡一泡成荷叶茶,炸一炸成荷叶卷。

啊,一不小心就成了“舌尖上的本草”。

在吃货民族看来,药也不全是苦的。

确实,中药里也有五味的说法。

酸,能收能涩;苦,能泻能燥;甘,能补能缓;辛,能散能行;咸,能软坚润下。

就像人生,五味杂陈

治的是病,疗的是心。这是第二集「五味」里的禅意。

纪录片每集都有不同的主题,从「相传」、「滋养」、「奇遇」到「容颜」、「功夫」共6集,每集30分钟。

不仅有料,更动人的是本草故事

比如,走过八十余载,老桂树即将逝去,却留下一身可以入药的桂皮。

为了给爷爷治病,和父亲上山寻找冬虫夏草的男孩。

当了一辈子杞农,还在亲手晾晒、分筛枸杞的“枸杞神”之子。

最让小魔女印象深刻的,是一个梦想亲手挖到人参的年轻人路军隆。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从大学植物学毕业后,就回到吉林老家,请求当地把头王亚军,带他上长白山采参

王把头和“科班”出身的路军隆不一样,他的手艺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

进山第一件事,就是拜山神。

但是即使老手带路,他们的采参之旅依然不顺利。

整整五天五夜,一无所获。

路军隆一路面色铁青,王把头却很淡定。终于他发现了人参的红色浆果。

“棒槌!”他大喝一声。

传说中人参会跑,喊了它的本名棒槌,才会定住。

用挂铜钱的红绳,绑住浆果之后,才是到重头戏。

必须小心翼翼,不能弄断人参的一根“胡须”。

很多人认为,中医已经过时。

可是,片中总有许多看似不讲科学的采药人,在不经意间,传达了与自然共生的古老智慧。

就像王把头,挖出了人参,也不会忘记把参籽仔仔细细的买进土里。

不放绝山,才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采药人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本草的另一面,也看到了跨越万里、绵延千年的药人们,勤恳、淡泊的处世之道。

小魔女相信,只要有着这份天人合一的智慧,中医药永远不会被时代淘汰,必定历久弥新。

每 晚 一 张

【 晚 安 · 男 神 】

 4 ) 【关灯拆电影】陈小姐:这支热播纪录片我很感动

陈黛曦

关灯拆电影,只读经典

陈小姐安利一部正在热播的纪录片。

盯着下面这个GIF看了5分钟根本停不下来。

传说中的少林神药「黑玉断续膏」

天哪,真不是芝麻糊

确定不能吃?

陈小姐12岁读射雕,骨灰级金学优等生(不服来战)。

有一种早熟叫在你大姨妈还没来的年纪我爱着杨逍和范遥。

书中描写黑玉断续膏的章节随手拈来。

节选自《倚天屠龙记》

张无忌扮成小道童挺身替受伤的张三丰与赵敏的手下“阿三”过招。一旁的俞岱岩认出阿三所使招式正是当年将自己打成残废的大力金刚指!张无忌喝道:“阿三,拿「黑玉断续膏」来!”原来张无忌从蝶谷医仙胡青牛的《医经》中得知,西域有一路外家武功,疑是少林旁支,手法极其怪异,断人肢骨,无药可治,仅其本门秘药“黑玉断续膏”可救,这黑色药膏,气息芬芳清凉,然如何配制,却其方不传。

《倚天》中描写的“黑玉断续膏”并非空穴来风,创作原型的就是“少林断续膏”。

这种神药源自北魏年间,经过少林武僧1000多年的历炼,逐步完善配方及工艺。

在上世纪70年代,由少林寺武僧总教头释德根传授给闭门弟子释行真,释行真继承这一秘方后,又反复实验、研究,最终总结出精准的108味道地中药材,经过28道工序手工炮制,历时60天恒温炼制方能成药。

