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

动作片台湾2023

主演:阮经天,袁富华,陈以文,王净,李李仁,谢琼煖,陈秉佑,曾珮瑜,游安顺,刘子铨,吴奕蓉,黄迪扬,曾向镇,沈威年,杨迦恩,曾皓泽,郑永岳,张启乐,苏耀庭

导演:黄精甫

 剧照

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1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2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3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4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5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6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13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14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15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16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17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18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19周处除三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7 00:11

详细剧情

通缉犯陈桂林(阮经天 饰)生命将尽,却发现自己在通缉榜上只排名第三,他决心查出前两名通缉犯的下落,并将他们一一除掉。陈桂林以为自己已成为当代的周处除三害,却没想到永远参不透的贪嗔痴,才是人生终要面对的罪与罚。   影片引用的“周处除三害”典故,见于《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据记载,少年周处身形魁梧,武力高强,却横行乡里,为邻人所厌。后周处只身斩杀猛虎孽蛟,他自己也浪子回头、改邪归正,至此三害皆除。

 长篇影评

 1 ) 从质疑、理解到成为。阮经天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经历了春节档一系列热闹的合家欢电影后,迎来的这部《周处除三害》直接就上了一剂猛药,久违的暴力美学,尺度之大,让人感叹这才是成年人该看的生猛电影!影片看似讲述的是一个暴力成性、邪性十足的亡命徒大开杀戒的故事,但实际看过之后,才发现阮经天饰演的陈桂林身上有着我们每个人的影子。

陈桂林江湖上被人称为“桂林仔”,无论在哪里他都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在正常人眼中他是一个不走正路的小混混,然而混迹在黑道人中间,他的喜怒也不同于他人。开场戏份中,在一众马仔之间,他冷酷大胆地将黑老大一枪爆头,之后居然一阵疯笑坦然离开,惹得众人抱头鼠窜,而他还不忘留下一句话,“我有大名叫陈桂林,别叫我桂林仔”——而这也是他一生的追求,让自己在这时间留下姓名。

如此暴戾无常的人,却有着如此单纯的理想,尤其是真正了解他的故事后,更让我感到共情。他混迹黑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赚钱养自己年迈的阿嫲,这是他世上唯一的亲人了。瞬间,他在我心里的形象就如同一个长不大的赤子一般,从小孤苦无依、不被人所看见和尊重,于是他励志要成为最狠、最厉害的人,被他们知晓和尊重。这多么像生活中的你我,从小都有远大的理想,然而在学业、职场的人山人海中,又是那么容易被淹没,每个阶段都经历着不同的压力和焦虑,令自己渐渐变得不快乐。而陈桂林的做法是,遵从自己的执念和情绪,哪怕不被他人所理解,也要好好干票大的,以杀戮的方式,让世界看见自己的存在。看,这多么励志!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式,在世间留下姓名,不被他人目光裹挟!

 2 ) 黄精甫的「伪神」

香港导演黄精甫执导,阮经天、王净、袁富华、陈以文主演的台湾犯罪片《周处除三害》(下称《周处》)已在台湾和香港上映,因为畅快淋漓的暴力美学,以及探讨人性善恶、在地邪教等影片主题,旋即引起广大回响。电影早前更入围第60届金马奖七项提名,包括「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大奖,风头一时无两。

可就在最近,另一位台湾导演钱人豪(《混混天团》《尸城》)却指控《周处除三害》涉嫌抄袭。钱人豪10月13日在脸书发文不点名指责电影与他筹备多年的「无法无天」故事大纲「几乎一模一样」,包括角色金句、故事情节、主角名字都类似,当时他表示会先发函询问对方再决定后续行动。

黄精甫10月15日写下千字文反击,分享创作《周处》的心路历程。他表示从《复仇者之死》以来便有拍摄三部曲的想法,希望深入探讨「善恶」「人性」及「宗教」等主题。《周处》的原初概念始于2011年,黄在与多位电影同业面前提到故事蓝本。2012年在内地拍摄《恶战》,回香港进行后期制作时与一位监制朋友再次提及《周处》的故事。

2019年,黄经林育贤导演介绍,认识了李烈及黄江丰两位监制,于交谈间认为故事可有发展空间。黄精甫随后表示在2020年8月完成《周处》的故事大纲,全篇12页纸,当时的片名沿用了个人喜好的《罪与罚》(《复仇者之死》原名也是「罪与罚」),及后开始筹备的时候改名为《周处除三害》。

黄精甫更强调《周处》的剧情结构、人物、主题风格及宗教命题,与《复仇者之死》一脉相承,《复仇者之死》已经奠定「善、恶」三部曲的基调。而对于沸沸扬扬的抄袭传闻,黄在文中表示无奈,「这种故事每天都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聊到,满街都是,只是『谁先爱上谁』,谁都说不准。」

钱人豪显然并不满意黄精甫的声明,同日稍晚在脸书质疑对方:「请你们只要敢简单说1句『我们保证《周处》是原创。』就好。」更于10月16日在社交媒体分享他与黄精甫的相识过程,并表示黄早在2006年就听他说过「无法无天」的故事构想。

在收到《周处》一方要求三天内道歉,否则要提告的律师函后,得不到对方一句道歉的钱人豪日前也正式提告对方,双方将对簿公堂。他在10月18日发文并提供19张截图证据,强调创作时间绝对早于《周处》。如 1.角色姓名:陈广州(对应男主角「陈桂林」)、陈火(对应警察「陈灰」)、被当成禁脔的按摩店女孩(对应片中王净饰演的在发廊洗头妹「小美」)。

2.一些关键情节雷同:陈广州原打算去警局自首,却发现不但要排队,而且他在通缉犯名单上只排行第二,乏人问津,乃决心死前留名,干掉排行第一的罪犯(片中陈桂林排行第三,要干掉前两位)。

而在「无法无天」另一个版本里,被诊断出脑癌的陈广州要干一票大的,打算趁公祭混乱干掉势力庞大的仇家扬名立万。影片里「公祭」击杀仇家一段被置于开头,彼时陈桂林未知自己身患绝症,只是作为杀手执行老大吩咐的任务。

陈广州趁乱逃离公祭现场,顺手拿起一旁土地公庙的铁制香炉砸向阻拦的年轻警员,由于混有竹刺,警员的右眼被戳瞎,在《周处》开头也同样有类似情节,不过是陈桂林和刑警陈灰的追逐打斗,陈灰的一只眼睛也是被香炉戳盲。

陈广州在寻找排名第一的「毒蛇」期间,在一间按摩院恰好遇见被毒蛇挟持作为「禁脔」(仅独自享有,不容别人染指的东西)按摩店女孩,于是他决定出手相救。《周处》里的「毒蛇」即由袁富华饰演的排行第二的通缉犯「香港仔」,英文片名「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既有致敬《黄昏三镖客》(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之意,同时亦借鉴了佛教观念中的「贪嗔痴」三毒,其中与「嗔」相对应的动物形象就是毒蛇。香港仔是小美的继父,小美亲生母亲多年前因替丈夫顶罪而身陷囹圄,香港仔以照顾继女的名义,实际上将其视为自己的玩物。

3.台词和对白:影片最经典的一句台词是陈桂林的「我不是怕死啊,我是怕死了都没人记得」,而在「无法无天」的故事大纲里也有类似对白:「我不怕死,我怕死了都没人知道!」

又如「公祭」一段,「无法无天」是平头男子(即陈广州)与另一名黑帮分子阿明闲聊,阿明讲到一个作恶多端的罪犯时直言「根本就是个肖欸(疯子)」平头男子则笑了笑回道,「有那么嚣张啊,听起来挺猛的!」;在《周处》是陈桂林和金毛(刘子铨 饰)交谈,并由金毛说出意思相近的台词:「虽然他是个疯子,但我觉得他挺猛的」。

此外,根据《周处》一方接受访问时的说法,台湾用以保护知识产权的《著作权法》上并无抄袭说法,只有「重制权」或「改作权」的侵害,当内容「有实质相似」或证明创作时彼此「高度接触」,才能认定抄袭。《著作权法》仅保护「表达」,而不保护「思想」等抽象事物的相似,要认定抄袭的难度颇高,钱人豪必须提出具体证据,包括他曾对外发表过的文字内容或影像纪录等等。不然两个类似的作品就有可能是独立创作(各自拥有著作权),不会构成侵权。

客观地讲,如果从钱人豪导演在脸书提供的图片证据来看,《周处》与「无法无天」在内容上确实有高度雷同之处,但单凭这些是否就能构成电影抄袭的实质证据,仍存不少困难,其中某些情节或台词并不罕见,对方完全可以高度类似但不构成剽窃为理由开脱。能否在法庭之上提供更多更有力的证据,是处于弱势的钱导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

