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旦2011

动作片印度2011

主演:拉吉特·卡普尔,Rajeev Khandelwal,卡琪·柯切林,Pawan Malhotra

导演:Bejoy Nambiar

播放地址

 剧照

撒旦2011 剧照 NO.1撒旦2011 剧照 NO.2撒旦2011 剧照 NO.3撒旦2011 剧照 NO.4撒旦2011 剧照 NO.5撒旦2011 剧照 NO.6撒旦2011 剧照 NO.13撒旦2011 剧照 NO.14撒旦2011 剧照 NO.15撒旦2011 剧照 NO.16撒旦2011 剧照 NO.17撒旦2011 剧照 NO.18撒旦2011 剧照 NO.19撒旦2011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02:31

详细剧情

  随着生母的去世和继母的到来,Amrita Jayshankar变得孤僻。父亲被叫到学校,被告知她需要心理咨询,但父亲拒绝相信,而且捐款给学校。Amrita结识了3个男性和一个女性,分别叫做Zuben、Dushant Sahu、Karan Chaudhary和Tanya Sharma,他们在一起酗酒吸毒。后来不小心杀了一对夫妻,事情失去了控制,一个腐败警察索要250万来帮他们开脱,由于弄不到这笔钱,5人决定假装绑架,向Amrita的父亲勒索现金,洗刷自己的干系,于是Amrita“失踪”,其父亲报警,任务被分配给了曾被停职的警察Arvind Mathur,媒体也牵涉其中…

 长篇影评

 1 ) 邪将

个人看来,杜蒙不仅是法国新电影当之无愧的一员,比起其他几位新新浪潮的虚无主义者,更是其中最奇崛的一面旗帜。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低限”哲学--------即将日常和自然景观与人物面部特写在镜头里融合,并反复强调和表现。故事多借用古典思想体系中的善恶与原罪概念做文章。他的电影,可以看作是极简的诗歌,独幕现代剧的延伸,在风格上自创一套,完全视通行的电影叙述规则如无物。在某种意义上,他的电影思想,承接了布列松、伯格曼、安东尼奥尼等将人物内心及精神放大和外化的表现手法,同时又与当代体验中令人惊悚和不安的格调保持紧密联系。
论故事中思想的厚度和思考力,杜蒙远不及前辈,甚至在其刻意营造的悬疑与恐怖气氛之下,常流露出故事主题浅薄与炫耀其“舞台戏剧性”的为人诟病之处,但杜蒙的好处在于,他开拓了一小块田野,然后坚持在...只在这块田地上,用强有力的控制来经营自己的观念,达到完善精密的程度。
趁兴说说杜蒙的几个或许算不上是特点的要素:
1,从“人性”“人之子”“29棵棕榈”到这部,杜蒙一部电影的台词,剧本上一页纸足够。
2,演员选取是杜蒙的长项,其共同特征为面部苍白、阴郁、浮肿的雕像感,某种非人性的残忍与凌虐感。
3,故事的主要悬疑点,多集中于“善”“恶”两极的互通,即,观众总能不安地联想到,那个最迟钝而懦弱的善良之人,可以干出最邪恶之事。
4,对来龙去脉的故事因果的隐瞒,逐渐揭开但最终并不明示的手法,类似于借用通俗探案故事外壳来吸引好奇心(不同之处在于,杜蒙电影中从没有案发当场场景的再现,也不直接给出最终罪犯的真实面目,而是注重展现“事后”)。
5,幼女遭QIANGJIAN是杜蒙营造其电影气氛的重要情节,“神迹”和人所能感受到的非自然现象,也是其偏好。(这部电影中的人物复活类似于中国古代的招魂术)。性的残迹与绿野上草木风声的映照,似乎象征死亡与生机的更迭。
6,凋蔽、萧索、原始、阴暗,远离城市生活的孤绝、沉闷无聊,伴随死亡的流血、污秽。
7,人物无目的、游魂般的行走、相遇,重复同样的问候话语(电影中主要人物来来去去不超过三个),对突发事件的麻木、淡然,仿佛被耗尽可能性后的被迫而活。
总体来说,杜蒙的电影是观念性很强的电影,对象征性意象的挖掘求索多过对现实的表达(杜蒙本人也一直说对表达直接的现实毫无兴趣),若对电影中的意象及表达主旨没有感觉,那想必是看完会莫名所以的。

 2 ) 孤单的我们虽然有着向往的心,但却找不到任何依靠。

       这部影片中,杜蒙导演在探讨人的精神性上比上一部《哈德维希》更加直接与纯粹。《哈德维希》中,神学与宗教成为一个承载平台,而本片中,一切可能都发生在那不可言说的自然景色、行走、沉默、挣扎、孤寂、突发的暴力之下,人的社会属性被抽离,成为一个纯粹的人。祈祷没有明确的宗教指向,面对的是空无一物的自然景观,这是因为杜蒙导演曾说过他“喜爱自然”呢?还是在说孤单的我们虽然有着向往的心,但却找不到任何依靠?