小说毕竟是小说,现实中的「黑玉断续膏」不完全是用来接骨头的。

它更显著的功效是祛风寒、活血、壮筋骨。是体现少林“禅、武、医”三位一体的精魂之物

熬制过程是少林寺千年来的不传之秘

纪录片镜头带领我们窥见机密

居然先是用麻油炸。

大伏天柴火熬制,是制药,更是修行。

下丹,意思是放入铅粉。

铅丹的作用是将液体增至粘稠

最后出锅,香浓可口,啊不是,疗效神奇。

大开眼界喔。可惜的虽然拍到了,镜头前依然不会对外公布108味到底是哪些药材,古刹不传之谜依然神秘

另外,真的不能吃,我问了8遍,只能外敷。

桑心。

关灯特约,请勿转载

文/陈黛曦 这支纪录片我拍不出

上周日《本草中华》播了第一集,十分惊艳。

第一集四个故事。第一个故事,镜头带我们去看中华大地最珍贵的药材——冬虫夏草。它横跨动植物两界,冬天是虫,夏天是草。

前不久我去西宁参加first影展,满街都在卖这个,怕造假,根本不敢买。

纪录片为我们介绍一种简单辨别真假虫草的方法。

掰开虫体,中间有一条线,是虫草的肠道,真品呈不规则的弯曲,假品不可复制。

涨姿势。

第一个小故事中的主人公江才平措在西藏那曲为病中的爷爷遍寻虫草。

第一集便开宗明义,不说教。用具体的故事,具体的人际关系,不着痕迹,悠悠讲述中华文化“慎终追远”的道理。

导演团队非常好地找到了一个贯穿式的动作,这个动作就一个“挖”字。

开篇在西藏高原腹地,挖药。

随之“挖掘”意涵逐渐深入。

何国军(图左),是宫廷秘药“延寿丹”的第八代传人,这味药是给乾隆皇帝吃的,秘方就传到他的手上。

延年益寿的药喔。

他将家族上百年的中药事业从香港搬回福建漳州老家,又将远在澳洲的儿子召回,希望儿子继承祖业。

第二层挖掘,挖的是家业的根

儿子对继承祖业犹豫徘徊。

最终,纪录片并没有表现他的最终决定。而是给出了一个别致构图的画面。

这是整集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

张艺谋《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结尾,颂莲被关在了代表封建的古宅里,导演也剪进了一个类似的俯拍构图,那个时代的女人走不出自己命运。

但是,纪录片中这个画面含义有点不同。

何国军的儿子像一颗种子被种在故乡的花盆里。

祖业的医药事业正润物细无声地浇灌着这颗即将萌芽的种子。

第三个故事,第三层挖掘。

纪录了一位在宁夏种了一辈子枸杞的老人。

他是当地“枸杞神”张佐汉的儿子。

我第一次见到鲜枸杞,像小番茄一样可爱。

这是主人公的父亲发现并留下的特殊品种。

故事的最后,老人给父亲上坟,情感在这一刻喷发。

这个故事挖出了垂垂老矣的儿子对父亲的理解,对父辈的认同。

他做了一辈子的杞农,终于在自己做了爷爷的年纪,凭着一辈子对父亲手势的模仿,触摸到早已离世的父亲的心灵世界。

本草中华,表面上讲的是中药,实则借由一草一木,讲述今人对于华夏先祖智慧的追忆。

这支纪录片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慎终追远的思想。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培育出忠厚老实的百姓。

历史越是远离,先人智慧越是要靠后人打捞。

中华文化的精益如本草,深深埋于自然天地,有待后人一代一代用不同的方式挖出来。

当代中国纪录片界一次次关注了同一主题。从《故宫》、《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本草中华》到正在创作中的《中国美》,创作旨趣惊人地一致。

随着国力愈发强盛,国人对先祖的智慧愈加认同。

《本草》编导团队的巧思在于将这一次的打捞,不着痕迹地安放在人文故事中,像本草在大地上隐而不彰。

第一集的最后一个故事将“挖掘”升华到传说中。

「黑玉断续膏」诞生一刻的画面颇具禅意。

制作者们挖出了对于传说中奥义的认同。

陈小姐做了十几年的电视节目导演,也拍过不少纪录片。

但是这一支我觉得我拍不出来。

不说别的,光是听到海拔比拉萨高1000多米的那曲拍摄,我就崩溃了。

从西宁高反回来,我就发誓再也不去高原,心肺功能不支持秦岭淮河以西。

这支纪录片主创团队十分年轻,平均都是85后,也正因此,才能完成如此艰苦坏境下的艺术创作。

总导演跟我讲,在那曲拍摄虫草时,一直听说有一段路可能有野熊出没。

之前摄制组一直跟着藏民,但有一段路为了拿设备,脱离藏民,结果真的遇见野熊!!

野熊自白:老子出没!

摄制组集体趴下,动也不敢动,万幸没有遇难。

想过这个镜头怎么拍的吗?

我也曾经刀山火海这样上阵。

有些工作,是看你能放弃到什么程度。

拍纪录片和拍电影都是看你能坚持到什么程度。

我们如此热爱着这份可以被称为“事业”的小工作。

我的朋友中总有那么几个老是喷中药,他们觉得中药就是一种心理暗示。

我觉得是他们不懂本草精神。

中国文化中讲天人合一,人碰到任何问题,都向自然求解。

心灵问题,也求诸自然,身体问题,也求诸自然。

因为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

你在春天忘记嗅得的青草香。

你在夏天无暇倾听的蝉鸣声。

入秋,中医让你服下玫瑰茶,抑或将蝉蜕佐以蒺藜煎来食。

在本草的另一种生命形式中,你重新获得了它们。

本草智慧,是中华先祖智慧,是一片云,一阵风,一潋湖光山色。

四季轮转交替间,印了自然的大法则。

上周日第一集在东方卫视热播后,我在片尾字幕中看到了许多熟人的名字,摄影师灯光团队中都不乏昔日一起合作过的战士。

由衷地说一句,大家辛苦了。

读到这样的纪录片作品,我很感动

 5 ) 《本草中华》笔记【详全】

第一集 相传 【冬虫夏草】 人物:次珠(67岁) 平措 地点:西藏 那曲地区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 是诸多江河的源头 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 全年高寒缺氧 时节:六月藏北高原 冰雪覆盖 寒风刺骨 高原草甸 介绍:传说中跨越动植物两界 冬天是虫 夏天是草 寄生现象 虫草是昆虫和真菌的结合体

虫草

夏季 冬虫夏草菌孢子成熟散落到土壤里 侵入适龄的蝙蝠蛾科幼虫 并在活虫体内吸取营养 大量繁殖 使虫体逐渐僵化 死去 待到来年初夏 随着温度升高 真菌子座会从虫体头部长出 穿过土壤形如小草