《周处》也有其建基于「经典新诠」之上的一套文本系统,影片后半部着力刻画邪教对信众的身心控制,以及幡然醒悟后的陈桂林以一场恶趣味式屠杀「弑(伪)神」的疯狂行径。考虑到「无法无天」的创作时间约在2006-2018年期间,而台湾邪教是近几年才成为引发社会关注的公共性事件,这部分电影剽窃的可能性不大。

钱人豪在社交媒体坦言,「无法无天」的故事有部分源于1997—2002年当导演前在林森北路街头讨生活的阅历,融入当地有名的黑帮大佬们分享的人生经历,真实的台湾社会秘辛,再加上他自己的想象而写成。

可以肯定的是,「无法无天」和《周处》的主人公都多少参考了台湾犯罪史上知名的重刑犯刘焕荣(陈广州也有台湾另一凶残罪犯,绰号「鬼见愁」林来福的影子),前「十大枪击要犯」。手法冷血残暴,犯下多宗枪击杀人案,由于只针对黑道中人,故被称为「黑帮杀手」。

刘焕荣满手鲜血,但在被捕之后却重改前非,不仅著书作画,还参与「拯救雏妓运动」,向慈善团体捐款助人,而在执行枪决时,更昂首阔步慷慨赴死,这一幕又与戏中陈桂林坦然接受死刑何其相似。

目前,钱人豪对《周处》的抄袭指控已经进入司法程序,无论结果如何,相信都会引起普通观众/读者、学者与评论家们对「何谓原创」「如何定义剽窃」「保护创作者权益」等问题的关注,延伸至台湾相关法律制定的漏洞,并藉此展开新一轮思考和讨论。

撇开这次抄袭风波,《周处除三害》到底表现如何?不妨先从动作戏论之。过去以「警匪」、「犯罪」包装的主流动作片在台湾不怎么受欢迎,单一类型很难吸引观众进场,因此台湾的电影人们通常在一部作品中糅合多类型和主题,提供观众除动作之外的其他感官刺激。内地观众较为熟悉的程伟豪导演在其新作《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中便将同性冥婚、灵异温情与动作元素共冶一炉,加上台湾电影特有的社会关怀,票房成绩自然不俗。

同样地,《周处》不是一部纯以动作场面为主导的作品,合计仅有三场值得留意的动作戏,分别是开场陈桂林与陈灰(李李仁 饰)的追逐打斗、陈桂林追杀香港仔和结尾处血腥骇人的屠杀戏(也包括无武器时被多名教徒压制)。尽管如此,浸淫港产片多年的黄精甫,联手动作指导洪昰颢,利用有限时间和资源,炮制出极具观赏性的动作场面。

像是陈桂林与陈灰的警匪追逐,除了以特写捕捉激烈追逐和打斗时的姿势和动作,还时不时透过高空俯瞰等中远镜头,展示人物所处的具体方位与距离,能让观众对空间产生清楚认知,而不是蒙太奇剪辑的「缺斤少两」,最大限度保证追逐缠斗所产生的感官刺激的连贯性。

另外,无论是陈桂林与陈灰,还是加入了香港仔的三人追逐戏,从中皆可透过动作看出不同人物的形象、行事风格。譬如陈桂林与陈灰的第一场追逐戏,刑警陈灰所展现的搏斗技巧说明他受过专业训练,会用擒拿技、关节技对敌,相较于草莽作风的陈桂林拥有技术层面的优势。

但是,陈桂林既为亡命之徒,陷于困兽之斗时会赌尽身边一切生存机会,善用周围触手可及的物件——陈桂林能成功逃脱,绝非实力高过刑警,而是依靠狭窄空间、带刺香炉刚好在手边等一连串「巧合」。

第二场战斗,前半段延续了首场「专家对莽汉」的差异化风格,后面陈桂林与香港仔两个江湖中人之间的对决,打斗毫无章法,也都有一种拿命去拼的悍劲。

纵观这两场动作戏,不见花哨复杂的武术及格斗设计,而更标榜死缠烂打,以性命为赌注,极其肮脏和无赖的死斗,令人想起郑保瑞的《狗咬狗》。而且搏斗过程对人物被利物刺伤,或摩擦撕裂时的「痛感」的强调和操纵亦让《周处》的动作场面更具真实感,可见现今的台湾动作电影发展已不单纯向港产警匪片取经,而是扩大到近十年发扬光大的东南亚动作电影(托尼·贾、伊科·乌艾斯等武打明星的加入也对港产片影响甚深)。

陈桂林面对邪教教徒的动作戏,虽然没有前两场那么惊心动魄,但也讲究合理性。一开始陈桂林在多名教徒的压制下无法动弹,教会是一片空旷的场地,身边没有任何物品供其利用,又是以寡敌众,落败是必然之事。及后陈桂林持枪大开杀戒,亦没有忘记枪支的物理性质。卡膛(兼具叙事功能)和装弹的动作中断了杀戮过程的流畅性,反而催生出另类的「笨拙」趣味。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彭丽君曾在著作《黄昏未晚 后九七香港电影》以《江湖》和《阿嫂》为例,从「视觉-叙事」出发,对初出茅庐的黄精甫的创作风格进行详细分析。其中,她认为,黄大部分的密集视觉操控,很多都「纯粹是美学性的,没有什么叙事动机,电影中所显示的强烈的作者在场,跟任何类型片标准或观众的欲望都不会妥协。」(<第五章 香港黑帮的边缘:黄精甫及其视觉过剩>,P128)

换言之,在黄精甫的作品里始终存在着一种视觉与叙事的断裂状态,主要体现在人物、叙事内容往往成为视觉形式的附庸。这种视觉上的「过剩」更会反过来破坏故事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周处除三害》也呈现出类似倾向,尽管对古文经典的现代新解、引入佛教观念、社会议题,以及导演最喜欢的对人性善恶、罪与罚的探讨,让电影文本看似丰富起来。然而,当中大部分内容均被导演转化成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符号,由始至终观看到的只是它们的华丽「表面」,内在肌理不是陷入混乱,就是空空如也,什么也「读」不到。

例如,影片以三大通缉犯——尊者、香港仔、陈桂林——分别指代「贪嗔痴」及其动物形象:鸽子、蛇、猪,通过推进三人(追逐绞杀、欺骗与救赎)关系,呈现各自面对的命运。纵然阮经天、袁富华和陈以文这三位好演员力求以动作及表情细节丰富人物厚度,但过分依赖视觉而忽略文本的精雕细琢,结果就是人物与背后的象征意义皆流于表面。不仅缺乏人物心理更深入的探索,而且导演刻意外显的其实是一种单调、猎奇的「癫狂」,如同那些只营造视觉冲击,却毫无意义的杀人场面。

至于陈桂林枪杀教徒的骇人高潮,我们都知道影片的主题是「透过杀戮之旅,替虚无人生寻找意义」,即「周处除三害」的精神内核——主角怀着向善的心除恶(包括身为祸害的自己)。故此,陈桂林干掉死性不改、偷呃拐骗的尊者,既为实现人死留名的愿望,也以幡然顿悟的「反英雄」之姿为社会锄奸。

然而,我最不能理解的是,针对余下教徒的「大屠杀」与个人的「救赎」之间的联系是什么,两者又是如何形成联系的,不如说,这就是一场纯由视觉(无意义)氛围所推动的戏码。或许不少观众会欣赏暴力画面带来的激爽,可在连最基本的人物动机和叙事逻辑都缺失的情况下,黄精甫又该如何兑现早于创作之初定下的目标和野心呢?

如果说《江湖》和《阿嫂》尚且体现了年轻气盛的黄精甫努力地以视觉过度的美学挑战香港黑帮类型传统的陈旧规条,那么如今的《周处》更像是人到中年的他选择向商业妥协却不得要领的悲凉写照。

电影本身等同于片中的邪教骗局,「生命最大的意义,就是没有意义。」曾几何时,这恰恰是黄精甫秉持的美学核心,而现在却藉必遭消灭的反派之口说出,可见他急切地想要替主人公(作品)确立意义,也不慎沾染上了尊者的伪善,沉溺于自己捏造的影像谎言之中。

又或者,如影评人汤祯兆指出的,黄精甫的创作「无力平衡叙事性及视觉风格的失衡」,所谓「视觉过剩」只是叙事元素掌控上的「力有不逮」,而非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如何理解「视觉过剩」?以黄精甫为案例分析>,2011)

事实上,彭丽君当初也在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自己的质疑,「这种感官的重新配置,除了彰显『自由』外,有否同时制造『多元』,让我们看到一个新世界的可能?黄精甫的作品,似乎就是缺乏了这方面由美学转换为政治的有意识空间,令电影的层次无法提升。它们拒绝被阅读,也实在没有什么可阅读。」(P129)