 3 ) 超验的恶魔

超验的恶魔
[撒旦之外]Hors Satan
导演:布鲁诺·杜蒙
主演:大卫·德威尔/阿历姗德拉·勒马特/奥若蕾·布罗廷
类型:剧情
出品:法国Pyramide
片长:110分钟
★★★★ 文_西帕克

       布鲁诺·杜蒙是法国电影中众所周知的布列松信徒,其电影和布列松作品间有着极其强烈的关联。只不过相较于布列松的虔诚,杜蒙的作品则更多透露出黑暗的异教氛围。其六部长片,站在更后现代的语境之下,重新诠释了布列松电影遗留的信仰困境。并站在一个无神论(或者说是泛有神论)者的角度,进行了新的生发。
       著名编剧、影评人保罗·施拉德([出租车司机]编剧)在《电影中的超验风格》中曾将过布列松作为超验风格的三位代表导演之一(另两位是小津和德莱叶)。在他看来,布列松超脱于情境之外的超验,是为了宣扬神性他者的在场,其与普通宗教片所不同的是,他不希望观众的带入体验,而是保持敬畏和思考的距离,看似平常,但却是十分缜密的属于电影的逻辑思维。施拉德将这类超验风格电影总结出三条准则:日常、疏离和静观。此三点放置在杜蒙新片[撒旦之外]中,也能完美适用。只是杜蒙将这一人文式的宗教表达,赋在了恶魔的肉体之上。

日常The Everyday
        大多数人对于[撒旦之外]最初和最明显的印象便是,这是一部极其生活流的电影。和布列松的[扒手]相类似,[撒旦之外]总是将叙事的核心游离于主线故事之外,大多描写的是两位主角之间的简单交流,和不相干配角的无边絮叨。大部分的段落,拍摄的都是两位主角的随意走动,没有目标,没有方向。这一点显然更符合杜蒙本人的日常生活体验,“首先,我花了很多时间四处走动并观察,然后故事就向我走来了”,杜蒙本人如是说。而也正是这层生活流的第一步,搭建起了杜蒙超验体验的具体框架,神性来源于生活,电影自然也要用生活将其呈现还原。
        在缓慢前进的日常琐事中,杜蒙也展现了自己的原始哲学。主演大卫·德威尔之前一直在杜蒙电影中饰演配角,而此番上阵主演,则是由于其骨子里透露出的阳刚之气。有一种近乎于本能的力量之感。杜蒙的电影虽然关注的是现代文明,是在重复之中,也难以掩饰主角间爆发的自然力量。在杜蒙上一部作品[哈德维希]中杀人与自杀,依然被放在了天主教的范畴之中,而这一次杜蒙在进入了更高的怀疑层面。正如同加斯不停在跪下祈祷一般,杜蒙也在探究着神性的本质。加斯的祈祷并非向着上帝,而是向着各种自然景观,似乎灌木与晨光才是加斯的神。在片中,景观其实是生活的外化,电影不像小说,无法直面人的内心,而杜蒙的选择则是通过生活的布景与调度触摸人物的内心。而这片荒原上的不停行走,其实也是信仰不明的当代人贫瘠而又迷茫的精神世界。