冬虫夏草形成

【灵芝】 地点:福建 建瓯 时节:七月 武夷山 介绍:灵芝又称林中灵 药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被历代医药家视为补气安神 扶正固本的药品

灵芝
灵芝作用

【枸杞】 人物:张维忠(69岁)、郭玉珍 地点:黄河两岸 宁夏中宁 时节:七月 介绍:枸杞别称“却老子”

枸杞

枸杞无法机械采摘 繁衍数千年的植物 它与黍、稷、麦、稻一同作为农作物出现在甲骨文的卜辞中 常用于祭祀神灵

诗经中的枸杞

据考证 北山正是如今宁夏中卫中宁一带 枸杞的道地产区 宁夏枸杞是中药枸杞子的唯一来源

枸杞子
功效

【黑膏药】 人物:释延林法师 地点:河南 郑州 少林寺 介绍:少林文化的精髓以禅、武、医三位一体 少林禅医低调神秘 有“黑玉断续膏”美誉的少林黑膏药 涉及108味本草 熬制工序极为繁复和严苛

黑膏药

丸、散、膏、丹是传统医学中的四大剂型 其中“膏”即指内服膏方又指另一种延续了千年的古老外敷药——黑膏药 黑膏药以食用油为溶剂 炼制各类珍稀药材 与铅丹反应后凝为膏状

做法:大暑 炸料(用麻油炸出药中的有效成分)108味本草按照先根茎次种子再花叶的顺序依次下锅 火力渐旺 油温骤起 药焦如漆 捞出锅中药渣 用纱布过滤药油 再以武火猛烈浓缩 直至滴水成珠 下丹(中药中所谓的丹实际是一种铅的氧化物 古人发现 当油与丹在高温下相遇 不仅会产生大量的热 更能使油聚合 增稠至膏状)

铅丹

研究证实 这一过程包含了聚合、脱水以及皂化三大反应 下丹之后油温可达360摄氏度

下丹


第二集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酸味 能收能涩 苦味 能泻能燥 甘味 能补能缓 辛味 能散能行 咸味 能软坚润下 五味滋养五脏 化生精血 五味杂陈 【肉桂】 人物:蒙石坚(52岁) 蒙东锦 地点: 广西 平南 位于西江流域 县城东南 六陈水库 日照足 雨量多(肉桂产地) 清末 曾是全国肉桂交易的中心 时节:每年4月丰收 介绍:中国 五香大料中 辛辣与甘甜的交织 本草中著名的大热之药 其味辛甘 功效:补火助阳 引火归元 散寒止痛 温经通脉 肉桂成色取决于树龄 十年前种下的 油脂旺盛 药性霸道 几十年的陈年老桂 温润醇厚 燥性褪尽 又名玉桂 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 作:<中医方剂桂枝汤> 桂枝(肉桂的干燥嫩枝) 桂枝汤:桂枝和生姜味辛 大枣与甘草味甘 芍药味酸 可辛温解表 解肌发表 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 <肉桂卷><肉桂粉> 【海带】 人物:鞠文清 杨萍 地点山东 荣成 俚岛镇 位于胶州半岛最东端 三面环海 沿着海岸线向外30公里 海带养殖的疆域 时节:6月海带采收 介绍:中医入药称为昆布 海带的干燥叶状体 其味咸 性寒 入肝 胃 肾经 可消痰 软坚 散结 利水消肿 中医以其药用 治疗(碘缺乏性)甲状腺肿大

昆布

【荷叶】 人物:王春才 地点:山东 济宁 微山湖 介绍:中药里有着“一莲出九药”的说法 荷花、荷蒂、荷梗、荷叶、莲藕、莲子、莲心、莲须、莲房均可入药 荷叶——味苦性平 功效:清暑化湿 升发清阳 凉血止血 荷梗中有细密的丝为荷运输水分和养料的导管结构 采摘荷叶 以叶大而完整者为佳 作:<荷叶炭> 人物:姜保生(87岁) 出生于济南的中药世家 地点:山东 青州 古九州之一 煅炭 能改变药物性能 产生新的疗效

煅炭

制作:密闭锅里闷煅 以盐水和泥(封锅)盐泥质地坚实 密封性佳 四周贴上白纸 以文火 中火徐徐加热 待气液挥发后 封上出气口 改武火 高温之下四面白纸同时由白变黄(荷叶受热均匀) 三小时后 水滴飞溅在锅盖上瞬间蒸发(时辰到) 撤火 等待煅锅彻底冷却 凉透开锅