成为「新造的人」,是恶人陈桂林的愿望,亦是自《复仇者之死》开始极力平衡视觉与叙事,却屡屡铩羽而归的黄精甫的愿望。陈桂林声称他做到了,死刑即是救赎;而《周处》非但未能实现此一愿望,甚至还强行披上「意义深刻」的伪装。讽刺的是,唯有在那场将生死交予天意的屠杀戏里,黄精甫才得以暂时卸下沉重的伪装,尽情挥洒拒绝意义的恶趣味,将所剩无几的子弹通通射向自己一手制造的「伪神/怪物」。

本文首发于「虹膜」

 3 ) 一个人生存的价值,在于你相信什么

在影院里看完《周处除三害》后,更加坚定了我要强烈推荐这部影片的想法。因为首先它是一部观赏性极强的片子,是很难在大陆院线里见到的片子,甚至一度让我怀疑到,现在审查已经这么放开了吗?其中的犯罪、暴力场面的味道真的是太纯正了,阮经天这次饰演的陈桂林又是一个复杂而演技大爆发的角色,很多时刻让人梦回当年令他勇夺金马影帝的《艋舺》中的和尚一角。这个角色有心狠手辣、暴戾疯狂的一面,也有宛若孩童、迷茫彷徨的一面,还有痛苦与悔恨的一面,很多情况下需要阮经天一个人同时既哭又笑,他本人也在幕后采访中坦言非常痛苦和不容易,这个角色的命运令他很难走出来。

他身上有着虔诚又矛盾的一面,整部影片也是属于他的“罪与罚”。虽然置身于杀戮之中,但在世上唯一的亲人阿嫲离世后,他彻底陷入了虚无的境地。原本是隐匿在逃的通缉犯,为社会所不耻,而且再没有任何亲人关爱和理解他了,“活着”成为了一件痛苦而无意义的事情。于是他决定以暴制暴、私刑正法全台前两大恶人通缉犯,然后作为第三大通缉犯光荣自首,为自己的一生正名。其中最精彩的段落在于复仇途中遭遇邪教洗脑,他一度被那套“放下贪嗔痴就能获得救赎”的说辞所欺骗了,并且在心里作用下,发现生活真的有变好。但最终戳穿了一切只是骗局,才发现生命的意义其实在于你相信什么,你真正的信仰才是存在的意义。于是他完成了对于两大恶人的审判,也最终自首完成了自己的审判,尽管是以暴力的形式,但是却达到了最终的救赎。这让我看到了我们身上每个人的影子,一部暴力爽片居然能让人如此共情和正能量,真的值得到影院一看!

 4 ) 周處除三害:浪子回頭,人死留名

在進場觀影前這部電影媒體和影評都吹捧得蠻厲害的,尤其是吹捧阮經天的特別多,讓我見識到其公司公關的強大的同時也讓我真的很懷疑:是不是真的有這麼好?所以一開始就是抱著對標港片的水準去審視。幸好,有一些不足但好在不會覺得失望,台灣的黑道犯罪片不要流於混混打架罵髒話已經算是進步了,起碼這部電影有給我耳目一新的感覺,不然台灣的黑道犯罪片是停滯不前的,我想可以歸功在用心的劇組還有來自香港的導演身上。

先從電影的概念開始談起:電影的英文名很有意思,The Pig,The Snake,and The Pigeon.一隻豬、一隻蛇、和一隻鴿子,在致敬了《黃金三鏢客》的同時,也分別代表了阮經天、袁富華、陳以文的角色,細節的部分可以看到袁富華的角色香港仔手上有蛇的刺青;而陳以文飾演的林祿和背後則是有鴿子展翅的刺青;阮經天演的陳桂林有奶奶送的小豬手錶還有在行刑前收到程小美贈送的衣服上有豬的記號。三人互相殘殺以達到除害的目的,三種動物也象徵著佛教中所說的貪嗔痴,貪嗔痴的排序也一一對應了三大通緝要犯的排名。貪——是為貪愛五欲,是林祿和的惡,他貪戀著錢財與美色,才會以尊者身分自居,享受著他人的景仰背地裡卻用宗教來斂財以及洗白自己的罪惡;嗔——是為嗔恚無忍,是香港仔的惡,喜怒無常、手段暴力,強勢脅迫他人以達成自己的目的;痴——是為愚痴無明,是陳桂林的惡,他並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不知為何而活,所以才會不斷的犯下一件又一件要案,因為他從殺人裡尋找存在感。

周處除三害預告:以豬、蛇、鴿三種動物為意象,並且三者互咬象徵相互殘殺

我一直覺得這個概念很酷,引用了典故並稍加轉化,編劇在設計概念的部分真的頗用心,雖然是黑幫片,但卻可以看到跟以往台灣的片子不同的地方在哪裡,有一個清晰的引子,帶出想要討論的主題跟故事大綱,讓觀眾在進場前就能對影片有些概念。可以大膽的說這是台灣近幾年做得最好、完成度最高的黑幫犯罪片了。之前在上映前一直有聽說周處的幕後跟劇組很認真,作品是不會騙人的,成品水準果然不俗。

這部電影雖然無法跟香港警匪片相比,但也是不錯了,細節都很完整,武打戲動作也很俐落,尤其是開場時陳桂林與陳灰追逐打鬥的場面,搭配攝影可說是非常有臨場感,場景佈置設計的也好,除了某些部分太唬爛誇張,例如被捅了關進棺材後還能爬出來殺人、最後殺爆一堆人時很多人都逃出去了結果都沒有警察來抓還讓他安然無恙的搭上船返台等等,都有點太開外掛且不合理了,大概只能用爽片不需要道理跟主角光環來解釋,還有陳桂林跟蹤的方式太過粗心大意讓我很出戲,其他都還在能接受的範圍。

劇本其實蠻好的,但第三幕時真的有點水,放太滿沒有取捨就顯得有些拖沓。前期都還是緊張刺激的警匪追逐、幫派火拼武打的戲碼,槍聲流血不斷,節奏非常快,這段在主角的帶領下其實是很爽的;中期畫風突變,節奏變慢,大篇幅描寫陳桂林受到所謂「宗教信仰」心靈感化的過程,雖然我可以感受到導演在嘲諷邪教信仰以及人民迷信,順勢帶出偽善才是最大的惡這樣的主題,但反而有點找不著方向,我一度懷疑「我們還有在抓逃犯嗎?」殺爆其他人的情節也覺得有點太長,好在最後還是成功「除三害」並自首,成功實現浪子回頭,但我認為情節把控上還可以再加油。結尾時我最不解的其實是李李仁演的警察陳灰和程小美那段戲,我覺得很沒必要,雖然在陳桂林心裡陳灰是如果沒有除三害唯一會記住他的人,但電影裡對他們情感羈絆、互為對手的描寫反而是少的,突然表現情感交流真的很奇怪。我覺得這部電影有很多地方可以收尾,但最後選擇煽情一把並結束在行刑我是有些失望的。如果是想表現陳桂林赴死也不畏懼、無心留戀人世的狂,那前一段程小美刮鬍子的戲碼就多餘了,而且完全破壞角色形象,如此狂氣的人,竟然因為曾經救下的女子為他刮鬍子而落淚,我覺得如果笑著以不在乎的方式表達更符合陳桂林的人設。把整個行刑過程演出來我又覺得有點太多,雖然讓我第一次見識了台灣的死刑原來長這樣,但覺得有更好的收尾方式,至少不要那麼直接。

我覺得編劇和導演在探討善惡二元對立這塊很有自己的觀點。何謂善?何謂惡?陳桂林的動機是建立在想要人死留名,但是在旅途中他也漸漸找回真實的自我,雖然曾經被邪教的偽善所迷惑,但他最終還是實現除三害的目標並浪子回頭前去自首,社會上從此少了三個窮凶惡極的罪犯,而他也認清了善的本質,也不枉活了這一輩子。話說真正除三害的周處是誰,我覺得把這個高光角色給了謝瓊煖蠻好的,不然我前期以為她是來打醬油的。一輩子違背了醫生的良心救治這些黑道老大們,讓他們出去殺更多的人,在死前借陳桂林的手除害並某種程度上作為陳桂林的人生導師去指引他,也算是將功贖罪彌補罪惡了。

還有我比較想提出來說的是角色的人設塑造,或許因為是黑幫男人戲,所以女性角色很少,跟男人的聖經《教父》是相似的。程小美——跟在黑道老大身邊十多年的女人只能臣服其下、只能被英雄救美、並傾心於來救她的「王子」,對於展示力量的男性盲目崇拜,這樣的故事為免有點老套,這個人物是沒有主心骨的也確實讓演員難發揮。

演技方面,之前我對阮經天的演技一直接受無能,其實在這次陳桂林這個角色中我還是常常看到阮經天的前一部作品查無此心中林祐生的影子。好的地方是陳桂林本身就是江湖中人,比較陰狠暴戾,而且有一種豪邁的狂氣,所以能接住阮經天偏用力的表演,也讓他比較放得開,在表演比較柔和的情節有自然一點,我想他能提名影帝也是因為這點,就是遇到適合的角色了。

