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半生第一季

海外剧英国2019

主演:瑞奇·热维斯,汤姆·巴斯登,托尼·威,戴安·摩根,曼蒂普·迪伦,大卫·布拉德利,阿什利·詹森,凯丽·戈德利曼,保罗·凯耶,佩内洛普·威尔顿,蒂姆· 普莱斯特,乔·哈特利,大卫·厄尔,阿德里安·麦克洛格林,李丹

导演:瑞奇·热维斯

播放地址

 剧照

后半生第一季 剧照 NO.1后半生第一季 剧照 NO.2后半生第一季 剧照 NO.3后半生第一季 剧照 NO.4后半生第一季 剧照 NO.5后半生第一季 剧照 NO.6后半生第一季 剧照 NO.13后半生第一季 剧照 NO.14后半生第一季 剧照 NO.15后半生第一季 剧照 NO.16后半生第一季 剧照 NO.17后半生第一季 剧照 NO.18后半生第一季 剧照 NO.19后半生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24 14:49

详细剧情

托尼(瑞奇·热维斯饰)原本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但他的妻子丽莎去世后,托尼性情大变。他曾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最终决定要长久地活着,放纵自己,肆意任为,借此惩罚这个世界。他认为自己好像拥有一种超级力量,不再关心自己或任何人。但事实证明,当每个人试图拯救他们曾经认识的好人时,这种力量瞬间弱化。   除热维斯之外,本片主演还有饰演托尼妻子丽莎的克里·戈德利曼(《德里克》)、饰演托尼妹夫马特的汤姆·巴斯登(《罗马三贱客》、《路上人生》)、饰演托尼好友兰尼的托尼·威(《明日边缘》)、饰演托尼父亲的大卫·布拉德利(《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权利的游戏》)以及饰演托尼父亲的护士的阿什利·詹森(《临时演员》)。   其他主演还有佩内洛普·威尔顿(《唐顿庄园》、《神秘博士》)、大卫·厄尔(《陵园路口》、《德里克》)、乔·威尔金森(《他和她》)、克里·戈德利曼(《德里克》)、曼蒂...

 长篇影评

 1 ) 从丧到被治愈,你只需要3小时

6集加起来差不多3小时。

给丧丧的你3个看这部剧的理由:

1.你会看到每个人的不如意,有个别甚至已经无法被治愈,看看别人的惨你就会觉得自己其实没这么惨;

2.你会看到好些段朴素却很有哲思的对话,每个人都可以是哲学家;

3.你会为突如其来的笑点捧腹,瞬间醒悟:这不是悲剧,是喜剧。。

 2 ) 我爱这部剧

生活不是一无所有的。一无所有的是因为你放弃了一切。人开窍只需要一瞬间的事,在那之后带来的幸福感是你回忆起无比简单美好的事。

“如果生活失去了希望,你还要跟我谈继续活下去吗?我想要将内心变成石头,想说什么话都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想做什么事即便要承担后果,那也跟自杀一样,因为我可能随时随地会选择自杀。我有一条狗,它是我最后的精神支柱。”模拟了男主托尼的内心想法。

他也许是被身边人的爱所感染,那位奶奶的温暖话语,那位工作了25年的女护士的勤奋,那位性工作者的善良,那位吸毒的流浪汉的诚实,那位男主嘲笑他爱吃的胖子的质朴等等。剧中的没有人物无缘无故欺负男主,对男主不好。妻子留给男主的视频里充满着激励的话。还有什么过不去的。人生度过了坎越多,人越是比过去的自己强大。在那之前,需要将自己沉淀下来,允许你思考,但不是往绝望方向发展。

我爱这部六集的剧,像看了一部电影。娓娓道来,细腻,普通。

感谢。

另外,插曲很好听。

部分截图(还有好多带给我感悟的台词没有截图下来)

 3 ) 后半生,丧丧得正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上个月初的时候,玛妮曾经推荐过一部“丧比迷你剧”——《伦敦生活》。从那部剧结束到现在,还经常能在朋友圈中看到小伙伴关于这部剧的感慨。

长辈们在朋友圈、家族群一波一波发鸡汤的时候,我们似乎更钟爱用丧丧的表情面对世界,比如玛妮最近钟爱的橘猫系列……

今天的玛妮不想鸡汤也不强行正能量,只想再推荐一部“丧比迷你剧”——《后半生》

这次的主角从伦敦女孩换成了颓丧大叔,丧比程度也直线升级,打开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妻子的临终遗言:当你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说明我已经去世了。

当然就算是死了,也不忘说你几句。

嘱咐你记得喂狗,记得刷碗,别忘了关警报器。每集的开头都以妻子的视频开场,视频里她是多么的爱你,损你,放心不下你,它成了你活着的精神食粮。

你每天在这个视频中起床,就像她从没有离开过你的生活,每天活在她的声音里,你的生活还能怎么走下去?