荷叶炭

【青梅】 地点:云南 洱源 洱海的源头 时节:四月 介绍:青梅 蔷薇科植物梅的果实 口感酸涩无比 中医认为酸味具有收敛 固涩的作用 能防止气血津液的损耗 作:<白梅> 酸涩—酸甜 用刻刀在梅肉上雕刻出委婉曲折的花纹 放入清水盆中 撒上少许食盐 白族风俗 姑娘出嫁前手作一盘雕梅 送给婆家当见面礼 一层梅饼 一层白砂糖 浸渍数月 用盐腌制并晒干的青梅 被称为白梅 也可蜜煎糖藏(洱源雕梅的来源) <乌梅> 采摘半黄的青梅 以烟熏之 则为乌梅 人物:林伯顺 林才玉 地点:福建 上杭 介绍:“上杭乌梅”久负盛名 明代时为朝廷贡品 肉厚 核小 柔润 味酸 酸梅汤 功效:敛肺 涩肠 生津 驱赶蛔虫(防虫防蛀 油膜能防止芳香类有效成分的挥发) 制作:柴(半干的杂木根 枯梅树根) 将梅平铺在乌梅烤中 以赤竹席作为烤蔽(既保存热量又保留气体交换通道) 四小时后 果梅失去少量水分 形容变色 每隔一段时间需翻动一次梅果(使之均匀脱水) 连续48小时 熏制完成 呈深褐色 起皱纹 几无浆汁 (以手抓成团 抛之散开成粒 干度适宜 品质高) <酸梅汤> 配上甘草 山楂 陈皮 冰糖 【百合】 人物:张宗忠 许成莲 地点:甘肃 兰州 七里河袁家湾村 坐落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二阴山脉 时节:初夏 介绍:黄土高坡每年日照时间超过3000小时 百合花 地下鳞茎可食用的只有约10种 兰州百合是其中口感最甜的 作:“金菊百合”、“百合糕”、“甜羹” 百合 地下茎块 由数十瓣鳞片相叠抱合 因有“百片合成”之意得名 是中华本草“药食同源”的典范 功效:味甘 性寒 归心 肺二经 养阴润肺 清心安神 百合四大产地

百合四大产地

南方百合 口感苦 药用更佳 兰州百合 味甜 食疗养生佳品 语:酸苦甘辛咸 喜怒哀乐殇 生命往往如电光火石 真实的质地 是苦中作乐笑中含泪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同本草的五味 以各自的方式 涵养人生


第三集 步履 【藏香】 人物:仁青德哲 藏香师 药香师 磕长头 地点:四川 阿坝 海拔4000米 时节:初夏 抵达西藏 拉萨 离家2149公里 介绍:藏香由多种名贵中草药,融合了如藏红花、雪莲花、麝香等近百味本草

藏香

纯手工制作 数十种香料交汇在一起 倒入水 均匀搅拌成香泥(直到干湿得当 富有弹性)最终完成 【海参】 人物: 张百胜 地点:辽东半岛 介绍:属于海洋棘皮动物 已在地球上存在了六亿多年 味甘咸 补肾经 益精髓 壮阳疗萎 其性温补 足敌人参

海参

【人参】 人物:(王亚军)把头、路君隆 地点:辽宁 长海县 辽东半岛东侧 气候凉爽 空气湿润 集安清河 中药材交易市场 介绍:《神农本草经》将人参列为上品 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 是诸多补气药中唯一一味能大补元气的本草

人参

人参被称为“百草之王” 野生人参生长期限可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人参年限隐藏在芦头之上 位于人参主根顶端 长短不一的根茎(芦头) 上面一个个凸起的芦碗记载着人参的参龄 鹿骨做的签子 抬参 保证人参不会腐烂折损 棒槌草(与人参喜爱生长在同一种土壤上) 【肉苁蓉】 人物:吉日格勒 地点:阿拉善盟 乌兰布和沙漠 蒙古语意为“红色公牛” 大风起时卷起的沙尘能横扫大半个中国 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沙尘暴中心和沙尘源地 介绍:“沙漠人参”的本草寄生在梭梭的根部 梭梭(一种珍贵的固沙植物) 完全寄生植物 深埋于地下 体内几乎不含叶绿素 叶子退化至近乎鳞片状 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 能补肾阳 益精血 润肠道 性温 味甘咸

肉苁蓉

《本草纲目》此物补而不峻 故有从容之号 【三七】 人物:孙守云 地点:云南 文山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南国神草”的道地产区 介绍:五加科人参属植物 可止血定痛 常用为金疮要药 云有奇功 谓之“金不换” 具有止血和活血的双向调节功能

三七

现代医学研究 三七的药理成分主要源于其含有的皂苷、三七黄酮等多种活性物质 能活血化瘀 扩张和软化心脑血管

三七

至少需要生长三年 方可采挖 采收过的土地至少过二十年才能用于再次种植三七(三七在土壤里留下了代谢物和病原菌 严重抑制下一批三七生长)


第四集 奇遇 【芒硝】 人物:杨晓平 地点:山西运城 晋南 时节:正月 介绍:“雪” 晶莹剔透 以手触摸 不会融化 (盐的结晶) 芒硝 是一种硫酸盐的结晶体

芒硝

已掌握人工合成芒硝的方法 天然芒硝 湖水 (芒硝的来源) 132平方公里的运城盐湖 被誉为“中国死海”因盐岩汇集 使得水中含有食盐 硫酸盐等成分 要从池水中获得固态芒硝 依靠低温 每年冬季 西北风起时 芒硝会在池底大量结晶 沉积 挖出沟渠 排解池水 零下五度的气温 芒硝结晶析出 需精制提纯 中医古法 将之与萝卜同煮 去除杂质 萝卜甘温 通气破滞 能在缓和芒硝苦寒之性的同时 发挥协同作用 【西瓜霜】 人物:夏发钟 地点:江西武宁 介绍:挑选西瓜 体型匀称 重量不超过五公斤为准 西瓜霜 最早见于200年前 清代名医顾世澄所著的《疡医大全》