疏离Disparity
       与其早年作品[29颗棕榈树]类似,本片亦是一部旅行和欲望交织的电影。只是杜蒙这一次更加克制的采用了平常的手法,虽然旅行,但主角从来没有离开过家门口那点地方,虽然欲望,但真正的性爱镜头少之又少,且难以令人愉悦。而这也是超验风格最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疏离。仿佛武侠小说中最高境界的剑在心中类似,疏离也是最难以捉摸又最难以捉摸的极高电影境界。这一来源于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在布列松和杜蒙的作品中都有着极其强大的影射。
       与[死囚越狱]和[扒手]中极其简约将关键情节一带而过的手段相同,[撒旦之外]将剧情的几个节点也做了疏离。在开场没多久,两位主角就进行了第一次谋杀,在景深镜头的远端,加斯一枪射杀了曾经性骚扰艾拉的继父。这一极富戏剧性的弑父象征,却被杜蒙处理的不动声色。仅仅是简单的一枪,没有明确表示射中了没有,也没有任何带有感情色彩的对白和戏剧冲突,我们不知道对方是谁,也不知道任何动机,只是观看狩猎一般,对谋杀有了一瞥即忘的印象。
       最后一场悄然的死亡,则来自于艾拉这位罪恶之源,虽然没有亲手参与谋杀,而正是她的思想和爱情,影响了加斯犯下罪恶。正如同侦探电影中的谋杀一般,所有人都有杀人动机,虽然并没有实施谋杀,但这些有杀念的人早已在内心里犯下了错误。而真正的凶手,只是他们意念的执行者而已。这一点,和宗教的负罪受难思想,极其相似,也是杜蒙内心的罪恶观。很快,艾拉也莫名死去,杜蒙只用了一个奇异而又暧昧的夜景,并没有交待艾拉死去的真正原因。最多用眼神模糊的暗示了,之前片中一闪而过的路人可能是真正的元凶。但种疏离只是因为杜蒙需要观众关注的并非外在原因,而是死亡的内在联系。

静观Stasis
       施拉德超验的静观,则象征着作者对于其镜头下事物的真实态度。在疏离的层面之外,还必须是异常客观,不带有倾向性的。杜蒙也用着自己的镜头移动,显现了其静观的沉稳。大量的大远景固定镜头配合左右平衡的画面构图,导演的存在,并非是为了展现情绪,更多的只是以全知视角的纪录。
       正如同[驴子巴萨特]中驴子的客观死亡一样,本片中第二场谋杀,便带有一种沉淀的静观之感。这次更加直接的暴力,相较于片头的谋杀也更加明确。艾拉向加斯抱怨其被守林员所表白骚扰,加斯二话没说,便跟踪守林员,将其杀害。虽然直接展现了过程,但同样也并没有任何进入故事的空间。杜蒙只是平静的展现了护林员满是鲜血的脸,杜蒙精心设计了摄影机摆放的高度,观察他慢慢死亡,这显然是对布列松式敬畏特写的模仿,其所强调的则是让观众在静观中思考自己所看到的景象。警察对两次谋杀的调查,默默戛然而止,但罪恶却更加需要思索。
       在两次谋杀的影响之下,加斯的暴戾之气,也渐渐深入了这个虔诚之人的内心。接下来的一场戏中则是加斯路遇一位德国女游客,女游客百般勾引下,二人发生了一场极其夸张的性爱。加斯试图在高潮中将游客溺死,但游客却在其走后,又从水中探出头来。这显然是全片高于生活之处,但杜蒙在此,也提出了更高的观点。事实上他忠于的是更加真实的内心欲望,性与死亡,这二个人类内心中最大的驱力,被杜蒙释放。他并没有去解释成因,只是展示了可怕的结果。我们和主人公一样,观看着看似没有目的的不停游荡,却没有料想到在潜移默化中,魔性对人性的轻易胜利。

升华Sublimation
        升华这一点并不是施拉德超验的三要素之一,却是超验最直接可见的结果。在布列松电影中,结尾都不会平平淡淡,主角总会在最后一刻受到灵性的感召,做出正确的选择,让自己获得比喻性的“重生”。这一点在他所有的电影中都有体现,比如[金钱]的自首,[死囚越狱]的逃出升天,以及[布劳涅森林的女人]男主角最后良心的认可。这一点在杜蒙的多部电影中也有所借鉴,只不过他的做法却总有反其道而行的意思,与[29颗棕榈树]的升华是谋杀,[路德维希]的升华是自杀一样出格,本片中的升华便是一场极其穿越的重生。
        杜蒙表示,本片的另一个灵感来自于他的一位着魔的朋友。她总是对杜蒙说魔就在自己的身体中,占有她,腐蚀她。这个魔并不是比喻性质的,而是真正存在的实体。看似荒诞,却是杜蒙所处世界的一部分。所以在[撒旦之外]中,杜蒙的升华,也绝对并非仅仅是比喻。在死亡多天之后,艾拉的尸体被加斯偷去,放置于自然的野外,但这个恶魔却如同耶稣一般起死回生,回到家中,与母亲抱头痛哭。这样一个毫无逻辑,无法解释的升华,也让本片超脱出日常自然叙事,开辟了杜蒙式的天地。这层复活可能象征着艾拉内心净化的完成,但更有可能代表着魔鬼获得了只有神才有的信仰力量,以救世主的名义欺骗众人。毕竟,复活是救世主拥有神力的最重要证明,而当这层信仰之力,可以轻易转嫁之时,又有什么可以证明宗教的神圣性呢?杜蒙遵照着疏离和静观的不解释,只留下暧昧的结尾,真正升华的,却是本片作为电影的维度。杜蒙学自布列松,却抛弃了布列松电影单纯的直白,宣告了自己对本片的占有。但超验的效果并没有改变,我们依然可以窥见超越叙事的非凡力量,这也正是杜蒙电影,传统而又超前的美妙意境。