陳以文、袁富華都是演技派沒什麼好說的,兩位為電影增色不少。陳以文反轉整容式的演技蠻厲害的,雖然有猜到他是大boss但露出真面目時確實有驚到一下,本來他已經讓我有些卸下心防了;袁富華在髮廊跟阮經天的對手戲更是讓人印象深刻,有瞬間把緊張氣氛拉起來,而且幾乎都是粵語台詞,真的很有港片的味道。略可惜的是兩人沒有對手戲,無法看到兩位演技派互相飆戲,也少了豬蛇鴿互咬的感覺,也讓後半部分劇情落入平鋪直敘的樣板戲。

比較讓我失望的是王淨,雖然角色人設很差,但全程眼神空洞,完全看不到靈魂,而且一號表情演到底,跟以前的她狀態完全不一樣,只能說不適合程小美這個需要艷、需要媚的角色,她比較沒有那樣的氣質。想到最可惜的是王淨在預告中的畫面被完全剪掉了,不免會好奇減去的戲份會不會讓程小美更完整而不是淪為背景板、會不會讓其更有厚度,想到這裡只有一聲嘆息。

電影裡是沒辦法看到這個畫面的( ・᷄ὢ・᷅ )

總之雖然瑕疵不少,不過瑕不掩瑜,該有的爽感、刺激都沒少,演員演技也大致過關,其中寓意也值得我們思考,是一部可以前去電影院觀賞也不會後悔的電影。如果喜歡武打動作爽片的人我覺得這部電影你會喜歡。

ps:因為抄襲所以改成三星了,本來非常高興這部電影的突破,但抄襲是不可取的行為我也並不鼓勵,所以扣一顆星。

 5 ) 阮經天不是周處

我可能比自己想象中更喜歡《周處除三害》。

電影在香港的評價非常兩極,但票房大概確實不好,院線的排場並不算多。無論是否喜歡它,「黃精甫一點都沒變」這一點評價大概是再中肯不過,兩邊的人都不會反對。就像當年拍的《江湖》,喜歡的人很喜歡,不喜歡的人很不喜歡,如今這部也是。黃精甫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這麼多年後,拍了一部台灣電影,還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令大家以為他也許有些改變。

一同看此電影的朋友說黃精甫僞善,我一時不知如何反駁,後來回到家再細想,也許是誤會了這部電影,至少是我可能誤會了它。

我誤會它是一部與社會議題有關的電影。這也怪不得我,起了一個這樣的名字(「周處除三害」畢竟是有出處的),以及這幾年台灣電影乃至全球電影對社會議題的偏好,再加上邪教那一段劇情,很難不讓人對它有此誤會。段落式的敘事,表層展現出來的憤怒,或許又令它看起來有點像是台灣版的《天注定》。

但想想黃精甫過去的幾部電影,他對於社會議題似乎並沒有太多的關心。

這部電影雖然表現了台灣社會的一些荒謬現象,或涉獵了台灣人所關注的一些議題,如黑幫猖獗、警察無能、廢除死刑……但這些其實都只是背景的點綴,而非主題。我不介意說自己年少時也喜歡過《江湖》甚至覺得《阿嫂》也不錯,現在我也願意相信黃精甫只是想講一個關於愛的故事──對,就這麼老土,一如十幾年前的黃精甫。

解除了這個誤會,電影裏一些看似不合理、不統一的東西,比如簡單如「阮經天飾演的主角陳桂林到底想怎樣」,就變得說得通,而原本看似串聯不起來的故事,在精神內核上至少是一致的。

身為通緝犯之一的男主角,到底為了什麼而要去殺死另外兩個通緝犯?如他在電影裏宣稱的那樣,是要在病死之前做件大事讓人人記住他,還是為自己曾經「作惡」而贖罪?

贖罪嗎?他其實沒有那麼「壞」,在邪教修行營大開殺戒之前,他殺死的沒有一個是無辜的,都是黑道上可說是窮兇惡極的人──當然,身為黑幫的殺手,他也不是為了什麼正義,純粹為了賺錢而已,但即使是為了賺錢,也非個人的享樂。潛逃的日子可不好過,連唯一的親人也無法親身探望,他不像袁富華演的那個香港仔,視通緝令如廢紙,一直在警察眼皮子底下繼續行兇作惡。他四年前殺人賺錢,是為了他相依爲命、年邁的奶奶而已,儘管實際上他奶奶並不需要那麼多錢,他只是以為錢就是能給奶奶最好的愛。他看到奶奶留下的那隻表,可能也明白了奶奶需要的不是錢。

他自己也是一個缺愛的人,無論奶奶給了他多少愛,都填補不了父母的缺失。他大概以為,奶奶給不了的,是經濟問題。由謝瓊瑤飾演,四年前曾為他療傷,在他潛逃四年期間又替他照顧奶奶的「赤腳醫生」,在他眼中,或許也是母親的一種替代。在未知道二人真正關係之前,看起來就挺像那麼回事。當然,兩人關係的着墨並不多(這是整部電影其中一個主要的問題),但在奶奶過世後,他在她面前毫不掩飾地痛哭,一定程度上表現了他對她的信賴。

陳桂林跟「周處除三害」故事的「周處」並不一樣(劇透:真正的周處是那位醫生)。他由始至終都只是因為自小缺愛而在追尋別人的關注,他除害不是替天行道,也非贖罪──這也解釋了他人不算蠢,卻為何那麼容易受了邪教蠱惑,也解釋了他發現被欺騙後,會有那麼大的憤怒。與他相反,邪教教主在成為通緝犯之前其實有一個母親,之後甚至曾寄信給他母親,對自己的貪念所引發的惡行表示懺悔,但這些懺悔當然都是假的,他告訴陳桂林「牛頭」林祿和已死也是假的,因為他本人就是林祿和。我想,當陳桂林掘開林祿和的墳墓,發現棺材裏放着的只是一張林祿和和林母的合照時,他最大的憤怒不是自己受騙,而是林祿和也欺騙了他的母親,甚至埋葬了這段「親情」。

某程度上說,陳桂林其實「還是個孩子」。這是他對孩子吐黑水反應那麼大,繼而發現那其實是個邪教的原因。他想救孩子,也想救孩子的母親,因為那個母親為了孩子願意向教主獻出自己的一切,不正是陳桂林的生命裏所一直缺少的部分嗎?

這個怎麼也打不死的人,為且只為兩個人流過眼淚,一個是全世界唯一關心他的人,他的奶奶;另一個就是在他執行死刑前,為他刮鬍子的髮廊女小美。刮乾淨鬍子後他流的那一些淚,不是悔恨的淚,而是得到了一種受到關注的安慰。他本以為殺掉兩個通緝犯再投案自首,就會獲得全社會的關注,彌補他成長過程中愛的缺失,而最終,他的確贏得了一些關注(他自首現場不遠處圍滿媒體的情況,也挺符合現實中台灣媒體的形象),他沒料到他在關進監獄後也將很快失去這些關注,畢竟這些關注並不是真正的關心。在他等待死刑的期間,唯獨還想起他的,就是他在除害過程中「順手」拯救的那個女子。

王淨飾演的女子小美,和陳桂林很像,都是缺愛的可憐人,但又和陳桂林截然不同。她母親健在,但正在替救過她的男人坐牢,同時也導致身為女兒的小美背負巨債,並被救過她母親的男人所控制。陳桂林開車載她到海邊互訴衷腸,有點不合理的浪漫,又有點老土,但老實說,我又很喜歡。先是小美問陳桂林:你為什麼要殺香港仔;陳桂林沒回答,反過來問:你為什麼要為香港仔做到那種程度。有意思的是,香港仔在被殺死之前,也求陳桂林給一個他必須死的理由。

小美最後「像」她母親那樣,為救過她的男人走進了監獄,但她不是去代替他坐牢,而是為他刮掉鬍子、乾淨離去。他們走出了父母輩的命運,並互相安慰了彼此,陳桂林的淚為此而流。陳桂林直到被執行死刑前,俯臥的他抬起頭,眼神裏仍然在渴求著他人的關注。

當你理解並且接受陳桂林這個角色「只是個孩子」,那麼他在邪教的殺戮,就不是在扮演「制裁者」的角色。他只是痛恨邪教所營造出來的虛假的美好。正如我前面所述,黃精甫大概是沒有「正義感」的人,我們只是誤會了他在這一段有社會議題的表達──當然,造成誤會,也可能是導演的問題。此文寫到最後,我上豆瓣看了一眼短評,我也明白了朋友為何特別不喜歡這段戲──原來真的不少人當這場戲是「爽戲」。

導演的問題肯定不止這些。警察那個角色就拍得不好,強烈的BGM加威風的出場,開頭和主角追逐、打鬥如此之長,還傷了一眼,最後卻戲份極少,然後又不合理地和一直追查的對象共情了。決定去殺兩大通緝犯之前,陳桂林得到關帝的啓示,本來要去自首,結果到了派出所才發現,自己成為了通緝犯四年後,在警察眼中仍然是nothing,而李李仁飾演的警察,是所有警察中真正「在乎」他的人,他和陳桂林的關係,有點像暗戰裏的劉青雲和劉德華,一個咬着不放,一個帶着病軀「替天行道」,貓和老鼠,本來可以寫得更有趣或更合理一些,但結果成了徹徹底底的工具人。

 6 ) 陈桂林的超我淫荡创伤!