西瓜霜

🍉+芒硝 传统西瓜霜制法有两种 一种以瓦罐为容器 在内一层芒硝 一层西瓜 层层相叠 又或以西瓜本身为容器 层层放入芒硝 两者皆须封闭起来 悬挂于阴凉处 西瓜霜又称西瓜硝 主要成分是从西瓜溶液渗析出的细小芒硝结晶 西瓜清热解暑 芒硝清热泻火 二药共制协同增效 霜体 轻盈 是中药中著名的“吹药” 【白花蛇舌草】 地点:上海 七月 “史上最难喝饮料”崂山白花蛇草水 网友形容“用汗水发酵了三个夏天的烂席子味” 人物:吴永汉 地点:广东 潮汕 时节:七月 介绍:白花蛇舌草(相传白花蛇眷恋和嗜舔这种草上的露水由此得名) 其根细长 生白花 茎呈扁圆柱形 光滑无毛 以白花蛇舌草为主要原料煮出的青草水是潮汕地区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 新鲜草药合理配比 置于清水之中 文火催化

蛇舌草

【蓝草】 人物:寒山(染布人) 草木染 终朝采蓝 不盈一襜 地点:四川 蒲江 时节:六月 介绍:蒲江曾是明清时期的皇家染坊 蓝草又名马蓝 根茎就是中药常用的南板蓝根 有清热解毒 凉血消斑的功效 制作:枝叶切裁成小块 浸泡数日发酵 加入一定比例的石灰水 蓝草中的色素开始分离 青黄相间 搅拌 翻搅 蓝色靛花经沉淀风干后就是中药青黛 青黛 为马蓝 蓼蓝 菘蓝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 团块或颗粒

青黛

养蓝(发酵 沉淀) 以铜刀作笔 蜂蜡为墨 蜡染是蓝染的表现形式之一 【蚯蚓】 人物:谢庆红 地点:江苏徐州 介绍:蚯蚓 入药时被称为“地龙”

地龙

当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人体时 会逐渐发展成风湿、类风湿、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痹症

痹症

在中国 世代医者都曾为治疗痹症而探索 东汉名医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的桂枝附子汤就是治疗风湿痹痛的经典方剂之一 方中君药桂枝,宣发阳气、温经散寒辅以大热之药附子,以助阳、除寒湿 生姜散表邪,甘草、大枣补中扶正 故而能内外兼顾 治疗风湿之痹 蚯蚓(地龙)加入草木灰使其麻痹 逐条处理 立刻晾晒 (否则其体内特殊的蛋白酶会使身体产生自溶现象) 动物药亦是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将其称为“血肉有情之品” 【曹清华胶囊】 人物:曹清华 地点:陕西西安 介绍:乌梢蛇与地龙 乌蛇入骨搜风 地龙通经活络 治疗痹症 以当归 白芍 白术 薏苡仁 附子 桂枝 乌梢蛇 地龙等入药制为曹清华胶囊 具有散寒祛湿 活血止痛的功效可用于关节肿胀等症状的辅助治疗 缓解淤血阻滞引起的关节疼痛 【乌梢蛇】 人物:郝彦宾夫妇 地点:四川自贡 介绍:乌梢蛇 “一溜黑”之称 无毒 人工繁育的乌梢蛇 去除内脏 盘成圆盘状(方便蛇体受热) 烘烤至七成干燥程度后 在阳光下充分晾晒——乌蛇干

乌梢蛇

【沉香】 人物:黄欧 以刀挫木 一寸沉香一寸金 地点:中国香港(城市名字与本草有关) 博山炉中沉香火 双烟一气凌紫霞 介绍:沉香 素有“百香之王”的美誉 虽源于树木 但入水可沉 并以能沉于底为上品 故名“沉香” 沉香入药 在汉代陶弘景所著的《名医别录》中就已收载

沉香

广东 东莞——自古以来 东莞是沉香的道地产地 香贩将香木吃东莞经尖沙咀运往石排湾发往东南亚 石排湾港口因常年飘香 被称作“香港” 而后成为整个香港地区的代名词 沉香源于树木 却并非木材如此简单 真正的沉香是白木之下的深色香脂 香脂 是异香的来源 是沉香树受伤之后 与多种真菌相遇 经历数十年 数百年乃至上千年凝结而成的树脂 无法人工合成


第五集 功夫 【石斛】 人物:刘叙勇 采药人 地点:湖南 新宁 崀山(山之良者 谓之崀) 时节:初春种植 石壁 介绍:石斛 花开 清香 是兰科植物的一种 不藉水土 缘石而生 其茎内 富含大量的粘液细胞 故吸水与储水的能力格外强大 嚼之粘稠 少有残渣 中医认为 有益胃生津 滋阴清热的功效 将育种后的石斛栽回岩壁之上 以仿野生种植的方式 在自然中加以培育 石斛花 清热明目 铁皮石斛 将其移植于绝壁之上 人工环境下生长的石斛 功效与野生品存在不小差异 石斛依空无死生 人物:采药人徐杰 地点:安徽 霍山 介绍:国家一级濒危的极品石斛 有着“九大仙草之首美誉的霍山石斛 中国的石斛品类多达70余种 但论最为道地和稀有者 莫过于霍山石斛