媒体评论:影片刻板的风格和超自然事件形成了不和谐的观感,逼迫我们面对自身开放的道德。Eye for Film
[撒旦之外]提出的问题并不是“当救世主再临时,我们如何认出他”而是“我们如何将其和魔鬼区分”。Quickflix
是否能在本片中取得观影的愉悦,取决于你是否是杜蒙的粉丝,不过,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杜蒙电影,本片也是个不错的入门之选。Bonjour Tristesse

(原载于《看电影》特别加映)

 4 ) 给文艺青年看的电影

我只能说,我不够文艺。。。

看这部的时候,我心理唯一想的就是快点快点,情节能不能快一点阿。我一边看一边觉得很难呼吸。而且,一个对哑剧都不会排斥的人,我当时已经完全不能接受这部片中导演设计的大段大段的无旁白。。。

电影开场20分钟已经有人退场,40分钟继续有人退场,我当时在想,如果我付钱来看这部电影,又被电影的无聊情节打击到的话,我应该不会选择退场,在怎么说也要18刀呢,那,我可能会选择睡觉吧。

我还是不够文艺阿,你们去看无剧透。

 5 ) 我只是看过了

没有配乐、只有少得可怜的台词、以及一小段一小段的画面剪切,既独立又逐渐推进。情绪少,甚至闷、让人有点丈二摸不着头脑,既想放弃观看又被某种东西召唤、吸引着继续往下看——彷佛总感觉有事情发生!或者想看看导演到底想干嘛!可惜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事情交代得并不那么清楚。极简。简单粗暴、平静杀戮,毫无征兆,也不骇人!更多的可能是无聊。看布鲁诺杜蒙的电影(包括之前那些),一部分人会忍不住破口大骂——什么玩意儿?!一部分人可能会迫不及待的去寻求更多“背后的故事”(导演意图?),我两者兼而有之,真尴尬。这就是“作者电影”吧!容易招来争议,也会有极忠拥泵。好像有很多想说的,又一点儿也不想说。

 6 ) 这是一个反宗教的寓言故事

在我看来,很多细节都透露出宗教的意味,导演却采用世俗、普通人的眼光以及心理体验作为传达表述。不论是男女主人公的塑造,还是周遭自然环境的刻画,都极力抑制着宗教色彩,而恰恰是这种手法,另影片变得异常“有趣”。


当然,在影片中还蕴含着一种不寒而栗的神秘主义。这主要集中体现在男主角身上。男主角的身份从一开始仿佛就是一个巨大的悬念,但我完全不认同影片简介里说的“呼之欲出”。我认为导演的目的,就是要模糊处理这个角色的身份,使之沦为一个普通人,这样一方面能贴近现实常识,而另一方面,却意外地引出一种神秘的气氛。


我不敢说这是否杜蒙的最好的影片,但无可否认的是,这部片子应该是最容易让大部分观众接受的。

 短评

杜蒙的视觉传达由于风格特性多有同行发扬在前,加之本身野蛮的宗教执着常常充满着排除异己的潜台词放射出来,作品始终难在大雅之堂发足光亮,撒旦之外的面貌是残忍而又温柔的,你可以在这里追忆到帕索里尼的微毒,也可以回想出基耶的生蜜,目中无人,直指上帝,是需要和导演一起高傲上仰来消化的作品。

3分钟前
  • 黑狗成
  • 推荐

为你杀戮是我的守护天职,可终究伊甸园容不下一个恶魔爱的谎言。 这片碉堡了!!!如果说锡兰的小亚细亚往事的画面勾勒了人间的日与夜,那么杜蒙的这片画面便呈现了圣经里的伊甸园,和一个弱智布列松体的撒旦!