从猛虎爪下救出少女,少女却不知何谓自由。 在蛟龙窟中劝返信徒,信徒宁死也盲从迷信。 尊者口言放下贪嗔痴,但不放下真金火炼。

信徒抛开世俗物质,却抛不开自我催眠。

子弹卡壳的奇迹近在眼前,自欺欺人的鞋胶更加捷径。

每个人都在自恋、意淫和幻想中,渴望救赎重获新生,再造新的自我。

然而路径和真相,比凶猛的虎,狡猾的龙,还要更胜一筹。

哪怕是除三害的周处,也无法逃避如此命运。

营销教科书《影响力》里有一个案例,我记忆很深刻,当时就在知识星球分享。 说两个教授因为个人心境抑郁,便报名参加了一个冥想灵修禅修的课,但是去听课后发现这是一个迷信、神棍、骗局。 于是博士就站起来反驳主持人,有理有据,字字珠玑,清晰明了,把行骗的主持人驳的哑口无言。 甚至主持人自己都承认,自己逻辑站不住脚了。 然而,奇异的事情发生了,接下来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在场的那些听众,报名参加这个骗子灵修冥想的人不仅没有变少,反而变多了,甚至争先恐后。 你们猜猜,这是为什么? 答案我先写《周处除三害》,边写边告诉你们。 昨天紧急通知,《周处除三害》今天29号,最后一天点映,明天正式上映,就会换拷贝,打马赛克,删减。 但其实点映版的高潮部分,也是有删改的。最高潮的部分射杀鞋胶徒的血腥场面,会有很多特写被剪成静态镜头,只保留声音,所以高潮的力度和讽刺度都有减弱。 现在就期待说网飞版可以是一秒不删,一秒不改。 说到这个高潮,真的是成功的让我,直接在电影院放肆的大笑。 尤其是阮经天去而复返的时候,那个表情那个演技,真的演出了那种迷惑、不解、愤怒、却又好笑的幽默感。 以下开始解读,注意会涉及剧情 周处除三害,猛虎,蛟龙,和周处。 香港仔,尊者,陈桂林。 对应电影英文名,pig,snake,pigeon 尊者毫无疑问是snake,是周处搏斗了3天3夜的那只蛟龙。 一个犯下50多次枪击案,杀了6个警察的通缉犯,竟然摇身一变,变成了尊者,鞋胶头子 用豆瓣网友评论,通缉榜榜一大哥把榜三骗得团团转。 我自然是一秒都没怀疑过的,当然是神棍啦,因为我从小耳目有染,读过也见识过太多了,而且也是好奇过跑去传销窝点体验然后又跑出来的人。 电影整个第二幕,就是导演在给观众下套,让你犹豫尊者到底是不是骗子,但凡你有一丝动摇,那恭喜你,传销诈骗和迷信,你又白嫖一课,涨经验接受教训了。 不过我也要老实坦白,我以为孩子妈妈会扎陈桂林一刀。 我觉得会扎刀,还是因为我太傲慢,总提防蠢货会害人,忘记了蠢货首先会害己。 没想到自杀了,震撼,却非常真实且合理。 随后陈桂林的复仇,便进入比较有意思的解读空间。 陈桂林拿出枪的时候,信徒就集体转身,这意味着权力的倒转,而信徒是没有自我主体的,谁强,他们就听谁的。陈桂林占有绝对武力,所以就必须恭敬的听他讲话。 陈桂林说跟关公许愿九次,所以也给尊者九次机会,赌一赌他的枪卡不卡壳,这又是导演在给观众下套儿。 一把枪连续9个子弹卡壳,概率是多少?奇迹好吗? 但这个地方,但凡你有一丝犹豫,以为尊者真的可以九枪不死,你都是对现代文明的不尊重,恭喜你,传销诈骗和迷信,你又白嫖一课,领经验包吧。 我当时马上就在想,尊者第几枪死,我直觉是第四枪,总之不可能是五枪以后,毕竟不能太离谱。没想到3枪就死了,我忍不住一下笑出来。 导演真的太会拍了。 然后进入认知失调阶段。 陈桂林杀完尊者,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下命令,没有以强者的身份,给这些信徒一个“确定感”。 因为哪怕是“我要举报你们都去坐牢”“我要和你们同归于尽,也好过什么话都不说。 对于信徒来说,他们为什么信?因为他们没有主体,没有责任,也没有目的地,尊者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尊者给了他们存在的理由,你可以说是意识形态的缝合接入,也可以说是自欺欺人的偶像崇拜迷信崇拜,甚至是饭圈或者鞋胶精神控制,都可以解释,本质是相通的。 没有主体的人,不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买单,谁率先说服他们,他们就信谁。就好像是落水者,你丢给他一个稻草,他也拼命地去抓住。 他们甚至会主动进行自我欺骗,所以尊者其实不需要多么高超的技巧。 正如开头《影响力》灵修冥想班的案例,那些人看到主持人被博士驳倒,反而争先恐后的买课,明知是骗局也要上当受骗,是因为他们害怕如果买的晚了,理智占了上风,就错过被骗的机会了。 仔细想想吧,对于没有主体的人来说,错过被骗的机会,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 它将被迫面对现实的荒野,并再也没有借口拒绝承担责任。 这比杀了他们还可怕。 所以这么多年我一直说,人类最大的弱点就是逃避回避,逃避可耻且没用。逃避是一种作恶的潜在忧患。 人类最大的美德和赞歌就是勇气。罗翔老师对此说过很多名言。 项飙老师说过一句话叫“认命,但不要认输”。 「你出生在一个差劲的家庭里,做这么一份工作,不要把它看成是要逃避、要超越的东西,而是要把它充分拥抱住,看清楚,为什么你出生的家庭会是这样的?你究竟为什么是在做这样一件事?出生不是一个个体层面上的随机事件,这个命是结构性地摆在那里的。你要把自己的命想清楚,也就能够从里到外对社会形成新的理解,然后你不是要超越它,而是去把住它、改善它。不认输,就是不要放弃自己的努力。」 接受那些确定的东西,拥抱那些不确定的东西。 但是很显然,又要第n次说那句伏尔泰名言了—— 古往今来所有的智者都说着同样的劝告,但所有的庸人都过着同样的生活,从未听过。所以,何必再多费口舌? 当然了,去迷信的人除了人格上的巨婴不负责之外,对一些生老病死的事情也是另一种无奈。这是无法改变的,和明明可以自食其力却懒惰愚蠢的信徒,略不一样,这个苦难得另算。 比如尊者让孩子不能死,但也不能活,借此吊着孩子妈妈。孩子妈妈虽然愚昧孱弱,但也是因为孩子所以才会病急攻心被逼无奈,最终选择了自杀也不害人。 这就更显得尊者的恶毒,专挑苦命人骗,你越苦越弱,就越是要骗你害你剥削你。 杀掉尊者,陈桂林前脚刚走,后面又唱起颂歌,前面解释过了,这些人必须要有主体,要自己变成润滑剂,以一种自欺欺人的方式,去粘合意识形态的接入点。所以哪怕尊者死在眼前,他们也还是会用一种认知失调的姿态完成自己的任务。 对,迷信是一种任务。 这一点在封建时期的基督教尤为明显,你的罪和你的信仰,都要求你必须完成上帝给你的任务才能偿还。 在资本主义再消费型模式下也一样,娱乐和放纵是一种任务,是一种责任,如果你不参与娱乐和狂欢,你会有一种负罪感,内疚感。因为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早已对你的心产生了影响力,并且每天都在下达指令。 同样的叙事,在程小美身上一样应验。 程小美的妈妈被香港仔从另一个男人那里救了,所以她妈妈就愿意为香港仔顶罪,并引以为豪—— 恰好前天介绍《可怜的东西》写过了,女人不存在,女人只是男人的延续。 因为没有主体,所以她必须要找到一个主人,在男人之间流转。 陈桂林从香港仔手底下救了程小美,程小美就非常主动的说,“我们接下来去哪?” 又是典型的父权社会,一个男人从另一个男人手里解救了女人,于是女人就自动的追随成为附庸,没有主体。 但是陈桂林做了一件超脱的事情: 他对程小美说,车给你,你自由了。 自由,意味着拥有自己的主体,意味着自己没有主人,正如尼采杀死了上帝,从此人类的存在不需要上帝的许可,也不需要上帝的任务,人类有了权力意志,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是自由的。 那既然自由这么好,为什么还有人在文明的社会选择不自由? 前面说过了,因为存在主义的标准定义就是你可以随心所欲的存在但必须自己为自己负责全责,权利和责任相等。 但是对于那些不成熟的灵魂来说,要独自面对责任承担现实的残酷,比杀了他们还难,他们需要主人,需要一个尊者,一个父,一个爹。这就是父权。 庸人喜欢沉迷在幻象中,喜欢自欺欺人,喜欢让意识形态和偶像成为自己的主人。 庸人,离不开一个爹。区别只在于,他们的品味最终找了谁当爹。 陈桂林不可思议的看着这些信徒,又迷惑,又好气,又好笑,简直就是迷惑人类大赏。 然后,一边悠闲地装子弹,一边一枪一个的屠杀他们。