霍山石斛

生长于大别山北麓霍山县的86平方公里之内 如今 野生霍山石斛的年产量已不足一公斤 形体短小 一节只有米粒般大 故又被称为米斛 制作:在受热的铁锅内悉心翻炒 韧如蒲草的茎条化为绕指柔——枫斗 霍山石斛枫斗 因上大下小 故呈龙头凤尾状 自唐代起就是进献朝廷的贡品 民国时期霍山石斛的价格曾是冬虫夏草的三十倍 【巴豆】 人物: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药师杨锡仓 地点:甘肃 兰州 介绍:剧毒 来源于果实 外壳坚硬 近似坚果 撬开外壳 剥出种仁 仅数颗致死 巴豆 接触皮肤 便可引起发赤、起泡等症状 口服过量巴豆油 可能致死

巴豆仁

2000多年前 《神农本草经》就已收录巴豆

巴豆

要使巴豆转化为可用之药 须炮制成霜 在安全范围内使用巴豆的炮制品可用于治疗便秘、腹水

巴豆霜

功效

制作:制霜 先从外壳下取出种仁(以手剥壳 容易中毒) (处置大毒 如烹小鲜 考验的是心神和手艺) 面浆能挂壁最合适 将巴豆投入面浆 均匀翻煮二十分钟 以加热来助推毒蛋白的分解 将烹煮过的巴豆平铺 高温炙烤 让果壳内的空气膨胀 包裹面浆的外壳又降低了伸缩性能 ——“自爆”,收集起自动爆裂的果实 以腕力让果皮与种仁分离 用碾船反复碾磨种仁 磨碎后的巴豆仁呈泥状(因富含极具毒性的巴豆油) 过筛后的巴豆泥散发着刺激性的油脂味 将其逐层铺在吸油纸之上 包裹起来 用砖压实 利用火炉加温 提升油脂渗透的速度 烘烤 待油脂渗透完全后 立即换纸 每一次打开的油纸 获得的巴豆霜含油量都会大幅降低 吸油纸看不到油迹 成品巴豆霜比最初的颜色浅许多(毒性已减弱到可控范围) 【王氏保赤丸】 人物: 南通王氏中医世家第十七代传人王胪卿于清道光年间配制的儿科成药 嫡孙国医大师王绵之将药方献给国家 并亲授制法 吴玉荣 顾万霞 地点:江苏 南通 介绍:仅重0.15克 功效:祛滞 健脾 祛痰 多用于治疗小儿感冒于消化不良 对成年人肠胃不清 如便秘 胃胀等亦有疗效 来源于四川阿坝的川贝 化痰止咳 产自湖北的鸡爪黄连 清热止泻 凉血生津的荸荠中提取淀粉 辅助其余诸味本草 初生婴儿能够使用 “赤”字指刚诞生的婴儿 制作:要将药粉变为极其微小的母丸颗粒 向药粉中加入蒸馏水(湿度适中 捏之成团 推之即散) 将具备一定粘合力的粉团过筛 获得细如沙砾的母丸 <泛丸是一项古老的中药制剂技艺 巧妙利用离心力让药丸变得浑圆> 以水为黏合剂 让药粉逐层粘裹在药丸上 <大而化之易 精雕细琢难> 有多种原料药粉 须以特殊的顺序分66次添加 每次添粉 单颗丸剂的增量在0.01毫米之内 <崩解度>层层上粉的工艺直接影响丸剂的崩解度 也事关人体对药品吸收的效果 <金箔> 中国自唐代开始就有以黄金入药的记载 极微量的黄金可镇静安神 传统王氏保赤丸以金箔包衣 现代保赤丸以红氧化铁包衣为主 <与泛丸的以慢治快不同 包金衣极考验功夫> 五分钟 湿度和手势的拿捏决定了金箔是否能均匀而温柔的包裹药丸 【六神曲】 人物:孙继林 游宗健(老药工) 地点:四川成都 青城山 时节: 七月 介绍:外形如压缩饼干 主要原料是面粉 与美酒、酸奶一样是发酵后的产物

<曲> 一般特指发酵型中药 早在商周时期 人们就发现 发霉的谷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化为酒 这是由于霉菌将谷物中的淀粉分解为糖 而酵母菌在无菌条件下又能将糖转化为酒 人们利用谷物培养有益的微生物用于酿酒也用于制药 唐代《药性论》首次将“曲”作为药名

六神曲 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细菌 真菌 酵母菌 中医认为其有着健脾和胃 消食调中的功效 对毒菌的利用是中国人的创造 但稍有不慎就会产生有害菌 抑制有害菌的关键:苍耳——解毒杀虫、辣蓼——辛辣利湿、青蒿——清热截疟 (农历六月初六采摘) 制曲 与温度 湿度 时节紧密相关

六神曲

来自六味本草:赤小豆——利水消肿、苦杏仁——润肠通便 ,碾磨成细粉 应时而采的苍耳草、辣蓼、青蒿切碎捣汁 以细密的簸箕过滤汁液 去除杂质 面粉是微生物的温床 将所有原料与面粉混合 湿度恰好之时 压模成型 放入坛中 整齐排列 但留有空隙 发酵一般需要两到三天 发酵后 空气湿度过大 曲块表面一旦长出黑色霉点 功亏一篑 晾晒曲块 让其表面的白色菌丝 消失——诞生 【十全大补膏】 人物:杨文琪(91岁)药工 地点:江苏南京 介绍:十全大补方 是中医方剂中著名的气血双补剂 始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将“补血第一方”与“补气第一方”双拥入怀

十全大补方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此四物养血活血,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此四味补中益气,再辅以黄芪助正气,肉桂温血脉,共筑温补气血的大成之方