8分钟前
  • 蝉鸣知了
  • 力荐

第209人看过。

12分钟前
  • royalwyx
  • 还行

半死不活

17分钟前
  • 菠菜逛基辅
  • 还行

风格是写实的,故事是神秘主义的,是晦暗黑色的

2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Toujours situant les paysages au centre, Bruno Dumont livre ici un film de sensation mystique où la spiritualité miraculeuse chavirera toutes nos normes logiques sans jamais nous laisser la possibilité d’y porter quelconque jugement.

23分钟前
  • KUMA
  • 还行

杜蒙是位可敬的电影作者。几个仅有的演员在树林中居住,如同动物一样的发出呼吸声,行走,生病,杀戮,爱,复活。本片个中细腻处,需有净心以对之。《生命之树》的烂是由《撒旦之外》和《2001太空漫游》对比出来的。

26分钟前
  • 希尼莫
  • 推荐

對杜蒙已沒有任何留念...

28分钟前
  • SAMMAX
  • 很差

《撒旦之外》是一部架构上的反-西部片,主人公是被极简化的Lone Ranger,他拿着猎枪,且拥有一种约翰·韦恩的大男子主义,巨大的水塔在杜蒙招牌般的大远景中成为人造的纪念碑谷,但在这里我们却可以想到莱昂内。与此同时,随着作为罪的事件的突然出现,影片被推向一种赎罪=给予的时间的雕刻之中———杜蒙也似乎具有了些许诗电影色彩。特别是对于火,水两元素的使用,内在风景之中的微观奇迹。《撒》与《人啊人》/《人之子》构成了杜蒙早期影片的一组范畴。沉默而怪异的人物总是一个宗教术语。神圣性来自于邪恶的身体之外的一种残余,也即片名“撒旦之外”,而这种宗教虔诚既是超验的,也是异教的:因为当我们见证这个人的神迹之时,也就倒错了耶稣—撒旦这一神圣的对立。

32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终于体会到以前L给我说的“看电影都失去了乐趣”。很美的摄影。

36分钟前
  • 僵尸不美
  • 还行

杜蒙走火入魔

39分钟前
  • mxx
  • 较差

概念片?意象为先导的片?用慢和长,不移动镜头稀释了一切,改变了普通人日常的观影习惯而已。荒诞和神秘之间的界限模糊了,上帝也许是女人,撒旦也不一定绝对是男人,父权形象真是看够了!每个女人都在等待被救重生是吗?还有素人演员都不行。

40分钟前
  • 安獭獭
  • 很差

撒旦之外,耶稣之内,众人之间。杜蒙镜头下的日常,总有神迹的显现。

44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多年之后杜蒙将重回我的十佳榜单。

47分钟前
  • 幸运儿与脱身术
  • 力荐

带有明显个人印记的风格化影像:远景与特写交织,悬置时间与空间里的各种行走,任意时间与任意空间,让整部电影连贯的不是故事。而是电影基调。导演还需将这种氛围继续提炼。两点特别之处:男主在一段看似连贯的行走中衣服却变了;远景中人物虽小但呼吸声犹在耳边。类似这样的细节,没有逻辑,夸张的风格化效果已经取而代之。

48分钟前
  • Eco
  • 还行

他不轻易接吻,因为他是上帝之吻。

50分钟前
  • 狄飞惊
  • 还行

将女孩侧翻,一个集急救与宗教仪式一体的动作。一面生,一面死。

52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力荐

法兰西的风景真是美死了!

56分钟前
  • sybxdgj
  • 推荐

第一次看这个导演的片子,觉得很功利很说教。果然在花絮里,他反复强调和其他导演风格的不同以及种种意象对观众的刺激效果。在我看来,这个故弄玄虚的故事所提供的那点线索完全达不到寓言和神秘主义的高度,故事的中心是:女人可怜,男人活该

57分钟前
  • Nightwing
  • 还行

4.0。1.用镜:特写近布列松,大全景自阿巴斯,人物进出画框的变焦貌似是锡兰的标志,镜头随人物走动成标识。2.写实的生活,静止的风景显现神性光辉。3.处处隐喻,撒旦消失之后的现代耶稣,很受帕索里尼《马太福音》影响。4.只入围“一种关注”,太对不起杜蒙了!

60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