子弹卡壳的奇迹近在眼前,自欺欺人的鞋胶更加捷径。 这些执迷不悟、死到临头的鞋胶分子,确实是死有余辜。此刻,导演又给观众下套,如果你觉得他们没有罪,那么显然你忘记了10分钟前他们刚刚合谋逼死一个人,杀死(未遂)一个人,并且在这之前不知道杀了多少人,在这之后不知道还会杀、骗多少人。 平庸之恶是极恶,觉得平庸之恶无辜是极蠢。 当然,虽然是恶,却也不至于说是屠杀,因为法律也没有这样规定。但是很显然借助陈桂林这个屠夫的手,导演让全国的厌蠢症患者都享受了极致病态的症状,当场高潮。 最后,是陈桂林本身。 他不是英雄,因为他也沉迷在自己的幻象中。 他要扬名立万,要浪子回头,要悔过自新,要去自首。但其实,他只是在享受自己的自恋,享受一种超我淫荡。 超我是淫荡的,超我需要依靠主体违反规则来实行律令的惩罚,所以他会勾引主体去违背律令,他始终是“我”的计谋的一部分,只有在谴责自我、惩罚与赎罪后,才更能心安理得的沉沦下去。 所以陈桂林依附尊者的时候,他以为他大彻大悟了,实际上他沉沦的更深了,陷入了无底洞般的幻象里。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但是当他死而复生,看到尊者空荡荡的棺材后,释怀的笑了,此刻他才真正的回到实在界,并对那些依然在幻象中的人进行屠杀。 结局,自然也是坦然面对自己的死刑,并在死前,真正的彻悟。 因为此刻,他没有主人,没有幻象,他是他自己,他的名字叫陈桂林,他是自由的,他自己选择了自首,不为名利,不为心安,不为关公祖师,只因为他“对不起社会”,愿意赎罪。 存在,还是占有? 尊者教他虚假的舍弃的物质,但是他学会了真实的舍弃人生,把最珍贵的手表送给有缘人,随后放下屠刀,以死殉道。 最后,附上我的短评,以及去年在某乎写的,为什么现代文明这么发达还有人迷信宗教。

 7 ) 电影原型亦正亦邪的[大佬杀手]刘焕荣

主角「陈桂林」,其实是参考台湾犯罪史上知名的重刑犯刘焕荣,他曾名列「十大枪击要犯」,曾担任竹联帮「总掌法」。手法冷血残暴,曾犯下多宗枪击案,但奇怪是他向来针对的都是黑道中人,故被称为「大佬杀手」

刘焕荣1957年出生于台中市的“陆光八村”,也是眷村子弟。刘焕荣的家庭状况就非常糟糕。家里只是靠着摆摊卖水果维持生计。 那时候的台湾社会环境非常混乱,所以家里的水果摊经常会被当地的流氓光顾,要是只是拿几个水果不给钱还是小事,一旦流氓们心有不爽,就会直接砸烂整个摊子。所以导致家庭状况愈发糟糕。 在刘焕荣高中的时候,也意识到了,要想改变家里的状况,不加入社团是没有发展的。于是便加入了当地的一个小帮派“北屯圆环帮”,以寻求庇护。但是不曾想圆环帮之所以收留刘焕荣,其实只是为了能够免费吃到新鲜的水果罢了,并没有真正地将他看成兄弟。于是刘焕荣又转投“小梅花帮”。 进入帮派的刘焕荣在前期还是心存善良的,因为只是为了自己不受欺负,从未想过去欺负别人。尤其一次看见一名被几个青年欺负的小学生,刘焕荣挺身而出,后来更与这个叫张啊明的小学生成为了朋友。 据刘焕荣介绍,之所以会跟一个比自己小11岁的孩子成为朋友,是因为一看就他就仿佛看见了小时候的自己,经常被一些小混混欺负。 因此,他也把阿明当成了自己的亲弟弟,经常鼓励他要好好读书,据说最后阿明在刘焕荣的鼓励下,一直读到研究生。 后来,因为竹联帮董桂森成立忠堂,并大肆招兵买马,于是刘焕荣也就投入了平台更大的董桂森门下。从此开始了他的刀口舔血的江湖生涯。 加入竹联帮的刘焕荣,似乎变了一个人般,异常凶狠,80年代他曾经连续犯案,先后犯下击杀桃源帮的帮主及其中一名大佬,还有大湖帮的帮主等多起命案,震惊整个台湾江湖。 同时,刘焕荣被列为十大枪击要犯之一,因为其彪悍的作风,作案不顾后果,并且连续击杀多名帮派大佬,所以被称为“神经刘”,也叫“大佬杀手”。当然了,他的外号还有很多,但是这两个足以说明刘焕荣的彪悍战绩。 命案累累的刘焕荣被台湾当局通缉后,随即与董桂森一同逃往菲律宾,并与董桂森和其他几人犯下了震惊菲律宾及台湾的陈氏灭门血案。案件暴露后,逃亡日本。 逃亡日本后,刘焕荣并未因为身背数案而消停下来,反而变本加厉的开始于当地帮派人员合作走私D品,终于因为此事最后被日本警方逮捕。 1986年3月,刘焕荣从日本被押解回到台湾受审。但是因为刘焕荣所发下的多起案件由于区域不同,所以手里的法院也不一样。再加上刘焕荣所犯案件除菲律宾陈氏一门的灭门案之外,其他的被害人均是黑道人员。所以在个案分别审理的时候,只被判处无期徒刑。 直到后来台湾最高法院发现后,决定并案处理,经过7年的整理了解,于1993年3月判处刘焕荣死刑。 根据台湾媒体披露,刘焕荣特别重义气,并且心存善念。在狱期间曾以“无名氏”的名义发起对穷人的募捐行为。而起据当时担任监狱教化的工作人员曾说,刘焕荣增加在海山煤矿事件后,将自己的逃命钱捐出。也曾经在台中县看见一家破烂的孤儿院,便去当地抢劫赌场后,协助孤儿院重建。 所以,在刘焕荣被法院判处死刑之后,曾有多名律师及民意代表认为其重义气、真心悔过,且所杀之人大多为黑道人物,希望法院可以抢下留人,给其以改过自新的机会。并且上书台湾当局,希望能够特赦刘焕荣,让他告诫后人。 但最终还是被当时台湾法务部门认定其接连杀害五人,行为严重,情节恶劣,还是于1993年3月批准刘焕荣的死刑执行令,翌日凌晨于台北执行枪决。 据当时看守所狱警回忆,刘焕荣是少数进入刑场不需要搀扶之人,他走入刑场的时候向排队等候的记者说道:我对不起社会,对不起教我养我的父母。并且向记者举手致意。随后便从容走进刑场。 走入刑场后,依然谈笑风生,在行刑前,喝了两大杯啤酒加上一杯高粱白酒,向狱警感慨道:感谢监狱给我的教育,让我成长、懂事。 死后,刘焕荣还捐献出自己的器官,除了肝部位因为存在病变外,角膜、肾脏等均被用于其他病人身上。

 8 ) 何谓周处,何谓三害

“周处除三害”的典故出自《晋书·周处传》。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其祖父周宾为三国东吴咨议参军,后转广平太守。父周鲂为东吴名将,任鄱阳太守,赐爵关内侯。周处幼年丧父,其母对其溺爱至极。及年少时,周处身材魁梧,臂力过人,武艺高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横行乡里。民谣说:“小周处,体力强,日弄刀弓夜弄枪。拳打李,脚踢张,好像猛虎扑群羊。吓得乡民齐叫苦,无人敢与论短长。”这位“少孤,不修细行,州里患之”的七尺少年,被乡民与南山猛虎、西氿蛟龙合称为阳羡城“三害”。后来,这个说法传到了周处那里,他自知为人所厌,突然悔悟,只身入山射虎,下山搏蛟,经三日三夜,在水中追逐数十里,终于斩杀猛虎、孽蛟。他自己也改邪归正,认认真真拜师学文练武,这一来城内“三害”皆除。