补气补血第一方

制作:正式熬膏之前 需以水润药 静置12小时 让药材吃透水性 以铜锅煎煮 导热性更佳 使药材充分受热 先后三次煎煮 两次沉淀 两次过滤 汇聚三次煎煮的药汁持续蒸发和浓缩 数小时熬煮后 收膏(滴的水成了珠子 不散) 润如蜜 滑如丝 甘如饴 (72小时精心熬制)

语:对这些沉浸本草的人们来说,最好的功夫不是一招一式,而是一心一意。凭赤子之心,循自然之法,以光阴铸药。 功夫不负有心人


第六集 容颜 【玫瑰】 人物:台玲 郭扬文 地点:山东 平阴 (是玫瑰的传统产地) 时节:玫瑰五月花期 清晨花开前完成采收玫瑰 介绍:如今多数花店的“玫瑰”其实本是切花月季 月季与玫瑰同属蔷薇科植物 却有着不小差别 月季又名月月红

月季

玫瑰

玫瑰 中医认为 可用于治疗女性月经不调 作:未开的花蕾入药、初开的花冠入茶、盛开的花朵提取精油

功效

<玫瑰酱> 明代《食物本草》中记载“玫瑰花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 将玫瑰与白糖相拌 充分揉合 翻动 直到汁液渍出 便封坛 等待发酵 <玫瑰糖包> 【燕窝】 人物:许建明 地点:云南建水县以东 泸江河谷 亚洲最大的溶洞群之一 建水燕子洞 时节:每年八月 介绍:岩壁 呈负角度倾斜 至高点离地超过五十米 形成至今 已有五亿年历史 因雨燕聚居而得名 滋补养颜之佳品——燕窝

燕窝

是雨燕科动物的唾液与绒羽等混合凝结所筑成的巢窝 自明清以来 就被奉为宫廷珍馐 现代研究发现 其有利于人体组织的生长、发育及病后复原,故可延缓衰老、益寿延年 东南亚雨燕科鸟类 金丝燕所筑的燕窝为此中上品,其粘液含量可达到70%以上 白腰雨燕的燕窝 粘液含量稍逊 但仍不啻为养颜佳品 雨燕是迁西鸟类 每年8月 南迁越冬 第二年归来时却不念旧巢 而以新筑巢穴代之 制作:去除表面杂质后将原始燕窝整齐排列放入锅中 高温蒸制 使其软化 取其蒸制品并清洗 挑出杂质 最后将其烤制定型 便于贮藏 【茯苓】 人物:翟爱娟 地点:安徽 合肥 岳西(大别山东麓)气候温凉 光照充足 雨量丰沛 介绍:腐朽的松木上寄生着块状物 中华九大仙草之一——茯苓

茯苓

形成是由茯苓菌丝体在适宜条件下寄生于已死松木上 不断分解营养 从而形成的庞大菌核 外表黝黑 经过去皮露出雪白的内在 分切成边长只有7毫米的方块(便于晾晒和储存)

茯苓

功效

是著名美白方“七子白”的一员 七子白 由七味名称中带“白”字的中草药配伍而成 最早收录于《太平圣惠方》

七子白

以白茯苓、白术、白芷、白芨、白蔹、白芍、白僵蚕七味组成

七子白

多味本草都具有健脾利湿之功效 中医认为 脾胃乃后天之本 化生气血 故补脾 能改善面色晦暗 作:<茯苓粥> 【甘草】 人物:亚森 地点:新疆 阿克苏 西北边陲 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 气候宜人 光照充足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中国最大的沙漠 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 平均年降水量不超过100毫米 介绍:甘草 因根茎味甜而得名 根系发达 甘草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 可帮助肌肤美白

甘草

功效

从光果甘草中提取出的光甘草定 能有效地抑制黑色素的形成 有研究认为 其美白效果远高于维生素C 1000公斤的甘草仅能提取出 100克的光甘草定 【艾叶】 人物:楚林医生 丁环宇(女儿)、丁明龙(老中医) 地点:湖北 蕲春(襄阳) 时节:农历五月初五 介绍:艾绒 燃烧后因温度极高 中医能借助其穿透力为人疗疾 灸法

艾叶

艾绒

艾灸 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可用于改善女性痛经、宫寒等症状 作:<艾条> 捣艾绒将干燥的艾叶置于石臼内(千锤百炼)形成绒体 拣去其叶梗等杂质 筛选 把艾绒放在纸上面捏紧 卷起来 用蛋清粘好接口 【麦芽糖】 人物:白鹭(80岁) 地点:福建 厦门 介绍:麦芽糖 也叫饴糖,以麦芽、糯米等谷物为原料 是中国生产历史上最悠久的淀粉糖 味甘性温

麦芽糖

《伤寒论》中有名的温里剂“小建中汤”就以饴糖为君药 辅以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 可温中补虚 用于胃溃疡、慢性肝炎等疾病的治疗 地点:福建 德化 “小建中汤芍药多 桂姜甘草大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 (汤头歌诀) 制作:发芽的小麦中有着丰富的淀粉酶 能将糯米中的淀粉水解为麦芽糖(糖化反应) 糯米饭要蒸到恰到好处 时间不够 芯子太硬 难以糖化发酵 煮的太久 饭团黏软 容易感染杂菌 将麦芽与糯米饭混合 搅拌 等待糖化 数小时后糖化完成 滤净残渣 熬煮汁液 长时间不断搅拌 三天的熬制 麦芽糖质地稠软 如胶似蜜 作:<麦芽糖鸡蛋羹>