这就是《后半生》!

悲“丧”逆流成河

《后半生》的主人公托尼,年前刚失去了自己的妻子,每天以看她临终的视频聊以度日,唯一的陪伴就是他们共同的爱犬。

他曾经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可因为看到狗的表情放弃了自杀,他跟自己的狗抱怨:

如果你他妈能自己开罐头,我现在已经死了。

托尼因为失去爱妻而性情大变,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的低潮,这种状态有一个流行的专有名词可以形容——“”:

指一个人遭遇了生活中的不顺和打击,失去目标和希望,陷入颓废和绝望的泥沼难以自拔,却还得继续“活着”

“丧”是在新媒体时代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当下人的精神特质和集体焦虑,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心理的一个表征。

大众对“丧”的理解,最开始来源于日本,日本社会是丧文化十分普及的国家,因为日本从古至今一直奉行凋零之美,崇尚悲感,也是自杀率非常高,蛰居族非常多的国家。

从《人间失格》——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到《不求上进的玉子》、《啊,荒野》等等一系列日本作品都在表现丧文化。对于日本人来说,人活着就是在不断给别人添麻烦

而在中国,最典型的丧文化可能就是我们的葛优躺了。

葛优饰演的季春生的颓废、绝望、悲观、生无可恋,正是当下超时工作、压力大、挣钱难的大众内心状态。

就连欧美也正在被“丧”文化渗透,从美国梦的《马男波杰克》、《海边的曼彻斯特》到日不落的《去他*的世界》,今天聊的《后半生》,都是如此。

为什么丧文化能够席卷全球,追根结底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今天,百分之九十的财富掌握在百分之十的人手中。残酷的现实对过去社会所推崇的励志、积极、成功学的毒鸡汤展开了全面反扑,简而言之——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真的很舒服!

假如生活虐待了你,那就狠狠虐回去

《后半生》里托尼的丧不同于我们普遍认知的混吃等死,他已经进化到了“报复社会”的程度。他尖酸刻薄地对待生活,对待所有人,他的小嘴像是抹了蜜一样的“儒雅随和”,有句话说得好——无牵无挂,满嘴脏话。

他毫不留情地攻击身边所有关心他的人,对待陌生人更是毫不顾忌,提醒他给狗栓链子的路人被骂“多管闲事的死肥猪”,邮差到他家门口送信到他手上,他偏要人家投进门缝里,还要投诉他。

每天迟到早退,摆明了欺负工作上照顾他情绪的小舅子不敢开除他,就是这么一个人,活着嫌累,死了怕痛,在“丧”状态里把所有人拒于千里之外。

《后半生》里还有两个和托尼同病相怜的“丧文化代表”,他们都在失去妻子之后一蹶不振。一个是托尼尝试吸毒认识的流浪汉,住在脏乱车库,天天吸毒无所事事;一个是一心想上电视的男人,自从妻子去世便不再打扫卫生,臭到垃圾堆满屋子,收集蟑螂死老鼠。

托尼认为自己和他们俨然是同路人,但他们的人生在最后都走向了不同的命运。

一个有独特性的人

连他的痛苦也是独特的

哲学家尼采曾经说过:

“你遭受了痛苦,也不要向人诉说以求同情,因为一个有独特性的人,连他的痛苦都是独特、深刻,不易被人了解的。别人的同情只会解除你痛苦的个人性,使之降低为平庸的烦恼,同时也就使你的人格遭到贬值。”

每一个“丧”的人都活在自己的痛苦中。是有很多人试图开导你、同情你,但他们并不能给你真正的慰藉。你还得面对铺天盖地的安慰,安排的相亲,同事的照顾,强行的聚会……

托尼的痛苦根本没法消化,因为每个人的安慰都给了他更大的压力。面对悲伤,有时候需要的只是不要过度的关注和安慰,让我们“丧”下去就好。

面对“丧”,从来都不需要害怕。你有没有经历过几天几夜吃喝拉撒睡都在大学宿舍,假期不想出门,毕业不想找工作,工作了不想早起的日子?

生活中到处是苦难,熬过那一阵,再想起过去的经历反而还有些怀念,怀念大学宿舍被窝里的零食,半夜加班的方便面,每天路过的7-11,事后很多话可以说出口了,可当时为什么总是过不去呢?