对于熟知近年国内手游生态圈的人来说,这个片名,或者说这个典故,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非常爆笑的。皆因“周处”这两个字与国内某手游玩家群体贬称的谐音不谋而合,再结合目前国内手游市场被某手游以及另外两款饱受恶评的手游三分天下的现状,这种单纯只是在人物关系上的巧合则更为这部野心勃勃的台湾电影染上了另一层荒诞的解构喜感。此外,周处作为一名三国时期的武将,也早在两年前就被国内知名卡牌游戏《三国杀》设计实装,为“周处除三害”的典故进一步构筑了坚实的亚文化传播土壤。也就无怪这部电影虽然不出意料地还未在内地上映,但在国内的视频网站上,其预告片的评论区里却早就不请自来地充满了一片快活的空气。

写到这里,倒也请各位看官莫怪我啰嗦偏题。因为这部电影就像它豆瓣页面上只言片语的剧情简介一般,是不需要,也不应该多费笔墨去描述和思考的。事实上,若带着纯乐子人的心态走进电影院,或者对于看到这篇影评的绝大部分读者而言,应该是几个月之后百无聊赖地花上两个小时坐在电脑前配着零食汽水或是花生啤酒用于闲暇消遣,《周处除三害》绝对算得上是近年来华语电影中场面相当痛快、逻辑相当自洽、技艺相当娴熟的一部佳作。

这部电影要讲的故事也相当简单。电影里的“周处”,也就是由阮经天扮演的杀手陈桂林,因黑帮间的恩怨接连犯下重案,多年来隐姓埋名,低调度日。在世间唯一的亲人奶奶过世后,陈桂林从一直与他单线联系的黑道医生处得知了自己检查出肺癌晚期的噩耗。自知时日无多的他,在被医生说服前往警局自首时,却意外发现全台通缉犯的名单中,自己仅排在第三位。于是他决心除掉通缉名单上的前两名,以昭告天下,自己才是“极恶之人”。后面就是非常标准的龙傲天爽文剧情,想都不用想,“周处”最后当然是顺利除掉了“三害”,也包括得偿所愿、甘心伏法的他自己。

如果这个故事真的这么简单就好了,问题是你信吗?

仅以动作类型片的标准去衡量,《周处除三害》的前一个多小时是非常优秀的。在香港导演黄精甫的一手包办下,它很好地整合了过往香港警匪片与台湾黑帮片的诸多优点:行云流水的动作设计、凌厉简洁的镜头剪辑、毫不掩饰的暴力美学,以及言简意赅的人物对白。在把“周处”以及“除三害”的人物形象和故事背景交代清楚之后,稍有观影经验的朋友都知道,要撑起这么一个亡命之徒快意恩仇的故事,除了一个身手不凡且逍遥法外的帅逼主角之外,还得有外表普通却手眼通天的得力助手,缉查多年却一无所获的苦逼对手,穷凶极恶却棋差一着的反派一号,沉默寡言却身世凄惨的温柔小妹,家大业大却阴沟翻船的反派二号,以及神秘莫测又峰回路转之天旋地转之巴黎铁塔反转再反转的幕后真相。《周处除三害》在这方面同样做得非常优秀,该有的它都有了。只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随着前面该有的元素被逐一印证,反套路又成了套路,后面的反转和惊喜自然也就淡了几分。

在前两幕紧张明快的杀戮和追逐过后,第三幕的叙事节奏陡然放缓,开始讲述陈桂林为追杀最后一个目标,消失多年的“牛头”而误入谐教营地的桥段。也就是从这里开始,《周处除三害》居然从一部黑帮犯罪片变成了警示教育片。陈桂林在谐教营地内被称为“尊者”的头目告知,“牛头”多年前已经在和仇家的火并中死于非命,而“尊者”当时是参与抢救“牛头”的主治医生。在临死前,“牛头”大彻大悟,通晓“神”的旨意,说出了手术室内每一个人的名字、出身以及背景,并委托“尊者”继承他的遗志,在澎湖开办“新心灵社”,接纳那些迷途知返的人,让世间苍生放下执念,免于纷争。

失去了支撑自己活下去的唯一动力,陈桂林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刚到营地不久,他便在旁听布教的过程中口吐黑水,昏死过去,更让他笃定地认为自己病情恶化,命不久矣。如今“牛头”已死,他不可能把已经死掉的人从坟里刨出来再杀一遍,扬名立万的夙愿也自然成了空谈。万念俱灰下,陈桂林逐渐被营地一片祥和的氛围洗脑,在“尊者”的循循善诱下抛却了嗜血和冷酷,把自己带来的所有钱财以及奶奶留给他的儿童手表作为“贪、嗔、痴”的象征缓缓推入火炉,然后便和营地里的其他信众一样,每天过着唱诗、冥想的平静生活。

故事讲到这里,肯定是要出现转折的,不然电影就没法演下去了。但看了这么一大段废话的你应该也会和当时坐在电影院里的我有同样的感觉——我他妈来这里是看这个的?水了有将近二三十分钟的片长之后,陈桂林才发现一切都是个骗局,“尊者”就是他要找的“牛头”。陈桂林愤怒地撞破了他们为新信徒举办的入教仪式,想劝说新信徒离开,却终究寡不敌众,被“牛头”的众多手下按倒在地。“牛头”将陈桂林斥为“魔障”,递给新信徒一把刀,让她杀掉陈桂林,破除心魔。无法接受这一切的新信徒却当场划破了自己的喉咙,气绝身亡。“牛头”于是转而让手下把陈桂林和新信徒的尸体一起装进棺材,运到海边埋掉。从被活埋的绝境中破土而出后,陈桂林挖出了他当初埋在后山的手枪,换回他来时穿着的便服,气势汹汹地杀回了“新心灵社”。在布教的会场,陈桂林当着所有信众的面用手枪打死了“牛头”,但就在陈桂林以为尘埃落定,转身离开时,会场内的歌声又重新响起。原来“牛头”虽死,他的信众们却依然不愿散去,而是留在原地继续沉浸在教义中自我陶醉。忍无可忍的陈桂林返回会场,将冥顽不灵的信众逐一枪杀。至此,《周处除三害》已经完成了在立意和主旨上令人有些作呕的升华,变成了一部陈腔滥调却毫不自知、被害妄想又沾沾自喜的郑智隐喻片。

这部电影里的“周处”,为什么要叫陈桂林呢?我们可以在这个角色的扮演者阮经天身上找找答案。2010年,阮经天凭借电影《艋舺》斩得第4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而《艋舺》的原型和取景地,就在台北市的万华区。如果你不了解台湾的地理,可以打开谷歌地图,同时输入“台北”、“万华”、“桂林”,你就会知道,台北有个万华区,万华有条桂林路。

再联系到电影里的“三害”,如果陈桂林的名字可以用巧合来解释,那么排在通缉名单上的第二位,周处除掉的第一个目标,虽然他有自己的大名,但在片中,陈桂林提到他时,用的一直都是他的诨名,“香港仔”。而这个“香港仔”,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香港人。他太港了,他港到什么程度呢?他在片里所有的台词都是广东话。

而“牛头”在电影里,其实也不叫“牛头”。虽然在写这篇影评的时候,前面我用的称谓都是他在通缉名单上的诨名“牛头”,但片中的陈桂林向他人询问“牛头”下落时,向“尊者”转交“牛头”母亲的骨灰时,在会场与拿着手枪与“牛头”对质时,唤的都是他的大名——林禄和。

禄是大禄的禄,和是和平的和。

再结合改头换面、谐教骗局,甚至连澎湖和台湾的地理位置关系,都巧合到可怕地指向了陈桂林这个“台客”心目中的那个“北方”。

如果这还不够说服力,那么还有一个在这里不太好说的细节,读到这里的人若有朝一日看到这个电影,希望你多加注意,“尊者”回忆中的那个假林禄和到底长什么样子。

至此,在电影之外,我觉得有必要向你们重新讲述一个《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陈桂林就是台湾,香港仔就是香港,林禄和就是大陆。台湾自叹韶华已逝,风光不再,行将就木前又无法接受自己在世人眼中的两岸三地里只能排在老幺的事实。于是他自比周处,誓要在毁灭与杀戮中证道。他先干掉了趴在台湾养女身上寄居与施暴的香港,解救了同胞,后面又凭着蛛丝马迹找到了大陆的所在。在澎湖,他被告知通缉名单上的那个凶神恶煞、恶名昭彰的大陆早就已经死掉了,于是他被周遭的环境迷惑,放下了杀戮的念头,变得像个傻白甜一样人畜无害。然而随着真相大白,他才发现大陆一直没有死,只是披上了和平与救赎的外衣,用本不存在的病痛和苦难笼络信众,再把他们盘剥得一干二净。在他重拾手枪,只身杀回营地后,面对他的质问,大陆却安之若素,在微笑中接受了自己的死亡。然而即便是被台湾当面揭发了满手鲜血的过去,拆穿了全知全能的谎言,他底下的信众也没有离去,而是企图用歌声继续为他传道。于是台湾化身修罗,又把愚昧的信众逐一诛杀。最后,台湾向警方自首,平静地迎来了自己的死亡。              