愿你道路漫长,愿你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愿你付出甘之如饴,所得归于欢喜。愿你心上 没有补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模样。

 6 ) 第二季《本草中华》

第二季感觉没有第一季突出,相比之下更喜欢第一季,情感的自然流露,第二季有点过于煽情了,个人觉得编排也没有第一季到位,第一季带给的感动更多。第二季印象最深的是第二集,里面每一句解说词感觉都可以成诗文了,不是说这样有多文化气息,而是这一集里面宣扬了所珍贵的精神文化, ”人生或许复杂,爱却可以很简单” ”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 ”桑榆暮年逢盛世,余热生辉献绵薄”。

 短评

很细腻。本草与情感的交汇,文化与传统的传承。很震撼!看了两集,治愈且泪目。

9分钟前
  • 御阶寒冰
  • 力荐

六颗星!

12分钟前
  • sunnyazure
  • 力荐

现在纪录片拍摄技巧多样化,镜头还是非常好看的,希望能看到更多干货,五星送上

16分钟前
  • 救死扶伤安嘉和
  • 力荐

从此,愿你道路漫长愿你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愿你付出甘之如饴所得,归于欢喜愿你心上,没有补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模样

19分钟前
  • 王一问why?
  • 力荐

名义上讲本草 实际上是撒狗粮

24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内容显得古板呆滞,解说词衔接不够流畅。

26分钟前
  • 买个包儿
  • 还行

是不是现在的纪录片都流行这种腔调?虽以本草为名,但其实说的还是人,旁白也略显煽情。虽然并没有太多草本的知识和历史,不过看看现在的故事还算是不错吧,人与自然本来就相伴相生,药的出现也是为了人服务。另外,药食同源,再加上山清水秀,其实这也是一部美食片和风景片。

31分钟前
  • 欧文九碗
  • 还行

1漳州益安宁丸(延寿丹)和少林寺黑膏药(黑玉断续膏)2桂枝汤和荷叶炭3藏香4西瓜霜和崂山白花蛇舌草水还有曹清华牌薏辛除湿止痛胶囊(改良桂枝附子汤)5巴豆霜和南通王氏保赤丸还有六神曲和十全大补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七子白《太平盛惠方》和小建中汤《伤寒论》还有谷雨牌光甘草定化妆品和艾灸

34分钟前
  • 狻猊
  • 力荐

很感动,我们应该多了解这种传统文化。从中学到很多东西。背景音乐很好听

35分钟前
  • 我头像超萌
  • 力荐

三七、甘草、茯苓、玫瑰、六神曲、乌梢蛇。。。。。千面本草,中药之奇,中国人匠心独运的生存智慧,在这里,都能给你一个说法。

37分钟前
  • onion姐姐
  • 力荐

分要打压下。文案挺烂的,就感觉是刚毕业没多少经验的小姑娘写的。 代入感不够,类似中华文化传承的纪录片看多了,这个相比要逊色些。 最大问题还是旁白太……,不成熟,够矫情。把该留白的地方都说出来,这……

40分钟前
  • ice_凰后
  • 较差

看了一集,太煽情,显得很假,远不如秘境神草拍的好,说实在的也就是风景优美这一点值得看得

42分钟前
  • neptune1125
  • 还行

好片子!

46分钟前
  • 夜游
  • 力荐

一直感觉东方卫视的文化季节目做得很用心 从诗书中华到喝彩中华 今晚开启本草中华 一直喜欢这种调调的节目 别人问我喜欢看啥 我说 嗯..谍战片啊纪录片之类的...然后话题到此结束了 顺带着还看了一集大国外交 这种蕴含中华文化的节目真的是 太振奋人心了

50分钟前
  • 贾斯汀 黄渤
  • 推荐

一个旁白不如去年的本草中国呀!霍山石斛比虫草贵那么多。。。。长见识了

55分钟前
  • 喵星人不吃鱼
  • 推荐

文案配合的好不说 文案讲解人的声音也很舒服,这部里补益药类偏多 每集不拖沓也不特意煽情 很是喜欢。《本草中华》第一和第二季依稀能记住讲到的药材:解表药类:桂皮,柴胡。清热药:芦根,青黛,木蝴蝶。泻下药:芒硝(西瓜霜),巴豆霜。祛风湿药:乌梢蛇,蕲蛇。利水药:茯苓。理气药:沉香 枳壳 温里药:吴茱萸。驱虫药:槟榔。止血药:艾叶。活血药:自然铜。化痰止咳平喘药:贝母 昆布 皂荚。 安神药:朱砂。平肝息风药:地龙。补益药:甘草,百合,芝麻,石斛,枸杞,补骨脂,续断,肉苁蓉。收涩药:乌梅,莲子。

57分钟前
  • pepper 安
  • 推荐

这个影片讲述了中华本草的故事,以及中华草药学的渊源,画面精致。

60分钟前
  • 狼矛
  • 推荐

《本草中国》原创团队打造的进阶版,厉害了!

1小时前
  • icey
  • 力荐

更喜欢这个……枸杞那段太诱人了……

1小时前
  • fish
  • 力荐

刚看几分钟 浅显易懂 还有专门讲解怎么形成 画质良心剪辑良心 看到冬虫夏草

1小时前
  • 行人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