很多人总是说,你说出来,说出来就没事了,我们和你一起分担,可能轻易说出来的还是痛苦吗?只会是所谓平庸的烦恼罢了。

面对周遭的“丧”,不妨让我们缩在阴暗的角落“丧”下去,很多人需要的其实是用时间去消化,而不是倾诉。

蜗牛或许有出壳的那一天。

《后半生》的结尾,托尼终于找到了出口,痛苦的人走出了阴霾,废柴上了头条,被欺负的孩子重归于好,出问题的婚姻接受治疗……

玛妮觉得这个结局过于理想化了,让整个故事在最后如同上了一片滤镜,破坏了原本的氛围。

因为现实中,平庸的人失败了就是失败,得承认自己的不足,不断的鼓励只会让他接着摔倒,让没有天赋的人继续前进,何尝不是一种残忍?

真实的人生不会像主角们那样有打扫卫生的妓女,照顾老爸的女看护,接收自己负能量的陌生老太太,在现实的生活,丧的尽头也不一定有出口,可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努力寻找出口呢?

玛妮喜欢托尼的这个回答,也分享给大家:

微博&微信公众号:玛妮的自我修养

 4 ) 碎片

一晚上看完了第一季,三个小时左右。看前四集的时候,观影情绪一直在下降,直到第五集,Tony和Anne的对话,让我心生触动。

“A society grows great when old men plant trees, the shade of which they know they will never sit in. Good people do things for other people.” “Even though i'm in pain, it's worth sticking around to maybe make my little corner of the world a slightly better place.”

这部剧讲了Tony失去挚爱,人生陷入无意义后,如何开始新生活的故事。探讨了离别、失去、死亡、活着的意义以及爱。

影片最后一幕,Tony约父亲养老院的Nurse出去,结尾是一个大大的happy ending。可是我内心却有些酸楚。Tony没办法在心里完全放下和自己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患癌去世的妻子,也难以承受那种无法挽回的离别和永远的失去,可是他仍然听从了他妻子离世前的劝慰,也为了让他身处的小世界变得更好一点,而选择走出去,继续去爱,这才是让我内心产生波澜的动因。

Tony的爱是深沉的。Anne的也同样如此。人生快走到终点时,如果伴侣能够说出“He/She had a wonderful life. Me, too”,这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因为深沉的爱,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拥有,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给予。

关于活着的意义。有时候我们需要一些理想主义的东西。这不是标榜,只是一些人意义的来源而已。人体内刻有自私的基因,很多时候确实是本能的选择。可是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ta有违背本能的意志,并且愿意这样去做。如果看清现实会让人成为冷峻的旁观者,那还是永远糊涂吧。

 5 ) 人生无处不离别

感觉是马男之后好久不见的丧剧了。尤其是围绕着挚爱的妻子离世,一遍又一遍,哭着笑着看妻子生前录的视频,更是有一种sad的情绪蔓延开来。

他说生命已经没有了意义,他说他不再在乎任何东西除了他爸和狗,他说他不可能再次快乐了。但是,可能还是可以的吧。

我喜欢这个结尾,我希望他能看到其他美好的事物。是的,也许不能同妻子相提并论,但至少他可以试一试。人是社会人,你永远不只是你自己啊。

对于他的妻子虽然只有视频里匆匆几句,但完完全全能想象到他们曾经的快乐时光。那样有趣的,充满欢声笑语的,彼此深爱着的……可是人生无处不离别。即使流干了眼泪,但擦一擦,还是要继续撑下去啊。

 6 ) 我也在努力生活

这几天我的季节性抑郁又犯了。

真是羡慕tony和他老婆的感情。

虽然我没有去医院证明我有抑郁症,但是我觉得我本身是偏抑郁的体质。就好像有的人天生乐观,有的人就是天生悲观。有些人就是天生开心,然后,他劝那些天生伤心的人开心点,怎么可能成功呢。

我就是不开心啊。但是我接受我的不开心。

我要向tony学习。虽然自己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但是努力让自己成为别人生活的意义吧。

 短评

我和你不一样,我是真的想死。

4分钟前
  • 蓝格子
  • 力荐

当Gervais式的刻薄毒辣仅仅是为了温情做幌时,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6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如果没有最后一集,就打五分了。

8分钟前
  • Julianne
  • 推荐

又丧又Mean,撑到第五集,觉得实在没有看下去的必要,因为看不到主角的善良,看到的只是一个狭隘令人生厌的中年胖白男。

13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还行

满分吧,我发现我共情没有那么弱了,也可能是年纪大了。只要真的开始关心身边的一切,一切都会变好。人如此,事如此。

16分钟前
  • Elizen
  • 力荐

Ricky Gervais最好的发挥,这几年看过最棒的丧剧;且不是为丧而丧,而充满了真挚的深思。触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两性,朋友,宗教,犯罪,死亡等,引人发笑又感人至深。