我知道可能会有人很喜欢看这种东西,并且幸灾乐祸地认为,哎呀那些阿贡仔看不懂的啦,这是高级的郑智隐喻。但说实话,这个片子如果想要表达的就是这样一个主题,那么它塞进里面的所有文本和视听语言,从“周处除三害”的历史典故,再到“贪、嗔、痴”的宗教概念,回过头来看就会显得特别愚蠢。这感觉就好比你跟着汤姆克鲁斯或者是克里斯埃文斯经历了一次世界上最浪漫与刺激的冒险,在漫天的玫瑰花瓣下,你问他这场命中注定的相遇和邂逅都是为了什么。结果他把墨镜一摘,红着脖子跟你说,中国坏坏,我要让美国再次伟大。

原本只想给大伙提前感受感受这部早晚也能在网上看到的电影,写着写着却发现它似乎也没有那么值得看,甚至要是大多数人看完之后能够得出和我一样的结论,那这个片子早晚在网上也看不到了。说实话,我是觉得挺没劲的。正如我一开始所表达的观点,这部电影是不应该多去思考的。撇开这个隐喻,它还有许多无法忽视的优秀之处,哪怕这就是一个烂片,它片名的爆笑程度还会随着它成品的稀烂程度螺旋上升。然而从电影院里走出来的十几个小时后,当萦绕在我脑海中的那张阮经天的帅脸逐渐散去,我想起“林禄和”这个名字,就仿佛又看到了“国产恐怖游戏之光”里的“陆恭铭”,“香港本土影史票冠”里的“钟念华”。他们的形象高大体面,他们的名字好听端庄,但他们的角色在各自的作品里,做出的却又都是极尽腌臜恶毒之事。

所以腌臜恶毒的,究竟是真实的他们,还是为了攻击他们背后所隐喻的对象,而不惜一再突破下限写出这些故事的人?

在影片的最后,之前向陈桂林提供线索的黑道医生到监狱去探望他,因接受化疗而剃成光头的她对陈桂林道出了真相,原来检查结果的X光片并不是陈桂林的,而是她的。她向陈桂林撒谎,是为了说服他去自首,为自己积些阴德。虽然她从没想过事情会变成这个样子,但从结果上看,她说服了陈桂林,陈桂林收获了内心的平静,世间除去了“三害”,这样也算是一举三得。听到这里,陈桂林不禁哑然失笑。他想起自己曾向黑道医生雄心万丈地讲起“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大家都只记得周处是谁,没人在意三害,所以他说,要做就做周处,青史留名。可到了这一刻,这个故事里真正的周处,又到底是谁呢?

对了,顺带再一提,黑道医生在剃掉头发之前,她在电影中的造型是中分的齐耳短发,戴着大大的圆框眼镜。

她又是谁呢?

>>>2023年11月19日

 短评

阮经天演技天花板

9分钟前
  • 豆友bylWgflJWw
  • 力荐

以暴制暴,详解邪教。这片能过审,是广电局的进步吧,希望再接再厉

12分钟前
  • 小天说他再等等
  • 力荐

结局的子弹应该卡一下呀!再卡一下呀!

15分钟前
  • mi
  • 力荐

那個邪教歌我都要會唱了

17分钟前
  • 布枯岩石
  • 推荐

4.25關於我和鬼之後最好的台灣類型片,有一半要歸功於香港導演黃精甫,這次的創作先是借用了周處除三害的典故,讓主角自首之前親自剷除其他兩位與他榜上齊名的台灣通緝要犯,再來本片的英文片名致敬了黃昏三鏢客的英文片名,與三鏢客一樣片中皆有三個人,最後只有一人活到最後。不過本片的英文片名設計除了致敬三鏢客外,同時也暗示著佛教代表的三毒,豬代表著愚癡、蛇代表著憎恨、鴿子代表著貪慾,三毒意象各自對應到了阮經天、袁富華、陳以文所代表的角色。剷除神棍的大屠殺場面堪稱年度最佳,爽度堪比今年的捍衛任務4,想起了昆汀的惡棍特工和馬修范恩的金牌特務教堂大屠殺,黑色幽默一絕,同時這場戲也隱含著高級的政治隱喻。阮經天今年大回歸的一年,前有《查無此心》後有這部,台灣類型片未來如能持續朝這方向走,相信能持續拉近觀眾的距離。

18分钟前
  • Puff
  • 推荐

愿祖国早日统一 让宝岛影片共享春节档百亿市场!

22分钟前
  • 阿九冻蒜
  • 力荐

情緒做得非常飽滿,大爽片,很久沒看到後半段嗑/嗨了的片子,桂林仔幹他丫的!煽情部分我聽到旁邊有觀眾哭耶,但感覺爽度做得比煽情的情緒好!

27分钟前
  • 誒嘿嘿教主
  • 力荐

作为一个厌蠢症患者,我必须给那段屠杀场面封神。单就有这样拍的勇气而言,黄精甫就值得金马最佳导演。

29分钟前
  • 渚薰
  • 推荐

年度必看华语片,憋笑憋出内伤!从调度到摄影,从打戏到表演,从尺度到笑点,各方面都给人惊喜的片子,无法用一个词准确来形容,和《关于我和鬼家人变成鬼的那件事》一样堪称年度“妖艳贱货”。影片借用“周处除三害”的典故,讲述一个杀手的末路人生,用杀戮去寻找人生存在的价值,最后却发现起点不过是个荒诞的谎言。没想到阮经天如此适合这个疯批角色,演技收放自如,打戏也拳拳到肉非常拼,和片子浑然天成,今年金马吴慷仁最有威胁的对手。

31分钟前
  • 天马星
  • 力荐

灵修中心大开杀戒那场戏开年最佳,有刮骨疗毒功效,痛快!以及,这种尺度居然能上内地院线,牛哇。

33分钟前
  • 小烨
  • 推荐

4.5 视听形式、动作虐杀场面、群戏、社会表达,每一项都极为夺目。阮经天塑造了华语影史都能排上号的魅力连环杀人犯,极端疯狂却又无限纯真,不疯魔不成活。当模糊掉角色的善与恶/罪与罚,杀到血肉横飞之后,仍会让人为他必然到来的结局唏嘘感动,哭到不行。本片是公路类型下血腥猎奇的“台湾奥德赛”,亦是通向内心净化的自我救赎。对精神控制、宗教信仰、死刑正当性等议题的探讨,全都由“贪嗔痴”的“我执”统摄起来,看似零散、实则统一。预订年度华语片TOP3。

34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好久没觉得在电影院观影是件这么幸福的事情了

36分钟前
  • 春风泣血
  • 力荐

原來「周初除三害」是《世說新語》的一個典故,非常準確地用在了陳桂林的故事上。得知自己命不久矣,決定乾掉比自己還惡的人罪後再自首,最後世人所記住的就只有「陳桂林」。陳桂林進入復仇的「遊戲」後,前半部分是黑幫片,偵探般找到香港仔,伏擊、觀察、追逐、廝殺,血漿四射,緊張擔心,動作設計非常棒,爽就完事兒了。後半部分是邪典片,先讓觀眾緩衝一下剛剛結束的血腥暴力,來到一個神秘有聖潔的「殿堂」,原本在詭譎不安之中,漸漸得到舒心,直到剛要擁有安全感的時候,再瞬間撕開這間潔白下的污糟,撕開尊者的偽裝,再用酣暢淋灕又帶有諷刺喜感的瘋殺,結束了這場荒誕之旅。最後回歸本心,一切真相大白,是善意的謊言拯救了惡,還是內心的善不會泯滅,值得去思考,實在尤為深刻,是一部優秀的類型電影,阮經天這次的表演也達到了影帝級別。

39分钟前
  • shuyefilm
  • 推荐

把王净这条线全部删掉,这部电影可以再上一个台阶。

41分钟前
  • 凹凸
  • 推荐

台湾吃太好了……

46分钟前
  • 花老娘
  • 力荐

跟这比起来,春节档全像小学生的作业😆

49分钟前
  • 一团
  • 力荐

通缉榜榜一大哥果然有点东西 把榜三都给忽悠瘸了

51分钟前
  • 普拉蒂尼啃脆梨
  • 推荐

电影7分,感觉上差口气,高潮一直上不去,好不容易上去了又不持久。后面很多对白和场景太多余,临结尾导演一股脑什么都想往里塞。阮经天10分,演技有层次又很放松,今年不拿金马我不服!

54分钟前
  • Axxy
  • 推荐

贵卿,我愿意称您一声黑道教母,台湾三个大魔头,都是您救回来的

59分钟前
  • FWSWU-LLDAF
  • 还行

大屠殺我的年度封神場面,完美踩中嗨點。最近在電影院被氣堵的乳腺終於通了,爽到,謝謝

1小时前
  • 兒子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