18分钟前
  • ◣東京浮春◢
  • 力荐

編導主演都是同一人,基本上第五集的時候我就確定他的專業了,看下資料果然生物轉哲學。雖然這劇本不是真事改編,但他一直在極力表達宗教和心理學有多鯊鼻。

20分钟前
  • FigMent
  • 力荐

如此怪人要么不结婚,要么就深爱。他与妻子的纽带既是爱,也是依赖。(这不是剧,是婚姻生活模拟器)最后一集再自然些就更好了,不过无妨。

24分钟前
  • [未注销]
  • 推荐

I cried so much while watching this

28分钟前
  • 松子
  • 推荐

依然毒舌的Ricky Gervais,加上一点忧郁,再加上一点点温情,30min*6不到两部电影的篇幅,探讨了哀悼、抑郁、自杀,以及我们为什么要做好事,做好人。真的是太好看了。更有意思的一件事是这部剧的选角。剧描绘的是英国普通小镇上的普通工薪至底层阶级人的生活,选角除了男主是超大牌(毕竟是人家自编自导自演的剧),女主是个小大牌,胖子是个老龙套,其他角色都是由不算高颜值的普通演员扮演(要换成国产剧,估计除了胖子以外,统统都是各种小鲜肉上场吧)。这也许也是一种自信,是剧作者自信自己的剧本和所有演员的演技已经足够抓住观众的心,不再需要靠性感女主角来作噱头了。

29分钟前
  • 江湖遍子
  • 力荐

喜欢狗远大于人的毒舌Ricard Gevais人到中年时对于那些人性中依旧存有的善意献上的一段小品。将尽尾声时简直鸡汤的让人不适应,但看完还是觉得暖暖的。我们并不只是为自己活,即使自己不快乐但是如果依旧有能力可以让别人开心,也是生活原本的意义。

33分钟前
  • Luna
  • 推荐

悲是喜剧的源泉。

35分钟前
  • ハヴィエ
  • 力荐

这星是给前五集的,最后一集鸡汤的不敢相信。

38分钟前
  • 小晨
  • 推荐

年度最佳 日子fucking操蛋 但是生活还是有希望 希望是一切

40分钟前
  • Messiah
  • 力荐

“如果你是好人,去做你想做的事就等于做好事。”我现在是宁愿看三部这样短小精悍的英剧也不愿看半部又长又臭的美剧了。

41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推荐

Ricky Gervais温情起来真的让人不习惯了,一口鸡汤被灌饱。不过正是因为丧到极点了、见过彻底的黑暗了,才会触底反弹,更加珍惜一切。

46分钟前
  • VincentP
  • 推荐

从丧到治愈,只需要6*30mins。像Tony这样太聪明的人很惨,他知道如何精准地伤害别人,也知道如何惩罚自己,让自己不快乐。与此同时,他也知道自己可以快乐,只是不放过自己而已。有一天,他放过自己了,一切又都好了。

51分钟前
  • DONT_BOTHER
  • 力荐

人到中年,鳏夫牵起狗子过原本不想要继续的日子。打低分毒舌的媒体希望Ricky如《临时演员》那样尖锐犀利,每一集抖数不清的包袱;又或保持《德里克》那样对小人物的触及,直指泪腺与内心;但这一次他交出的功课是完全“做减法”的作品:面对电脑里留下的遗言,有过沉醉于烟酒的消沉,也有着试着努力往前看不再选择哀悼。Tony在后半生试着努力学习成为更好的人,也希望践行爱妻说的那样去尽情“快乐是美好的,不要悼念我,去享受阳光”。“PTSD类”的剧集总会被兴起的丧文化,变得致郁;但却很幸运,可以在过得不容易的一周后,聆听其中角色诚挚的对谈,赏着用心的歌曲与静谧的风光,跟着对世界做温柔的和解,谢谢。(缺点是如此豪华的阵容,基本上没发挥作用,平淡得可惜)

56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happy ending版的基努里维斯。失去挚爱之后如何寻找活下去的意义。其实日剧也常有这种调调,但不知道为啥总是有种小心翼翼、故作乐观,还是英国人才能这么透彻地悲伤。这也许就是民族性吧。

59分钟前
  • 恶隐息烙
  • 推荐

EP1那位谁关心你弃不弃

1小时前
  • 赤红十三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